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12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课外阅读材料元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V、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赏析

著名的戏剧大师关汉卿(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曲作家。

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套数12,小令35,其中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其代表作。

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偏、炸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

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白朴的词和曲,则是另一种风格。

他一般注意意境,能和谐地借景描物来衬托人物心理。

虽然不少作品也是表现闺怨哀愁,但很少当时散曲中轻佻庸俗的通病,文字清丽,颇有诗意。

越调·

凭栏人·

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①征衣:

旅游在外者的衣服。

②妾:

旧时妇女的谦称。

赏析

姚燧(1238~1313)元代文学家。

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

姚燧3岁丧父,随伯父姚枢居苏门,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著有《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内有词曲2卷,门人刘时中为其作《年谱》。

  姚燧以散文见称。

宋濂撰《元史》说他的文辞,闳肆豪刚,“有西汉风”。

黄宗羲甚至说他的文“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明文授读序》),称颂备至。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南溪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这首散曲是元代曲坛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乔吉的作品。

他的作品清丽而质朴,雅俗兼备,这首《寻梅》即是其中的名篇。

这支散曲采取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却处处体现着作者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乔吉一生不曾显达,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其作品内容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会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结合这些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

问荆溪溪上人家:

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荆溪即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现实。

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

所以,《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

“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

“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

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

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梅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罢休。

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

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愿望的实现之难。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

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来的两句多少给读者们带来了一丝欣慰。

虽然已是冬后,“冷风”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

体现出对传来梅香之地的急切寻觅。

忽然间,“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

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

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

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

“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

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

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

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只是留给读者们以无尽的遐想与惆怅。

【双调】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如梦蝶⑴,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⑵。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⑶,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⑷。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⑸。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⑹,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

晋耶⑺?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⑻。

富贵儿更做道你心似铁⑼,争辜负了锦堂风月⑽。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不争镜里添白雪⑾,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巢鸠计拙⑿,葫芦提一向装呆⒀。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何年是彻?

⒁,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⒂,陶令白莲社⒃。

爱秋来时那些: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人问我顽童记者:

便北海探吾来⒄,道东篱醉了也⒅。

作品注释

  ⑴梦蝶:

《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⑵“急罚盏”句:

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⑶秦宫汉阙:

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⑷不恁(nè

n):

不如此,不这般。

  ⑸龙蛇:

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⑹投至:

及至,等到。

  ⑺“鼎足”句:

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

带是晋呢?

  ⑻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⑼看钱奴:

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⑽锦堂风月:

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

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

  ⑾添白雪:

添白发。

  ⑿鸠巢计拙:

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诗经·

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朱熹注:

“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⒀葫芦提:

糊糊涂涂。

  ⒁彻:

了结,到头。

  ⒂裴公:

唐代的裴度。

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二座别墅叫做“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⒃陶令:

陶潜。

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

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

  ⒄北海:

指东汉的孔融。

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

他尝说: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⒅东篱:

指马致远。

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多数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

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

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像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

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

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

“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导读:

元代睢景臣作。

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翻译】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

“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钱人,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

有白圆圈里套住一只白兔;

有红圆圈里套着一只黑乌鸦;

有画着一只学跳舞的鸡;

有画着长翅膀的狗;

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这些乌七八糟的,太好笑了!

  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色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色。

枪尖挂着明晃晃的马镫,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

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

  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

车前站着八个好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

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

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赶紧用手扶。

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

  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你们的底细。

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

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耕地。

  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我都不知有多少了。

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

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

  少着我的钱你在官差内赶紧偿还,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

我琢磨着刘三:

谁上来把你揪撮住,好好问一下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那汉高祖?

《高祖还乡》写汉高祖刘邦还乡时乡民所见情景,以独特的艺术构思、风趣幽默的描写,对封建最高统治者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无情的讽刺。

套曲的思想意义在两方面:

1、揭露、讽刺了封建最高统治者。

作者处于君道尊严的时代,他不从歌功颂德的角度写汉高祖“威加海内兮”的盛况,而是通过一个与他过去有瓜葛的农民的所见所忆,嘲讽了刘邦的装腔做势,妄自尊大,揭露了刘邦的流氓本性,无赖老底。

2、《高祖还乡》的反封建主题也是针对元代社会现实而发的。

套曲借历史事件,反映了元代等级制度森严,统治阶级作威作福,地方乡里趋炎附势,差役苛赋十分繁重的现实。

所以它既写了历史事件,又是紧紧地针对着元代现实,讽刺元代现实的。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①

张可久

绝顶峰攒②雪剑,悬崖水挂冰帘。

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③,阴洞吼飞廉④。

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

①天台:

指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瀑布寺:

即方广寺,在天台山华顶山一带,旁有著名的石梁瀑布。

②攒(cuá

聚集,此指集束、集拢。

③血华:

血花。

杜宇:

杜鹃鸟,相传杜鹃啼鸣,不到口中流血不止。

④飞廉:

传说中的风神,此指狂风。

【译文】

在顶峰尽处积雪不肯消融,像一束森森直矗的剑锋。

高崖上悬下的瀑布,犹如一道冰帘挂在半空。

猿猴偎着树枝送来凄厉的鸣叫,又不时地在云层的上方跳跃嬉弄。

杜鹃鸟一声声苦啼,将山花染得血红。

阴冷幽深的山洞里,呼啸着肆虐的狂风。

要说山险,还是险不过世人的心胸。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天台山的高与险。

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

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艺术特色】

景物描写与人生哲理思考结合。

正宫醉太平

作者:

人皆嫌命窘[一],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二],才沾粘便滚[三]。

文章糊了盛钱囤[四],门庭改做迷魂阵[五],清廉贬入睡馄饨[六],葫芦提倒稳[七]。

 

[一]命窘:

命运艰难困苦。

[二]水晶环:

喻洁白聪明的人。

面糊盆:

喻一塌糊涂、十分肮脏的社会。

[三]粘:

指污浊肮脏的社会风气。

滚:

喻圆滑世故、同流合污。

[四]“文章”句:

言把知识作为赚钱的手段。

文章,这里指才能和知识。

[五]“门庭”句:

意指为了钱可以干出男盗女娼的丑事。

门庭。

犹言“门第”。

迷魂阵,指妓院。

[六]“清廉”句:

言为了钱可以颠倒黑白、混淆贤愚。

睡馄饨,喻糊涂人。

[七]葫芦提:

糊涂。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

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

《录鬼簿》说他:

“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

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世态炎凉的感慨。

这首曲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