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30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训练 诗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苹洲烟雨:

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4.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

5.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6.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7.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1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3-14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3.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14.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①何处有花枝?

①凤城:

这里借指长安。

(1)本诗题为“流莺”,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2)清代诗评家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春夜喜雨春雨

杜甫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1);

(2)。

周诗:

17.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

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

指棋盘。

19.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

20.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2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22.请就这首宋词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诗歌鉴赏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3.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

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5.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全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

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

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

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

如今更有谁还记得?

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

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

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

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

“占断”即占尽之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

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

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

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

“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

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

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

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

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

明代杨慎《词品》说:

“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

”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

“悲壮语,亦是安分语。

”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

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

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6.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7.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8.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答: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9.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0.

(1)B

(2)略

11.【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的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

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使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12.【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考查的落点是思想感情。

回答此题,要从“梅”的这个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发情感上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惆怅江头数枝梅”“相思应恨劫成灰”进行理解。

13.解析:

同:

孤独。

异:

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14.解析: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

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15.

(1)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

(2)运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托流莺以自伤身世,用流莺的漂荡无依比喻自己转徙幕府,漂零不定的生活;

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16.杜诗:

(1)春雨来得及时;

(2)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1)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2)春雨水量可观。

17.杜诗要点:

(1)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2)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4)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

(5)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春雨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

(1)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2)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3)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18.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意思对即可。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19.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0.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

2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喻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

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

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