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089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探Word格式.doc

由于受经济发展较迟和教育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相比发展较迟,直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才逐步形成,特别是自1996年我国制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包括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加紧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教育部将对职业教育进行重大调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

在今年召开的“职业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介绍了改革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

现而,对校企合作,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现通过分析英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结合方面的做法,为我们职教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一、企业访问模式

企业访问即学生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及其业务,最终确定将来的就业机构和岗位。

日本许多职业学校都有深入的企业访问活动,学校设有专门的企业信息室,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全日向学生开放。

学生从进校的第二个学期就开始企业访问,从计划到汇报的 

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有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企业访问的具体活动包括:

搜集企业信息,选择被访企业,联络企业,访问计划(含咨询计划和自我展示计划),现场访,记录访问内容,回报访问结果。

通过访问,洽谈,如果认定了将来的就业机构,还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必要时还要担任某些企业给定的工作,或者到企业去挂职工作。

通过企业访问,许多学生不仅增强了职业意识和从业责任感,而且找到了工作(被称为“内定”),达到了学习与就业的双重结果。

我国职教在企业访问方面做得较少,主要有学校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利用假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等,职业学校也缺乏专门的企业信息室和专门的指导老师,而且专业教师普遍极少到企业“再深造”,这样容易造成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

显然,这样的企业访问远不能对企业及其业务有深入的认识,对学生毕业时的就业也造成一定的困难,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了,往往也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工作不适应、不满意”等现象。

所以,我们应该学生日本在企业访问这方面的做法,首先,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再深造”,使专业教师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升级、专业技能也得到充实、更新,小榄建斌中学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市的前头,该校近年每学期都安排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

其次,大力开展职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活动,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实习报告、访问报告或调查报告等。

再次,职业学校要配备专门的企业信息室和专门的指导老师。

东凤理工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市的前头,学校从前年开展“创业教育”教研专题以来,现设立了“电子技术培训室”、“南蓝计算机工作室”、“飞天文学工作室”等多个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许多最新的企业信息、实习指导等。

二、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型的职业学校模式

政府发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这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英国政府积极发动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创办城市技术学院(CityTechnologyCollege简称CTC),实际上“城市技术学院”仍是技术中学。

CTC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投资,直属国家教育部,是一种私人资助的公立学校,主要以技术为导向,面向11-18岁年龄段的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教育,为当地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从1988年第一所CTC开办至今,已经有几十所城市技术学院对外招生,收效颇佳,其结果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在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英国这种“合作职业教育”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企业为学校输送学员。

这样使员工学习与更新知识技能,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学校生源也得到扩展。

其次,企业为学校提供指导教师。

这些教师都有适用于本行业的某种专业和技术资格,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样,学校的教师在假期里,也可到企业讲学或从事研究,企业为他们提供研究设备和经费。

这种交流方式有利于克服职业教育发展中师资缺乏、师资实际能力差的难题。

我国的职教师资建设也应借鉴这种模式。

第三,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课程。

合作办学机构要求开设的课程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课程计划的制订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协商参与完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将要求我国更多的职业学校,积极主动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一起共同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

第四,企业为学校办学提供物质条件。

企业为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提供设备、助学金、科研经费或实物援助,企业的场地可以作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基地。

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其它设施。

按英国法律规定,每个企业每年至少要付出工资总额的1%作为训练费用。

我国在此方面应更好地借鉴英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约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

其实,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校企合作建校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实际开展校企合作建校的进程很缓慢,这与我国有关法律不够完善、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有关,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应该借鉴英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使职业教育与企业达到“双赢”。

三、“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

这种教育模式职业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

以培养专技术工人为目标。

德国发展"

双元制"

职教模式已有一百多年了,已培训大量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为德国二战后高速的经济发展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现在,德国是发达的工业国家,生产技术水平极高,程控、数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组织结构要落后德国10--15年。

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不但要开展“双元制”试验,还必须研究、把握“双元制”的经验实质及其存在、发展的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在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切不可照搬。

各级政府也应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为“双元制”试验创造条件。

中德两国在职教实施方面比较

德国

中国

借鉴“双元制”经验

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完备

未完善

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国家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投入大

生均投入仅为“双元制”的2.5%

走产教结合之路

职教运行机制

完善、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开始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加快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

不甚了解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高到是实现现代化、生产社会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柱的高度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也类似“双元制”模式。

目前,印度每年约有50万新生软件人才,其中大学毕业的只有7.4万,剩下的几乎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式培养的。

这种模式学制三年,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学习两年,学校教育以实践实训为主,最后一年都在公司实习,这给他们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学生一年的企业实习,没有工资,只有津贴。

四、企业—职业教育契约(Business-EducationCom-pacts)模式

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就是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工商协会等组织经协商签订契约,约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在美国,比较成功的企业一教育契约模式有两种:

“波士顿教育协定”和“底特律契约”。

“波士顿教育协定”是由波士顿市内的学校(主要是公立学校)、教育委员会、地方企业、工商协会等组织经协商而签订的一种契约,以改善职业教育的效果,签订协定的地方企业利用暑假开办职业培训班,向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协定”提出的目标。

“底特律契约”是美国密歇根州出现的一种企业一教育契约模式,它由州及市的各级行政主管、劳动组织、大学、银行、电视台、社区组织、企业、学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签约者还包括家长与学生。

学生签约后能获得暑假工作、培训岗位、未来就业以及大学奖学金等多方面的机会及待遇。

为了保证质量,“契约”对学生的教学、实习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具体完整的细则,对上课迟到、早退、平时考核成绩、学科分数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只有达到各项考核标准,学生才能获得就业机会或大学奖学金。

此举加强了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提高了教学与实习质量,签定“契约”的学生毕业后深受企业和大学的欢迎。

我国与外国在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传统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借鉴别人先进经验时,必须抓住其实质,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认真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如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

(1).

2、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

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9,

(2).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2责任编辑:

徐仁惠

4、《职业技术教育》2001第5期

5、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6、乐传永.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成人教育,200l(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