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57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Word格式.doc

  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是校企双方沟通的桥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离不开行业协会这个桥梁和纽带。

  一、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业协会可以组织行业内的企业来参与职业教育,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动性要高于企业,学校为了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而企业考虑到成本收益,不太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来培养人才,这就需要行业协会这样的中介机构来组织,架起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指导

  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1]。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新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2.职业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指导

  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

政府支持行业协会根据发展需要举办职业教育,并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发挥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

明确举办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衔接;

整合行业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

收集、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

提出制定行业职业教育规划咨询建议,参与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等工作[2]。

  从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的制定,到中观层面的行业标准、社会需求的确定,再到微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教材的开发、质量的监控与监督,都须有行业企业的指导,无论是代表的数量还是发挥的作用,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建设中都占据了很重的分量,而行业协会就是连接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纽带。

  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有三种:

一种是通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来发挥作用;

一种是通过行业学院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种是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促进校企合作。

  行指委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专家组织,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重要力量。

发挥行指委的作用是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3]。

行指委要按照工作职能和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积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和指导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建议者、信息的传播者、校企合作的推动者、职业学校的服务者和相关活动的组织者。

  行业学院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4]。

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职业教育集团的多元化成员中,行业企业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职业教育集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

经验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但是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关系不紧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

这就需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职业教学集团化办学,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组建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

支持行业部门、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牵头组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

支持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的合作,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三、行业学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行业学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且与单个企业校企合作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与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学院。

深圳地区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分散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与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协会秘书处及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企业联络部开展工作,将各会员单位分散的人才需求订单汇总成一定规模的行业订单;

由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与协会或企业签订行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分层次、分岗位组织人才的订单培养。

同时也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签订培训订单协议,为企业在岗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

  

(一)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组织架构设置

  

  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与行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服务。

院长由商务管理学院院长担任,副院长由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执行副会长或秘书长、商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或专业主任担任。

下设企业联络部、项目管理部和企业培训部。

企业联络部负责校企合作具体事务的联系和项目开发。

项目管理部负责诸如行业人才培养订单班、实训实习基地、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具体合作项目的组织管理。

企业培训部具体负责兼职教师团队、兼职教师工作站、企业名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的教师访问工作站建设,并组织各类教学培训工作,如图1所示。

  以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合作办学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如表1所示。

  

(二)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多元关系

  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下,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成立商务管理学院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院合作办学管委会由学校、行业、企业等方面的代表组成,制定《合作办学管委会章程》,建立健全制度,具有师生管理、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督导评价等多种综合性管理职能,侧重于对校企合作项目的管理。

积极主动吸引行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开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

院合作办学管委会由商务管理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合作单位代表担任副主任。

  院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机构,由学校、行业和企业人士构成,具体指导本专业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办学实践,具有咨询、议事与指导的职能。

委员会负责修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规范运行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设立商务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办公室,作为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保证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

负责管理各种项目的短期合作协议,协调校企合作办学;

处理与行业协会、企业、校内部门的业务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保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

  1.岗位需求调研机制

  为及时跟踪企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每年都要参与电子商务协会对会员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

对实习基地等有典型代表性的合作企业进行重点调查;

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委员座谈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情况;

形成深圳地区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年度调查分析报告。

  2.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输送机制

  重视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诸如人才订单培养等内容的协议,实现人才共育共管和互利多赢。

企业可以通过稳定的合作途径获得人才;

通过订单培养可以提前锁定人才,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

共享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等资源,节省企业员工招聘、培训等成本,提高用人效益;

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合作协议共享学校的共建实训基地从事培训、科研等工作。

学校根据协议,共享利用企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的实训实习和社会培训服务。

通过健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校内实训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企业评价、意外工伤保险等制度和措施,形成良好的工学结合运行的保障机制。

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工学结合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

采取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通过双证融通、基于模块化教学和工作过程的改革,形成工学结合运行的课程改革机制。

  4.共建共享师资机制

  从企业聘请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名师,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企业聘请学校的专任教师从事企业员工培训、科研、咨询服务等工作。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整体方案的制定。

共同确定实践项目和内容,编写实训指导书;

引入企业文化,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任务,营造职业氛围;

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共同制定考核标准。

  5.社会服务共担共赢机制

  与行业协会和企业一道,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社会宣传、业务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扩大学校、行业和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组织师生参与行业协会的会员服务和会务活动,协助协会履行职能,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参与企业社会服务可以增强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和推广力量,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扩大社会影响力;

学校师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锻炼提高。

  (四)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构建“两园三阶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优化专业定位,主动适应产业需求,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商务平台从事各类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定期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定位,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凭借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采用“两园三阶段”组织工学交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即“双核”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如图2所示。

  “两园”,即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实践园,主要功能是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并组织生产性实训和实习。

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互联网商贸实训基地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基地。

企业实践园即“校中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企业特定部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项目等进校园运作,并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

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即深圳市主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产业园校区(即“园中校”),主要功能是开展岗位职业训练课程教学,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三阶段”,是指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工学交替。

第1阶段,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利用校内多媒体教室和公共机房等场所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并完成课内实践项目和专业基本技能集中实训。

第2阶段,侧重培养专业核心技能。

主要利用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课程或订单班课程教学,期间学生完成校内虚拟实训项目训练,期末利用“生产实训月”组织完成校内企业实践项目及部分顶岗实战演练。

第3阶段,侧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学生首先在校内(外)接受岗位职业训练课程培训,完成岗位综合项目训练后转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习基地或订单委托培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五)推行“双导师”制,组织行业人才培养订单,提高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1.推行“双导师”制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双导师”制,即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学校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

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导师则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热情,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度,不仅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帮助学生尽早完成从“学生→准员工→员工”的顺利过渡。

  2.组织行业人才培养订单

  行业人才订单培养可以提高工学交替的效果。

学校作为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与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协会秘书处及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企业联络部开展工作,将各会员单位分散的人才需求订单汇总成一定规模的行业订单,然后由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与协会或企业签订行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分层次、分岗位组织人才的订单培养。

  3.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建立以学校、行业(包括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企业(包括订单委托培养单位、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社会(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第三方就业核查机构等)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及系统,追踪记录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实施就业率核查和回访制度,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定期对学生实习(或用人)单位评价表、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毕业生追踪调查、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等资料进行专门研究,发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为优化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