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75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2.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56

3.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58

4.试车与验收60

十、锅炉检修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60

1锅炉本体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61

2锅炉管阀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74

3锅炉转动机械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81

4锅炉焊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84

5锅炉起重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85

6锅炉保温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91

 

一、锅炉主体维护检修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蒸发量4t/h及以上、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的链式燃煤水管锅炉的维护和检修;

同等压力的其他燃烧方式的燃煤锅炉的维护和检修亦可参照执行。

工业锅炉的维护检修应同时遵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1.检修周期

1.1检修类别

检修类别分小修和大修两类。

1.2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1

表1

检修类别

小修

大修

检修周期(小时)

2800~4200

11000~16000

2.检修内容

2.1小修

2.1.1检查,必要时修理或更换水位计、安全阀、压力表和蒸汽流量计等附件。

2.1.2检查,清理锅炉受热面、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和沉降室的积灰。

2.1.3检查,必要时修补炉门,内外炉墙、前后拱和保温层,堵漏风。

2.1.4清洗炉排前后轴承、炉排变速箱,换油并消除漏油。

2.1.5检查,更换损坏的炉排片、夹板、密封块、挡渣器和搁座。

2.1.6检查锅炉受热管腐蚀情况。

2.1.7检查,清理锅筒及联箱的沉淀物。

2.1.8检查,清理排渣机磨损腐蚀情况。

2.1.9检查除尘器漏风带水情况,并修补。

2.2大修

2.2.1包括小修内容。

2.2.2检修更换锅炉受热管及本体内的水、汽管道。

2.2.3检查,更换省煤器及弯头。

2.2.4检查,修理或更换空气预热器。

2.2.5检查,修理或更换或更换联箱防焦箱及手孔盖。

2.2.6检查,修理或更换风机外壳、叶轮、轴及轴承座。

2.2.7修理或更换除尘器。

2.2.8检查、修理炉排系统。

2.2.9检查,更换前后轴轴承,检修冷却系统。

2.2.10检查、修理炉排变速器。

2.2.11检查、修理折烟板和烟道挡板。

2.2.12检查、修理锅筒内壁装置、清除水垢,必要时对锅筒内壁和内部装置涂刷“锅炉漆”。

2.2.13检查,修理或更换给煤和除渣设备。

2.2.14前后拱重新浇灌,炉墙修补或重砌。

2.2.15更换锅炉锅筒、汽管、水管、烟道等的保温层并刷漆。

2.2.16修理或更换三大安全附件。

2.2.17有关锅炉本体的技术改造工作可结合大修同时进行。

3.检修前的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说明书、图样、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

3.1.2设备运行、检修、缺陷、隐患、故障、功能失常等记录。

3.1.3进行设备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的预检测,并记录。

3.1.4锅炉受压元件的重大修理如:

锅筒、封头、对流管束、集箱、联箱的更换、矫形、挖补、主焊缝的补焊等,应有图样和施工技术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修理的技术要求可参照锅炉专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规定。

3.1.5用焊接方法修理和改造锅炉受压元件时。

施焊单位应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至符合要求。

3.1.6制定检修方案,必要时编制大修网络图。

3.2物资准备

3.2.1检修所需的材料、标准件。

3.2.2更换件必须与被更换件的材质和规格相同并具有材质单,如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代用材料须按质保体系的规定经过批准。

3.2.3检测仪器

3.2.4工检研具、拆装工具。

3.2.5施工设备和起重器具。

3.3安全技术准备

3.3.1必须把要检修的水、汽系统管道与运行锅炉的连通处,用盲板隔开。

3.3.2进入燃烧室和烟道工作前必须把该炉的烟道、风道与运行锅炉的连通处隔开。

3.3.3切断须检修锅炉的动力电源,挂《禁止开启》警示牌。

3.3.4进入锅筒检修的人员,衣袋中不应有杂物,在锅筒内铺上胶皮,并落实锅筒处监护人员(工作完毕后清点带入锅筒的工具,经两人检查证明锅筒内确实无人,无工具方能关闭人孔)。

3.3.5锅筒各连接箱及主要汽、水管道拆下后不加堵板者,应落实专人看守或满封。

3.3.6进入锅筒、炉膛和烟道时的照明必须使用12伏行灯或手电筒,所使用移动电线必须是橡皮绝缘软线。

3.3.7大修时由操作工停炉,按规定速度降温,排空炉水,引风机抽尽烟道气体后,交付检查负责人,然后方可进行内部检修工作。

3.3.8严禁在有压力或炉水温度较高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以防汽、水喷出伤人。

4.检修方法

4.1锅筒、联箱

4.1.1检查锅筒内壁、焊缝、胀管腐蚀程度和有否裂纹,必要时可用超声波探伤和测厚仪检测确定。

4.1.2锅炉内部除垢,一般采用机械除垢法或酸法除垢法(加缓蚀剂)。

4.1.3锅筒和集箱上发生局部腐蚀或磨损的凹坑,当其长和宽不大于板厚的两倍且Φ<40mm,两个磨损或腐蚀的凹坑之间不小于120mm时,可采用电弧焊进行堆焊修复;

当发生严重损坏时,则采用挖补的方法修理并进行无损探伤。

4.1.4发现联箱、锅筒有细裂纹,可采取在裂纹两端钻上孔然后磨去裂纹补焊(需经当地有关部门同意)的方法修复。

4.1.5锅筒的鼓包变形,应采取挖补法修复,并探伤检查。

4.2炉管、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

4.2.1炉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抽出更换。

(a)管壁腐蚀和磨损后,其残余厚度小于1.5mm(对于对流受热面管子);

(b)管壁破裂且管子弯曲变形;

(c)管端裂纹已进入管板内部或管端严重过热烧损。

(d)管壁严重沉积水垢,已经无法清洗使其脱落;

(e)管端拔出;

(f)局部变形粗大或鼓包超过规定要求。

4.2.2下列情况可不抽管在原位进行焊接修补或重新胀接。

a胀接管端轻微渗漏可以进行补胀;

b管端轻微裂纹,可以用砂轮磨削除去;

c管壁破裂局部鼓包或变形,但其他部分管子完好无损时,若原位可以施工焊接的可不抽管,在原位割除已损坏管段予以原位焊接修补,两焊缝间距不小于150mm,距离胀口不小于200mm。

4.3锅炉钢架构件

4.3.1对变形量较小、刚性较小的钢架构件的校正采用冷态法。

4.3.2对变形量大,刚性较大的钢架构件的校正采用热态法。

4.3.3对于不重要钢构件上局部变形的校正采用覆盖电焊层的方法。

5.检修质量标准

5.1炉墙

5.1.1用1m靠尺检查耐火砖墙,其表面平整允差为2.5mm;

用2m靠尺检查红砖墙,其表面平整允差为7mm。

5.1.2砖墙全高铅垂度不大于15mm砖缝全长平面度不大于10mm。

5.1.3耐火砖缝不大于3mm,挂砖与拱砖的砖缝分别不大于3mm和2mm,机制红砖的砖缝不大于7mm。

5.1.4炉墙水平膨胀缝,平面度不大于5/2000,全长不大于10mm。

5.1.5炉墙垂直膨胀缝,其垂直度误差不大于5/2000,全长不大于15mm。

5.1.6炉墙表面与管子间的间隙的允差符合下表规定。

mm

部位

允许误差值

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中心与炉墙表面之间的距离

-10~+20

过热器或省煤器管中心与炉墙表面之间的距离

-5~+20

锅筒(壳)与炉墙表面的间隙

-5~+10

集箱、穿墙壁管与墙之间的间隙

0~+10

5.1.7开启引风机,点燃蜡烛检查炉体和整个烟道系统的缝隙处应无漏风。

5.2锅筒

5.2.1锅筒内表面无划痕、无水垢、铁锈及其它杂物。

5.2.2锅筒人孔管座接触面平整光滑,无沟槽和麻坑。

5.2.3锅筒直线度不大于3/1000,全长不大于15mm。

5.2.4锅筒下部的滑动或滚动装置应光滑灵活,接触均匀,伸缩自由,有足够的膨胀间隙。

5.2.5人孔凸肩与人孔圈之间总间隙不超过3mm,沿圆周各点不超过1.5mm。

5.3联箱、防焦箱

5.3.1联箱、防焦箱表面不得有裂纹和重皮等现象,焊口无弧坑,夹渣气孔、未焊透咬边咬边等缺陷。

5.3.2焊于联箱、防焦箱上的支板吊架等牢固完整,吊架弹簧不断裂,不偏斜、不卡阻和圈间无杂物。

5.3.3间隙要求

5.3.3.1联箱两头与其附近的钢架过炉墙等物件之间,应留膨胀间隙。

5.3.3.2联箱伸出炉外与炉墙四周的间隙不小于10mm并用石棉绳填充。

5.3.4手孔及盖的结合面应平整、无撞伤、沟槽及清除的垫片等夹杂物。

5.4水冷壁管、排管、过热器管

5.4.1所有管子内部无水垢、水锈及杂物、管壁无鼓包、裂纹及重皮。

5.4.2管间的托架、吊卡等完整牢固。

5.4.3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符合JB1624《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的规定。

5.4.4中低压锅炉焊接管孔尺寸符合JB1625《中低压锅炉焊接管孔尺寸》的规定。

5.4.6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及管端伸出长度符合JB1622《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及管端伸出长度》的规定。

5.4.7管子的胀口不应有下列缺陷:

(a)管端内表面有粗糙、剥落、刻痕、夹层、裂纹等现象;

(b)12°

~15°

板边后管端有裂口;

(c)90°

板边后边缘有超过2mm长的细小裂纹。

5.4.8新换的胀管,需进行通球试验。

6.试车与验收

6.1试车前的准备

6.1.1超压水压试验

6.1.1.1锅炉受压元件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超压水压试验:

(a)经焊接、修理或改装后;

(b)锅炉运行6年。

6.1.1.2超压水压试验压力表按下表规定。

MPa

名称

工作压力P

试验压力

锅炉本体

<0.59

1.5P但不小于0.2

0.59~1.18

P+0.29

>1.18

1.25P

过热器

任何压力

与锅炉试验压力相同

可分式省煤器

1.25P+0.49

6.1.1.3试验时水压应缓慢升降,当水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时,暂停升压,进行初步检查(管子水压试验时,无需暂停升压)若无漏水或异常现象,再升压到试验压力,焊接锅炉保持试验压力5分钟,保持铆接的锅炉试验压力20分钟(管子试验压力时,保持10~20秒)。

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6.1.1.4水压试验合格标准

(a)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无水珠和水雾;

(b)铆接和胀口及附件密封处在降到工作压力后不滴水珠;

(c)水压试验后用肉眼观察,无残余变形。

6.1.2锅炉修理期间,受压元件未经焊接、修理和改动,可不进行超压水压试验。

在试运前,需进行工作压力下的严密性试验。

6.1.3炉排及减速机系统试运转不少于4小时,无跑偏、卡涩、漏油。

6.1.4引风机、鼓风机进行联动运转,其电气联锁动作正确,风机运行平稳,调风装置调节灵活自如。

风机及烟道振动情况符合要求,噪声不大于85dB(A)。

6.1.5水位计的水位标志清晰照明良好,电源可靠,能清楚看到水位。

控制室内的水位计调校至与锅炉上的水位计指示一致,声光报警可靠。

6.1.6锅筒压力表及其它热工仪表均已调校完毕,标志清晰;

电气保护联锁、自控装置、报警装置均动作正确,事故照明处于良好状态。

6.1.7各处膨胀间隙正确,膨胀位移时不受阻碍,膨胀指示器在冷态下调至零位。

6.1.8煤运、给水系统均处于正常状态。

6.1.9清理锅炉现场,做到“完工、料净、现场清”,通道畅通。

6.2烘、煮炉及试运行

6.2.1烘炉、煮炉

6.2.1.1大修中炉墙经过重新砌筑,在运行前需按照烘炉、煮炉规程进行烘炉进行烘炉;

炉墙未经重新砌筑,可不进行烘炉,按锅炉运行规程点火升温。

6.2.1.2在烘炉过程中,必须进行炉墙内耐火泥水份测定,采样地点为四周炉墙炉排以上1.5m~2m处;

当炉墙耐火砖灰浆含水率在7%以下时,即可开始煮炉,继续烘烤炉墙,烘煮结束时,灰浆含水率不高于2.5%。

6.2.1.3锅炉内壁铁锈、水垢严重,大修换水、汽受热面管50%以上或化学清洗后,须进行煮炉。

6.2.1.4煮炉结束,大量换水直到炉水清洁后,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安全监督部门的参加下,对锅炉安全阀在工作压力下进行调校和严密性试验。

6.2.2负荷试运行

6.2.2.1锅炉供汽带至满负荷后连续72小时试运转,全面检查锅炉本机及辅机系统运转状况。

严密性、膨胀、各部温升、振动等均达到技术要求;

蒸汽参数、燃烧状况、锅炉出力等均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6.2.2.2锅炉热效率试验,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6.3验收

6.3.1验收时需具有下列记录和资料:

(a)各部验收记录(包括更换件及其部位);

(b)水压试验记录

(c)负荷运行各项参数记录和检查情况记录;

(d)热效率试验记录和结果;

(e)技术改进记录。

6.3.2根据6.3.1条各项记录,对照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规程规定以及锅炉出力和热效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的程度,评定检修质量等级,报当地劳动部门办理手续,予以验收。

7.维护及常见故障

7.1维护

7.1.1检查三大安全附件是否正常,有无泄漏,定时冲洗水位表,定期校验压力表,定期做安全阀手动排气试验。

7.1.2检查各种监测仪表、自动装置是否安全、灵敏、准确、可靠,有无异常现象。

7.1.3检查风机运转是否良好,有无异常声响,油位是否正常,冷却水是否畅通,电流和油温有无异常变化。

7.1.4检查炉排前后轴冷却水是否畅通。

7.1.5检查炉排有无卡住、跑偏和掉炉排片现象,变速装置有无异常响声。

7.1.6检查上、下锅筒、对流管束及水冷管壁、过热器有无鼓包变形和泄漏。

7.1.7检查省煤器管及弯头是否穿孔,有无异常响声。

7.1.8检查空气预热器是否穿孔,有无异常响声。

7.1.9检查排污装置有无泄漏和堵塞现象。

7.1.10检查烟风系统挡板有无变形和松脱。

7.1.11检查出渣系统是否良好,出渣机有无异常现象和响声,水封是否完好。

7.1.12检查除尘器水封是否良好。

7.1.13检查给水系统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

7.2常见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受热面管道爆管

1水质不良引起积垢和腐蚀造成过热;

2水循环破坏受热不均匀造成过热;

3机械损伤;

4烟气磨损;

5材质不良

轻微爆管可先维持运行,停炉后进行补焊;

严重时紧急停炉进行补焊或更换新管。

同时加强给水炉水检测,改善燃烧状况。

受热面管道焊缝或胀接口泄漏

焊接或胀接质量不良

重新焊接或胀接

省煤器管泄漏

1给水质量不良,管壁腐蚀穿孔

2给水的温度和流量变化太快太大,省煤器冷热偏差过大

3飞灰磨损

4铸造质量不良

1更换省煤器管子并加强给水质量检测

2均匀给水

3减少飞灰

4修理或更换

省煤器弯头泄漏

1密封垫损坏或安装不当

2完头破裂

1更换密封垫或调整

2更换弯头

空气预热器管子破裂

1烟气结露造成腐蚀穿孔

2飞灰磨损穿孔

3材质不良

1堵管或更换新管适当提高排烟温度

2堵管或更新新管减少飞灰磨损

3更换新管

炉排卡住

1炉排片断裂烧坏变形脱落

2煤中金属杂物混入炉膛

3炉排支架横梁变曲和断裂

4前后轴不平行炉排跑偏

5链条太松或与主轴齿轮啮合不良

1清除损坏的炉排片,更换新炉排片

2清除金属杂物

3校正或更换横梁

4调整前后轴平行度

5调整链条松紧程度及与主轴齿轮正常啮合

风机振动大

1地脚螺栓松动

2调风挡脱落

3主轴或轴承烧毁

1紧固地脚螺栓

2更换调风挡板

3更换主轴或轴承

风机启动困难或不能启动

1电动执引器失灵

2电机烧毁

1修理电动执引器

2更换主机

水位表玻璃板破裂

1汽水旋塞不在同一中心线上,玻璃板扭偏

2冲洗水位表操作不正确玻璃板温度变化突然

3机械损伤或本身质量问题

1更换玻璃板

2正确冲洗水位表,稳定操作

3更换

水位表水位吊滞不动

水汽管堵塞

冲洗水位表,疏通水连管

水位表漏气漏水

1旋塞面磨损旋塞质量不良

2压盖或填料过松,填料不足或变质

1更换旋塞

2更换填料,紧固压盖

压力表指示不准或无指示

1压力表损坏

2管道堵塞

1更换压力表

2吹洗管道

二、炉排的检修

1.组装链条炉排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偏差不应超过

备注

炉排中心线位置的偏差

2mm

以前后中心线为准,在墙板顶部扩冲孔测量

墙板的标高偏差

±

5mm

墙板的垂直度+全高

3mm

墙板间的距离偏差

+5mm

墙板间两对角线的不等长度

10mm

墙板框的纵向位置偏差

5

墙板的纵向平面度

D级精度

全长

两侧墙板的顶面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平面度

前轴、后轴的平行度

前轴和后轴的轴中心线的相对标高差

1.1.鳞片式链条炉排,各链条的不等长度不应超过8mm。

1.2.边部炉条与墙板之间,应有膨胀间隙,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每侧间隙10~12mm。

1.3.各导轨光滑、平直、完整,导轨不平度不大于5mm,每条导轨波浪不平不超过3处。

1.4.导轨之间应平行,其前后水平差不超过0.5/1000平行度不大于3mm。

1.5.挡渣器搁座的支架弯曲不超过4/1000,各挡渣器间有间隙为3~5mm,两侧防焦箱间隙为10mm。

三、铸铁省煤器及弯头检修

1.1.铸铁表面光洁,无砂粒、气孔、裂纹和斑点。

1.2.省煤器管和弯头达2级精度铸造,壁厚公差为1.2mm。

1.3.省煤器管直线度允差不大于1/1000,全长不大于2mm。

1.4.法兰密封面对管孔轴线之垂直度允差不大于0.25mm。

1.5.省煤器每根肋片管上有破损肋片数不超过总肋片数的10%,整个省煤器中有破损肋片的管数不超过总管数的10%。

1.6.组装铸铁省煤器应符合下表规定。

支撑架的水平方面位置

支撑架的标高

支撑架的纵、横向水平度

3mm

5mm

1/1000

1.7.省煤器法兰,支撑架及边框间可使用2~3mm的石棉绳压紧,不准漏风。

四、引风机的检修

检修周期见下表

小修

中修

大修

周期(月)

3

6-12

24-36

2.1.小修

2.1.1.检查、紧固各部联接螺栓。

2.1.2.消除设备局部缺陷。

2.1.3.清除管道杂物、水垢。

2.2.中修

2.2.1.包括小修内容。

2.2.2.解体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视情况予以修复或更换。

2.2.3.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达到规程要求。

2.2.4.校验压力表,风量表及其他仪表装置。

2.3.大修

2.3.1.包括中修内容。

2.3.2.叶轮静平衡,重要的风机转子做动乎街。

2.3.3.检查轴弯曲情况,及转子组件径向跳动,视情况予以修理或更换。

2.3.4.检查调整机体水平,并消除因风管下沉成吊架松动带来的附加应力。

2.3.5.更换润滑油(脂)。

2.3.6.设备与管道防腐。

3.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3.1.检查设备缺陷,做好修前鉴定。

3.2.备好场地照明及检修专用,一般工具。

3.3.切断冷却水。

3.4.联轴器的检查检修

3.5.拆卸联轴器保护罩,在联接方向作装配标记。

3.6.拆卸对轮螺丝,检查丝扣,皮垫及丝杆。

3.7.连轴螺栓不得有损坏、变形,螺纹完好,垫圈、弹簧垫、螺母应齐全,橡胶圈磨损不得超过1mm。

3.8.联轴器不得有裂纹、变形,表面光洁,联轴器与轴配合牢固、无松动。

3.9.用小锤敲击标记,检查是否有裂纹。

3.10.测量对轮中心偏差及对轮间距,做好原始记录。

3.11.若对轮有缺陷应修复排除缺陷。

4.叶轮检查、检修

4.1.拆卸人孔门。

4.2.检查叶片及叶轮磨损情况,检查各焊缝有无裂纹。

4.3.叶片磨损达1/2时或局部有磨穿需更换叶片。

4.4.检查叶轮摆动情况,叶轮摆动不超过3mm。

4.5.检查叶轮与护板之间隙(在全周四点侧量)。

叶轮与护板的间隙8~13mm。

4.6.用千分表测量叶轮之径向摆动。

叶轮的径向摆动不超过3~5mm。

4.7.检查叶轮铆钉情况,其帽不能磨掉。

4.8.叶轮拉筋检查,磨损超过1/2者,应更换或补焊。

4.9.当叶片须补焊时,首先做好叶轮防转措施,所用的焊条保持每片相同,焊补后检查应无裂纹和变形。

4.10.若需要更换叶片,施工方法同排粉风机。

4.11.若更换叶轮,应确认不能再用,方可更换。

4.12.按图纸校对叶轮之各部尺寸,拆旧叶轮。

用板锉将铆钉头与轮毂的结合面修平,用圆锉将铆钉孔以毛刺锉去,并检查圆盘铆钉孔与叶轮铆钉孔位置是否相符,然后将新叶轮用一定数量的螺栓把紧,用垫木将叶轮垫起,将铆钉放在焦炭上加热1000~1100℃,将铆钉迅速放入铆钉孔内用铆接工具铆接。

最后找转子的静平衡,并且测量叶轮的径向和轴的晃动。

5.轴及滚动轴承检修

5.1.拆卸轴承端盖及轴承箱上盖,放置铅丝后紧固有关部件。

5.2.测下列数据。

5.2.1.轴承外圈与座圈间隙。

外圈与座圈间隙0.05~0.10mm。

5.2.2.滚珠与外圈间隙。

滚珠与外圈不超过0.32mm间隙。

5.2.3.推力间隙。

推力间隙0.2~0.3mm。

5.2.4.膨胀间隙。

膨胀间隙6~8mm。

5.2.5.密封毛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