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245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活力

(一)以活动增强活力,提高发展成效

宣城始终将招商引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积极组织参加皖粤经贸对接会、中博会、广交会等多种形式招商活动,大力推进与央企、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

2012年,宣城市委、市政府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服务、汽车及零部件、房地产、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个产业招商领导组,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分别担任六大产业招商领导组正副组长,六十多个市直单位和十个商业银行列入成员单位,进一步整合和充实了招商引资力量。

与六个产业招商领导组相对应,组建了六个产业招商办事处,负责各自产业领域和重点区域具体招商工作。

同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重点项目评审调度领导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督查室、市招商局等单位组成招商引资考核领导组,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项目落地,激发招商活力。

“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成效明显,签约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20个,到位资金4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同比增长33%。

2013年,宣城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五年并进”“五城同创”活动。

“五年并进”活动指,“招商引资年”深入开展,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商贸服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房地产、现代农业产业和外资7个专业招商局,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推进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全市新签项目900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590亿元,新签项目单体平均规模1.5亿元;

“项目推进年”有力有效,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45个,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

“工业突破年”成效明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2户;

“城市建设年”稳步推进,市本级续建和新建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52.6亿元;

“交通建设会战年”高速起步,完成建设投资逾72亿元,超过“十一五”交通投资总和。

“五城同创”活动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七整治一提升”专项工作,市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城市文明形象彰显;

国家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加快,宁国和绩溪成为全国生态县,泾县入选“中国绿色发展十强县”;

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取得成效,市区新建城市公园3个,建设和提升6条绿带,新增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26个,新造林18.8万亩,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80.5千米,绩溪龙川村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

(二)以合作实现互补,达成多赢共识

依托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品牌,宣城抢抓机遇,顺应产业转移形势,深入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模式多样、实效突出的跨省域共建园区。

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玉环机电产业园采取“委托定向招商、落地投产奖励”的模式合作共建园区。

由已入园的玉环投资企业发起成立宣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由协会负责在玉环县定向招商、引进企业的外部协调和服务管理,开发区负责项目供地和前期报批全程代理服务。

郎溪经济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采取“商会搭桥、招商局驻点”的模式合作共建园区。

成立了郎溪县无锡商会,利用商会在无锡的人脉资源和投资网络,重点承接特种设备制造产业。

此外,宣城辖区内还有郎溪县与浙江海宁经编管委会合作共建的经都产业园,广德县与浙江乐清市合作共建的电子科技园以及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经济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经济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经济开发区上海工业园、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7个合作共建园区。

2013年,宣城与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协议,并加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

(三)以配套集聚产业,增强竞争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发展的配套条件已成为广大客商投资的首要选择。

宣城在产业发展方面,注重配套,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坚持重大项目牵引。

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扩展空间,辐射、带动、聚合产业集群。

金达利液压一期、中鼎产业园、星亚电动车、裕丰数控机床、国投宣城电厂二期、南漪湖风电场、北京中科通用(宣城)环保电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宁国司尔特缓释复合肥搬迁扩建项目试生产,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燕青总部经济园、宣城科技园加快建设,郎溪动力源二期、泾县南华电机工业园、绩溪黄山不锈钢链条、旌德空心胶囊GMP改造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百汇商贸物流园一期建成,中国茶府单体建筑80%已封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期主体建成,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开工建设,中国文房四宝交易中心主体基本建成。

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宣城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提出发展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名胜古迹保护开发、敬亭山宛溪河诗山宛水品质提升、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品牌提升、青龙湾生态旅游示范、桃花潭查济古建筑保护、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和扬子鳄旅游开发等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并确定2014年为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

注重生产服务配套。

引进建设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并于2012年秋季招生,结束了宣城撤地建市后没有大学的历史,成为安徽省除合肥市外唯一有“211”大学的地市。

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项目完成了土地征迁,双桥物流园区建设迈入了“快车道”。

加大对银行引进力度,银行体系逐步健全,现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徽商银行8个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活力较强。

设立了首期规模为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2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产业投资方向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中鼎集团拥有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检测试验中心”。

为了与承接的特种设备制造产业配套,郎溪县与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合作,成立了郎溪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并完善周边配套。

加强园区载体建设。

宣城市现有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通过行政区与开发区合一(行政区委托开发区管理)、“一区多园”等多种形式实现转型扩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经开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高新区专家组评审,经都产业园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成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德开发区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园区和“两化”整合示范区称号。

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批准面积92.19平方千米(其中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6.4平方千米),建成面积110平方千米,现有企业2961家,2012年完成财政收入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93亿元。

规划面积15平方千米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光电产业园加快建设。

利用1.5亿美元世行贷款宣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已进入实施执行阶段。

(四)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提升整体功能

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及彩金湖生态新区、环南漪湖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实现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全覆盖。

2010~2013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0亿元。

2013年,市本级续建和新建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5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项目投资66亿元。

宣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宛陵湖西湖景区基本建成,市图书馆、规划馆、体育馆全面开工建设,主体工程接近完工。

合工大宣城校区二期、北门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楼和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彩金湖生态新区建设启动。

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镇化率达48%以上。

(五)以政策规划引导,凝聚发展力量

制定方案。

构建多层面、宽领域、强有力的支撑体系框架,制定了推进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宣城示范区建设的总任务、总要求,确定了2015年发展目标,即:

做大做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以上规模,力争培育1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3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6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

编制规划。

一是示范区规划。

将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区域布局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联合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共同编制了《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二是示范园区规划。

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平台,目前规划80平方千米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其中15平方千米起步区规划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

三是开发园区扩区规划。

完成了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宁国、广德等开发区扩区规划及13个扩权强镇试点镇工业园区规划。

四是产业规划。

依据现有产业基础,编制了铝合金型材、汽车零部件、卫生洁具3个产业招商规划。

按照“产业化、城镇化、功能化”分类,组织建立了重点产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项目库。

出台政策。

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率先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展合作共建,大胆探索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

结合实际,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四十条政策意见》,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不求全,找准关键环节;

二是不重复,已有的尽量不复制;

三是不复杂,力求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个性化政策。

其中引导政府融资平台做实、做大、做强的条款,充分发挥了增量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放大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撬动民间资本、吸引外来投资。

其外,还制定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意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外贸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突出招大引强进一步推进产业招商活动的方案》《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宣城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宣城市促进股权投资资金业发展实施》《宣城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3~2015年)》等一系列导向性政策文件和《关于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帮办服务的意见》等服务性政策文件,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活动,以“提神、提效、提速”为主题,开展了“深化作风建设”活动,市直单位通过委托管理或机构延伸等形式,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授权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二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前景分析

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具有承接发展的优越条件。

从区位上看,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苏浙皖3省交汇区域,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市区距合肥190千米、上海290千米、南京150千米、杭州230千米,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交通节点,长三角西进的“桥头堡”。

从交通上看,皖赣铁路、宣杭铁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318国道、205国道穿境而过,宁宣杭、扬绩等多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宣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连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和皖东南地区快速成长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从生态上看,宣城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近60%,森林覆盖率近56%,形成了以荒山绿化为主体,城镇、铁路、公路、河渠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相呼应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从资源上看,宣城是安徽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辖市,电网规模位居安徽省第二,是安徽和长三角电网应急备用城市,国家“西电东送”五条线路有四条穿境而过;

宣城天然气供应充足,川气东送工程干线9个分输站中,有2个设在宣城,年供气指标4.8亿立方米,现使用不到5000万立方米,富余指标多;

宣城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1种。

宣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有龙川风景区及胡氏宗祠、旌德江村、新四军军部旧址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国扬子鳄、江南诗山(敬亭山)等特色景观,正积极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载能力逐渐增强,产业配套水平逐步提升,政策支撑空间不断拓展,具有承接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园区载体上看,宣城现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

其中,利用1.5亿美元世行贷款的宣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将极大提高宣城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能力。

从产业配套上看,经多年发展积淀,宣城已形成门类较多的产业体系,其中,机械装备等产业发展较快,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在工业泵、电机、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高效发动机等整机类产品链中,以及在汽车零部件、液压件、密封件、电子元器件、模具、铸锻件、传动装置等关键基础件领域中,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企业,具有承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从政策支撑上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为宣城寻求跨省际合作发展提供了空间。

目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已报国家待批,该规划批复后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共建共享空间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拓展。

当然,影响宣城发展的因素也比较多。

与周边城市比较,宣城经济总量偏小,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升级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

宣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相当多的区域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宣城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

同时,面临周边城市抓紧做大城市平台,增强集聚科研、教育、金融等要素资源的能力,宣城“城市发展、产业集聚”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

总体预判:

综合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2010年为基期,2015年宣城有望实现五个翻番。

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突破700亿元,年均增幅22%左右;

财政总收入翻一番,突破2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各翻一番,分别突破30000元和13000元,年均增幅15%左右。

预测一:

基本建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基础,以现有生态资源为基质,建设各类先进制造业基地。

将宣城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基本建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电制造产业基地,成为皖东南区域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品竞争力较强的机电制造名城。

依托宣州经济开发区等,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建成汽车密封件、汽车冲压模具及冲压覆盖件、新能源汽车及节能电机、特种工业链条、压力容器等特种装备、电容器等电力电子器件、高效节能锅炉和余热利用设备等具有较强内生性、创新性的产业集群。

预测二:

基本建成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特色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

2013年,宣城市委、市政府谋划八大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每项工程都由一位市领导牵头负责制定规划并抓紧组织实施。

通过八大提升工程,宣城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预测三:

基本建成面向长三角大都市中高端人群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宣城有山核桃、香菇、木耳、竹笋、灵芝、山茶等林特产品和一批重点畜禽类养殖企业,农副产品优质、安全,深受上海等大都市中高端人群的青睐。

预测四:

基本建成沟通东中西的现代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宣城双桥物流园区致力于发展内外贸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正积极打造以物流产业为主导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新城区,将成为苏浙皖边界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基地。

三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建议

综合考虑宣城经济总量、产业基础、城市功能的竞争力不够强,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坚定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积极主动的实施开放战略,借助外力、集中资源、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以重点、难点的突破带动全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市场高度融合,培育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一)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深化合作共建

以合作共建为主题,以共荣共赢为主线,寻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突破,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文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以产业合作为纽带,深化园区合作共建。

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要紧抓南京都市圈建设、上海在宣城的“飞地”——白茅岭农场和军天湖农场土地开发利用的契机,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和上海市政府、企业、产业、项目的对接和互动,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新模式,增强资源、技术、原材料等各类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繁荣发展的合力。

宣城要以提供优良的生态资源、基础积淀的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资源、绿色健康的林特产品资源等,加强与合作方深化资源价值提升共享机制,以实际行动进一步体现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

以交通便捷为关键,深化交通网络构建。

内畅外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宣城发展的基本需求。

要抓紧与南京市共同落实《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构建宁宣运输通道。

依托宁(南京)高(高淳)高速公路和水阳江内河航道,加快建设宁宣杭高速公路高淳—宣城—宁国段,加快启动国道205南京—宣城段改造和水阳江江苏段四级航道整治工程。

积极推动宁宣城际轨道前期研究。

以彰显特色为突破,深化内涵提升创建。

宣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经济,对提升宣城竞争力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城旅游文化资源要实现更大价值,需融入南京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整体提升。

(二)以更加集中的资源,发展主导产业

在壮大骨干企业上求突破。

围绕主导产业,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优先配置资源要素,加快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龙头企业和配套配件供应量大的终端产品,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引进配套厂家和鼓励本土企业开发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配套生产能力。

摸排一批骨干企业和项目,实施资本运作,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存量带动增量突破。

在建设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围绕主导产业,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

对列入计划的项目要通过现场调度、会议调度、文件调度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市范围内掀起项目建设互比互看互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在培育企业群体上求突破。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激活创业主体。

加大创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吸引有志创业、有条件创业者创办实体。

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政策扶持,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小巨人”。

(三)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破解要素制约

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谋划和争取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地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大用户直供电、吸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改革试点。

加快推进世行贷款宣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执行,争取将该项目列入省点供地专项计划。

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宣城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加大信贷投放。

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证券融资,充分发挥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组建宣城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服务实业投资,资本运营,资产重组、出让、兼并、租赁与收购,企业和资产的托管,工业地产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物业管理,投资咨询服务,突出工业经济的引擎作用。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