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26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六、课后拓展

1、世界各国有哪些远洋史和航海家,他们为人类做了什么贡献?

2、了解船的种类和功能;

最大的船有多大?

最先进的船是怎样的?

未来的船是什么样的?

第2课:

长呀长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的良好品德,提高观察、感受、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植物生长图片或录象、盆栽植物若干、绘画用具

作业要求:

大胆、自由地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情景。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

讲童话故事:

《一粒种子发芽了》

二、新授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知识

1、交流亲身实践得到的某一植物生长过程的资料和发现。

2、交流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有关知识。

3、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有关记录片或图片资料。

4、师生小结:

植物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

茁壮成长,并在每个生长时期色彩、形态都会有不同。

5、分析教材第5页作业特点,引导学生明白范作是如何将植

物生长过程反映出来的。

6、思考:

你还有不同的画法、想法吗?

三、小结:

1、画出植物各生长期色彩丰富的变化,可使画面更美。

2、可添加各个时期出现的小昆虫、动物,然后环境因素,使

画面更丰富。

3、大胆想象,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精彩作品来。

第3课出壳了

【教学目标】

l、探索生命开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彩笔、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寻找有关卵生动物的图片、画刊或音像等资料。

二、感知启示

课上以分组形式向学生展示共同收集的资料,并选择性地向全班同学演示。

三、探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像、图片资料,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构图。

四、共同创作

创作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个体创作为主,也可以集体创作为主,形成一个壮观奇妙的大场面。

构图形式:

1.采用漫画、连环画形式表现过程。

2.采用剪贴的方式,利用捻、撕、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一组半立体的小动物破壳页出的场面。

3.想一想,会不会有什么外星动物在你不了解地场面里破壳而出呢?

五、评价交流

1.向大家说一说绘画的经过。

2.遇到什么困难,是否也像小动物出壳一样脑中的思维受到“壳”的束缚?

怎么克服?

3.找一找有意思的画

4.请别人为自己的画出出主意。

5.为别人的画出出主意。

6.找一张与众不同的作品。

第4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充分重视学科的综合性,以点带面扩充学生知识也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

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线的组织。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好学习材料(毛线、粘贴板、水粉或水彩、蜡笔或颜色笔等),课前收集带有线条的物品,观察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线条。

教师:

线条丰富的自然物的图片、用变化丰富线条表现的艺术作品、笔、电线(毛线)等、课件、音乐、评价表。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果教室中线的物品不够丰富,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做找线游戏,或者布置在生活中观察自己身边的线条。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1)发展性评价法。

(2)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形成性评价。

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4)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评价点: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能否从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发现线条的美感。

(3)是否初步了解了线的名称及其作用。

(4)能否用线画出一幅有一定秩序又有不同种线的变化的图画。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电脑动画引人:

介绍一位好朋友--会变的线条,导人新课。

2、初探: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寻找教室里的线条,小结归纳并且汇报观察结果。

问:

谁能发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条?

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条。

3、再探:

学生可以在课前搜集来的物品上寻找:

树叶、雨花石、海螺、羽毛。

线状的物体。

如人的头发、毛线、电线、蜘蛛网、柯桩的年轮、水的旋窝、柳条、面条、五线谱、铁轨、弹簧、叶子的边沿等……

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应用。

如轮廓线。

如门框、、城墙等……(欣赏课件图片)

二、认识线条。

1、线条的形态:

(1)比一比:

根据刚刚的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用毛线在粘贴板上贴出不同的线条,看谁贴出的线条多样?

谁的线条最特别?

(2)汇报展示,归纳:

波浪线、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型线、弹簧型线、城墙型线…………等。

(3)这些线美吗?

(引发学生对线条的探究)

2、线条的变化与内涵美:

(1)线条可以看到:

史前时期画在陶器上的纹饰、吴冠中的《春如线》、韩美林等画家的作品、中国古代草书、象形文字等,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

(我们一起用手跟着画)

(2)线条可以听到:

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线条会随着音乐高低翩翩起舞。

通过听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

(我们一起跟着线条舞)

(3)线条可以感觉到:

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有感情的线条,如"

刚强有力的线条"

、"

温柔的线条"

奔放的线条"

平静的线条"

烦躁的线条"

潇洒的线条"

、。

有情感的线。

线条还蕴涵丰富的情感。

"

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

"

一一保罗•克里曾。

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平稳,或多或少,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

(我们一起跟着做表情)

(4)线条可以摸到:

摸不同质感的物体,通过触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

(我们一起谈谈感觉)

三、线条的变化和组合

(1)Flash小游戏:

你们看,线条们一根根,多孤单啊!

你能给他们找找好朋友吗?

把几种不同形态的线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丰富的构成效果。

归纳:

组合有一定的秩序,排列紧密,形态富于变化的线条很美。

(2)欣赏课本学生范作,给自己最喜欢的线条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你从小朋友的画中看到了什么?

(3)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

扩散的圆形"

、"

美丽的树叶"

想象中的花"

快乐的歌"

燃烧的太阳"

等,供学生进行主题漫想,创作线条画。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辅导,随时发现问题。

五、分小组区域展示作品。

六、评价。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4)评师

第5课太阳

1.用橡皮泥这种可塑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

的太阳的造型,熟悉泥材的特性,进行感官体验。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记忆与想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太阳的多种不同个性化表现,增强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审美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富有个性的太阳。

太阳形象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点。

师:

教学课件、学生示范作品、供学生展示用的泡漠板、大头钉、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生:

橡皮泥、剪刀、碾压或印纹的工具、美术课本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与学生分享《后羿射日》的传说。

2、板书课题《太阳》

二、欣赏古今学习新知

1、结合课件欣赏古代人们所表现的太阳,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

我看到的太阳是怎样的?

给我的感觉怎样?

2、结合课件欣赏小朋友创作的太阳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色、表情等进行赏析。

3、探索利用橡皮泥进行太阳作品制作的方法。

三、引导创新体验乐趣

1、布置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使用橡皮泥与伙伴合作或者自己独立创作特别的太阳作品。

2、巡视指导学生的创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表扬、推广好经验

四、评价作品,分享经验

作品展示,并在"

夸夸自己、夸夸别人"

的活动中进行评价,在交流中分享创作心得与经验。

五、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1、结合课件展示古代饰有太阳图的衣服图片、儿童创作的其他表现手法的太阳作品和日全食的过程图。

2、小结并进行课后的延伸。

第6课漂亮的瓶子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2、掌握瓶子对称的造型特点,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3、通过造型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瓶子的特点及其艺术魅力的感受及瓶子对称造型剪法和装饰的方法。

剪对称瓶子时,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合适及外形美观。

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大量欣赏不同形态和不同图案、色彩的花瓶,边欣赏边讨论:

1、这些瓶子美在哪里?

它们的外形是怎样的?

你看到些什么图案?

2、用了那些方法进行美化?

3、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美化?

4、你最想做一个怎样的瓶子?

想画上怎样的花纹?

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和想法:

瓶子的形体、装饰方法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二、指导创作。

讨论对称形状的剪法,并让学生示范,总结出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创作:

1、剪出外形。

2、讨论实施装饰的方法,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多种媒材,对利用剪贴、喷溅、拓印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及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第7课童话城堡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识各种形,会用大小不同的形概括、组织成建筑群。

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尤其是典型建筑。

感受建筑的美以及它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介绍给伙伴,文学与艺术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学习材料

(1)用线画:

软质铅笔(HB、2B)、深色彩水笔、碳素签字笔、画纸。

(2)用色画:

油画棒、彩水笔、画纸。

(3)剪贴画:

彩纸、废彩色广告纸、剪子、胶水或彩色双面胶。

(4)资料:

城堡的图片、软盘、童话故事、连环画等。

教学活动

感知与启示

(1)介绍自己知道的城堡。

(2)谈谈它给我们什么感受。

欣赏与分析

观赏资料、图片、课本图片。

提出问题:

怎么盖房屋?

构思

讨论:

(1)你准备为哪里(游乐园、幼儿园……)设计新城堡?

它什么样?

(2)你设计的城堡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小组学生像摆积木一样拼城堡。

学生作业

按步骤有序地进行创作:

(1)整体构成:

表现特征。

(2)分辨层次:

城堡的前后关系。

(3)刻画局部:

用线和色。

最好有特征、有童趣、有理想。

(4)有情节地画背景。

展示评价,用多种形式(分组、结对)。

看画讲故事。

课后延伸

1.什么样的房屋最舒适、方便?

2.城市里、村镇中(家乡)应该有什么设施?

什么样的环境?

3.将来怎样改变家乡、社区的面貌?

相关资料

建筑专科书籍(例如(老屋》、资料库软件中外典型的建筑资料)。

中外童话名著:

《白雪公主》中皇宫及小矮人的房屋。

《灰姑娘》、(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宫殿。

报刊中各地居民、现代社区住宅、公寓等。

第8课  画自己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通过表现自己的脸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能找出自己五官与同学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面貌。

镜子、表现工具(自选)。

注:

两节课连堂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1、游戏:

首先所有学生闭上眼,趴在桌上,然后选4位同学藏在面具后,让大家认是谁。

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

为什么我们可以一下子认出每个人是谁?

学生会从服装、头发、空缺的位置来判断。

教师引导:

露出眼睛、眉毛,脸。

每个人区别最大的是哪里?

脸。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画像。

1、了解人们的相貌的区别。

为什么老师能区分大家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长得不一样,所以老师认识我们。

是什么不一样呢?

是五官、脸形、发型不同。

谁能说说自己的特点?

我的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扎着两个翘翘的辫子。

(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互相讨论、观察)

2、出示课题:

《画自己》

3、你认为自己什么表情画起来最好看:

(对镜子做表情欣赏,请几位表情生动的同学上台表演)。

4、欣赏课本范作,观察不同的表现方法。

小朋友为什么把自己画成这样?

(边欣赏边分析表现形式)

学生的回答不能确定。

5、赏析徐悲鸿《自画像》

看看画家笔下的自己。

知道徐悲鸿吗?

--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方油画,回国后结合我国传统绘画"

中国画"

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他最擅长画马。

他笔下的马栩栩如生。

知道这张画是用什么画的吗?

油画。

(教师提醒)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1、学生作业。

你们想怎样画自己?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什么样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时候。

2、带了小镜子的同学可以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作出一个表情试试。

别忘了抓住自己五官的特点。

3、本课时完成基本形的表现。

第9课手形的联想

1、认知目标:

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情进行联想,探索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2、情感目标:

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与组合。

解决教学重难点要点:

通过观察--想象--联想,感知不同角落的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联系,通过欣赏、讨论、研究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以手形引发对手的联想

1、伸出手看一看,这是什么?

观察联想

1、试一试,能否用手形做一个跟生活中相似的物体?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像什么?

想到了什么?

还会变成什么?

结合观察,想一想,这些形状像什么?

小组探讨这些形状和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相同?

如果它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欣赏感受

1、欣赏手殂装饰:

A、手形变成了什么?

B、用什么方法?

2、欣赏手形绘画:

A、这里有手吗?

B、谁能将手变成什么?

3、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愉快表现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与联想,并画成一幅画。

1、用自己的手画成你认为像的形象。

2、对手进行想,画到纸上,或画在你的手上。

将这些形象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发生的事情画下来。

成功展示

比一比看谁变得最好。

第10课我和昆虫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

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

抓特点表现昆虫。

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布置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的资料。

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

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部分:

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

(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

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

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

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

(观看录像片)

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

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

内容生动有趣;

表现手法多样;

昆虫特点突出;

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5.展示、讲评作业。

第11课奇妙的爬行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

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二).探究学习

  接龙游戏:

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

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三、)创新实践

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