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06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3 大小:48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3页
亲,该文档总共2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

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

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

潮湿润泽。

(2)荒野: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

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

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

不懂就要问。

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课件出示4)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

生字)

isò

nɡlì

quānduà

nlià

nhú

dāijiè

á

ichǔ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教师指导:

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

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

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

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6、7)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

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

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板书:

背诵很快)

4.(课件出示8)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课件出示9)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

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1)(如“……,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不怕挨打吗?

”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

”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

(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

”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我就讲讲吧!

”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板书:

不懂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

(课件出示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板书:

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学,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自学,提出自己的困难,找出认为有新鲜感的语句,共同商议解决。

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感情朗读是部编版教材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应该训练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

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

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

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

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事?

(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

有些什么感受?

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

说些什么?

是怎么做的?

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

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

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

(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

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

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

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黑白棋社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

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

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

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所见》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2)振:

振荡;

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

):

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

想要。

(5)捕:

捉。

(6)鸣:

叫。

(7)立:

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

《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

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

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学会积累;

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

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

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

也。

⑤奇:

奇妙。

⑥西子:

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

⑧淡妆浓抹:

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

合适。

⑩总相宜:

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

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

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

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