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47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A.纬度较低品质优B.海拔高鲜果上市时间早

C.土壤肥沃品质优D.光照充足鲜果上市时间早

5.新疆阿克苏苹果又称加丽果,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产苹果来说,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旨甜味厚等特点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区

A.地下水丰富B.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富含有机质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答案】4.B5.C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4.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山区受地形影响气温较低,适于苹果生产,鲜果上市时间早,B正确。

5.新疆阿克苏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所产苹果具有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C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由1980年前的不足20万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171.86万公顷,占全国棉产量的比例由3%上升到40%。

回答下面小题。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主要是因为新疆

A.气候条件优越,棉花品质好

B.棉田平坦广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

C.棉花生产经济效益高于本地其他作物

D.棉花生产成本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7.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对新疆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棉农收入提高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水资源消耗加剧D.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6.D7.D

6.新疆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温差大,但是水分条件并不好,A错。

新疆棉田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山前平原地区,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相比,地块狭小,并不是中国棉花向新疆集中的原因,B错。

棉花的生产经济效益不一定高于其他作物,C错。

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辽阔,经济落后,生产成本较低,D对。

故选D。

7.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扩大了种植面积,可以使当地棉农收入提高,A对。

由于大量土地被使用,导致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B对。

棉花生产需要一定的水资源,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会导致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短缺,C对。

新疆的主要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D错。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棉花种植的条件及分布

区位条件:

1、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2、灌溉便利,土壤肥沃

3、多晴朗天气,便于后期采摘

分布:

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

埃及尼罗河沿岸、印度德干高原中西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可燃冰。

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改变海流方向C.很快取代石油D.影响海洋生态

9.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

A.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B.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

C.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

10.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

【答案】8.D9.B10.C

【解析】

8.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能影响海洋生态。

选D正确。

9.台风是强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或副热带海域,不是赤道附近;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影响开采;

台风登陆后会减弱为热带低压,势力减弱,不可能再次回到海洋;

台风中心气压低,但风眼中心是无风,外围是狂风。

选B正确。

10.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四个地方中青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

选C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1.D点的海拔可能为

A.95mB.145mC.190mD.290m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大型水电站B.该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宜发展立体农业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D.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答案】11.C12.B

11.图示等高距是50米,河流是区域海拔最低的地方;

主干河流的海拔是100米,D点附近是一支流,注入主干河流的,可判断D的海拔150-200米。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升降交替变化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0-49岁

C.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D.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14.我国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放开二胎生育政策B.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D.取消养老金

【答案】13.B14.C

13.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先增后降,故AC项错误;

20~49的劳动参与率最高,说明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0~49岁,故B项正确;

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逐年呈下降趋势,故D项错误。

故选B。

14.在一定时段内,控制人口出生率与提高受教育水平,无法改变我国劳动参与率变化的不利影响,故AB项错误;

在当下的情况下,取消养老金是不现实的,故D项错误;

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劳动参与率,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

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等。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

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

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

16.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答案】15.C16.B

15.“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

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

是种在坑里的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

16.“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不易出水的地方;

降水较少的地区。

17.“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代表剧种秦腔。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

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B.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

C.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

D.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

18.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④引进外籍劳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7.C18.A

【解析】注意图示左侧是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右侧是美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

利用材料信息,中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结合图示数值,计算出2014年中国劳动人口总量约是美国的4.7倍,劳动力人口比重大,所以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小于美国。

根据图中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采取相应措施。

17.注意图示左侧是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右侧是美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

根据图示曲线判断,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1000百万人,美国约210百万人,与美国不相等,A错。

中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劳动人口总量约是美国的4.7倍,所以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小于美国,B错。

2050年劳动人口比重中国约是美国的3倍,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C对。

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多,D错。

18.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劳动力人口比重呈减少趋势。

当前我国应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①对。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②错。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③对。

引进外籍劳工,不能改变人口变化趋势,④错。

A对,B、C、D错。

某国棉花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出口量居第四位。

下图示意该国棉花生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20.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A.乌兹别克斯坦B.埃及C.巴西D.澳大利亚

21.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答案】19.C20.C2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通过图中的信息能够分析出气候类型和半球位置。

熟悉棉花生长和采摘的适宜条件。

20.四个国家中只有巴西和澳大利亚有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没有巴西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大,选择C。

21.蒸发旺盛对棉花生产不利,A错;

该地区也会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

盛夏时是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C错;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A对。

读下图,某河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2.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

23.造成乙现象出现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答案】22.A23.C

22.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

而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

故选A。

23.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力侵蚀作用。

地貌的成因

下图中的穿越路线因“山水形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

A.山谷B.山脊C.鞍部D.山坡

25.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

A.2月B.7月C.9月D.12月

26.徒步旅行者常从南坡攀登主峰太白山,沿途可能看到

①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②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又密又高的针叶林带④山顶终年积雪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4.B25.C26.C

24.看图示水系分布可知,穿越路线处河流不交汇,为河流分水岭,即山脊,选B。

25.冬季气温低,积雪厚度大,不适宜徒步旅行,A、D错;

7月正处于雨季,地面湿滑,地质灾害多发,较危险,B错;

9月雨季已过,且气温较高,比较适宜徒步穿越,选C。

26.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为秦岭山地。

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对;

随着海拔升高,山腰处热量降低,形成针叶林带,③对;

驯鹿是苔原气候下的动物,不可能出现在秦岭南坡,②错;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太白山没有永久性积雪,④错。

选C。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单位:

米)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2日13:

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

27.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设立风电发电场,该学习小组提供的最佳参考位置应该是

A.甲B.乙C.丙D.丁

28.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地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

【答案】27.B28.C

27.设立风电场,应布局在风力稳定、空间面积平坦宽广的区域。

图中丙地位于山麓,丁位于山顶,风力不稳定,空间狭小,不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C、D错。

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平地面积小,不适合风电场布局,A错。

根据河流判断,乙处位于湖滨,地形平坦,且湖陆风持续稳定,适合建设风电场,B对。

28.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

所以该处岩层是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

根据河流出现在山谷中,该处地貌是谷地。

所以是背斜谷,C对。

【考点定位】风力发电场选址条件,地质构造与地质剖面图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读“2017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下面小题。

2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0.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

暖一冷一暖B.气压:

低一高一低

C.降雨:

晴一雨一晴D.风向:

西北风一西南风一东南风

【答案】29.A30.D

29.读材料可知,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结合生活常识,应该知道天气晴好,适宜洗车,雨雪天气,洗车后很快就会变脏,而不适宜洗车,所以指数低应对应晴朗天气,指数越高,该地降水概率越大。

根据图中气压形式可以看出,①处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适宜洗车,A对。

而②处在冷锋锋后,③处在冷锋锋前、即将受到冷锋影响,④处位于暖锋锋前,都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30.结合第1题的分析,②为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多阴雨天气。

③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影响,此时是晴天。

④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影响,是连阴雨天气。

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

低-高-低,A错;

气压:

高-低-高,B错;

降雨:

雨-晴-雨,C错。

根据风向的画法可知,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

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对,选D。

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处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降水区的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

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冬季的寒潮;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二、非选择题(共3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被称为“中国冬枣之乡”,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3亿公斤,年销售收入30亿元。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

沾化冬枣成熟期晚,其皮薄光滑、肉质细嫩、清甜多汁,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但自然保鲜期只有7天,质脆皮薄,极易摔碎。

沾化冬枣喜光性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尤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其生产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

下图为沾化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沾化区种植冬枣的有利自然条件。

(2)在冬枣栽植过程中,常采用清除徙长枝,处理竞争枝,回缩延长枝,疏截过密枝、细弱枝、重叠枝,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等修剪技术。

说明其主要目的。

(3)试为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

(1)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半年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昼夜温差较大;

该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有河流流经,灌溉条件便利。

(2)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控制冬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

延长枣树结果年限等。

(3)加大培育优质新品种的力度,提高冬枣品质;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优势与提高品牌知名度;

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规范枣农的生产行为,确保冬枣绿色安全等。

(1)种植冬枣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及土壤条件。

该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半年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昼夜温差较大,适合冬枣喜光性强的习性及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的要求,冬枣品质好;

该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为沙漠土,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冬枣喜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或沙壤土的习性;

(2)冬枣喜光性强,清除徒长枝,处理竞争枝,回缩延长枝,疏截过密枝、细弱枝、重叠枝,可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等修剪技术,利于控制冬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

(3)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

加大培育优质新品种的力度,提高冬枣品质;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冬枣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及土壤条件,结合冬枣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

冬枣喜光性强,清除冠枝,适宜于冬枣生长习性;

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等修剪技术,是为了让冬枣生长更好,结果更多。

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

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

我国黑枸杞产业主要以野生黑枸杞的采集和粗加工为主。

材料二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面全面覆土1.5~2厘米,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野生晨枸杞分布图。

(1)从气候角度说出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

(2)分析播种中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地膜上覆土的原因。

 

(3)因为黑枸杞市场供不应求,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黑枸杞种植,请简述理由。

(1)喜光,耐旱,耐盐碱,耐高温,耐寒,适应性强.

(2)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用塑料膜覆盖是为了保持土壤绷水分;

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利于维持低温。

膜上覆土可以有效降低光照强度,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

当地风力作用显著,覆土可以保护地膜和种子。

(3)气候适宜,环境洁净,黑枸杞品质高,市场需求大;

人工种植可减少对野生黑枸杞的破坏;

价格高,利润大,增加经济收入;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解析】

(1)从材料一看黑枸杞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干旱,光照强;

所以说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是喜光;

耐旱;

耐盐碱;

耐寒;

适应性强等。

(2)柴达木盆地,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用塑料膜覆盖是为了保持土壤水分;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利于维持地温;

此地光照强,膜上覆土可以有效降低光照强度,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

(3)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要说清自己的理由。

赞同主要从生产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当地气候适宜,环境洁净,黑枸杞品质高,市场需求大;

人工种植可减少对野生黑枸杞的破坏;

不赞同主要从环境角度分析对生态的破坏,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对生产的不利方面。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

叙利亚是中东主要河流发源地,有“中东水塔”之称。

叙利亚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

农业依靠灌溉,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以及梨、李等水果,出口棉花与小麦、大麦。

2011年开始叙利亚陷入持续动荡之中,25万人死于内战,400万人逃亡国外,是25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