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53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东南部山区多,小溪沿岸河谷地带少;

3—6月份与9—10月份降水量多,约占其总量的80%左右,其它月份降水少。

据1957—1990年主要气候要素显示:

年均日照时数1,657小时左右,无霜期255天,冬暖回春早,气温垂直分布明显,小气候环境多种多样,适宜于多种野生植物成长。

总的来说,景宁气候特点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由于海拔悬殊,坡向各异,形成多样立体气候。

1.4河流水文

景宁县域水系纵横,河流水力资源蕴藏丰富。

其主要河流有:

发源于庆元县大毛峰的山溪性河流小溪(古称沐鹤溪)和发源于敕木山南麓的北溪。

小溪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境,出陈村乡鹤口村,入青田县境,汇于瓯江。

境内流长124.6公里,有英川溪、莲川溪、上标溪、梧桐坑、门楼坑、大小顺溪等十几条支流。

流域面积1,725.5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5%,多年平均径流量18.6亿立方米。

小溪比降2.4%,落差296米。

南部北溪,出东坑镇里塘口,入泰顺县境,汇于飞云江。

境内流长31.9公里,流域面积224.42平方公里,比降29.1%,落差927米。

全县境内年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6.62万千瓦,可开发量53.043千瓦,优先开发量13.5万千瓦。

至1992年,全县拥有水库77座,其中中型、小型(二型)水库7座。

主要有英川水库、上标水库、蒲洋水库、白水漈水库、企岩水库、坦岱水库、白坦水库、黄坑水库。

此外,滩坑水库也在筹建之中。

1.5生物资源

由于降水充沛,气候适宜,构成了景宁县动植物生长繁衍的良好条件,加之受人为干扰破坏较少,从而保存了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全县共有林业用地234.84万亩,占总面积80.24%,森林覆盖率为66.05%,蓄积量471.1万立方米,主产松、杉、毛竹,有油杉、罗汉松、银杏、侧柏等珍贵树种,是浙江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景宁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叶林北部亚地区,浙闽山丘甜楮木荷林区,植被以苔藓类、蕨类、种子类为主体,木本占主导地位,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并有复杂多样的地域特征。

已知苔藓类58科253种,蕨类41科305种,种子植物166科2,163种,伏苓、灵芝、黄莲、白术等中草药68科124属356种,其中有黑龙须菌、江苏木马仙蒿、台闽巨苔、卷毛红草、心叶风毛蕨等5个新发现品种。

现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如伯乐树(别名钟萼木)、福建柏、银杏、香果树、长叶榧、浙江樟、八角莲等;

国家濒危植物22种,如水杉、油杉、鹅掌楸、金钱松等。

位于海拔1010米的大漈村有胸径1米以上的杉木和江南油杉、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200余株,是县内仅存的古树群。

其中一株胸径4.47米,高30多米,经杭州植物园专家鉴定,树龄在1500年以上,为景宁之最。

上标村一株油杉胸径1.5米,高30多米,亦属罕见。

渤海、英川、沙湾、毛垟、大均、东坑等地也分布有树龄在500—1000年的古樟、银杏和红豆杉等树种。

景宁动物地理区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接近东洋界北缘,在区系成份上,既有大量东洋界动物群种,也有古北界种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县域内动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中动物纲目科种总数约占省内总数的三分之二,野生动物500多种,包括近60种属珍稀类,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金猫、黑虎、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水獭、黄嘴白鹭等)。

2.历史沿革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发祥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唐永泰二年(766),畲族雷进裕一家5口与僧昌森、子清华等由福建罗源十八都苏坑境南坑徙居浙江青田鹤溪大赤寺(今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定居叶山兴村(今鹤溪镇),开畲族入迁之先路。

早在唐大中年间,景宁便有茶叶生产。

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又称惠岭),寺因僧名,寺旁广种茶树,称“惠明茶”。

1915年,惠明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

绍兴十年(1140)时思院建于大漈,以褒孝童梅元屃。

明洪武元年(1368),刘基书额“时思道场”。

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

淳祐年间(1241—1252)畲族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徙居金丘驮磨庵(今澄照乡),为景宁畲族蓝氏始祖。

洪武八年(1375)畲族钟日章支族由福建罗源徙居金岱垟岭脚(今外舍乡王金垟村),为景宁畲族钟氏始祖。

明景泰三年(1452)析寿田县鸣鹤乡(一作沐鹤乡)和柔匡乡之仙上里、仙下里等地置县,取“景泰缉宁”,故名景宁。

明万历年间(1573—1620),畲民大量迁入,与当地汉族兄弟生聚教训,共启山林。

清同治《景宁县志》载“峭壁之路,平常攀越维艰者,畲客皆辟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浙江官费“百名师范生”之一,县人柳景元和自费生叶仰高、李瑞阳、柳桥鸿、夏兆梅、潘钟俊赴日留学,洪骥生同期游历日本,时称“景宁七子”。

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畲族为我国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景宁县建制,并入丽水县,1962年6月改属云和县。

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区域建景宁畲族自治县,辖5区,1镇,35乡。

3.社会经济概况

3.1行政区划

据1998年资料显示:

景宁全县共有5镇,19乡,15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

5镇:

鹤溪镇、渤海镇、东坑镇、英川镇、沙湾镇

19乡:

外舍、大均、澄照、梅岐、金钟、郑坑、大顺、陈村、大漈、景南、雁溪、葛山、鸬鹚、梧桐、标溪、毛垟、秋炉、大地、家地。

3.2社会经济状况

1998年,是景宁县认真贯彻“开发富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念好山水经、走活特色棋”战略方针的第一年,也是景宁实现基本脱贫后致富奔小康迈进的第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县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199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5.6%。

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985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提高9.0%。

3.3人口构成

1997年年未全县总人口17.4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4万人,占总人口的10%。

1998年年末全县共有46,623户人家,174,924人,其中畲族17,474人,占总人口的9.99%。

全县农业人口157,932人,男性、女性比约为1:

0.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4.旅游业发展现状

4.1管理机构

景宁县在丽水地区的县市中率先成立了风景旅游管理局,并且成立旅行社,开发建设了畲族文化旅游村。

现存主要问题是:

①旅游管理局规模较小,分工不细,使得旅游管理工作难以具体落实到位;

②旅游法规需要健全,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行业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③旅游管理机构亟需充实专业人员,并增加开发促销和管理经费等。

4.2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产品、销售者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对发展旅游业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景宁县旅行社行业基础薄弱,只有旅游局直属的一家国内旅行社,且其自主外联的能力较差,只能起到接待社的作用,短期行为较多,服务质量也需改善。

目前,游客来源主要是团体。

4.3宾馆饭店及其它

景宁县目前尚无星级宾馆,稍好旅馆共有13家,含涉外宾馆2家(景宁宾馆、金鹤大酒店),可提供标准床位577张。

其它如普通饮食店106家,食品店114家等。

4.4交通运输

景宁自设县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483.5公里,其中省道2条93.28公里,县道8条255.62公里,乡镇公路10,134.6公里。

与境外已形成北通云和县、丽水市,南达文成县、泰顺县及福建省寿宁县,西抵庆元县,东达青田县、温州市的交通网络,总里程281.29公里。

景宁现状交通路况不佳,路面多为柏油路面和石子路面,等级较低,基本上以四级公路为主,而且全县公路密度仅为0.25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平均数0.64公里/平方公里。

5.旅游业发展趋势

自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旅游业的总量占到了GDP的10%以上,旅游业已超过军火、汽车和石油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我国自从七十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2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25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5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390亿元。

旅游业的总收入相当于GDP近4%的水平。

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第八大国。

景宁县位居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核心区域。

其所属的省境浙江和周围省、市的旅游业均较为发达,且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997年,福建、江苏、浙江三省的海外游客接待人次数分别为115.04万、101.7万、81.15万,旅游创汇依次分别为6.14亿、4.08亿、3.45亿美元。

其中浙江省1997年接待国内游客3,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国内旅游收入277.8亿元,增长19.7%。

目前本省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第三产业总值的20%,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7%,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经济大省形象呼之欲出。

同时,随着核心城市上海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本区域的国际往来和对外辐射能力将有更大提高。

随着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将不断开放服务贸易等一系列市场。

在逐步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进程中,中国旅游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应大力加强自身实力,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以便在竞争中能占据主动和先机。

本县所属的丽水地区相比较而言是全省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但目前正处于重点开发、加快发展时期,相信凭借浙江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秀山丽水”的自然生态优势,必定会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热点地区之一。

第二章 

规划总纲

1.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景宁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的总体规划。

规划从景宁县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赋存入手,系列策划县域内旅游产业的最佳布局及合理利用,保证旅游业有序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布署各相关产业。

从产品序列(市场营销规划)、时间序列(发展规划)、空间序列(空间规划)等三方面综合规划,探索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纲领。

2.规划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参考文献为: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浙江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3)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2003年发展规划及2004—2010年发展纲要》;

(4)丽水地区旅游局·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丽水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1996——2010年)

(5)景宁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

3.规划指导思想

(1)旅游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署;

(2)积极配合浙江旅游大省的战略构思;

(3)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进行旅游业县域内的发展布局,并与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相协调;

(4)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需求;

(5)把旅游业做为带动景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开放的重要途径和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加以拓展和培植,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规划原则

4.1畲族风情主导原则 

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居民较多,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优势。

规划中重点突出畲族民俗特色,塑造畲城、畲产、畲乡山水风情的总体形象,并结合景宁其它特色资源的优势,如大漈风光等,使其资源的主、辅优势相互紧密组合。

4.2市场导向原则 

在现今旅游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根据旅游者现实及潜在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要求。

同时,结合实际,以自身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不断创新。

简言之,即以客源市场为导向,旅游资源为基础,旅游产品为核心,旅游管理为保证。

4.3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已为业界所共识,其主要内容就是:

生态环境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及经济发展可持续。

景宁县发展旅游业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坚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稳定协调发展。

4.4“大旅游”原则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活动,涉及众多企业和行业的经济活动。

以功能布局和产品企划为平台,统筹规划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眼于发展“大旅游”,促进旅游各要素的有效组合。

同时要协调好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

4.5导入“区域营销”的理念,使旅游开发和区域形象、社会经济发展、扶贫工程相结合。

5.规划目的

(1)确立景宁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进行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和市场定位;

(3)确定县域旅游业发展的时序、重点和阶段战略;

(4)为全县旅游开发提供项目建议;

(5)为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政府推进提供基础研究。

第三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本次规划严格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景宁县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获查在册的旅游资源单体总计84个。

类型分析表明,景宁县旅游资源六大类型齐全,拥有74个基本类型中的28个,基本类型覆盖率37.8%。

六大类型中,地文景观类拥有13种基本类型中的5种,共17个单体;

水域风光类拥有7种基本类型中的4种,共10个单体;

生物景观类拥有6种基本类型中的3种,共10个单体;

古迹及建筑类拥有32个基本类型中的12种,共43个单体;

消闲求知健身类拥有11个基本类型中的3种,共3个单体;

购物类拥有5个基本类型中的1种,共1个单体。

因此,景宁县的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类型多的特点。

此外,因景宁县域群山高峰众多,尚有许多未曾普查到的空白处。

景宁县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一览表

指 

标基本类型普查单体

全国景宁比例%单体数占单体总数%

地文景观类13538.41720.2

水域风光类7457.11011.9

生物景观类63501011.9

古迹及建筑类321237.54351.1

消闲求知健身类11327.233.57

购 

物 

类512011.1

合 

计742837.884100

2.旅游资源分布分析

从景宁县域来审视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可以看出,鹤溪镇、大漈乡、大均乡、景南乡等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为全县的核心区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将对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景宁县旅游资源分布一览表

名称基类单体数占总数%名称基类单体数占总数%

鹤溪镇142226.1大漈乡81011.9

大均乡81011.9景南乡678.3

东坑镇555.9梅岐乡333.5

大地乡333.5沙湾镇333.5

澄照乡222.3雁溪乡222.3

梧桐乡222.3鸬鹚乡222.3

英川镇222.3大顺乡222.3

陈村乡222.3家地乡111.1

毛垟乡111.1秋炉乡111.1

外舍乡111.1渤海镇111.1

郑坑乡111.1标溪乡111.1

金钟乡000葛山乡000

3.主要旅游资源简介

3.1陈村黄寮——叶仰高故里 

黄寮位于陈村乡驻地之北,车程约10公里,是辛亥革命烈士叶仰高的故里。

叶为光复会员,后殉职,孙中山赐祭吊。

英烈纪念亭建于岗未之巅,形似麻菇。

而叶氏故居尚存当年家人习武器具,有石磓、石锁等。

该村环山皆是美景且多象形,有将军、玉印、天马诸山。

前有诗人赞道:

“客来谩道庐山胜,风景依稀在此间。

3.2金田古民居 

位于陈村乡金田村,距乡驻地车程约8公里。

民宅遍呈清代建筑格局,以陈家四合大院最为典型,其占地约1200m2,分三进:

门厅、天井两轩、正堂,古色古香。

陈氏祖上多有功名,现尚存清代匾额多方,其中“竹林联秀”一匾为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学政陈某所题,书艺精湛。

3.3马孝仙殿 

位于鸬鹚横山西麓正中。

以唐马七娘奉姑至孝仙举而得名,又称鸬鹚殿、岭后殿和马夫人宫,古称护国马夫人庙。

庙内正殿主塑马孝仙神像,旁例佛道及民间神像。

唐李阳冰为此撰《护国马夫人庙碑记》。

殿前立清景宁县令李应机《马孝仙故地碑记》,殿背靠横山,山上多有古迹,古木数百株,近年新植荷木2000余株,景色清丽可人,因马天仙殿驰名。

此地“七夕庙会”为全县最盛,香客甚多。

3.4何八公墓 

位于景南乡东塘村。

墓主何璘,随其父迁居东塘,后又迁至雁溪,垦殖定居,殄灭野兽,被后人祭祀而奉为神祗,为当地何氏之祖。

该墓依山打洞,外部呈园丘形,立墓碑,下部有石砌墓圈,立体结构简朴,现仍呈现南宋初贫困山区平民墓葬风貌。

因当地人对该墓较为崇敬,故至今保存完好。

198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另有缪坑村松岩庵以何八公为主神,始建于南宋,文革多有破坏,但香火不断。

3.5上标湖 

位于景南乡,距离县城26公里。

该湖系上标电厂的蓄水库,由中央与地方合资开发。

大坝为非溢流混凝土双曲薄拱坝,坝高50.7米,坝项弧长105米。

水库北1里处即百丈漈漈口,此处地势险峻,植被丰富。

上标湖位于千米之上,为高山湖泊,风光秀丽,少污染,气候宜人,不失为一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3.6景南竹海 

位于忠溪和东塘之间,距离县城约25公里。

竹海地处高山,主产毛竹、松、杉等。

当地山清水秀,竹林漫山遍野,万亩竹海,惹人怜爱。

加之气候适宜,竹类土特产品丰富,是度假避暑、旅游观光的优良场所。

3.7飞云江源头 

位于县南,距离县城25公里。

此地山高林茂,水力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空气纯净。

白云尖山顶海拔1601米,挺拔雄伟,有瞭望台,雄视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地域。

白云尖西北坡之际坑是飞云江源头(立有《飞云江源头》石碑),汇东部诸水入大白坑与北溪汇合,东注飞云江。

3.8大漈景区 

位于景宁县城南,地势高峻,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其中上山头海拔1689.1米,为全县之最高峰。

此区群山围绕,烟雾弥漫,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喻为“云中桃源”。

其间丘峦多姿,素有“九仔十三羊”之称。

该区景点众多,有雪花漈、漈头、柳杉王、时思寺、梅氏宗祠、护关桥等诸多品位高、历史久的旅游资源,汇景宁自然美景之大全。

有诗云:

“我爱此间景况好,登临玩赏几忘饥”。

大漈景区旅游开发已初步启动运作,1998年3月被丽水行署定为地区级风景名胜区。

3.9畲族风情 

畲族有本民族语言,善歌,以歌代言,以歌为乐;

畲族服饰、工艺品、饮食、居住、婚嫁风俗、宗教图腾等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畲乡情韵独特绚丽,吸引力强,主要体现在现存的畲族村落之中。

畲族村落一般依山而建,风格古朴,现存典型村落有双后岗、东弄、大均等多处。

3.10惠明寺 

地处敕木山北坡惠岭,距县城3.25公里,公路12公里直达。

唐咸通二年(861),行僧惠明与景宁畲族始祖雷进裕及后代化缘初建,而后不断扩建,现尚存山门、石道、残墙、天井及马垄佛廊遗址。

1996年重建“惠明胜境”石牌坊,1998年又开发了惠明茶道和畲乡风情演示等文化韵味浓厚的旅游项目。

现惠明寺重建工程已开始动工,竣工后的惠明寺将是景宁旅游的一个亮点。

3.11鹤溪 

位于景宁中心,因汉代隐士浮丘伯曾于此养鹤而得名。

整个社区文化以畲族文化和吴越山区文化为主,人文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

主要景点:

乌铁岩,通体呈铁锈色,其状多样,素称“铁岩夕照”;

石印山公园,于桂山之上,巨石挺然而立,方正如印;

山珍大市场,山珍齐全;

寨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

景宁孔庙,气韵犹存;

浮丘古迹,昭示景宁文明源头;

等等。

3.12木石漈瀑布 

位于澄照乡双港村和小东岱村之间的大山之中,当地人习称“大漈门”,距离县城约10公里。

该瀑布为二折瀑布,第一折约100多米,第二折约80多米。

瀑布一泓直悬,峡壁下削,凌空而下,深潭峻涧,极为壮观,为景宁城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

3.13大均景区 

位于县境之北鹤溪镇西,大均乡政府驻地大均村一带,距县城直线7.5公里。

大均素以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佳丽、民间习俗传说故事优美独特、水陆交通便利而享有盛誉,有“文明之乡”、“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等美称,景点有坟树围青、李氏宗祠、大均漂流、观音祠(杰阁撑云)、浮伞祠、龙岗叠翠、村尾古樟、大赤坑成美桥等。

1998年12月被定为县级旅游风景区。

3.14草鱼塘森林公园 

地处县境内敕木山南麓,距县城0.5公里,海拔千米,终年云雾缭绕。

园内森林千顷,系省级森林公园。

主要包括千亩柏林景区、百树园景区、蒲垟景区、夫人庙景区、生活区等。

这里气候凉爽怡人,环境秀美幽雅,是极佳的避暑胜地。

3.15炉西坑风景河段 

位于县境东南部,为小溪支流,全长约40多公里,其中梅岐下庄至渤海门潭一段约20公里长。

该河段涧壑萦回,水清石异,沿途多夹峙之崖,两岸山峦重叠连续,林相森丽,山间多猿猴、野猪、黄鹿等山兽和鹰隼、鹗、鸠等鸟类,水中多大鲵、鱼鳖等。

是县内乃至浙江省内最具野趣的风景河段。

3.16三合堂 

位于英川镇底垟村,距离英川镇驻地5公里。

三合堂又名菇帮公所,为龙泉、庆元、景宁三县祭祀祖师爷和菇民集会议事场所。

三合堂分三座建筑,互距50—100米许。

主堂供香菇祖师吴三公塑像及地方神像,其余两座作菇民住宿、炊膳之用(今为民居),通体泥墙青瓦木构架。

民间习称主殿为“菇民祖师庙”、与庆元西洋殿、龙泉凤阳山庙,合为龙庆景菇民所共仰的三大菇神庙宇。

3.17吴澳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