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260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doc

印江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成果简介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规划主旨

  为指导印江自治县县城的发展和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

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强化城市特色,依托山水景观特色,,营造优美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特色精品城市。

  3、规划重点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确定用地拓展方向,完善空间功能布局;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理顺城市综合交通,塑造城市地方特色。

  4、规划期限

  

(1)、规划期:

2010—2030年,20年;

(2)、近期:

2010—2015年,5年;

(3)、中期:

2016—2020年,5年;

  (3)、远期:

2020—2030年,10年。

  5、规划层次及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是确定县域内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配置,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

范围为印江自治县行政辖区,面积1961km2。

  

(2)、县城总体规划:

主要是确定县城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

县城规划区范围北起峨岭镇镇界,南至新寨乡的团山、黔溪,缠溪镇的杨柳塘,东起朗溪镇的张家、塘池,孟关,西至中坝,规划区总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6、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三点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核——即县域中心城镇峨岭镇(县城)

(2)三点——即三个重点镇:

木黄镇、天堂镇、缠溪镇

(3)三轴——即县域三条城镇发展轴线

一级发展轴线:

峨岭—朗溪—合水—木黄

二级发展轴线:

刀坝—天堂—板溪—缠溪—杨柳—江口

三级发展轴线:

缠溪—洋溪—石阡

(4)三区——即三个城镇协作区

中部城镇协作区(综合性服务、旅游服务、公矿服务):

以峨岭为主中心,木黄为副中心,朗溪、合水、板溪、永义、新业、罗场、新寨、杉树为支点的城镇协作区。

城镇主要职能有农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建材、生物制药、商贸物流等。

北部城镇协作区(工矿农贸):

以天堂为中心,沙子坡、刀坝为支点的城镇协作区。

城镇主要职能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农业贸易等。

南部城镇协作区(农贸):

以缠溪为中心,洋溪、杨柳为支点的城镇协作区。

城镇主要职能有农业贸易等。

二、县城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  梵净山旅游文化圈重要服务基地,以商贸物流业、农特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为主,民族特色鲜明的山水城市。

  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10万人;中期(2020年)12万人;远期(2030年)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左右,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1万人左右。

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78.5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4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78.7平方米;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79.4平方米;

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印江县中心城区的城市结构采用“主城区+分城区”跳跃式发展的结构形态。

具体空间布局为“两轴一体两翼”的结构形式。

(1)两轴:

主要是指南北方向连接至大小云片区的城市生长主轴,及中心城区东西方向的城市生长主轴。

(2)一体:

主要是指主城区、包括老城区及周边新增连片发展的区域,也是规划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核心。

(3)两翼:

主要是指分城区的小云产业区和大云物流及配套片区。

5、城市分区发展定位和规模

中心城区从总体上分为两个城区,分别是主城区和分城区。

主城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甲山片区;分城区分为小云工业片区和大云物流及配套片区。

1、主城区

(1)城北片区——规划保留城北片区内风貌相对完整的老城区,并对功能进行逐步调整,增加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同时完善印江县现有文化娱乐体育中心的功能,形成主城区的文体中心。

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

(2)城东片区——规划在现状旧城区东部布置印江县的新兴商贸服务中心和片区级文化体育中心。

规划人口规模2.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

(3)城南片区——规划在印江河南部布置具有山地居住特色的生态居住示范区。

规划人口规模3.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

(4)甲山片区——规划在保留现状甲山村的基础上,沿印江河和桶溪河布置传统居住区;在甲山片区东侧结合文体中心设置印江县行政服务办公中心。

规划人口规模2.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

2、分城区

小云工业片区——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和旅游工艺品创新、创意产业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

大云物流及配套片区——规划作为小云产业园区配套的物流园区;同时作为大云、小云、小泽安置区。

规划人口规模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3平方公里。

三、县城总体规划图集

1、区位分析图

2、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3、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4、规划区用地规划图

5、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6、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