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77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地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是全国著名的产量大省,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400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植棉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地区,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72.5万吨,但近年来有所减少,1999年总产为39.2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1999年山东省油料产量为320.5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异军突起,成为农业中的第二大指导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烟台苹果、莱阳梨、阳信梨、肥城佛桃、青州蜜桃、乐陵金丝小枣、大泽山葡萄、曹州木瓜、山东大花生、龙山小米、明水香稻、章丘大葱、潍县萝卜、莱芜生姜、苍山大蒜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山东名产。

1999年全省水果产量为920.3万吨,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的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都持续发展。

到199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17.3%。

1999年全省水产品总量695.1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的能源与交通: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全省交通已形成空中、海上、公路、铁路相互衔接的网络。

山东公路领先于全国,通车总里程6.8万公里。

截至2001年12月,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77公里,居全国第一。

高速公路贯通全省主要市地,县与县晴雨通车公路相连,99%的乡镇和70%左右的村都通了汽车。

全省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的数量、里程在全国名列前茅。

山东铁路网络完备,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横跨东西,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2700多公里,新近提速后的列车从济南到北京、从济南到青岛,仅需5个小时。

山东已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在内的机场九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00多条,其中国际及港、澳航线11条。

全年航空货邮量达到9.2万吨,客运量达到495万人。

山东沿海现有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

有泊位243个,其中深水泊位65个,全省年吞吐能力达1.39亿吨。

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43个。

山东所有的港口均对外开放,同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通航。

青岛港年吞吐能力达7000多万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80万标箱,成为中国沿海五大港口之一。

烟台港、日照港年吞吐量也分别达到1300多万吨和2000多万吨。

龙口港年吞吐量达80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港口。

山东邮电通讯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本地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550万门,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国际直拨电话。

山东通讯、邮电方便、快捷。

实现了省到市、地、县的长途传输数字化,拥有长途电路11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38.9万路端,电话普及率达25.3部/百人。

移动通讯能力迅速扩大,GSM数字移动电话覆盖了全省县以上的城市及旅游热点地区,年末移动电话户数已达804.8万户。

山东的历史与文化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当时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设山东布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

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

其中17个地级市、县级市33个、市辖区45个、县61个,人口共9079万,仅次于河南省,居全国第二位。

山东省省会为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

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古人类生存和繁衍。

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及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

在山东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大汶口陶文"

和邹平县丁公村"

龙山陶书"

,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

近年来在山东还先后发现了最早的城邦"

城子崖龙山古城"

,现存最古老的长城"

齐长城"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

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

据专家考证,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商朝早期的活动中心在山东西南部。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两个最大的分封国——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并以“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山东名士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被称为“文圣'

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空子,2500多年前就诞生在位于山东西南部的曲阜市,他创立的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界上产生着重大影响。

孔子还被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家之首。

被称为“兵圣”的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也诞生在黄河三角洲一带,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至今仍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山东历史上还出现过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曾子、墨派学说创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齐国名相管子、以《齐民要术》闻名的古代农学家贾思勰,以《孙膑兵法》闻名的古代军事家孙膑,被尊为智慧化身的三国名相诸葛亮,以《文心雕龙》闻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被称为书圣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著名的画家、《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特殊生活环境的熏陶,山东人具有勤俭努力、吃苦耐劳、不苦落后、不怕困难的美德,以其勤劳质朴、豪爽热情、诚实守信的性格,形成了被世人称道的地方风格。

在当今中国的政界、军界、经济界、科技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等,都活跃着一批山东籍的知名人士。

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人文旅游资源众多而奇特,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全国的文化发达地区。

山东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全省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07处,其中国家级27处,省级397处,拥有历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国家级6座。

有馆藏文物60多万件。

全省近千处旅游景点,基本形成了6大旅游区:

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

山水圣人"

旅游区(曲阜圣地之旅);

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旅游区;

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

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

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风貌为特征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

以水浒故事为主线,梁山、阳谷为重点的"

水浒"

旅游线。

山东还推出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办了孔子文化游、孔子家乡修学旅游、齐鲁民俗旅游、书法旅游、烹饪旅游、钓鱼旅游等30多项专项旅游活动。

世人誉为"

中华民族之魂"

、"

五岳之尊"

的泰山,以其雄浑博大的气势和丰富灿烂的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

在被誉为"

东方圣城"

的孔子故乡曲阜市,由古代供奉祭祀孔子的孔庙、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生活的孔府和世界规模最大、保存年代最久的人造园林-孔子家族墓地孔林组成的"

三孔"

,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省拥有"

泉城"

济南、"

齐国故都"

淄博、"

人间仙境"

蓬莱、"

世界风筝都"

潍坊、"

道教圣地"

崂山和昆嵛山、"

国际啤酒城"

青岛、"

国际葡萄酒城"

烟台、"

首座国家级卫生城"

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另外,还有灵岩寺、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牡丹园、黄河入海奇观、微山湖十万亩荷花、德州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园、古运河等旅游名胜。

山东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开发修学旅游、民俗旅游、书法旅游等30多项专项旅游活动,深受游客欢迎。

此外,每年还举办驰名中外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例如,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曲阜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6日至8日泰安举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7月8日至22日举办的青岛啤酒,4月20日至27日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等等。

青岛啤酒厂导游词(加点专用)

青岛的路面是干净的,尤其是在樱花飞舞的五月,迎着若有若无的蒙蒙细雨,独自漫步在老城区铺着青石板的小巷,无须快走,只要,静静地感受那种渗入心底的温柔,恍惚间,红的瓦绿的窗披着米黄色外套的欧式小楼,这里不是德国的法兰克福,这里,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家园。

青岛的名气在国外比山东的名气都要大,而青岛啤酒的名气更是比青岛大,有人说青岛是漂浮在两种泡沫上的城市,一种是指的大海的浪花,另一种是啤酒的泡沫。

来到青岛不去品尝地道的青岛啤酒实属一大遗憾。

来到青岛不去领略一下青岛百年德国建筑的魅力更是一大遗憾。

喝正宗啤酒到哪里哪?

当属我们登州路56号,也就是青岛啤酒街的青岛啤酒一长。

那里有最正宗的刚刚在生产线上流出来的新鲜啤酒供大家品尝。

在这里小董为什么突出最正宗这3个字哪?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告诉大家青岛啤酒现在已经在全国拥有60多家啤酒分厂,大家平时在家喝的啤酒只是当地产的青岛啤酒。

分厂的啤酒和一长的啤酒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现代啤酒的酿造技术都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是水质,水是啤酒的生命,水质不同酿造的啤酒口味自然是不同的。

青岛啤酒创立与1903年,是由英德商人投资成立的,当时叫做日耳曼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年生产量为2000顿,主要为了供应当地德国侨民和占领军。

1906年是青岛啤酒第一次在世界上出名。

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取得了金奖,1914年日本人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同时也接管了青岛啤酒厂。

改名为“大日本麦酒柱式会社青岛啤酒厂”这个时候青岛啤酒开始了它出口的旅程,最先出口新加坡,香港。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接管了青岛啤酒厂,并改名“青岛啤酒公司“。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厂有解放军接管,并且逐步回复了生机,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生产量一直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断实施兼并全国啤酒厂,目前在全国已经有60多家分厂,年生产量达到2000万千升、位居世界产销量第3位。

成为我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青岛啤酒是一种激情,代表的是青岛的独特文化。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2007年,青岛啤酒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百年沧桑,一个百年老字号,一个百年企业,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质量。

当年江泽民主席参观啤酒厂的时候对记者说的一句话非常好,真正的国货精品只有杭州西湖龙井茶和青岛啤,的确,在中国,像青岛啤酒一样能拥有百年历史并且仍然叫响海内外而不衰的企业,少之又少。

青岛啤酒的格言“好人做好酒“新时期的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以及“好酒不是靠检验出来”。

这种长期的“人品’与“酒品”的融合,形成了青啤的独特工艺技术,独特的百年纯种青啤酵母和独特的青岛啤酒配方。

用最新鲜的江苏赣榆大米,从脱壳到使用不到7天,麦芽采用酿造功能最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的进口大麦生产,用得天独厚的崂山泉水,配以来自新疆的优质啤酒花,再用传统的经典酿造工艺和独到的后熟技术精心酿造。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青啤编写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就被作为操作规范在全国啤酒行业中推广。

如今青啤采用的是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在青岛啤酒生产线上,一瓶啤酒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1800个质量控制点。

青啤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百年风雨,青岛也同时见证了青啤这个品牌的百年沧桑。

在中国,再没有一个企业品牌的历史和一个城市的历史像青啤和青岛这样,荣辱与共,不可分割

品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评价,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偶像,企业文化的结晶,更是历史的浓缩。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企业,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印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2003年。

青岛啤酒迎来了它百年诞辰,于此同时中国唯一的一家啤酒博物馆在登州路56号成立。

也就是1903年德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啤酒厂日耳曼啤酒厂原址。

如今那里也是青岛啤酒厂一长所在地。

景区现在已是国家4A级景区,整个景区是在具有100年历史的德国老厂房里面参观,博物馆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车间和多功能区三个展区。

在百年历史文化展区,大家可以顺着时空发展的顺序,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了解青岛啤酒起源和发展以及历史。

这个展区最有意思的是两幅日本占领时期在国外广告宣传画,一幅画是穿旗袍的美女,坐在凳子上,身边桌子上放着一瓶青岛啤酒,是属于那种老实酒瓶,咖啡色很笨重的感觉。

另一幅画是叫“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个用大腕喝酒。

这两幅画的意思是说“美女英雄都喝青岛啤酒,反过来,喝过青岛啤酒的女人都是漂亮的,喝过青岛啤酒的男人都是英雄!

看完第一个展区进入生产工艺车间,参观青岛啤酒生产线,看看青岛啤酒的灌瓶,包装。

第一展区和第二展区都是在1903年建厂的厂房内,那栋建筑也是至今青岛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德国工业建筑,客人到哪里参观真正实现了喝正宗青岛啤酒欣赏百年老建筑德国。

可谓是一举两得。

多功能区就是酒吧,醉酒屋等等一些娱乐性互动节目。

大家在中途酒吧可以品尝到只有在青岛啤酒厂才能喝到的原浆啤酒,这种原浆啤酒是没有经过过滤的富含酵母的啤酒。

看起来比较混浊,但是入口绝对让您感觉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直入心底。

在醉酒小屋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喝醉酒的感觉,然后到达最后一个品酒区,大家可以畅饮刚刚在生产线上流出的青岛啤酒。

作为世界一流的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总投资2600万,荟萃了历史的精华,展现了百年民族企业的风采,利用高科技手段,让游客融入其中,感悟啤酒带给大家的奥妙。

青岛啤酒博物馆对游客承诺“给我一个小时,还您100年”所以非常值得一看,相信大家不枉此行的。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

东学党"

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

早在6月2日,日本内阁就作出入侵朝鲜,进而直接与清军开战的决定。

日方先以欺骗手段诱使清军入朝,继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同时设立战时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机构。

7月19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据其外相陆奥宗光训令,强逼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清军出境。

23日,日军悍然攻占朝鲜王宫,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

25日,大鸟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

授权"

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

当天,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

日本陆军第5师之混成第9旅也于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

  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

作战大方针"

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

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

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

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

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

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

如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

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

如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

并以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

  清军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

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

调停"

,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

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

,沿江、沿海"

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十六)实际上是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

据此,清廷决定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

以海军各舰队分守各自防区海口,北洋舰队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海峡,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

  战争进程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崑、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

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

  8月中旬,日本大本营根据海军主力决战时间难以预料,并以年内已无法实行直隶平原决战,乃修改其"

第一期作战计划,除已派第5师余部赴朝外,又增遣第3师参战,两师合编为第1集团军。

将陆军在朝鲜的牵制作战改为攻势作战,由第1集团军执行平壤之战,相机进攻奉天(今沈阳)的任务。

同时,决定组建第2集团军,待机攻占辽东半岛,为尔后直隶平原决战建立前进基地。

  9月初,日军第5师和第3师一部由汉城等地出发,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

新近由成欢败退的提督叶志超奉命总统平壤各部清军,因其战守无策,各部心志不齐。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

午后,玄武门失守。

入夜后,叶志超等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在陆军争夺朝鲜半岛的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亦前出至黄海西部,甚至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后拘于"

保船制敌"

之令,主要巡弋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9月上旬,清廷鉴于平壤将有大战,拟由海路迅速运兵赴援,北洋舰队奉命护航。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由大东沟口外返航,突与搜索前进的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

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适时调整作战计划,海陆同时出击。

平壤之战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且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

清军由于平壤迅速败退,不仅使"

海守陆攻"

的总计划归于失败,且来不及在鸭绿江一线组织坚固防线,以致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仍然陷于被动。

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使尔后的战局能朝着其二期作战计划的第一案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后,日本为实施"

中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决定以陆军第2集团军向中国辽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突破渤海湾门户。

陆军第1集团军则向鸭绿江清军防线发起攻击,造成对清朝祖宗陵寝之地奉天的巨大压力,掩护第2集团军的登陆作战。

清廷则采纳李鸿章之议,实行"

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七十八)的平分兵力方针。

在实际兵力部署方面,由于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

同时,为保卫北京,又令各省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县)等地。

致使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又多系临时填防部队,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

驻守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82营约3万人,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

防线分中、东、西三段,以九连城一带为主防御阵地。

兵力成一线部署,各部之间缺乏协同,纵深内又无强大预备队。

日军第1集团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继于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并攻占虎山。

其他各部清军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

26日,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

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在日军第1集团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上将指挥日军第2集团军2.5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

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余天,清军竟坐视不问。

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

7日,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唾手而得大连湾。

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

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1.4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

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只有总兵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击。

22日,日军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

  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

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隶平原决战方案,代之以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

为此,以陆军第2集团军为基础组建"

山东作战军"

,大山岩上将任司令长官,共2.5万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