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38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真题集训中考一轮复习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

8.向100g稀盐酸中加入10gNaHCO3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反应物均恰好反应完全,生成ag气体.则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a≥4.4

 B.a≥

 C.原固体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5.6g

 D.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

9.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

 A.13gB.12.6gC.10gD.11.6g

10.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1.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12.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实验前第1次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050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53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13.一定质量含杂质的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与100克16%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克,则含杂质的铁的质量是(  )

 A.6.0克B.5.6克C.16克D.6.4克

14.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KMnO4MnO2B.K2MnO4MnO2

 C.KMnO4MnO2K2MnO4D.KMnO4K2MnO4

15.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

 A.3.6gB.8.0gC.16.0gD.18.0g

16.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10.6gB.12.0gC.13.0gD.13.6g

17.某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

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1.68.0

29.6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

1B.3:

1C.2:

1D.37:

8

18.已知:

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19.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

.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40%B.30%C.20%D.10%

20.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的质量为(  )

 A.13.6gB.13.4gC.12gD.11g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21.现有在敞口容器中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分析得知含水6.62%、碳酸钠2.38%、氢氧化钠91%.将此样品1g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过量的稀盐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43%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用去氢氧化钠的溶液20.5g.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22.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其它杂质,溶解10.0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配制113.0g10.0%的稀盐酸,需用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结果精确到个位)

23.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4.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Cu﹣Zn合金)样品中锌的含量,取该样品18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18g该样品中锌的质量.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b的数值;

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6.镁是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表面呈灰黑色.

(1)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要观察金属镁的颜色,需将镁条如何处理      .

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MgSO4的质量关系是前者      后者(填“>”、“=”或“<”).

(3)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

2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8.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请写出过程):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

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求出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求出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还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将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原混合物的质量.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设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2

x0.4g

解得:

x=11.2g

设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

Fe+CuCl2═FeCl2+Cu

5664

y6.4g

y=5.6g

氧化铜的质量为:

6.4g÷

)=8.0g

所以,原混合物的质量为:

11.2g+5.6g+8.0g=24.8g

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有哪些,残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

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10g﹣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根据碳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求出X的质量,最后求出碳的质量分数.

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10g﹣x,生产的氢气的质量为a,

Fe+H2SO4=FeSO4+H2↑

xa

a=

x+

=50g+10g﹣55.4g

解得:

x≈4.4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44%

由以上计算可知.A正确.

故选A.

本题2015年中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在解答时要注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得出计算所必须的已知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要学会求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

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固体8.8g,说明bH2O的质量为:

10.6g﹣8.8g=1.8g;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经处理得SiO2固体7.2g,说明6SiO2的质量是7.2g;

则aMgO的质量为:

10.6g﹣1.8g﹣7.2g=1.6g.

bH2O的质量为1.8g,6SiO2的质量是7.2g,aMgO的质量为1.6g,

根据题意有:

40a:

360:

18b=1.6g:

7.2g:

1.8g,

a=2,b=5,

故选:

AC.

根据组成物质成分的质量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可以计算某些未知数的值,要注意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木炭和氯化钠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A、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该选项说法正确;

B、16g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3.6g水,16g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5.4g水,16g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7.2g水,因为生成了3.6g水,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镁,也可能还含有氧化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设硫酸的质量为x,

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

H2SO4~H2O,

9818

x3.6g

=

x=19.6g,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200g﹣19.6g+3.6g=184g,该选项说法正确;

D、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石灰石高温锻烧时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锻烧后固体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与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一定是氯化钙,其中钙元素质量即石灰石中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氯元素质量即所加盐酸中氯元素质量;

利用氯化钙中氯元素与钙元素质量关系,可由盐酸中所含氯元素质量求得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进而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最终根据题意完成原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所含氯元素质量=400g×

14.6%×

100%=56.8g

氯化钙中钙元素与氯元素质量比=40:

(35.5×

2)=40:

71,则氯化钙中氯元素质量为56.8g时钙元素质量=

40=32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32g÷

100%=80g,依据题意可知过滤所得的滤渣即为原石灰石中的杂质;

则原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0%

故选B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通过氯化钙中氯元素与钙元素质量关系,建立盐酸与碳酸钙的质量关系,这是解答本题的技巧所在.

根据MgO和MgCO3与盐酸反应的特点分析,MgO和MgCO3分别与盐酸反应溶液的增重相同,当增重相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相同.

由方程式:

MgO+2HCl=MgCl2+H2O溶液增重

409540

MgCO3+2HCl=MgCl2+H2O+CO2↑溶液增重

84954484﹣44=40

可知,当溶液的增重相同时,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x156g﹣150g

x=14.2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1%

由此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D.

由于不知道MgO和MgCO3的质量,做本类型题时若要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可以根据MgO和MgCO3与盐酸反应的特点找出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计算改用氢氧化钙后处理同样产品需氢氧化钙的质量,结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市场价格,计算使用氢氧化钠与使用氢氧化钙所花费的差值.

设需要NaOH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x100kg×

4.9%

∴x=4kg;

设需要Ca(OH)2的质量为y,

Ca(OH)2+H2SO4=CaSO4+2H2O

7498

y100kg×

∴y═3.7kg;

采用NaOH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所需经费:

4kg×

24.00元/kg=96元;

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所需经费:

3.7kg×

6元/kg=22.2元;

可以节约的经费:

96元﹣22.2元=73.8元.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图表数据,认真分析解答.

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物质的有关反应现象,利用极端假设法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钠时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进而确定固体的组成.

A、设10g物质全部为碳酸氢钠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36.544

10gyx

x=5.2g

y=

设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钙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n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10gnm

m=4.4g

n=

g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应在4.4g与5.2g之间.

故AB错;

a的质量不知道,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5.6g,故错;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以看出,溶质质量分数都小于7.3%,故D对;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介于10g物质全部为碳酸氢钠和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钙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

设锌和稀盐酸反应后增重为x,

Zn+2HCl═ZnCl2+H2↑,增重

65265﹣2=63

13gx

x=12.6g,

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12.6g.

B.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利用两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