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47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0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增量销售收入148.20万元,

增量销售税金及附加为12.82万元,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增量投资)24.52%,财务净现值(ic=9%,全部增量投资)

115.30万元,税后利润23.86万元(增量,平均值),静态投资

回收期4.91年(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6.03年(含建设期)。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提高项目区生猪生产的良种化程度,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社会效益显著。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1

建设工期

2

总投资(增量)

万元

120.51

2.1

建设投资(增量)

2.2

固定资产方向税

0.00

3

增量销售收入

148.20

正常年

4

增量销售税金

12.82

5

增量利润总额

31.81

平均值

6

增量所得税

7.95

7

增量税后利润

23.86

8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增量投资)

%

31.31

所得税前

24.52

所得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资本金)

9

财务净现值(全部增量投资)

171.45

9%

115.30

所得税后,注:

ic=9%

财务净现值(资本金)

10

增量投资利税率

33.00

11

增量投资利润率

26.40

12

增量投资回收期(静态)

4.14

所得税前,含建设期

表1—1 主要经济指标表

-55-

4.91

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增量投资回收期(动态)

4.86

6.03

13

增量经营成本

97.00

14

增量总成本

103.57

15

盈亏平衡点

43.92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甘肃省农牧厅甘农牧计〔2009〕53号《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抓紧做好2009年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储备工作的通知》;

2)《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十一五”规划》;

3)农业部 农牧发[2007]11号《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的通知》;

4)甘肃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5)泾川县“十一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6)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广党原乡规模养殖经验加快全县畜牧产业开发的通知》;

7)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广党原乡规模养殖经验加快全县生猪产业开发的意见》;

8)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2001);

10)《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667-2003);

11)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注重提高畜牧业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重点抓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示范带动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7年以来,中

央进一步加大了对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保证生猪稳定生产和市场的有效供应。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加以扶持。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两省交界处,总土地面积211.4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以养猪业为基础的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8年底,全县生猪饲养规模达33.43万头、出栏量

达20.94万头,实现猪业总收入1.9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00多元,养猪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

尽管养猪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良种推广与规模养殖起步较晚,特别是良种工程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养猪业优良品种覆盖面低、肉品质差、个体生产性能低、生产率低下;

新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粗放,养猪效益不高等,以上

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一家集仔猪繁育、育肥,良种供应,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一体的养猪行业个体私营企业,已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与生产基地。

2008年底,繁育场猪存栏规模达1916头,其中:

基础母猪219头,种公猪6头,商品育肥猪

1691头。

面对养猪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紧密联系实际,顺应中央、省、市、县关于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求,为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良种繁育规模和供应能力,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农户发展高效养猪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省、市、县专业机构合作,经过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考证的基础上,提出“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改扩建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配套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需要

泾川县良种猪推广与规模养殖起步较晚,良种猪供应数量不足、品种配套与种猪选育不规范、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等,直接影响养猪业的质量和效益。

项目建设注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配套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进行科学繁育生产,扩大繁育规模,以满足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善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推动养猪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养猪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猪业,对促进

养殖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近年来养猪专业化有所提高,规模养猪场和养猪小区开始形成,但还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率低等问题。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养猪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养猪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2.3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需要

养猪业作为泾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还存在猪品质差,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新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猪产肉量较低;

良种覆盖面较小,生产率低下;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等问题,制约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建设从扩大良种繁育入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改良,并示范推广优质高效育肥、标准化猪舍建设以及畜禽疫病防治等新技术,通过品种繁育、科学养殖和防疫灭病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泾川县养猪业的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高效养猪脱贫致富。

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需要。

2.2.4项目建设是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需要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是一家集科技推广、良种扩繁等为一体的养猪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设施和资金势力,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规模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对繁育场现有生产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整合生产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企业良种繁育生产能力和规模。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养殖条件较好

一是具有养殖传统优势和群众基础。

全县80%以上的农户均

有养猪的传统和经验,农户散养总量占全县生猪饲养总量的近

50%。

在多年的养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饲喂、管理、防疫、饲料配方等技术经验。

二是养殖基础牢固。

全县年种植饲用玉米等饲草料在10万亩以上,生产各类猪用饲料20万吨。

年生猪出栏量达到20.94万头,存栏量达到12.4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

1.49万头,后备母猪近1万头。

三是品种优势明显。

泾川县生

猪饲养重点是长白、大约克、甘黑、杜洛克等生长快、抗病性强、易管理、生产性能好的10多个品种。

四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

猪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党原、玉都、荔堡成为全县三个养猪

大乡,被县上列为规模化养猪核心区,到2008年底,三乡镇猪饲养量达到19.19万头,占全市的57.4%。

2.3.2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居兰州、

西安、银川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几何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商流、物流发达,是陇东畜产品交易的“旱码头”。

同时,降雨充沛,

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适合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生猪的生长和繁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二是市场网络健全。

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乡镇集市活畜交易市场为主

体的畜产品县内市场网;

生猪及其产品在国内20多个省、市设有销售渠道,部分猪肉及其加工产品实现了外销。

三是产品前景较好。

猪肉及其产品是本市居民肉食消费的主要品种,占居民肉

类消费量的近70%。

加之泾川县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现实的消费观念与已存在的优势,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3.3政府高度重视

多年来,泾川县委、县政府依托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把生猪产业定位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出了到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年出栏生猪40万头,养、加、贸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猪产业纯收入达到600元以上,迈入全

省生猪生产大县的奋斗目标。

先后3次召开生猪产业发展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推广党原乡规模养殖经验加快全县生猪产业开发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定了多项扶持政

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等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机遇,鼓励社会各界建办养猪小区。

在养猪小区建设中,除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支持外,还对外地客商免税等优惠政策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小区建设步伐,这为加快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加工方面,强化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打击私屠滥宰非法行为,努力提高猪产品质量。

2.3.4技术支撑有力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设在平凉市,距泾川仅有70km;

县政府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县校合作关系,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挂牌指导,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帮助。

全县有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机构19个,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6人,具备开展各项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 市场预测

3.1国内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生猪消费以国内为主,仅有少量出口,市场相对固定。

近年来,尽管养猪专业化有所提高,但是农户庭院圈养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养猪户处于产业链最低端。

在玉米、大豆都进入全球化、资本化的今天,小户式的生猪生产方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分散经营使农户在饲料购买、宰杀、市场议价能力、市场信息获取、技术保障、抗风险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

生猪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养猪规模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能够快速膨胀和萎缩;

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就会蜂拥而上;

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场户又会一哄而散,空栏罢养,造成生猪存出栏量急剧下降,消费市场的稳定性大受影响。

2009年1月份,生猪产品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全国仔猪、

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9.66元/kg、16.50元/kg、25.53元/kg,环比分别上涨13.2%、6.7%、6.2%,自2008年11月以来连续3个月较快上涨。

从涨幅情况看,除江西省仔猪价格较上

月略降外,其他省区仔猪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山东、福建、湖南、浙江和陕西等地仔猪价格涨幅较大,超过20%;

全国所有省份活猪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新疆、云南、陕西和天津等活猪价格涨幅超过10%;

华北地区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其中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涨幅超过10%。

从价格水平看,仔猪价格湖南省全国最高,为41.19元/kg,甘肃省40.00元/kg;

江苏仔猪价格最低,为19.38元/kg。

湖南、湖北、安徽、贵州等低温雨雪冰冻重灾区活猪价格较高,平均价格为17.18元

/kg。

上海市猪肉价格最高,为27.96元/kg,重灾区湖南省猪肉价格也超过27元/kg。

与2008年同期相比,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上涨144.7%、72.8%、71.2%,涨幅较上月分别上升了15.2、4.6和4.3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的涨跌影响良种仔猪的需求和价格,仔猪的需求和价格又影响母猪存栏数量。

3.2国内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粮、猪二元生产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的基本生产结构,猪肉也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肉食品。

我国种猪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选育,猪肉品质不高,瘦肉率低,难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难于适应市场对猪肉品质的要求。

我国养猪业生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养猪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就是改良品种,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品种改良作为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

推广良种猪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3.3项目区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泾川县2008年生猪饲养量30.47万头,出栏20.94万头,能繁母猪1.49万头,已基本形成了养猪产业化的雏形。

但由于生猪良种扩繁企业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当地供种需求,迫切需要稳定良种猪生产能力,增强良种供应。

因此,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注重产业化链条

的衔接与延伸,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等原则,近期产品全部供应项目区规模养殖场(户),远期供应周边地区。

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4.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是由私营业主可立荣独资创办的个体民营企业,成立于2007年9月,占地30亩,位于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

4.2人员及技术力量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现有员工16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4人(畜牧师2人,兽医师2人),工人9人。

公司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合作共事和经营管理能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强。

4.3经营状况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经营状况良好,在市场经营中建立了长效的营销网络和广泛的销售渠道,2008年出栏猪

3680头,经营收入达到360万元,利润总额128万元。

4.4固定资产、建筑设施及配套仪器设备

泾川县党原乡良种猪繁育场现有固定资产318万元,建有正大模式标准化猪舍14栋3367m2,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消毒间、门卫、更衣室、洗浴室、洗衣房、锅炉房、磅秤房、装猪台等1026㎡;

繁育场现有猪存栏1916头,其中:

基础母猪

219头,种公猪6头,商品育肥猪1691头。

基础母猪以“二元”长大为主。

种公猪6头,全部为杜洛克。

详见建筑设施及配套仪器设备表(表4—1、表4—2)。

表4—1 现有建筑物一览表

建筑设施

建筑形式

规模

(数量)

猪舍

砖混

3367m2

办公室、职工宿舍

351m2

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

325m2

门卫、消毒间

30m2

消毒室、更衣室、洗浴室、洗衣房、锅炉房

240m2

磅秤房、装猪台

80m2

合 计

4393m2

表4—2 现有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设备

规格型号

数量

养殖设备

108套

1.1

猪栏

2.1×

0.6×

1.0m

28套

1.2

保育床

1.8×

2.0×

0.7m

30套

1.3

产床

50套

兽医防疫

5台套

兽医常用器械

1套

冰箱

BCD—225

2台

2.3

冷藏箱

2个

饲料加工设备

3.1

饲料加工机组

公用设备

2套

4.1

变压器

50KVI

4.2

燃煤热水锅炉

2t

116(台套)

4.5管理体制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良种猪繁育场采用经理负责制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建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标准。

4.6场区位置

养殖场位于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东临农田,南、西、北面均为生产路,场区距离最近村庄1000m。

猪场四周无排水管网、

渠道、河道。

4.7粪污处理情况

养殖场建有占地100平方米的粪便贮存与处理场,位于生产及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及时将粪便单独清出,并将产生的粪便及时运至粪便贮存处理场,日产日清,干粪经生物处理后施入农田。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5.1项目区概况

5.1.1地理位置

泾川县位于东经107°

15′—107°

45′,北纬35°

11′—35°

31′,地处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

东西长57km,南北宽36km,土地总面积1409.3km2。

东接庆阳市宁县和陕西省长武县,南临灵台县,西连崆峒区、崇信县,北靠庆阳市镇原县、庆城区。

西距兰州480km,东距西安240km,国道312线、省道304线与202线贯穿全境,城乡道路畅通,交通便利。

5.1.2地形地貌

泾川县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

5.1.3气象物候

泾川县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由3川4塬5分山组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930m-1462m之间。

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

泾川县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

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

174d。

年平均降雨555mm,日照2274h,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mm。

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5.1.4自然资源状况

泾川县总土地面积21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59万亩,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境内的河流主要是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红河、黑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m3,其中可利用6.9亿m3,五条河流在县内流长143公里,流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泾河水质达标率为33%。

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

植物资源有粮食、油料、蔬菜、瓜类、树木、花卉、饲草、野草、药材9类430种,动物资源有兽、禽、鱼等三大类70余种。

5.1.5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

1466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34.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非农业人口3万人。

县内农村劳动力资源富裕,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9.9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6.4万人,剩余劳动力3.5万人。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完成2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1亿元,占31%;

第二产业7.3亿元,占31.88%;

第三产业8.5亿元,占37.12%。

),人均6599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完成5318万元,粮食种植面积69.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吨。

其中夏粮总产4.66万吨,秋粮总产9.07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88元。

5.1.6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泾川县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深入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着力打造了优势产区,建成万头养牛乡10个,千头养牛村39个,百头养牛社175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2265户;

持续加快生猪产业开发,适时引导农民

扩大养猪规模,建成万头养猪乡7个,5000头规模养猪村5个;

强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办养殖小区15个,发展规模养殖村62个,培育规模养殖大户8226户。

2008年,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7.62万头和6.41万头;

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33.43万头和20.94万头;

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3.84万只和1.73万只;

鸡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80.3万

只和85.1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5014吨和

2201吨。

畜牧业总产值完成4.83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628.4元。

5.2项目建设场址概况

5.2.1工程地质条件

繁育场东临农田,南、西、北面均为生产路,场内地势平坦,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分为两层,杂填土厚度2.0m左右;

黄土质粘

质砂土厚度2.5m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