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71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一模具设计跟制造专业跟专业群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刘立新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工程师

刘吉彪机械工程系,讲师/工程师

熊毅机械工程系,讲师

任海东机械工程系,讲师

尚长沛机械工程系,讲师

彭二宝机械工程系,讲师

本项目通过加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提升服务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并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产业支撑型”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深化“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重点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专业教学资源库、社会服务能力,实施素质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军工制造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上手快、能力强、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项目拟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省财政投入1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0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

其中,用于实训实习条件建设资金220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48.9%;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实训实习条件建设100万元,占中央财政投入的50%。

一、专业建设基础

1.装备制造业背景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1号),明确提出了抓住国防军工等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

强调加强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培养,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豫政〔2009〕70号),提出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和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十二五”规划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指出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并明确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河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国务院在刚刚发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支撑之一。

经过近几年更新改造投资,我省装备工业生产设备与技术水平有了巨大提高,目前已经形成十大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群。

据统计,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723家,总资产1432.29亿元,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2.52亿元,销售收入781.2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产值和收入的28.62%、24.66%和24.6%。

到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700亿元,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多年来,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中信重工、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公司、河南红阳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防爆电机有限公司等一些著名装备制造企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近年来,该专业每年输送200多名高职毕业生,大部分在我省乃至西北地区一些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从事工艺实施有关工作。

因此,河南省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工业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实施,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更新改造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几年来,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输送200多名高职毕业生,在河南安阳机床有限公司、南阳石油二机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洛阳中信集团公司等一些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就业。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国家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必将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旺盛的人才需求。

2.专业现有基础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2001年,目前是学院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之一。

在校生794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8.6%以上。

现有专业教师49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4人。

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22人(88%),博士硕士学历13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12人。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现已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9项,主编并公开出版12部专业教材,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现有5个实训中心(室),用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另外有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公差实训室、机械设计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等为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基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16家校外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有了明显改观,基本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本专业现有实训设备总值690.6万元,现有实训仪器设备672台套,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58台套、总值406万元。

校办实习工厂是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接纳本专业及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

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为100%,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比例达到100%。

2004年以来,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先后开设了中南金刚石订单班、南阳防爆订单班、西峡汽车水泵订单班、西峡排气管订单班、河南中信重工订单班、南阳烟厂企业职工订单班等,累计培养学员2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自2006年以来,开展“送技术到企业”活动,到军工企业5124厂、5103厂等进行AutoCAD、MasterCAM、UG等先进制造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员工超过1000人。

3.专业优势与不足

经过多轮人才培养实践,初步形成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生能够满足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岗位的需要,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6%以上。

根据企业要求开发了具有企业特色和岗位需求的课程,推进“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以教学团队建设带动机械专业教师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开展“导师制”培养,为强化学生技能操作提供一个崭新的渠道。

唐建生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于2009年获得了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培训了一批技术实践能力较突出的学生,专业学生代表队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零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省级三等奖,在第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机械类建模竞赛一等奖、机械类尺规竞赛二等奖、全能竞赛二等奖。

虽然近年来本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尚需进一步改革创新,服务河南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发展能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进行优化,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尚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3)专业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以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和技术服务的需要,需要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组建系级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专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根据学院“一主线、五对接、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重新构建“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落实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通过引入装备制造业标准,对接装备制造行业岗位任职要求,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发挥军工行业办学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

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辐射能力,提升服务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发展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支撑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成立机械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下,校企双方管理人员互相聘用或兼职,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立与装备制造类企业合作机制,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制订专任教师到企业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评价体系。

制订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考核、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在机械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体制平台下,校企合作重构“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装备制造行业标准,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开发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行8学期分段式校企交替进行的教学组织;

重点开发和建设4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4门课程教材及其课件;

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育人。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原有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一起论证,制订校内实习实训室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及设备选型,增加相关实验实训硬件设备和CAD/CAM/CAE软件,改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生产、实训条件。

与南阳红阳工业集团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并将校内机械加工中心改建成机械制造综合实训车间。

改建后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训车间将按照企业生产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建成集生产、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中厂”专业实训基地,以满足机械专业在生产、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4.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主动适应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需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学(实践)有机结合,课程与职业资格培训相互融通。

将专业核心课程按实际的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动脑和动手同时进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

在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一个学习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不同,在校内举办学生技能及创新大赛,形成机械类从设计到加工全方位的比赛项目体系,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兴趣和潜能。

5.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到2012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总数达到56人,专任教师达到28人,其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2.8%,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机械企业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达到16名,建立8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从中每年选聘28名兼职教师。

6.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体系,与企业共同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

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第三方机构等的反馈信息,对毕业生就业率、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进行第三方评价,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水平。

三、专业建设内容

1.推进校企对接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要求,调研河南装备制造业及军工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建立机械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企业机械生产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与订单培养,引入典型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落实校企双方互兼互聘管理制度。

力争在两年建设期内形成更加完善的“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装备制造业岗位技能要求紧密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实现订单学生占本专业在校生比例达到20%;

在军工职教集团平台下建立校企合作交流机制,为教师下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机械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发挥机械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定期商讨合作意向,参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指导校企人才交流组织和管理,参与指导校企订单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指导“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建设,保障机械专业学生实习和顶岗实习。

充分利用军工职教集团的有利条件,与军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密切合作,调研机械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商讨共建机械专业合作模式,建立机械专业与军工职教集团校企人员交流机制,做好校企技术服务、职工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及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等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红阳集团、中光学等军工企业制造类高级技能型人才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机械行业生产岗位群及其对应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按照学院“一主线、五对接、一贯穿”(“1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重新构建机械专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专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如图1所示。

图1“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根据“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论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制订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递进与交替设计如图2所示。

图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示意图

根据机械专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学期分段组织教学的形式。

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的交替进行实现机械设计能力、机械制造能力、机械装配与调试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逐步强化。

学生每一个学期除了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单项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利用一年级暑期和二年级暑期到校外企业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同时第6学期安排6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训练技能、锻炼能力、提高专业意识,同时接受企业真实环境熏陶,增强机械专业技术的感性认识,学会做人、做事,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3)实施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利用企业对职业标准的要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引入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落实“双证书”制度。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如表1,开发的专业课程一览表如表2。

表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标准

1

普通车工

车工技师职业标准

2

普通铣工

铣工技师职业标准

3

普通钳工

钳工技师职业标准

4

数控车工

数控车工技师职业标准

5

数控铣工

数控铣工技师职业标准

表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发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参与企业

公差与测量技术

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公司

机械设计基础

河南红阳工业集团公司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中光学集团

机械加工技术

南阳防爆集团

4)机械专业订单培养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机械专业已开展多项订单培养模式,如河南中信重工铸造订单班、富士康机械机加订单班、中南金刚石订单班等。

在两年建设期内扩大订单范围,继续与中信重工集团、中南公司和南阳防爆等企业鉴定订单培养协议。

到2013年订单学生占本专业在校生比例达到20%。

5)创新素质教育

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协同攻关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忠毅”的品性、“严细”的作风、“精优”的质量观念等军工特有的精神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军工制造业培养“上手快、能力强、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开展学分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把军工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把军工文化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定期邀请军工系统先进人物、杰出校友代表回校讲学、做报告;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展室;

定期组织学生到军工企业参观学习。

建设具有军工文化特色的实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切身感受军工文化,接受军工精神的熏陶,树立为军工制造业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设置素质教育学分,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

2.探索系统培养

调研豫西南地区机械类中职教育现状,建立与中职学校对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参与制定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与中职学校对接的单独招生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安排等方面与中职教学实现对接和提升。

建立以网络为依托、先进技术为支撑,借助于学院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构建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主、覆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开放式、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网上教学、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等多样化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1)建立与中职教育相对接的体制机制

通过对豫西南地区机械类专业中职教育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分析,采用“3+3”式中高职衔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资源优势(前三年在中职),有利于吸纳学生,减轻高职学校的压力(后三年在高职),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为初中毕业生打开上高职的通道。

定期交流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如专业教学内容、实验实训项目及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编制相应的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验实训项目,实现由中职到高职教学内容上对接。

根据装备制造业技师等就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完善与中职对接的机械专业人才质量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和考试办法,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问题实现工学结合,构建一套与中职密切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的招生计划,由目前本专业每年招收50名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增加到100名左右。

2)建立与专业群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基于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构建以机械专业为主、覆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开放式、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网上教学、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等多样化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积累更新的方式,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

——专业标准库。

收集机械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标准(规范、法规),以及岗位技能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

——课程资源。

将机械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图文资料、讲课视频、试题库、自主学习平台等置于专业教学资源库中。

——素材与案例。

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典型产品开发、相关工艺文件、先进技术视频、先进设备视频等资料,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3.强化实践育人

优化实习实训条件,新建1个校内实训室,2个一体化教室,扩建3个校内实训室。

将机械加工中心建设成“校中厂”型实训基地,实现年产值30万元以上;

新建3个校外密切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红阳集团建成为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厂中校”型的实训基地。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原有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一起论证,制订校内实习实训室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及设备选型,增加相关实验实训硬件设备和CAD/CAM/CAE软件,改善机械专业的生产、实训条件。

计划新建1个校内实训室、2个一体化教室,改、扩建3个校内实训室。

与南阳红阳工业公司等企业合作,将校内机械加工中心改建成机械制造综合实训车间。

改建后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训车间将按照企业生产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建成集生产、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中厂”专业化实训基地,以满足专业在生产、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开发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操作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实训项目。

通过实训使得学生掌握普通机床操作技术、数控机床和数控电火花机床的操作方法,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如表3所示。

表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实训室

功能

关键设备类型

负责人

机械拆装实训室(扩建)

服务于《机械设计》、《机械拆装实训》等课程,开发多种实训项目,通过实训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机械结构,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普通机床、拆装工具、机械拆装仿真软件等,新增50工位,进行机械拆装类实训教学条件的设备

杨雪玲

机械装配与调试实训室(新建)

服务于《机械装配与调试实训》,使得学生掌握一般塑料机械、冷冲压机械的装配与调试过程、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的机械装配与调试能力。

机床传动机构、机床工作台、典型机构、机械创新机构等新增50工位,进行机械装调类实训教学条件要求的设备

黄建娜

机械CAD/CAE/CAM实训室(扩建)

服务于《机械CAD/CAE》、《机械数控加工》、《毕业综合实训》,开发多种实训项目,通过实训使得学生掌握常用机械CAD/CAE/CAM软件的应用,掌握数字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方法,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机械CAD/CAE/CAM软件应用能力。

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机械CAD软件、机械CAM软件、机械CAE软件,新增50工位,进行机械CAD/CAE实训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郭辉

机械加工中心(改建为“校中厂”生产性实训车间)

服务于《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课程和实训,开发多种实训项目,通过实训使得学生掌握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的操作方法,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

数控车床、CNC加工中心、台式钻床、普通立式铣床、内圆磨床、外圆磨床、平面磨床、工具磨床、数控精雕机、机床专用配件(刀具、夹具等)等,新增50工位,进行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要求的机床类或配件类教学设备

任海东

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室(新建2个)

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机械加工仿真机、微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新增50工位,进行一体化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