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96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Word文件下载.docx

盘庚迁殷、

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姬发(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

4、分封制:

①内容:

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诸侯国。

诸侯承担的义务:

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

②作用:

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③弊端:

后期造成了王权衰落、诸侯纷争。

5、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6、西周到幽王时,“烽火戏诸侯”,国势衰败,被(犬戎)所灭。

7、东周的建立者:

(周平王),国都:

(洛邑,今河南洛阳)。

8、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9、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是:

齐桓公(首霸)、宋襄公(仁义之师)、晋文公(退避三舍)、秦穆公、楚庄王(楚王问鼎、一鸣惊人)。

春秋末期,长江流域的吴国、越国(卧薪尝胆)也北上争霸。

10、战国(前475年---前221年)特点是(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11、战国初期,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12、战国时,各国为增强国力,争相变法,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13、商鞅变法

①背景:

战国初年,秦国僻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

②目的:

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③支持者:

秦孝公

④内容: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

编定户口。

⑤作用:

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大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⑥成功原因:

变法符合历史潮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

有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个人的才干。

⑦启示:

坚持改革开发;

重视人才;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的人值得纪念等。

14、都江堰

①修建者:

秦国(不是秦朝)的蜀郡守李冰

②地点:

四川成都平原

③功能:

防洪、灌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5、会画简单的年代标尺,会推算世纪、年代。

举例:

前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算一下秦朝距今(2015年)有多少年的历史?

秦朝又建立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

16、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17、科技:

青铜器商周时期最辉煌,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18、思想:

诸子百家

A、儒家:

①孔子:

思想:

(仁)、礼

教育:

创办私学、弟子三千72贤人、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教育理论

典籍:

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等

影响:

儒家的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②孟子:

仁政主张:

民贵君轻;

天时、地利、人和做人要有骨气

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

”著作:

《孟子》

B道家:

①老子:

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著作:

《道德经》

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庄子:

逃避现实精神自由著名:

《庄子》

C法家:

韩非:

主张:

强调“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被秦始皇采用)著作:

《韩非子》

D墨家:

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E兵家:

孙武主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著作:

《孙子兵法》

19、文字:

①商朝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⑥文字的演变:

商朝(甲骨文)——商周(金文)——秦(小篆)——秦(隶书)——西汉(草书)——东汉(楷书)——东汉(行书)

(三)秦汉时期: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秦的统一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P40--43)及影响

(1)政治上: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

①新创皇帝这一名词,自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②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

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

实行郡县制度,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日常文书来往用的是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

(3)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②统一度量衡

(4)军事上:

①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轨,通行全国。

②为了抗御匈奴,筑成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历史上称“万里长城”

(5)思想上:

焚书坑儒。

2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②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3.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意义:

①皇帝把统治全国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②这项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沿袭两千多年并产生深远影响.

4.秦的疆域:

西到陇西,东到大海,南至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看P41页秦朝疆域图)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一、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原因:

①直接原因:

贫苦农民如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失期当斩。

②根本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秦的覆灭

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

(1)"

焚书坑儒"

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2)繁重的徭役(3)沉重的赋税

(4)严重的刑罚(5)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秦朝的暴政) 

2.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战役)

3.秦的灭亡:

公元前206年事件:

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1.表格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西汉

汉高祖刘邦

前202年

9年

长安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25年

220年

洛阳

 

2.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及具体措施

(1)汉高祖刘邦:

①解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为民④十五税一

(2)文帝、景帝:

①轻徭薄赋:

减轻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

②减轻刑罚:

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时又减轻了笞刑。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1)民族关系:

①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

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②汉武帝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续修长城,举世闻名的河西走廊终于被开通。

③西南开边④东北拓展⑤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经济:

①统一铸币,武帝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②兴修水利:

开凿了六铺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

采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并在长安兴办太学。

(4)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侯国势力;

盐铁官营,加强中央集权。

第12课东汉的兴衰

东汉建立者:

光武帝刘秀

东汉衰败原因①东汉皇权衰落,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②地方割据势力猖狂③农民起义不断

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定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结果

没有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意义

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了解,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3)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3.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及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看P66页丝绸之路图)

(1)路线: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

(2)作用:

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它。

4、秦汉文化

①、造纸术:

甘肃天水发现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用大麻做的纸(西汉时期);

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②、医学: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麻沸散,编成“”五禽戏

③、史学:

西汉司马迁与《史记》:

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④、宗教: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洛阳建造了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东汉道教兴起。

⑤、艺术:

秦兵马俑

⑥、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

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5课:

三国鼎立

1.背景: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政治: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下令求贤,唯才是举,吸纳了不少人才。

军事:

官渡之战

3、

战役

交战双方

影响

官渡之战

200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208 

孙刘联军与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今江苏南京)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六朝分别是:

(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

(建康)(今江苏南京)

2、人口大量南迁:

①时间:

东汉末年②主要原因:

为了逃避战祸

③迁移路线:

西线进入巴蜀地区;

中线进入今两湖、江西地区;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

④意义:

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增长

3.南方经济的开发:

1.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2.江南地区自然优越条件3.南方政局稳定,战乱少

表现:

1.农业方面:

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地区,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南方

农业技术进步还表现在水里的大量的兴修,犁耕的推广和改进;

出现了农

产品商品化的倾向

2.手工业方面:

造船,造纸,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比较发达;

从(六朝)时期开

始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3.商业方面:

南方各地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如:

建康,京口,吴郡,

余杭;

广州和鄮县是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4.海上贸易:

(六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十分活跃,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

以远溯到六朝时期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前秦)(北魏)(曹魏)

2.(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实力扩展到山西,河北,进入中原,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3、孝文帝改革

(1)内容:

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

改官制;

禁胡服;

学汉语;

通婚姻;

改姓氏等

(2)作用: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表现: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4)启示: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4、科技

①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当时世界领先,比欧洲早近千年

②历法战国至秦汉逐渐形成24节气,用来安排农业生产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

西汉《太初历》

③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④地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当时地学最高水平

4、艺术:

①书法:

(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代表作:

《兰亭序》特色: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画家: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③雕塑:

雕塑,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

七年级下册

(五)隋唐时期:

繁荣开放的社会

一,隋朝的兴衰,统一国家的重建

1、隋朝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意义:

结束了自(西晋)以后长期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隋完成统一的条件:

南北经济的发展,民族大融合。

3、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灭亡原因:

隋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表现:

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4、大运河:

①目的:

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③作用:

积极,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巩固了统一,消极:

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

④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二、唐朝

1、(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2.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统治期间出现"

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太宗贡献:

⑴政治上:

君臣居安思危,吸取隋亡教训,精简机构,知人善用,虚心纳谏,

⑵经济上:

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⑶军事上:

加强国防,建立安西都护府

⑷民族关系上:

被称为”天可汗”改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人藏,加强汉藏联系.(太宗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对外关系上:

开放对外交流,玄奘西行.

思想文化上: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完善科举制.

4、贞观之治表现为: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

5、唐太宗名言:

"

君,舟也;

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6、评价唐太宗: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唐太宗的贡献(上述)+但是作为封建帝王,他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

7、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周"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

8、武则天统治措施:

残酷诛杀异己,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任用贤能之士,大力推行科举制,

9、武周政治作用:

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0.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又称唐明皇.

开元盛世主要措施:

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主要表现;

赋役宽平,刑罚清省。

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11.唐朝由盛转衰:

始于天宝年间,原因:

玄宗怠于政事,淫于酒色,朝政败坏,边将起兵叛乱(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五个朝代,称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12.科举制

A含义:

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的制度,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直至清末,科举制才被废除.

B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过程:

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⑶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⑷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武举和殿试

⑸唐玄宗,诗赋成为科举的主要内容.\

C影响;

有利于选拔人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文学艺术和唐诗的繁荣④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D实质/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13.唐朝的民族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A基本情况: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都逻些(今拉萨),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B文成公主入藏影响;

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注;

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P19)

⑵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汉藏“和同为一家”).

唐蕃会盟碑P20

14.唐朝的对外交往

⑴唐都长安,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⑵玄奘西行,概况;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取经。

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影响,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概况:

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影响,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⑷遣唐使,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影响:

为中日的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大化改新)

15.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科技上,曲辕犁的制成,筒车的使用,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⑵手工业,丝织品蜚声海外,唐三彩制作达到鼎盛。

⑶商业,长安城面积大,已有坊市之分。

16.盛唐繁荣的原因:

⑴注意发展生产。

⑵完善中央集权制。

⑶推行科举制。

⑷采取恰当的民族政策。

⑸鼓励中外交流。

⑹经济文化繁荣。

17.辉煌的隋唐文化

A科技,⑴隋朝工匠李春设计营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图P122

⑵唐代的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B唐诗,①李白,盛唐时期,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被称为“诗仙”。

②王维,盛唐时期,风格宁静恬淡,代表作《鸟鸣涧》。

③杜甫,唐由盛转衰时代,诗风沉郁,多描写社会现实,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史诗”,人称“诗圣”。

④白居易,唐朝衰落之时,诗歌通俗易懂,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人物

字体

代表作

王羲之(东晋、书圣)

行书

《兰亭序》天下行书第一

欧阳询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

《祭侄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柳公权

《玄秘塔碑》

C书法,

D绘画,①阎立本,初唐,《步辇图》。

②吴道子,盛唐,创成“白描”画法,作品《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六)宋元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政权

民族

相关史实

916-1125年

被金灭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南北面官制,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

北宋

960-1127年

赵匡胤

东京

(开封)

汉族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杨业抗辽、靖康之变

西夏

1038-1227年

被蒙古灭

元昊

兴庆府

(银川)

党项族

1115-1234年

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

南宋

1127-1279年

被元灭

赵构

临安

(杭州)

岳飞抗金、郾城会战

重要事件

辽与北宋:

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友好关系)

北宋与西夏:

宋夏和议(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商业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

绍兴和议(也称“宋金和议)(内容:

宋高宗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向金每年进贡)

之后,北方崛起的蒙古族先后消灭了西夏、金、南宋,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大元”

第八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表现)

行业

部门

表现

农具

出现秧马、牛转翻车等新式农具,曲辕犁(唐)在南方得到推广和应用

土地

农田垦辟范围扩大,出现圩田(农田和水利的结合)

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粮食作物,

占城稻(产于越南)引进推广,

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

棉花的种植南宋时已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纺织业

丝织业:

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江浙地区出现私人作坊“机户”

棉纺行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出现很多名窑,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造船技术居世界前列,海船和内河船

货币

商业贸易活跃,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南宋出现会子(发行量最大)、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商港

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边境上出现“榷场”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①北方战乱经济遭破坏,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压力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

③南方优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