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5274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流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禽流感.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禽流感.ppt

《禽流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流感.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禽流感.ppt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概述,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通常由仅引起禽类感染的病毒导致的传染病,而猪类很少见。

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种类特异性,也能突破种属障碍而交叉感染人类,即人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humaninifluenzaoravianinfluenzainman/human)是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在人群中所引起的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毒亚型不同而异。

至今已发现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H7N7、H7N2、H7N3、H5N1和H9N2亚型毒株。

全球禽流感病例分布,2003-2005年,以越南发病为主,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有病例报告;2005-2008年,以印度尼西亚发病为主,埃及也有病例报告;2009-2011年初,以埃及发病为主,2011年初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也持续有病例发生。

目前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始于2003年中期的东南亚地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很多国家同时受到影响。

已经证实这些禽流感发生的病原是H5N1型病毒,其抵抗力特别强。

尽管死亡和捕杀约1.5亿只禽类,但目前这种病毒仍在印尼、越南及柬埔寨、中国、泰国一些地区流行,老挝也有病例报告。

控制家禽发病已经进行好几年。

H5N1型禽流感病毒持续传播对人类健康存在两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是,当病毒从家禽传播到人类时,导致人类直接感染,出现非常严重的疾病。

禽类流感病毒突破种类变异成能感染人类的病毒很罕见,而H5N1型病毒已经引起很多人发生严重疾病,导致死亡。

正常的季节性流感发生时,大多数人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H5N1型病毒引发不象正常季节性的流感,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恶化迅速,死亡率高,主要引发肺炎和多器官衰竭。

暴发引起一半以上患者死亡。

多数病例是健康儿童和年轻成年人。

H5N1型禽流感病毒持续传播对人类健康存在两种危险。

第二种危险是病毒本身,更需要引起重视。

只要条件充分,就会变异成人传人的高传染性病毒。

这种改变标志着全球性大流行的开始。

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监测病例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重症人禽流感,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监测病例),

(1)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并且发病前1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病例。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参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卫应急发2007158号)。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参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年版)。

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无其它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参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年版)。

临床诊断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且没有其它疾病确定诊断依据者。

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伴有关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试验或微量中和试验(Microneutralization,MN)A(H5N1)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40)(参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年版)。

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者(参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年版)。

重症人禽流感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重症人禽流感。

(1)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在正位胸片上病灶总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病情进展,24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2)出现明显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1mmHg-0.133kPa)。

(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报告程序,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事件分级,本地区内尚未发现动物及人禽流感疫情,但其毗邻国家或相邻地区发生动物或/和人禽流感疫情。

本地区内发生了动物禽流感疫情,但尚未发现人禽流感病例。

本地出现散发或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证实人间传播病例并出现疫情扩散状态,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卫应急发2006197号2006年5月26日,事件分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经证实禽流感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且本省出现人禽流感疫情扩散趋势;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本省范围内出现散在疑似、临床诊断、确诊人禽流感病例;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本省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禽流感病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本省范围内出现禽类大量死亡(包括农业部门通报的某地出现大量不明原因禽类死亡)。

_辽宁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2006年修订版),事件分级响应,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并根据需要成立疫情应急指挥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并根据需要成立疫情应急指挥部,必要时可请求国家予以支持,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

(1)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实行人禽流感病例零报告制度。

(2)按照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查明病例之间的相互关联,判定是否发生人传人现象。

(3)按照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要做好人禽流感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6)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

(1)与农业部门紧密协作,立即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参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2)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参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疫区实行人禽流感疫情零报告制度。

(3)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参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4)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参照人禽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

(5)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

(6)做好疫情调查处理等人员的个人防护(参照人禽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密切关注国内外动物禽流感及人禽流感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2)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3)开展常规疫情、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

(4)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的筛查工作。

(5)开展人禽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控人禽流感知识水平。

(6)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动物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区受染动物以及产品的输入。

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高危人群,传染源,至今已分离到禽H5N1流感病毒的宿主有:

(1)禽类,包括鸭(野鸭)、鸡、火鸡、鹌鹑、鹅、鸽、黑头雁、斑头雁、鱼鹰、黑头鸥、麻雀等;

(2)哺乳类,如虎、豹、猫、猪和人等。

因此,被A(H5N1)感染的禽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感染的人群在内,均可成为A(H5N1)潜在的传染源使人感染,甚或成为导致人间传播的传染源。

目前而言,最主要的传染源仍为被A(H5N1)感染的禽类动物,尤其是散养家禽。

从家庭聚集现象来看,人禽流感患者也可能具有一定传染性。

传播途径,A(H5N1)感染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吸入具有传染性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的间接接触,将病毒接种到病人的上呼吸道或结膜的黏膜上。

不同传播途径的相对传播效率尚未确定。

目前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和母-婴间垂直传播,少数和非持续证据支持人际间的有限传播。

易感人群,人感染A(H5N1)亚型禽流感病例多数为年轻人和儿童,这点与季节性流感大不相同。

1997年香港的人禽流感病例的平均年龄为17.2岁(160岁)。

WHO对2003年底以来报告的202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分析,年龄中位数为20岁(3个月75岁)。

50的病例年龄小于20岁,90的病例年龄小于40岁。

在年龄小于10岁的病例中,有21例小于5岁,32例在59岁之间。

我国23例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29岁(662岁),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临床特征,潜伏期:

人禽流感暴露后发病的潜伏期定义尚待确定,目前多以病例的末次暴露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来估计,一般为1周以内。

传染期:

人禽流感患者血清中的保护性中和抗体在感染后2周左右达高峰,抗体的高峰滴度可维持约2个月,其传染性在机体形成中和抗体之后即大大减弱。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

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

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7d内,接触过病、死禽(包括家禽、野生禽鸟),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2)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3)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4)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5)高危职业史:

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

诊断标准,明晰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定义。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现场调查与处置准备,现场携带调查采样用品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

参考资料(如当地的有关监测数据、人口资料、地理信息等)、记录工具(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个案调查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记号笔)、记录本等;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采样登记表;

(2)采血用品:

10ml外螺旋带密封垫圈螺口塑料管、医用5ml或10ml一次性注射器针管或5ml真空针管、2ml螺口血清管、带有冰排的冰壶或冰包、止血带、棉拭子、酒精、碘酒;(3)采集鼻咽拭子用物品:

鼻咽拭子保存管(套装)或15ml螺口管、35ml样本运送液(常用pH7.47.6的Hanks,Eagles或水解乳蛋白液或MEM)或等渗盐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15ml螺口管,棉拭子;(4)粪便、痰液、尸检组织保存管:

50ml螺旋带密封垫圈螺口塑料管;(5)其他:

油性记号笔;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纸漏斗、冰壶。

污物袋;样品编号标签纸或条码纸。

现场调查与处置准备,现场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防护眼镜、符合“N95”标准的防护口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鞋套、白大衣、隔离衣、洗手液及75%酒精等消毒液等。

其他现场小型器材:

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建议配备无线上网功能)等。

现场消杀用药品器械:

(1)常用消毒剂:

包括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等。

(2)配备的器械:

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现场调查,疫情确认和暴发流行危险程度初步判定疫情初步分析危险性评价,疫情确认和暴发流行危险程度初步判定,

(1)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其他人;

(2)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已有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三份,其中两份分别送两家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同时进行平行检测。

一份冻存备复核。

(4)必要时请专家组会诊。

人间禽流感病例的核实须由卫生部组织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人间禽流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国家流感中心复核)进行最终确认。

疫情初步分析,收集被调查患者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资料调查可能的暴露史、禽类接触史、接触情况及其他流行病学史;分析寻找不同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由专家组对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影响的程度、控制难度作出初步的分析。

危险性评价,

(1)当地禽类禽流感感染发病情况。

(2)病例发病前1周与禽类的接触情况。

(3)病例的年龄、职业及居住环境。

(4)各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是否出现续发病例。

(5)分析聚集性病例是共同暴露或先后暴露于病禽,还是存在人传人。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包括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填写相应调查表格(参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个案调查应及时汇总分析并进行网络直报,并报上级疾病控制中心。

2、流行因素调查:

收集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有关的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进行历史及横断面相关资料调查,收集动物养殖及发病情况,包括当地禽鸟类等动物的饲养情况(种类、数量、饲养方式等)、交易市场(含集贸市场)或养殖场情况(种类、数量、分布等),近期发生禽流感或发生禽鸟类病、死情况等。

重点是调查所有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与禽鸟类接触史情况,同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

3、补充调查:

请农业部门协助迫查可疑禽类的生产、运输销售、屠杀等情况,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或可疑病例与禽类禽流感病毒的可能内在联系。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血清流行病学祠查),了解感染发病情况。

实验标本的采集、转运和检测,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后,应立即采集患者发病后13天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并采集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以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5号令)等有关规定执行。

样品运输时必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

样品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金属或硬塑料材质)内,用具有吸水性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短途(市内)运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性物质运输的规定。

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以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则应尽快在-70以下保存。

现场疫情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具体控制措施,当出现散发的疑似或确认人间禽流感病例时,主要是针对病例本身、密切接触者的处理以及传染源-禽鸟类调查与处理,包括:

(1)病例的报告。

(2)病例的隔离救治,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3)个案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4)追踪密切接触者(参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并进行医学观察7天。

(5)对与病、死禽类和病例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家,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服用抗流感病毒药。

(6)在疫区,加强对流感样病例、肺炎病例开展人间禽流感疫情监测。

(7)对患者生活、居住、工作和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住房可用0.5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及擦拭消毒,也可用乳酸24mlm3或5g/100m3溶于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杀死飞扬的病毒。

(8)对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基因重配的机会。

(9)协助农业部扑杀疫区内所有的禽类。

(10)在疫区内做好厕所、粪坑等外环境的随时消毒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可能出现人传人时,出现两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人间禽流感病例时,除上述措施外,应重点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接触传播的关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当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可以实施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和禽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检疫(如测体温),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采取紧急措施。

群众宣传与教育,

(1)广泛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少接触禽鸟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防治知识为主,明确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众的义务与责任,并注意针对疫情的变化调整宣传教育重点,要真实报道疫情,并要减少有可能引起群众恐慌的报道。

(3)特别注意在对病人家庭进行调查时,要对病人家庭周围居民的正确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小对他们的影响。

控制措施效果评价与措施调整,在疫情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同时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防治措施的效果,可从社会与经济效益、具体措施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疾病控制评价,以总结工作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一些考核评价方法可作为参考:

(1)分析对比在采取疫情控制措施前后新发病例的情况。

(2)密切接触者中有无出现新病例。

(3)病例间流行病学联系和传播关系。

响应终止和善后工作,禽鸟类疫情已宣布有效控制并解除疫区,对疫点和病人可能污染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疫区最后1例被隔离治疗后,经过14天未发现新病例,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善后工作:

分析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预测其对人的感染力、致病力,评估调整人流感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完善预案,加强监测和防控。

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