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65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在这一文件精神指导下,各地陆续开展了有计划有引领的特色高中建设活动。

比如,出台特色高中建设的地方教育政策,制订地方特色高中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特色高中建设的评选活动,指导督促特色高中建设的具体工作,实施特色高中评估,等等。

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北京市确立了70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校,天津市确定了50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年确定了15所特色高中,等等。

通过近几年的推动、建设,各地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比如,不少地方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总结出了多种途径和策略,如学校文化、校园环境、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活动、制度建设等。

那么,这些途径和策略之间是并行关系吗?

课程改革在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笔者认为,课程改革是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工作,其他工作都要围绕着学校的课程改革来展开。

当下的特色高中建设要突出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要通过政策支持来促进特色高中的学校课程改革。

一、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学校课程改革

从已有的特色高中建设实践来看,人们意识到了特色高中建设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在学校课程改革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方面的认识还不尽相同。

有的把学校课程改革作为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工作来看待,有的把学校课程改革看成特色高中建设中与学校其他工作并行的工作,有的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处理它们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实际上,学校课程改革在特色高中建设中的地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其认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特色高中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关系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普通高中多样化目标的达成问题。

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工作是什么,从现实的特色高中建设实践来看,人们的探索和认识还不尽一致。

有学者概括为五大路径:

文化建设、管理建设、教学建设、课程建设、优势项目和活动,并指出这五大路径相对独立,每一路径都有自身的特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路径。

北京市在2008年起就从办学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校园文化多样化、考试评价多样化四个维度设计了七个类型的实验和发展结构。

在普通高中开展以课改为核心的各类项目实验,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构建了高中校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实际建设中形成了育人模式、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素养教育五大类型。

教育理念、育人模式与学校管理特色属于整体性特色,三者占总数的比例为57%;

素养教育特色与课程教学特色属于局部性特色,两者占总数的比例为43%,即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整体性特色居多,局部性特色较少。

无论如何,北京市特色高中建设始终是把课程变革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或措施来开展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15所特色高中分为了7类:

人文特色(1所)、艺术特色(4所)、体育特色(4所)、艺体特色(1所)、书法特色(2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2所)。

从其名称和具体建设措施来看,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文、艺术、体育、艺体、书法等名称凸显了其课程设置特色,没有相应课程的开设,其学校特色是彰显不出来的。

天津市建设的50所特色高中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增设了职业教育的课程门类和内容;

第二类是突出强调学生发展某一素养的特色高中,如“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教育,科技教育,“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尚美教育,潜能发展教育等;

第三类是突出办学理念的特色高中,如自主教育、语商教育、生态教育、扬长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卓雅教育、幸福教育等。

天津市的特色高中建设在启动阶段,一些学校并没有观照到课程问题,大多从学校文化、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校园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

在专家的评审和指导活动中,强调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在评估验收阶段,看到了大部分学校提及并开展了课程方面的工作。

众所周知,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蓝图和载体,是一种育人计划或学习计划,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完成育人计划的课程的学习来实现的。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课程这个载体,换言之,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进行的。

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文化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度变革、学校管理活动等,无一不是围绕着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开展的。

一般而言,人们常把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概括为管理、教学、课程、德育、体育卫生、校园环境、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等,而且常常把这些工作看成平行的关系。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认识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从学校育人的高度和学校存在的价值来看,这样的认识就不合理了。

有学者指出,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其内在价值和外在功能两个方面。

内在价值表现在传递知识,训练学生的感官,发展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外在功能表现在保持、传递主流文化,促进学生社会化,实现社会控制。

由此,从课程的价值体现来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无课程就无以实现教育目标。

这里,课程的价值实现实际上就是学校价值的实现。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学校课程价值的实现这个核心目标来进行的。

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是为了课程的有效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建设也是为了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建设等本身就体现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隐性课程)。

可见,管理、教学、课程、德育、体育卫生、校园环境、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等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其中的课程是中心或核心。

所以,把学校课程改革看成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工作,是有坚实的理论依据的,特色高中建设的首要工作和核心工作就是课程改革。

进一步来说,对学校而言,学校的课程计划或方案是事先由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好了的,是就学生的一般发展来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实现社会的教育功能。

而学校面对的学生又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需求。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两者需求之间不一致的矛盾,努力使两者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这样,就对学校提出了课程适应性的要求,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体现出个性,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即增强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适应性和学生适应性。

要实现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适应性和学生适应性,同样要求学校要开展本校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工作。

所以特色高中建设把学校课程改革作为核心工作,从课程变革出发体现学校特色,反映了特色高中学校建设的内在机制。

从世界各国普通高中的发展特点来看也是如此。

世界各国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从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来考虑的。

一方面是鼓励每所学校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等活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另一方面是鼓励创办特色高中,如人文高中、数理高中、科技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等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

两个方面的考虑都没有离开学校的课程改革。

学校的课程改革对于特色高中建设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特色高中的学校课程改革重在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实际的特色高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课程改革,主要局限在狭义校本课程开发层面,甚至开发出了相当多的门类,认为这相当多的校本课程是他们学校的特色课程。

这里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即把特色高中的课程改革等同于高中的特色课程改革。

这与人们对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人们是把这两个概念混用的。

但究其细节,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不是一个序列的概念。

学校特色所指称的是一种特色,是区别于产品特色、商业特色的学校特色。

而特色学校所指称的是一种学校,是区别于一般化学校的、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学校特色”作为一个属概念统领着“学校教学特色”“学校科研特色”“学校管理特色”等种概念。

“特色学校”则作为一个种概念,与“有特色的学校”“名牌学校”等构成另一个概念序列,该序列的属概念为“特色化学校”,它与“一般化学校”相对应。

”两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特色学校必然是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但有学校特色的学校并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只有学校办出了自身的整体特色才有可能成为特色学校。

与这种认识相联系,有的学校把特色高中建设看成高中特色建设,实践中在课程方面只是关注课程的特色性,而不是或不能够从学校课程的整体方面进行特色建设。

特色高中是实现整体优化、具有整体风貌的高中;

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

高中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形成特色,学校工作的范围有多大,学校特色的范围就有多大,如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校园特色、管理特色等。

这些特色可以是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多个方面,还可以各自独立形成。

高中方方面面的特色形成了整体,学校就发展成了特色高中。

特色学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

只有当一个学校的各方面特色经过有机整合,才能形成一所具有整体办学风格的特色学校。

因此,特色高中的课程建设不同于高中的特色课程建设。

高中特色的课程建设只是课程在某个方面或某种类型具有特色,而特色高中的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整体的特色建设。

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特色高中建设应该是先有办学的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教育理念进行学校教育蓝图即教育内容或课程的整体设计,之后,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是围绕着课程方案开展工作,即进行课程实施,最后达成特色高中的建设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统领,课程是对办学理念的方案操作化体现,学校的教学、考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德育、制度等方面都是围绕着课程方案的落实和目标实现而展开。

特色高中建设的课程改革是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或者说,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开发是特色高中建设的内在本质诉求。

特色高中建设不是新办高中,而是在已有高中学校的已有发展基础上进行的。

这样特色高中建设就要考虑继承性,考虑学校已有办学的经验、传统和文化。

或者说,特色高中建设的政策要求现有高中要向多元化方面发展,要根据各自的办学基础、现状、历史、文化传统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师资、生源等办学条件等情况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定位。

这样,每个学校的课程变革就会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变化状态。

目前特色高中建设中,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拼盘式课程,即“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十活动”。

国家课程方面采取校本化实施,即国家管理的那部分课程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出特色学校建设的办学理念,局限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方面的校本探索。

地方课程特色不鲜明,只是在内容上有所体现,不少学校几乎看不到地方课程的影子。

学校课程作出较大变化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学校有权限开发和管理的那部分课程即狭义校本课程部分,在门类、内容、资源利用、空间开放、条件创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和特色活动方面则是所有学校着力建设的工作,努力想从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办出特色。

有的学校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多达几十门、上百门,以供学生选修,期待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选修和特色活动来实现学生的特色发展从而体现特色学校的特色。

这种做法照顾了学校的办学实际,具有传承性、可行性,但窄化了课程特色的功能范围。

从学生的发展而言,应该是全体课程的功能,而不能仅是校本课程发挥作用。

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建设不只是对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处理,而应是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内的学校全部课程的一体化处理,即学校的全部课程统整的结果。

目前学校的做法实际上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特色发展价值认识不足或发挥不够。

校本课程开发比例有限,课程开发如果仅限于校本课程范围,学生的特色发展就会受限,学校的特色也很有限,特色建设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所以目前一些特色高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说是特色高中建设中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个阶段性的表现,或者说处于高中特色建设的课程改革阶段,是现实条件制约的反映,还不是理想的特色高中课程改革。

理想的特色高中课程改革应该是在学校特色高中建设愿景引领下进行学校课程的整体顶层设计与开发。

这是特色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学校课程的整体顶层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统整两方面的工作。

学校课程规划就是从学校层面,按照课程政策、学校特色建设理念,制订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课程总体方案。

学校课程统整就是以学校课程规划为根本,统筹各类学校课程资源,对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形式进行改进,着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均衡性的特色学校课程体系。

通过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打破目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拼盘式格局,使学校的课程整体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从而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统整,从资源、条件等方面整体上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课程基础。

三、通过政策供给促进特色高中的课程改革

(一)学校课程领导力欠缺是制约当前特色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学校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者将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学校愿景”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与状态。

学校课程领导主要体现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体体现在学校课程开发组织建立、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学校课程开发团队组建、学校课程文化营造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的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能力、合理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调控能力等。

由于我国多年来教育与课程管理体制的制约,学校课程领导力不足成为目前特色高中课程改革方面最薄弱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对学校课程改革与特色高中建设关系认识不到位;

学校的课程改革有行动,却无明确的课程改革理念;

基本上是个别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缺乏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开发。

有学者对我国初中课程领导现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8%的学校属于维持管理型,整体领导型的学校只占23%。

也有学者指出,我国中小学校长中真正懂课程开发的还是少数。

因此,特色高中建设必须增强学校尤其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通过研修、培训、校长的持续性学习以及创设宽松的环境条件等途径来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二)课程政策供给约束了校长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形成、发展与提高

课程理念的不足可能是导致校长课程领导力欠缺的因素,但就校长的学校课程领导能力和意识而言,主要还是教育与课程制度与政策方面的约束使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不能完全体现或发挥出来。

我国中小学课程决定的相关研究表明,校长认为自己在学校工作中投入时间最多的是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占调查对象的35.2%),投入时间最多的是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占调查对象的29.8%)。

很多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程以外的事务上,心目中根本没有课程观念。

可见,通过制度建设使校长的主要精力关注到学校的课程事物上来是多么重要和必要。

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尽管课程政策给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决定权,但实际上学校的工作主要在选修二上,这只有6个学分。

即便加上选修一的学分,共计28个学分,占毕业144个总学分的12.5%。

如果特色高中的课程只占这样的学分比例,无论如何是体现不出特色高中的特色的。

在各地的特色高中建设中,教育行政部门有意让学校争取要一些包括课程权力在内的学校自主权,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一些政策,但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提出的要求都是要经费和生源扩展的权力,课程自主权很少提及。

可见,学校还没有在课程方面扩大权力的意识。

或者说,学校在这方面还有顾虑。

但从特色高中学校课程改革来说,无论如何,课程的学校自主权是需要进一步扩大的。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校长不是没有课程改革的能力,而是制度与政策的约束使然。

我国普通高中长期以来由于升学考试因素的制约,一些学校存在着高考考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的现象,不考的课程就让学生自学或干脆不开。

为约束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提出了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并在督导、检查、管理等工作中不断要求和强化,由此促使学校形成了开足、开齐课程的观念惯性。

在特色高中建设中,一些学校也提出了类似的规定。

实际上,由于地域、城乡、校际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学校在落实课程方案方面是存在着差别的。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课程政策为了增强课程的学生、地域、学校适应性,实行了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目的就是适应学校的差异。

如果特色高中建设也一味地讲求课程开足、开齐,可能就失去了特色建设的本意。

在特色高中建设中,学校课程开设开足、开齐的要求在合理性与合法性方面是值得质疑的。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政策的调整是应然要求,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是不能简单地用开足开齐的规定来要求的。

(三)利用政策供给的有利契机促进特色高中学校课程改革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学校特色建设,尤其是2014年4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实施“3+3”方案。

2015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这些重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特色高中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这些政策实际上给了学校更多的改革空间和发展机制,也有利于增强校长、教师、学校的课程改革能力。

因此,高中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协力合作,增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促进特色高中的课程改革。

首先,加强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探讨,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通过理论研讨,明确特色高中建设的定位及其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如结合学校历史、征求专家意见对特色高中建设学校在人文高中、数理高中、科技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综合高中等方面给以精准定位,进而根据特色定位开展学校的课程改革。

目前的特色高中建设有的学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要通过理论研讨来引导和支持特色高中建设,促进学校向理想的特色高中建设阶段迈进。

其次,积极制定进一步放权的政策,为特色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创设宽松的政策空间。

在特色生源方面,应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便于学校招收到适合的特色生源。

在学校课程自主权方面,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特色课程对应着特色学生的需求,特色高中主要体现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在课程门类、课时、师资编制等方面给特色建设的高中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在高考方面,应制定特色高中与高校招生的对接政策,为特色高中的发展提供外围政策保障等。

最后,建立特色高中课程改革的协作与合作机制。

目前各地特色高中建设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起点不同,要求不同,各自的环境不同。

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相互借鉴,彼此学习,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