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70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放飞蜻蜓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蜻蜓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文章。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关注学生有价值的质疑,及时的进行表扬。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读准生字、词语

出示生字词语

翠贞慈爱抚摸保持结构田埂七嘴八舌一闪一闪

复杂结构调整据说孑孓掌握成千上万一撅一撅

①同位互读,注意正音。

②指名读时注意纠正读不准的发音,结合学情重点指导:

“翠、慈、嘴、杂”为平舌音,“贞、持、舌”为翘舌音,特别是读准“孑孓”(jié

jué

),“调整”的“调”读“tiá

o”,引导学生根字义给词语中的多音字选择读音。

(2)评价书写

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评价,重点指导写好“慈、舌、复”。

“慈、舌、复”的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三个字的见解,教师再示范:

“慈”注意“撇折”在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舌”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在横中线上;

区分“复”和“夏”的不同。

(3)学生临写,对照教材自我纠正。

(强调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2、检查课文朗读,推进读懂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争取做到字正腔圆,清楚流畅。

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指名说一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陶行知见孩子们在捉蜻蜓)板书:

捉蜻蜓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陶行知的资料。

教师出示陶行知的图片资料:

这位先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1891年出生于安徽省。

他自幼聪明好学,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27年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

他曾经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我们研究教育影响很大。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六小节,扫清障碍。

说一说五个小节写了什么?

(蜻蜓吃虫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慈爱”是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查字典理解(和善、和蔼可亲)谁能像陶先生那样慈爱地问问孩子们?

齐读第二小节。

联系上下文理解“七嘴八舌”。

苍蝇、蚊子大家都见过,你见过孑孓吗?

出示孑孓的图片资料:

孑孓:

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的卵在水中孵化出来的。

蜻蜓的幼虫在水中能消灭孑孓。

(3)指名读七、八、九、十小节,扫清障碍。

说一说这四个小节写了什么?

(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指导学生读好“一撅一撅”,联系上下文理解“据说”是陶先生也没有把握这种说法对不对,只是听别人说。

通过给“复杂”找反义词“简单”来理解意思。

再读关于蜻蜓眼睛和尾巴的句子。

(4)课文二—六小节是陶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什么,七—十小节告诉我们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结构、特点及作用,这两部分都是陶先生和我们谈蜻蜓。

板书:

谈蜻蜓

(5)指名读第十一小节,扫除障碍。

对于陶先生的话孩子们听得入神,“入神”你了解是什么意思吗?

联系生活和上下文说一说。

你能给“口吻”换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

是不是只有翠贞愿意放?

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纷纷)指导读好“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说一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孩子们放飞蜻蜓)板书:

放蜻蜓

3、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_____,通过与孩子们______,引导他们认识到_______,最后,孩子们______。

学生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说。

(3)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第三题词语,争取做到会默写。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

1、听写“慈爱、抚摸、复杂、结构、入神、保持、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等词语,要求正确、工整。

同桌对照课本互批。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了解蜻蜓是益虫(学习第2—6自然段)

1、孩子们好不容易捉了一只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请同学们用心默读2——6小节想一想。

预设:

①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②蜻蜓吃害虫。

③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蜻蜓是吃虫能手,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蜻蜓确实是我们的好朋友。

出示:

指名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3、蜻蜓确实是我们的好朋友,谁能读好2—6小节。

4、教师指导朗读:

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慈爱、抚摸、拉着、七嘴八舌、抢着说等)

5、分角色朗读2—6小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3)走近蜻蜓,欣赏蜻蜓(学习7—10小节)

1、陶先生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蜻蜓是益虫,还带着我们欣赏蜻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7—10小节,找出课文中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学生按要求读书)

①尾巴一撅一撅的。

②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③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④它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1)、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2)、关于在河里点水是怎么回事?

你有这方面的资料吗?

(如果学生有就让学生说,学生没有教师就直接出示)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

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出示蜻蜓点水图片,人们就用“蜻蜓点水”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我们对待

学习可不要“蜻蜓点水”。

(3)、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引出“据说”一词。

你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回事吗?

蜻蜓繁殖后代时,由于生理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2、蜻蜓尾巴的作用太大了,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④蜻蜓尾巴的句子(加上着重号)。

随机评价

①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②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从“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读懂了什么?

(“成千上万”说明蜻蜓的小眼睛多,眼睛结构复杂,出示蜻蜓眼睛图让学生欣赏;

“四面八方”说明蜻蜓的眼睛看的范围广,眼睛奇特)

(2)关于蜻蜓的眼睛,你还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在蜻蜓任意旋转的脑袋上,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

蜻蜓的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所以蜻蜓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3)听到这样的介绍后,你会发出什么样的赞叹?

(神奇、奇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神奇的大眼睛吧!

(齐读②蜻蜓眼睛的句子)

3、关于蜻蜓你还搜集了哪些资料?

1、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

2、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3、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

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

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

4、通过读课文和搜集资料,我们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分角色朗读7—10小节。

文中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蜻蜓?

所以孩子们要——放飞蜻蜓。

(4)、放飞蜻蜓(学习第11小节)

1、是不是只有翠贞自己愿意放飞蜻蜓?

你怎么知道的?

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纷纷”和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意思差不多?

(七嘴八舌)两个“放了它”说明孩子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迫不及待)

2、我们来读读孩子们的话,齐读句子。

3、蜻蜓展开翅膀飞向空中,重获自由的蜻蜓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

(5)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是谁让孩子们了解了蜻蜓?

文中陶先生怎样劝说孩子们的?

大家默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陶先生动作、神态的句子。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

”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2、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看

2、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看出陶行知出陶行知和蔼可亲;

“高高举起”看出陶行知关心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

“小心地翻过去”看出陶行知也十分爱护蜻蜓、给孩子做榜样;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看出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3、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来感受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吧!

4、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齐读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让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

(读课题)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

(不!

)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一份责任、一份真情。

 

环节三、回顾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回归整体,发表看法

1、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孩子们在陶爷爷的循循诱导下放飞蜻蜓的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

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二)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起来为蜻蜓设计一张名片

2推荐阅读,搜集有关陶行知的故事读一读。

7、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蜻蜓是益虫

谈蜻蜓尾巴

眼睛

放蜻蜓

8、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去感受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文中的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蜻蜓是益虫,更主要的是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们。

在了解蜻蜓的环节中,学生能紧扣文本知道课文介绍了关于蜻蜓吃食、眼睛、尾巴的知识,知道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而且,学生还交流了课前搜集的关于蜻蜓的其他资料,使课内外的学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边读书边找出课文中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句子,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悟。

在文中“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我与孩子们共同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不足之处:

在为蜻蜓设计名片时,学生不能把课文中的知识与自己搜集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在学习了解蜻蜓的吃食以及蜻蜓尾巴、眼睛的样子和作用时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不要盲目的介绍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

附件一:

《19放飞蜻蜓》前置性作业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2、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做到读正确。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尝试理解,也可以记下文中其他不理解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翠贞慈爱抚摸保持调整结构田埂七嘴八舌一闪一闪复杂结构入神据说孑孓掌握苍蝇成千上万一撅一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课文讲了___(谁)看见一群孩子在____,通过与孩子们____,引导他们认识到_____,了解了蜻蜓的____和____的样子和作用,最后,孩子们____。

四、我会搜集

搜集有关蜻蜓的资料。

—————————————————————————————

关于陶行知的资料

教案设计:

卢志华单位:

滕州市滨湖镇望重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