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741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山东省枣庄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Word格式.docx

革故鼎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记要

听证会

耳提面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D.甘霖

咏叹调

退避三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下列词语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

通过普查统计,到2020年,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可控制在14.5亿左右。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3周年纪念活动从12月12日晚就陆续展开,主要包括和平烛光祭、和平集会、和平法会以及“为和平而歌”晚会等活动。

C.中国的崛起民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这是一咱什么意义上的崛起?

究意是富强的崛起,还是文明的崛起?

在中国崛起的一片欢呼声中,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反思。

D.2011年春节刚过,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中东各国局势急剧动荡,埃及、比利亚、也门……等乱象迭起,更是令本已步履红维艰的石油期货市场雪上加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展示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B.广州亚组委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办好本届亚运会,提高广州亚运会的软实力,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南粤大地上广泛留传。

C.2010年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的车祸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网友编排的别开生面。

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你的这种到处刺探他人隐私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

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学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0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枣庄冬春二日游以莲青山滑雪场、盈泰温泉度假村、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枣庄、亲近枣庄、认识枣庄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和纲领性文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

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给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6.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其作品中带有一咱诗意的光辉;

“诗哲”则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其作品中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

B.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互涵互动”关系,“互涵”指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动”指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

“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漾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它们都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7.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史哲因素使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产生了《天问》《离骚》《老子》。

B.庄骚比翼,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庄子、屈原达到了思辩与审美领域的高峰。

C.庄子、屈原作品具有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

D.哲学和诗的融通促进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造就了“庄骚辉映”的文化奇观。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智除奸佞

杨文襄,与内臣张永同提兵讨安化王,杨在军中语及逆瑾事。

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一言平贼事,一言内变事,嘱永曰:

“公班师入京见上,先进宁夏疏,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乃进内变疏。

”永曰:

“即不济,奈何?

”公曰:

“他人言,济不济未可知,公言必济。

顾公言时,须有端绪,万一不信公,公可顿首请上即时召瑾,没其兵器,劝上登城验之:

‘若无反状,杀奴喂狗’。

又顿首哭泣,上必大怒瑾。

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

吕强、张承业,与公千载三人耳。

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

”永勃然作曰:

“老奴何惜余年报主乎?

”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

瑾初缚时,得旨降南京奉御,瑾上白帖,乞一二敝衣盖体,上怜之,令与故衣百件。

永惧,谋之内阁,令科道劾瑾,劾中多波及阿瑾诸臣。

永持疏至左顺门,谓诸言官曰:

“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

今罪止瑾一人,勿动摇人情也!

可领此疏去,急易疏进。

”此疏入,瑾遂正法,止连及文臣张綵一人、武臣杨玉等六人而已。

除瑾除彬,多借张永之力。

若全仗外庭,断不济事!

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

吁!

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委蛇卷十三》)

【注】杨文襄:

即杨一清,字应宁。

少年时以神童荐为翰林秀才,后为太子太保,死后谥文襄。

内臣:

宦官。

瑾:

即刘瑾,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头子。

平贼事:

即讨伐安化王一事。

端绪:

头绪,条理。

内阁:

明清两代的政务机构,明太祖废宰相设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上办理政务。

科道:

明清吏、户等六科京畿等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

外庭:

指宫外的百官,与近侍之臣相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诡言请屏人语

诡:

诡计

B.没其兵器

没:

没收

C.上必就公问

就:

接近

D.断不济事

济:

成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危言动永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乃进内变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C.即于袖中出二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文襄所以称‘智囊’”的一组是

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

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

即不济,奈何

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

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

此疏入,瑾遂正法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文襄曾和张永一同领兵讨伐安化王,在军营谈论到刘谨为非作歹之事情时,嘱咐张永,让他在班师回朝面见皇上的时候,要呈上弹劾刘瑾的奏章。

B.张永按照杨文襄的计策行事,果然顺利成功。

齐瑾被抓手后,奉命押送南京。

刘谨上书请求皇上给他几件破衣遮体,皇上可怜他,下令将百十件旧衣服给他。

C.张永把吏、户、兵、礼诸部上奏弹劾刘瑾的奏章拿到左顺门对谏官说:

这些奏章涉及的人很多,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赶快呈上奏章。

D.刘谨被正法,很大程度上是靠张永之力,但如果没有杨一清为他出高明的主意,张永也办不成此事,杨一清不愧有“智囊”之名。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

(3分)

(2)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

(3)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有人说王诗中“乱”、“始”两字用得非常好,请结合诗句赏析。

(2)这两首诗写采莲女形象时的手法有何异同?

请具体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出三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易》)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3)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

”(《论语》)

五、(12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瑞典皇家学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

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

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

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

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

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的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

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

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

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反,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造一一个句子。

例句: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18.依次真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4分)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主题是“一个世纪的进步”。

从此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确定一个富有意义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围绕“人、城市、自然、交流”的命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通过了自身的功能组织和独特的建筑语言

构成了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主题的诉求

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流形成和和谐关系

六、(18分)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出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

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

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

也可以说是。

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

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

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

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

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

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

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

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选自《梁实秋文集》)

19.在文中说“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的”,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和这句话的意思相呼应?

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本文描写了书斋、教堂、寺庙三处环境,请概述其作用。

21.联系全文,说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2.说“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难忘的英格丽·

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

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

一个影迷把一只羊从瑞典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

多少封信即使信封上只写着“伦敦英格丽·

褒曼收”,也能送到她的手中。

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但是,她始终保持着她的本色:

热衷舞台,热衷生活,爱吃冰淇淋,爱在雨中散步,在演员生活中希望扮演每一种角色,在人生舞台上也尽情享受生活的情趣。

褒曼,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5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

她拍摄了47部影片,3次获得奥斯卡奖,1次获得埃米奖。

她有子女4人,是位慈爱的母亲。

她以狂热的精神献身于工作。

“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

”她这么说过。

当海明威对她说演《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得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

“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

”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已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

话剧《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8个月期满的头天晚上,她还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褒曼在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更大的角色而放弃主演,甘当配角。

她不愿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煤气灯下》)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

她在23岁那年从瑞典初到好莱坞时,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改头换面”整容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间奏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一个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

20世纪50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中落,又在1956年后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奥斯卡奖。

谁要是当褒曼的替身,非失业不可。

《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可是在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仍坚持上舞台——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

她不论病得多重,总是笑笑说:

“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

”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便霍然而愈。

1973年,癌症攫住了褒曼,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

她不顾病痛接受了聘请,在一部电视剧中主演以色列已故总理果尔达·

梅厄。

她承认:

“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到一天便是胜利。

”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拍摄期间她的一条胳膊已必须每夜作牵引。

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她两眼含泪,自知从此与她热爱的摄影机告别了。

他凭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1982年埃米奖。

她于1982年8月29日逝世,终年67岁。

褒曼活在许多电影观众心里,但最生动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褒曼:

她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

“山姆,再弹一遍吧,为了过去……”在雾茫茫的机场上回首告别,眼神凄楚。

(选自《百年经典新闻》,有删改)

19.在文中说“谁要是当褒曼的替身,非失业不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0.文章以褒曼在《卡萨布兰卡》中的一个镜头来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联系文章来看,她的魅力主要来自哪里?

22.面对着荣誉、诱惑、竞争和压力,褒曼“始终保持着她的本色”,你是否赞同她这种做法?

说说你的理由。

七、(60分)

23.请以“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文体特征鲜明。

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项,“喟”应读ku;

B项,“卡”应读qi;

C项,“擎”应读qng。

2.C(记要—纪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D(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

4.A(B项应为“流传”;

C项,“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展新的局面。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意。

D项,“目不窥园”常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它与刺探他人隐私没有关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B(A项,“主要原因是……所造成的”句式杂糅;

C项,语序不当,应是“认识枣庄、了解枣庄、亲近枣庄”;

D项,主宾搭配不当。

6.C(“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借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均不符合文意。

7.C(只能说庄子的哲学著作有诗意,屈原的诗歌作品有哲理。

8.D(A项《老子》一书不是文学著作;

B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C“不属于纯粹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