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64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沪教版思品八上第2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水、阳光、动植物、山川河流

寺庙、名人故居、娱乐休闲设施

(人文环境)

同学们讲的非常好。

我们经常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空气、水、阳光、土地、矿藏等,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必须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谁能告诉我,人类是从何而来的?

(提问时,可以出示书P23人类从猿到直立行走的图片)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当古猿失去了现成的采摘野果、栖身的场所时,不得不在新的环境里与自然进行生存斗争。

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最后进化成会制造哈使用工具、直立行走的人类。

在劳动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用语言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人类本身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那么人类要进一步的生存是否离得开自然环境呢?

哪位同学能结合自身说说地球为什么是人类的家园?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

地球上之所以能出现人类这种高等动物的其他高等动物,是因为有一个适宜的自然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太阳的辐射能组成的。

大气圈供应生物呼吸,并防止外层空间的宇宙线对生物的伤害;

水圈供应生物水分;

土壤岩石圈为生物存在与繁殖提供了基地;

太阳的辐射能又为生物的生命活力提供了能源。

这就是人类存在的自然环境,如果没有这种环境或丧失这种环境,地球也就成了死寂的世界。

宇宙中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似乎没有生物,至少在太阳系中没有像人类这种高等动物,这是因为那些星球上没有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没有或很少有水份和空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是些荒凉、窒息的世界。

所以,人类应该热爱地球,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使它永远为人类造福。

2、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

人类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从事了哪些活动?

人类要发展,不能静静地对着自然发呆,而是必然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事实上,自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

中国古话所说的“沧海变桑田”,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人类登上月球,即使人类的活动空间扩大到地球之外,进入了太空。

但是,人类的活动仍然离不开自然界。

3、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界。

播放录像。

看了这段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它孕育了人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命。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然而如果人类只是一味地利用自然,无止境地开采、掠夺资源,破坏环境,而不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话,那么人类的发展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所以,当人类认识到人是自然固有的一部分,人类要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应当尊重自己,爱护自然,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那么,你作为上海的小公民,对于生你、样你都这一方土地了解吗?

(引导学生完成P25操作平台:

收集、交流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

小结:

当我们看着这一组组优美的画卷,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的确,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母亲孕育了人类,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开发利用自然,而且要保护和建设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1、准备故事:

《狼孩的故事》

2、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不同地方的居住特色。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狼孩的故事》。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

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

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

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

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像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

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

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仍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

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

卡玛娜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归纳:

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成为适应社会的文明人、现代人,不仅需要自然环境的馈赠,而且还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

(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什么呢?

师归纳:

人文环境既包括有形的物体,比如:

寺庙、园林、名人故居。

革命历史遗址、富有影响的现代建筑……也包括无形的社会制度、精神状态、社会风尚等等。

(可根据书本知识,配上有关人文环境的照片,进行分析讲解。

师出示一组图片:

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长城。

这一张张的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一个国家?

就拿我们的民族来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就拿老百姓居住的房屋来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

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收集我国不同地方的居住建筑,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起居、邻里交往、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不同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居住文化。

北方的四合院、西北窑洞、西南干栏木楼、江南水乡、徽州民居,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所以,不管是从世界各民族还是我国各民族的这些居住建筑,人文环境都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江南水乡周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周庄?

(引导学生阅读p25阅读天地)周庄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奇花异草,为什么能够激发中外游客的兴趣呢?

请大家再来看一看P27三张图片。

你知道图片中的名胜古迹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西藏的布达拉宫、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

除了在中国之外,我们去到欧洲或其他国家,通过旅游参观也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下面就请小组派代表来为大家介绍一处你所熟悉的古迹。

(请学生选择一处古迹,介绍它的历史背景,在班中进行交流。

凡是到欧洲城市参观过的人,感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筑风格各异,很少见到雷同抄袭现象。

无论是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座座堪称为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

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欧洲历史。

哥特式、马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交相辉映。

在古罗马城,到处可见古老的残垣断壁,甚至风化的石头也被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

瑞士人说,保护老城就是保护历史。

如果有一位国际友人到上海来旅游,想了解一下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你作为导游,会带他到哪里去?

向他介绍些什么呢?

上海是一座具有海派文化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城市。

上海拥有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了解几处,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

(完成P28操作平台)生:

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

岳阳楼为什么出名,因为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特别是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

南昌的滕王阁为什么有名,因为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的“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今脍炙人口。

泰山能居“五岳之首”,并不是山高,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

实际上,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就是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灵魂。

再看今天的长三角:

上海的高效有序和国际化胸怀、浙江的灵活经营和市场意识、江苏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积淀,无一不是丰厚的历史积淀与前瞻的科技精神、严谨的国际规范与灵活的市场意识、进取的工商传统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所以,我们说,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学们,《孟母三迁》的故事听说过吗?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略、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人文环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既然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生活的社区在人文环境方面有什么特点?

(完成P29说一说)生:

其实我们生活的小区周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素质修养、社会治安、制度体制、娱乐休闲等都是无形的人文环境。

它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味和社会的风尚。

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就像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它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爱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城市。

并且努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城市如果无形的人文环境是积极向上、思想解放、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一定是大有希望的。

作为上海的小市民,你知道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吗?

师小结:

有形的人文景观、无形的人文环境,共同支撑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它是民族的骄傲;

人文环境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人文环境培育熏陶了一个人的素质,它是个体素养的集中体现。

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再次让我们牢记人从降临地球的那一天起,就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馈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第二框治理环境当务之急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第二框内容。

2、课前按组分配、收集、查找资料,并完成相应的阅读天地、操作平台。

(1)水污染的来源、危害

(2)空气质量下降的来源、危害

(3)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的来源、危害

(4)人文环境遭破坏的原因及其后果

3、准备幻灯片《青蛙奇遇记》

播放幻灯片《青蛙奇遇记》

师问:

(1)青蛙为什么认为还是井底好?

(2)小青蛙的历险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为了生命的安全,小青蛙宁愿做井底之蛙。

河水的污染、人类的肆意捕杀,使得青蛙没有容身之地。

那么水质污染对人类自身是否有影响呢?

出示三段材料:

(1)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损失达GDP的10%。

(2)住在河边买水喝,浏阳污染触目惊心。

(3)每日上千吨粪便排入珠江。

看了刚才的三段材料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完成P30操作平台)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摇篮。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可是,这个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目前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告急,到处在呻吟。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治理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治理环境当务之急

曾几何时,随着人类智慧的增进,对自然了解的加深,再也不愿受自然的支配,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支配、利用和控制自然。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环境污染。

(书P31第一段)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录像:

乱砍乱伐、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从录像上看,我们的家园正遭受着哪些严重的创伤?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录像中只是反映了我们的家园——地球,遭受创伤的一个侧面。

据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当今威胁地球的环境问题有15个。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也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方面。

课前,同学们都分别做了调查研究,现在就请大家在课堂上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可从四个方面来交流)

水污染严重

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下降

森林草原面积减少

人文环境遭破坏

由于人们不适当的向环境排入、投入污染物或者其他物质、能量产生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采矿藏资源,引发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地沙漠化,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

请举例。

照这样下去,如果不注意治理保护环境的话,那么百年之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是怎样的模样?

播放VCD《和平之声》为背景,进行小结:

一片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国土,一段灿烂而又辉煌的古代文明,哺育了她一代有又一代的子孙。

而子女却以母亲为代价创造一个消费过渡的现代工业文明,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被其创造力逐一满足:

宇宙飞船、克隆羊“多利”、互联网……自然被征服,同时被断送。

荒漠化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我国长江泛滥,黄河断流,塔里木河断流,罗布泊消失。

原始森林被伐为平川,本溪人的黑肺,淮河流域男女老幼溃烂的肌肤。

我们用自己的手建造的是坟墓还是乐园?

一曲来自于大自然的《和平之声》引起我们许多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遐想。

谁不愿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接受风的抚摸、花的飘香、鸟的歌声……

21世纪的地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子孙。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让这唯一的地球,有限的资源,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

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心地球,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1、准备歌曲《天堂》

2、录制公益广告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

这首歌是谁唱的?

歌名叫什么?

歌中表达了演唱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同学们想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歌曲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家园的愿景,可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原本十分美丽的家园竟变成了这般景象(展示图片,画面:

沙尘暴等气候)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世界的自觉行动,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为了使人人都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应该保护环境,那么如何来做呢?

请同学们为环保献计献策。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

热爱自然就是热爱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但平时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同学们用过以后是怎样处理的?

我手里拿着一块电池,同学们用完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扔掉)

你们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

(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讲解塑料袋、电池的危害性,请同学们看“你知道吗?

”(PPT展示)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做的?

见补充材料:

《为一只海鸥等待》、《德国南部有个环保城市》、《动植物在澳大利亚真幸福》

尽管刚才老师介绍的都是国外的做法,可能有的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但美国人、德国人的这种环保的意识的确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

当然我们说增强环保意识,不仅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的保护。

PPT展示:

敦煌壁画组图。

(举例:

去洛阳看龙门石窟,很多佛像上都积满了煤灰,因为那边都在过量开采煤。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再生。

树木被砍伐了,过了几年、几十年它还会再生长。

但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就无法再生。

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子孙后代。

它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文明古国的实物例证。

所以,不管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和维护,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环保意识呢?

请举例说明。

播放公益广告:

一男青年在跑步,看见阴井盖没盖好,跑上前去把它盖好;

跑到桥上帮一老伯推三轮车;

把地上的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们想到了什么?

保护环境主要还是靠道德意识,从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环保道德规范。

遵循环保道德规范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是现代社会的新风尚。

3、要遵循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

在这一方面,同学们做得如何呢?

一次小小的春秋游就能看出同学们的道德水平。

(完成P40说一说)生:

大家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

其实,不仅在我国,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整个人类社会已经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你们知道6越日是什么日子吗?

你还知道哪些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呢?

(引导学生完成P41知识窗和操作平台)

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那么,那么知道我国在环保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吗?

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呢?

的确,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问题。

我国政府从20世纪79年代初期起,就逐步建立起了“预防为主、防止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早在1989年,全国人大就审议通过了《环保法》,之后又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

为了贯彻环保这项基本国策,上海市政府也制订颁布了有关环保的法律规范,出台了《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师出示一则环保案例:

饭店油烟和噪声扰民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持续高温,晚上到饭店喝啤酒吃烧烤成了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目前坐落在市区居民区内的饭店约有数百家,一般都是人流密集,有的就在居民楼的一楼。

这些饭店经常营业到深夜甚至凌晨,食客的吵闹、业主的吆喝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让附近的居民无法入睡。

仅今年上半年,环保局受理的噪声污染投诉就达到222件,接近投诉总数的一半。

尤其是入夏以来,环保部门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关于饭店噪声或烟尘扰民的投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饭店油烟和噪声扰民的问题,今后环保部门在接到关于饭店油烟、噪声扰民的投诉后,将检查、监测油烟和噪声是否超标,对于油烟和噪声在规定期限里不能达标排放的饭店,先行吊销其环保手续,并致函工商部门,建议吊销其营业执照。

环保部门为什么要建议吊销其营业执照?

因为饭店油烟和噪声扰民不仅是民生问题,也关系到城市、社区的环境问题。

环境的重要以及我国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环境,其中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最为重要,可以说它是解决环境问题成功与否的关键。

4、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有关,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

那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是违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

你能否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建议来改变这些现象?

(完成P44操作平台)

(比如:

《广州一步行街半月铲起30斤口香糖》

  在广州短短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上,人们食后随意丢在地上的口香糖,半月内竟盛满两大水桶,仅400米长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商铺林立,来购物的人很多,节假日时更是摩肩接踵。

2000年12月29日晚,羊城晚报记者看到清洁工人在步行街上,手拿用刀片制成的小铲,把粘在路上、树上、路灯柱等上面的口香糖—一铲起,放进垃圾桶内。

两边人行道清洗一遍后,两个水桶也盛满了脏脏的口香糖。

清洁工人说,他们每半月铲起的口香糖比这次还多。

在2000年的中国环境报上曾刊登一个8岁女孩的事例……接下来,就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我们可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家园呢?

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都结合自身实际谈了应怎样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

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

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

……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希望大家上完这节课后,都能按自己说的去做。

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请同学们设计几条公益广告。

(完成P44说说做做园地)

 

我们在上一课中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涉及当代人类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子孙后代的幸福。

那么,作为公民怎样保护环境呢?

请同学们关注全球环境损失状况。

P37

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有: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漫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弃物污染。

1、要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还包括增强人文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阅读课本:

p39

2、要遵循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

环境道德是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保护环境主要是靠道德,p40

比如:

还有乱扔废纸,垃圾分类等。

再请同学们讲讲类似的现象。

介绍《知识窗》:

世界环境日p41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六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沙漠和荒漠化

3、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

自然环境和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