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55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DMA优化项目CDMA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Word下载.docx

Samsung

华为数值PLTCHGAIN=三星数值PILOT_GAIN-165

PCHGAIN

华为的PCHGAIN=(三星PAGING_GAIN-165)-华为PLTCHGAIN

SYNCHGAIN

华为的SYNCHGAIN=(三星SYNCHGAIN-165)-华为PLTCHGAIN

通过设置原理的对比,华为对开销信道的设置采用相应的继承,故能在无线覆盖上能保证覆盖相对平稳,不会出现重叠覆盖的加大导致软切切换比例的增加。

四、覆盖控制优化情况

4.1软切换因子指标统计分析

统计BSC59601一周(4月30日到5月6日)的小区级别的软切换因子的情况。

统计条件:

1,软切换比例大于45%(软切换因子大于82%)

2,软切换比例在一周的时间内容持续偏高

确认30个小区需要进行勘察和测试,附件如下:

4.2勘察,测试,覆盖控制

针对统计出的60个小区(包括周边几个小区),依据地理信息,基站数据库,进行核对制定相应的勘察和调整计划。

对确定区域进行勘察分析

勘察情况,覆盖控制情况以及更新的工参表格

4.3调整覆盖效果对比

4.3.1覆盖调整后路测效果前后对比

Rssi

调整前

调整后

(+INF,-65.00)

59.63

65.91

[-65,-75)

35.08

27.88

[-75,-85)

5.2

5.86

[-85,-95)

0.09

0.35

[-95,-105)

[-105,-INF)

Txpower

(-INF,-20]

47.4

57.52

(-20,-10]

35.63

27.66

(-10,3]

15.6

14.33

(3,13]

1.28

0.49

(13,23]

(23,+INF)

AggregateEcIo

(+INF,-6.00)

84.94

86.28

[-6,-8)

11.88

11.21

[-8,-10)

2.33

1.78

[-10,-12)

0.64

0.55

[-12,-15)

0.21

0.18

[-15,-INF)

Fer

(-INF,1]

80.6

81.98

(1,2]

16.02

15.51

(2,3]

2.96

2.42

(3,5]

0.42

(5,+INF)

4.3.2个别扇区调整后越区覆盖改善情况

4.3.2.1长泰龙眼寮第二扇区

覆盖控制前

覆盖控制后:

4.3.2.2长泰珠浦第二扇区

覆盖控制后

4.3.2.3长泰房管局第二扇区

4.4统计指标对比

以长泰房管局第二扇区为例,如下:

以长泰县城中心9个站点进行软切换因子的对比,覆盖控制前后,软切换因子的变化情况如下:

从调整后的统计指标上看,单扇区的软切换因子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同时整个长泰县城覆盖基站的软切换比例的趋势也有明显的下降。

4.5覆盖控制总结

从此次的长泰县城的覆盖控制情况上看,效果比较明显,合理的覆盖控制不仅能改善了路面覆盖的无线指标,降低了部分扇区越区的范围,同时软切换的比例也得到了一定降低。

由于时间有限故只对长泰进行了覆盖控制,芗城,龙文,龙海部分扇区的覆盖控制建议方案已制定,待本地网实施。

五、动态软切换原理以及优化

5.1动态软切换原理简述

静态软切换是手机根据系统设置的静态切换的门限进行支路的切进和切出。

动态软切换算法是手机根据当前激活集中的综合导频强度的变化动态调整软切换增加和删除门限。

引入动态软切换的目的是:

限制软切换比例,提高前向链路容量。

当激活集导频强度越高,则计算出的动态门限也越高,这样就增大了加入新分支的难度;

反之,当激活集导频强度越低,则计算出的动态门限也越低,增大了删除分支的难度,从而有效控制了软切换比例。

 

5.2动态软切换原理说明

5.2.1典型动态软切换的过程

图1-1典型的动态门限软切换过程

(1)相邻集导频P2强度超过T_ADD,将该导频转移到候选集。

(2)P2强度超过

,移动台发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

(3)移动台收到HDM消息,将P2加到激活集,并发送切换完成消息(HCM)。

(4)导频P1强度低于

,移动台启动切换去除定时器。

(5)切换去除定时器超时,移动台发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

(6)移动台收到HDM消息,将P1转移到候选集中,并发送切换完成消息(HCM)。

(7)当导频P1强度低于T_DROP,移动台启动切换去除定时器

(8)切换去除定时器超时,移动台将导频P1移动到相邻集

5.2.2参数说明

SOFTSLOPE(软切换增加斜率)

该参数定义了动态门限软切换功能中的斜率。

如果将该参数设置为0,表示关闭手机的动态门限软切换功能;

反之,则表示打开手机的动态门限软切换功能。

如果该参数设置的越小,在激活集导频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动态增加门限和动态删除门限越高,这将增大导频加入到激活集的难度,降低激活集导频被删除的难度,从而减少了软切换比例,但是无法更充分的利用软切换增益,增加掉话的可能性。

如果该参数设置的越大,在激活集导频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动态增加和动态删除门限越低,这将增大软切换比例,会使软切换消耗过多的前向功率,降低有效的前向容量。

ADDINTERC(软切换的导频增加截距)

该参数定义了动态门限软切换功能中的增加截距。

如果该参数设置的越小,计算的动态增加门限将越低,相邻导频越容易加入到激活集,软切换比例将越高,但是会减少前向容量。

如果该参数设置的越大,计算的动态门限将越高,从而相邻导频越不容易加入到激活集,软切换比例降低,但是由于不能充分的利用软切换增益,有可能导致掉话率上升。

DROPINTERC(软切换的导频去除截距)

该参数定义了动态门限软切换功能中的去除截距。

该参数设置的越小,计算的动态删除门限将越低,从而激活集导频将越不容易被删除,软切换比例将越高,使得前向容量减小。

如果该参数设置的越大,计算的动态删除门限将越高,从而激活集导频将越容易被删除,从而软切换比例降低,但是由于无法更充分的利用软切换增益,有可能导致掉话率上升。

5.2.3动态门限的确定

手机计算动态增加门限方式如下:

为综合导频强度,包括了激活集中的所有导频

手机计算动态删除门限方式如下:

假定激活集共有Na个导频,将这Na个导频按照导频强度升序排列。

例如:

PS1<

PS2<

PS3<

……<

PSna。

一旦导频PSi满足下面的不等式,则启动切换去除定时器。

5.3方案的制定

 

考虑非密集基站的扇区

考虑用于密集与非密集基站边缘往密集区域内打的方向的扇区

考虑用于密集基站边缘往非密集区域打的方向的扇区

考虑用于密集基站内部基站扇区设置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3(更改后)

方案4(更改后)

软切换增加斜率

Slope

8

4

6

软切换的导频增加截距

Add_Intercept

-12

-8

软切换的导频去除截距

Drop_Intercept

-16

动态增加门限各方案对比

动态删除门限各方案对比

各区域部署方案情况:

1,芗城,龙文采用方案为更改后的方案3,4以及方案1,2同时使用,如下图,主要考虑分不同的场景:

方案1:

用于非密集基站的扇区

方案2:

用于用于密集与非密集基站边缘往密集区域内打的方向的扇区

方案3:

用于密集基站边缘往非密集区域打的方向的扇区

方案4:

用于密集基站内部基站扇区设置

4个方案主要考虑的设计思路:

1,密集区域由于重叠覆盖区域明显要大于非密集区域,故其中计算出的动态增加和删除的门限的苛刻程度如下排序:

方案4>

方案2>

方案3>

2,方案4,方案1,的控制力度明显有很大的跨度,如导频强度合集在-6dB的时候,方案1计算出的动态增加门限为-12dB,而更改后的方案4计算出的增加门限为-8.5dB。

故需要在在这两个实施的区域有一定的过度阶段,避免手机在边界区域移动过程中出现由于动态门限变化过大导致切换失败。

3,其中,考虑到边界边缘往密集区域方向的扇区可能会对密集覆盖区域有一定的越区影响,故采用方案2,其与方案4即密集区域的扇区的严格程度相近,且低于方案4,按照门限合并的概念,故会有一定范围会起作用为为方案2,同理也会有一定的范围起作用于方案3,故在整个本埠区域有有四个不同的动态软切换方案区域。

2,长泰等区域采用方案3和方案1配合,主要考虑该些区域相对结构简单,只简单区分县城内部(包括往县城内容打的扇区),以及非县城内容的扇区。

5.4实施及具体效果

5.4.1统计指标效果对比

验证区域

配合方案

掉话率

呼建成功率

软切换成功率

软切换因子

软切换比例

修改时间

回退时间

长泰

方案1,3

修改前5天

0.1590%

99.6450%

99.9641%

66.8031%

40.049%

6月3日

6月8日

修改后5天

0.1615%

99.6421%

99.9439%

50.7171%

33.651%

对比

↑0.0024%

↓0.0028%

↓0.0201%

↓16.0859%

6.399%

东山

方案3,4

修改前4天

0.1622%

99.6434%

99.9723%

78.3185%

43.921%

6月12日

修改后

0.2210%

99.6622%

99.9202%

41.9570%

29.556%

对比4天

↑0.0587%

↑0.0188%

↓0.0521%

↓36.3615%

14.364%

芗城,龙文

方案1,2,以及修改后的方案3,4

修改前8

0.1673%

99.5945%

99.9573%

73.7253%

42.438%

6月25日

未回退

修改后4天

0.1640%

99.6299%

99.9365%

48.1983%

32.523%

↓0.0033%

↑0.0353%

↓0.0208%

↓25.5270%

9.915%

漳浦

修改前7

0.2182%

99.5942%

99.9595%

66.1151%

39.801%

6月28日

修改后7天

0.1775%

99.5546%

99.9531%

52.3940%

34.381%

↓0.0407%

↓0.0396%

↓0.0063%

↓13.7211%

5.420%

0.2228%

99.4813%

99.9609%

81.1204%

44.788%

0.2402%

99.3326%

99.9578%

64.7637%

39.307%

↑0.0173%

↓0.1487%

↓0.0031%

↓16.3567%

5.481%

注:

上表统计指标,红色代表恶化指标,蓝色代表改善指标

1,目前已经对漳州5个区域进行过验证,其中长泰,漳浦,采用方案1,2进行了验证,东山前后采用了原先方案3,4以及1,2分别进行了验证,修改后的方案3,4配合方案1,2在芗城和龙文区进行了验证,效果也比较好。

2,原先的方案3,4,在东山验证时软切花比例下降幅度过大,同时东山白埕出现较多次数的掉话,故整体掉话率指标下降明显,后用1,2方案验证东山的指标比较平稳。

在做最后评估的时候(6月28日到7月4日)东山掉话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如下图:

可以看出导致掉话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东山区域A2掉话在6月29日和7月30日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通过对呼叫记录的分析:

我们发现如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6月29日的掉话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A2掉话引起,同时导致东山103次A2掉话是由于一个Imsi和Esn全0的用户从下午14:

25分开始到23:

56,呼叫120,导致了79次的A2掉话。

30日的掉话也是这种情况。

经确认A2掉话并不是由于动态软切换引起。

具体的A2掉话的原因目前还在继续分析中。

3,结论:

从长时间统计平均目前的5个区域指标掉话率,呼建指标相对比较平稳,没有

出现大的波动,芗城和龙文区域软切换因子下降25%,其他地区下降15%,达到很

好的验证效果。

软切换成功率平均有0.02%左右的下降,这符合动态软切换控制的

原理。

软切换不成功并不代表掉话,简单的说而是采用动态软切换对一定的场景下

的切换进行了限制,故导致软切换成功率的下降。

5.4.2路测数据对比

5.4.2.1东山启用动态软切换路测统计对比

5.4.2.1.1总图

启用动态软切换前

5.4.2.2东山动态软切换启动前后无线指标对比

5.4.2.2.1激活活集数目的变化

启动前激活集数目

启动会激活集数目

可以明显的看出,启动动态软切换手机激活集导频的数目有明显的得到了下降,也验证了软切换比例下降。

5.4.2.2.2其他无线指标对比

启动前

启动后

47.54

55.58

34.24

35.92

14.96

8.32

3.26

47.17

56.52

31.96

29.78

18.84

13.16

1.94

0.54

84.85

91.56

9.97

6.66

3.32

1.26

1.07

0.31

0.66

0.15

0.13

0.06

72.67

82.1

18.97

14.88

6.9

2.62

1.36

0.34

0.1

从无线测试其他指标上看,动态软切换启动前后无线指标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六、总结

此次软切换因子的优化项目基本上按照原先的优化思路进行。

通过大量的测试分析和

验证,我们可以以下结论:

1,通过合理的覆盖控制,改善越区覆盖的现象不仅能优化实际的无线环境,同时能有效的控制越区覆盖导致的软切换比例的上升。

2,动态软切换功能较静态软切换控制机制合理,通过不同的站点疏密情况制定不同的动态软切换参数合理方案,不仅改善实际的无线测试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切换分支带来的系统干扰,同时在无线指标不出现恶化的情况下,使系统的软切换因子和软切换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节约大量的系统资源。

此次漳州地区的验证情况是:

芗城和龙文区域软切换因子下降25%,其他地区平均下降15%,而且无线考核指标都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