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69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文档格式.docx

此大题用时宜在15分钟左右。

第ⅱ卷(共108分)

第四大题包括3道小题(15~17题)(18分)

第15题文言文翻译(8分)该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的考查点:

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

第16题古诗词鉴赏(6分)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第17题名篇名句默写(4分)该题用时最多2分钟,即使有一两句写不出,也不可因小失大。

整个第四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18~22题)(18分)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先读材料,自己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再看题做题;

另一种是先通读题目,再读文段。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不易受到题目的误导,但用时较多;

后者解题较快,但易被题干中的陷阱误导。

采用何种方式,应因人而异,并在平时训练中摸索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完成此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题(23~25题)(12分)

该大题可能包括扩写、压缩、仿写、改错、根据要求写段落或句子等,都是平时联系较多的。

在考场上关键是要审清题干要求,避免偏差。

此大题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七大题作文(26题)(60分)

作文时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习见的错误。

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记忆要点与思路整理

一、基础知识部分(1-6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1、2.语音、汉字题,主要考查记忆力,诀窍在于熟能生巧,建议考前一个星期内要专门用二三十分钟进行强化记忆本学期各次试卷之中自己出错的音和字,并注意把握规律。

3.词语运用题,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

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当然,考前针对以往的考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实词作一点准备会很有用。

4.成语使用正误判断题,解答要点在于一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

二是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

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就容易过关。

5.判断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纲上的六种类型,考前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6.语句衔接题,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

包括选择题(7-11题,15分,不能够低于9分);

主观表述题(22题5分,力争3分以上)

考生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

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建议在考前仔细翻译领会几段文言传记文,了解文言用法,熟悉知识考点,避免临场发挥失常。

解题思路:

先读一遍,了解大意→→看清题目要求→→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虚词要注意用法→→解释和翻译要注意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领会→→文意理解要注意与原文对照,看有无添加的内容。

三、古典诗词主观鉴赏部分(21题,9分,力争6分以上)

对于诗歌的鉴赏,难度较大。

所以,复习准备时一定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做题思路大致为:

先仔细阅读诗歌,领会大意→→看题目要求,对照诗歌逐一审题→→如果有注解等有效信息,一定要结合起来审查。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12-19题,30分,力争24分)包括社科文阅读(12-15题,12分,力争9分以上);

文学作品阅读(16-19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考生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

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

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4.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

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5.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

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

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6.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例如:

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

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五、语言运用部分(23-25题,12分,力争得10分以上)

23.缩写(如归纳大意、写成简讯、写成一句话新闻等)

首先注意读懂题意,然后注意要点(语段的中心句、句子的主干)归纳完整,最后对照检查字数和其他要求。

24.扩写或仿写(如给予词语,进行语句扩展)

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仿写题则注意“形”、“神”兼备,而不要顾此失彼。

25.改错。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然后按要求完成。

六、作文部分(26题,60分,力保40分)

考场作文关键是要注意审题,找准自己落笔的思路,然后选择最佳的最有感情的材料、最有说服力的事实、道理论据,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体现。

考前要对作文上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下面充分的思想准备:

观察能力

(一)是对自然界的人、事、物、景能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体察变化,能捕捉变化的过程,行诸文字时,具体、细致、生动、形象。

(二)是对社会现象能够了解、认识,对焦点、热点问题能够分析、评价,对高科技领域的知识有所知之。

(三)想象、联想能力,能根据一定要求,把头脑中记忆的片断进行重新筛选、组合,补充内容将简单变为丰满;

展示内容将直观变为形象。

高考作文中,如能由文题中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文章的主旨就深刻得多了;

思辨能力,作文中最好说理公允,把持有度,全面分析,反对绝对化、片面性,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既有利益,又有弊害,“答案丰富多彩”说明不能片面、绝对。

考场上,你若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你可以以自己的见闻“编”一个美丽的故事展示哲理,写成一篇感人的记叙文;

你若属于多情善感之辈,则可以让情感的溪流汩汩的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

你若长于想象,则可以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幻想小说或想象作文;

你若平时就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大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或杂文。

总之,你必须扬长避短!

另外,考前最好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如当前提倡“以德治国”,而社会现象中,物质文明远远大于精神文明,以这一现象作为话题等)三方面各写一篇考试模拟作文。

有时间的话,还可准备、整理出一些材料,这样,到了考场,你也就不会惊慌了。

高考题型技法指点迷津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突飞猛进,高考题型也在千变万化。

许多同学因而陷入六神无主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其实,语文作为一门科学化的工具学科,经过深究细研,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高考各类题型解法进行对号入座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注音题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

材料多取自教材基本篇目或课外读本。

要重视积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典勤查词典的习惯。

注意人教社第二册课本《异读词审音表》以及第四册课本《易读错字一览表》。

常见错误类型有多音字(差)、形似字(撼——憾)、形声字(尤其是声旁读音有变化的字)(酗)、同音字(世故——事故)、生活中常用错的字(必竟——毕竟)等。

注意音随义转的规律,如自怨自艾和方兴未艾。

做题时一般用排除干扰项法,未见过的词往往是正确的。

2、字形题注意第四册课本《易写错的字表》《易写错的成语表》。

平时要多查字典词典,分析字形,掌握意义,辨析用法,剖析字形的组合规律。

高考设题多为①同音异形字:

不记其数(计)②形似字(赢羸嬴蠃)③多种写法的字(蹒跚——盘跚、缥缈——飘渺),设项主要用于干扰。

善于区别形似字的形旁,多考虑形似字的形符所表达的含义(碧—壁—璧—譬—擘—臂)。

注意表面上似乎讲通的词,如百尺杆(竿)头。

用笔指着每一个字,绝不放过任何一处错。

同时要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字形。

3、词语解释题本题型为去年新增题型,主要考查多义词。

要学会缩小范围,把重点落在本选项中的那个多义词的解释上。

多联系日常交流时如何用的,举几个例句便知正误。

4、同义词辨析主要考查现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实词常从①意义(中止——终止)②搭配(偶然——偶尔)③词性(必需——必须)④褒贬色彩(成果——结果——后果)⑤适用范围(申明——声明)⑥轻重(束缚——禁锢)等角度入手剖析。

虚词要注意搭配习惯及语法功能,注意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条件、因果、并列、假设、顺承、转折等)。

要分析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

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都要结合语境,句中的提示词要挖掘出来,句中肯定有一处词或短语与备选词照应。

要正选、排除法并用。

5、成语运用成语有字面义和隐含义(比喻义)。

一般考查它的隐含义。

因此,只从字面揣测其内涵往往会犯错误。

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望文生义:

如文不加点(点是修改之义,不是标点)②不分感情色彩:

如弹冠相庆(贬义)③不明重点:

如琳琅满目(主要指商品)④不辨语境:

如色彩缤纷的枫林⑤属语病(重复):

如使人民生灵涂炭。

还可用替换词的方式解决。

做此类题语境很重要,一定要分析语境,做到词不离句。

6、病句题先掌握常见类型①搭配不当②成分残缺或赘余③句式杂糅④语序不当⑤语意不明(包括歧义)⑥不合逻辑等。

近几年前两类考得较多。

常用方法有:

①跟着感觉走。

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②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

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③同类比较法。

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如:

这值得广大领导的重视。

可试换用“值得……的学习”或“值得……的肯定”来鉴别出错误。

④特点记忆法。

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而不是草木皆兵。

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

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

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

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

还应注意的是,有些句子虽不符合语法规则,但生活约定俗成,也算正确。

如差点儿摔倒和差点儿没摔倒意思一样。

做题要注意从大处找问题,不可单凭印象。

7、衔接题有两种命题形式:

一为语句复位(包括定位选句和定句选位两种)二为排序。

角度有①话题统一②句式整齐和谐③上下照应承接④情景氛围协调统一⑤上下内容合乎逻辑。

近几年考查话题统一的情况较多。

做此类题要注意认真分析各选项,结合题干进行对照先排除各干扰项,有些需根据语感,此类题的关键在于寻找角度,找对了角度就会迎刃而解。

要借助句子的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

要注意组合顺序:

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杂、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

留意关联词、照应词。

做题时先看各选项的区别在哪儿,再仔细鉴别差异造成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阅读鉴赏部分

8、文言文主要考查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以及句子的翻译。

复习中注意大纲中指定的120个实词和15个虚词(《考试说明》中为18个)。

实词注意几类情况: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15个虚词考前一定要成竹在胸,在脑海中要形成词的用法知识树。

释义要代入原文检验,要分析词性,剖析用法。

实词释义一般有四个来自课本,四个出自文段。

做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先看最后一题,增强整体感知,注意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各题所考查的角度,审题要缜密,明确各考测点和答题要求,做到考什么答什么,再按设题顺序答题。

注意解题时克服以下弊病:

①就句论句。

只注意这句话什么意思,而忽视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②不善于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差。

复习时应把课内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实虚词的把握,在学课文时不善于归纳整理,解题时不据语境推断该词意义,犯了以今训古、望文生义的弊病,解题时方法不明确,不灵活,考题往往只针对原句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设疑,而并非所有词上都设疑。

因此,解题时要找准辨析点,属于课文中的句子要善于联想原课文中的语境。

人物品行一题先要看好询问哪一种品质,用“拳打脚踢”之法。

拳打指正选,脚踢指排除,已确定了某项是正确(错误)的,就先在选项中划出,以缩小搜索范围。

二卷的主观题要注意:

翻译力求信、达、雅。

先确定哪个词对文中表意最为关键,推测哪几个词有可能性是重点考查的词,标出认真分析。

用直译法。

字字落实,关键词必须译准。

同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出,倒装的地方要还原,人名地名时间官职年历专用术语可不译,修辞格用转述法去译,言简意丰的扩展,互文之处要凝缩。

选择题最后一题最麻烦,要心平气和,将每一项在文中对号入座。

看有无差失。

请背过以下文言文翻译秘诀:

熟读全文,领会大意。

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

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9、自然科学(社科类)阅读和文学类阅读主要测试对语句是不是理解,文意有没有把握,文章会不会分析,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能不能正确评价、鉴赏。

一般情况下,自然科学类或社科类题答案即在文中,abcd各选项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可能更改了少量词语,仔细分析一下是否影响原句表达,尤其注意一些表程度、表揣测、表时态、表整体与部分等类词语的分寸尺度变化。

对词语的考查往往不是考查它的规范义,而是它的文中义,需要联系语境去揣摩。

学生在做题中往往暴露的问题是:

①不擅长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或推断想象力不强。

②不明推断想象的内容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如逻辑关系显隐关系等。

③语言表达不到位。

虽知道一点,但语言驾驭能力差,会而表达不清楚、不完整或不够具体。

方法技巧如下:

要理解文意,首先要抓好几种句子。

①首句(文章起始句或段首句)。

因为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②抓中心句。

语境和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提炼出来。

③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④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某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抓矛盾句。

语境中的某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作者深刻的用意。

⑦抓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喜怨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⑧抓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⑨抓尾句。

语段中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具体操作:

在答题时要先看最后一题,阅读文段时要用笔指着,以提高注意力。

重点句、中心句、总括句、议论句、抒情句、同时划出。

前两个小题答案离文章出题位置并不远,毋须考虑过多。

用浅答(句面义)与深答(隐喻义,联系主旨、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思路、立场等)相结合的方式。

答题时必须在文中找到答题的依据,必须找到题目与文章的联结点,然后细心对照,细心揣摩。

切忌断章取义,凭印象答题。

后面几题在答题时要撒网捕鱼,多答角度,多包容信息。

10、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曲的把握,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

考题涉及到词句含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领悟、表达方式的鉴赏、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意境风格的赏析情感倾向的评价等,。

注意以下几点:

①感受形象,把握内容主旨。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积淀和审美习惯等去感受诗中所描述的景物人事所构成的社会图景,从而初步体味出诗人蕴含于其中和思想感情。

如《琵琶行》②领悟意境,体会思想感情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

为形成一个意境,往往需要若干意象来组合。

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物象。

要先理解局部或片断的情感串合起来进而借助想象,融入自身和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如《鸟鸣涧》③分析手法领会艺术特色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常要借助比兴、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对比、象征、铺陈等手法来表现,但基本和手法是形象的描述、白描、直抒胸臆、用典寓意、以实写虚等。

④咀嚼字词品味诗歌语言诗人总是选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句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

诗人无不在炼字铸词上锤句上下功夫。

应对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细细品味,领会其意蕴。

三、背诵、语言表达及运用

11、名篇名句背诵重点把握大纲指定的10篇古文和30首诗歌要求背诵的部分。

复习时要先课内后课外,先唐宋后先秦两汉,再明清。

一般选句多为具有永恒思想认识和艺术价值的句子。

命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提示式提供上下句,可以是名篇的某一段首、尾句,要求补出所空内容。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___。

②指定式提出某种非常明晰的主旨、意象或表现手法方面的默写规定。

要求学生按照题干的规定进行默写。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是:

____,____。

③镶嵌式给出名篇名段中大部分语句,把默写的句子镶嵌其中。

默写句子一般为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远的句子。

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____,____,____。

④情境式就题干首先创设一情境,然后选用一恰当的诗文,对这一情境进行补充或拓展。

我们在劝慰他人或勉励自己要不分身份地位年龄职业都要勤学好问时,常用《师说》里一句话,这句话是:

____,____,___。

答题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把所有会答的全答上。

12、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饰限制成分)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④补写续写式扩展。

其中①④较为常见。

做题中暴露的明显问题是:

①不顾话题,另起炉灶②不辨情景,不合情境③偷梁换柱,转移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