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58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四)对全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做出统筹安排,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健康有序发展。

(五)对全县矿业活动的日常调查、监督及管理进行统筹安排。

第五条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4年,规划到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概况

第六条地理位置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全境南北长54.0公里,东西宽52.0公里,面积1390.2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5°

28′~106°

02′,北纬29°

23′~29°

52′之间。

西部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相邻,东与铜梁接壤,北与潼南相连,南与永川、荣昌及双桥区毗邻。

第七条地形地貌

大足县位于渝西丘陵区与渝东平行岭谷区的过渡地带。

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边缘翘起,中部及东北部为广谷地带,低而宽缓。

境内平均海拔350~450m,最高处是西山南段的云台寺山峰,海拔934.7m,最低处在雍溪镇淮远河水面,海拔267.5m,相对高差667.2m。

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坝、溪谷四种地貌类型,成“六丘三山一分坝”之势,低山面积443.9km2,占全县31.9%,丘陵面积809.01km2,占全县58.2%,平坝和溪谷面积137.3km2,占全县9.9%。

第八条地质特征

境内地层从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到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均有出露。

厚度374~1750m。

在东南部边缘西山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和须家河组(T3xj),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

其中,嘉陵江组为主要的产锶矿地层,石灰岩、白云岩和天然气的储量也非常丰富。

雷口坡组的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和天然气,并有一定储量的钾矿。

须家河组为产煤地层,煤层多属薄煤层,煤储量非常丰富。

西山背斜北西翼展布的地层为珍珠冲组(J1z)、自流井组(J1-2z)、沙溪庙组(J2s),主要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与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三组地层中石英岩、石灰岩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境内北西部广大丘陵区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与上统蓬莱镇组(J3p)地层,主要岩性为泥岩夹薄层长石石英砂岩等。

其中,遂宁组中有铜矿及盐卤产出,蓬莱镇组中有膨润土矿产出。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及其支流两岸阶地和斜坡中下部地区,主要为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冲洪积堆积层,一般厚度4~11m,主要物质为粉质粘土、粉土和砂砾石层等,第四系地层中有粘土矿产出。

第九条水利资源

大足县境内岗岭起伏,溪河纵横,为沱江与涪江水系。

共有大小溪河293条,总径流长985.8km,主要河流有濑溪河、窟窿河和淮远河三条主干河流,溪河具有源头短、落差小、滩多水浅的特点。

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达63182×

104m3/a,其中地表水径流量54243.0×

104m3/a,占总量85.9%;

地下水资源量4174×

104m3/a,占总量6.6%;

地表过境水量4765.0×

104m3/a,占总量7.5%。

大气降水季节性明显,水资源分布较均匀。

第十二条交通条件

大足县地处成渝两地通道之上,是重庆市的西大门。

县区内交通便利,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横穿县城南端,大邮公路由南向北直通县城,以大铜、大邮及大安省级公路为主干构成纵横交错的省、县、乡道互通公路网络。

第十条气候条件

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同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春季暖和而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而多伏旱、洪涝,秋季温暖而多绵雨,冬季较暖和而霜雪少。

大足县年均气温为17.3℃,历年最高气温为40℃,历年最低气温-3.4℃,无严重冻害。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0mm,最多年份为1468.0mm,最少年份为676.9mm;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份,占全年的80%。

年均蒸发量为1146.2mm,蒸发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最多,达481.6mm,占全年的42.0%,冬季最少,仅107.5mm,占全年9.4%。

年平均相对湿度82.8%,年平均日照量1314.2小时。

第十一条经济社会现状

大足县人口约92.7万人,辖20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

境内有煤、铁、锶、天然气、石灰岩等矿藏。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甘蔗、蚕桑等经济作物,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基地和油桐生产基地;

工业主要有矿业、锶盐化工、五金、建材、机械、铸造、酿酒等门类;

龙水镇小五金业驰名全国。

与全县经济发展相应的交通、通信也有较大发展。

大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有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有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秀丽的龙水湖。

大足石刻是重庆三大旅游精品之一,是长江三峡旅游热线起点,重庆都市旅游端口,成渝两地旅游枢纽。

“十五”期间,大足县相继获得了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全国首批AAAA旅游景区、优秀旅游城区等殊荣。

2004年旅游接待人数为1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4.6亿元。

第十四条区域成矿规律

大足县的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重庆陷褶束的华蓥山穹褶束,成矿区域为扬子成矿区渝中成矿亚区的西部。

成矿区在三叠系的嘉陵江期由于地质作用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成盐盆地,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石膏、岩盐及碳酸盐岩组合的嘉陵江组,在宏观成矿规律上,嘉陵江组地层中含有卤石、钾镁盐类及菱铁矿,在大足境内的嘉陵江组中含有天青石、钾、盐卤和天然气等矿产。

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区内晚三叠世隆升成陆,沉积滨湖、河流相的须家河组。

该组由砂泥岩夹煤及菱铁矿组成,一般分为六个岩性段,二、四、六段为含煤泥岩段,煤系地层中有菱铁矿、镓、粘土矿和石英砂岩共(伴)生产出。

在印支运动后,区内侏罗系陆相沉积岩层十分发育,为紫红色复陆屑建造,分布广泛,大足县大部分区域都为侏罗系地层。

其中珍珠冲组为含铁层位,含铁岩系由石英砂岩、泥岩夹炭化层和赤铁矿、菱铁矿层组成,铁矿位于炭化层上部,局部可采,还有粘土矿共生。

第十五条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由于大足县境内地层在不同的成矿期均有矿产产出,因此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种类较多,有煤、菱铁矿、赤铁矿、硫铁矿、铜矿、镓、天青石、石灰岩、含钾岩石、白云岩、盐卤、膨润土、页岩、石英岩、天然石英砂、粘土和天然气等21个矿种,其中经过地质勘查并提交报告资料的有10余个矿种,30余处矿产地。

所有矿产皆属外生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

地质工作较详细的矿产绝大部分都分布于西山地区。

境内的矿产有6~7个含矿层位,其中主要有:

(一)三叠系须家河组,产煤、铁、镓、粘土、石英砂岩等矿种;

(二)三叠系的雷口坡组产石灰岩、白云岩、含钾岩石等矿种;

(三)三叠系的嘉陵江组产天青石(锶矿)、石灰岩等矿种;

(四)侏罗系的遂宁组产铜、盐卤等矿种;

(五)侏罗系的珍珠冲组产铁、石英砂岩、粘土等矿种;

(六)侏罗系的自流井组产石灰岩、粘土、天然气等矿种。

第十六条地质工作程度

对储量的控制程度较高的矿种有烟煤、铁、铜、天青石(锶),不同程度做了部分地勘工作的有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和天然气等。

50~80年代对西山背斜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勘察,查明了该地区部分煤资源分布特征。

1964年曾对西山背斜煤系地层中的镓矿资源进行过初步评价。

1992年川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大足县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主要矿产资源概况

(一)煤

境内煤资源较为丰富,在地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境内有9处产地,产煤区位于西山背斜西翼,北起雍溪镇玉峡口,南至邮亭镇长河村,东起西山背斜脊部,西部沿地层向深部延伸,南北全长4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

含煤岩系为上三叠系须家河组,为含煤、铁碎屑岩及镓的沉积地层,可分六个岩性段,有四个含煤段。

大足县境内一般分为下、中、上三个煤组,共17层煤,可采煤层有6层。

其中下煤组煤层较薄,为局部可采。

中、上煤组中煤层多、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其中“猪肠炭”(或“大双连”)煤,一般厚度为0.5~0.6米,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一般厚0.3~0.5米,为次要可采煤层。

原煤为中—富灰,硫份一般小于1%,可选性差异较大,其中2号煤(猪肠炭)易选,其余难选。

在地质工作方面,麻元井田以南地质工作比较详细,但下煤组的煤层未作储量计算。

麻元井田以北还尚未作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做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根据各个矿区中煤矿的开采情况所显示的资料,在上述地区还存在较大的潜在资源,目前区内煤储量4900万吨,资源量14500万吨。

(二)铜矿

铜是大足县唯一的有色金属矿产,成矿类型为砂岩型铜矿,在矿岩组合上以独立的含铜砂岩、含铜砂页岩、含铜砂砾岩形式产出。

矿体在岩石中呈断续分布的囊状、透镜状、串珠状产出,产状与含矿地层一致。

矿石具有星散状、薄膜状、斑块状构造,其矿石类型均为含铜砂岩,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次之为兰铜矿,并伴有少量的辉铜矿、赤铜矿和自然铜。

大足县的铜矿为沉积型矿床,铜矿产地分散,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一般仅达到踏勘或矿点检查阶段,主要分布于铁山、中敖和龙岗一带,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已知2处产地,其中铁山镇一处作过详查,高坪乡一处只作过踏勘工作,其它各区的矿点仅作了一般的调查工作。

大足县境内铜矿的特点是分布面广、成矿点较多,但铜的富集程度较差,品位普遍较低,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矿床,资源量(金属)400吨。

(三)锶矿

锶矿属稀有金属中的稀碱金属,分布于古龙乡张家堡至陡石梯一带,产于西山背斜北段轴部及近两翼的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地层中,嘉陵江组为主要成矿地层,成矿带长约8.5公里,宽3公里。

含矿段自下而上有三个含矿层,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网脉状和角砾团块状产出,主要产于第1含矿层中,多顺岩层走向延伸,层位稳定,与围岩界线较清楚。

含锶矿物主要为天青石和菱锶矿并伴有少量的含锶重晶石,矿石以天青石为主,部分矿区近地表以菱锶矿为主。

矿石品位较富,下层矿可采厚1.17~2.92米,硫酸锶平均品位75%,中层矿可采厚1.47~2.71米,硫酸锶平均品位66%。

一般含SrSO4(天青石)30~60%,最高达95%,矿石易选,回收率较高。

经过地质调查,储量为50万吨,资源量400万吨以上。

(四)铁矿

大足县的铁矿有菱铁矿和赤铁矿两种,产地分布于西山背斜西翼。

菱铁矿的含矿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由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煤及菱铁矿等组成。

在该组的含煤段或砂岩段中普遍都有菱铁矿产出,尤以含煤段中最为发育。

矿石呈致密状、细粒状结构,块状、皮壳状构造,一般品位Tfe25~40%,属自溶性矿石。

须家河组中菱铁矿的特点是:

分布普遍,层数多,厚度薄,厚度和品位纵横向变化大,产出形态多,常见有“肋骨状”、“猪肠状”和“串珠状”,煤、铁共生,经济价值不如煤。

全县菱铁矿资源量在2900万吨以上。

赤铁矿赋存于侏罗系珍珠冲组底部,矿层之上为石英砂岩或粘土岩,之下为须家河组的长石石英砂岩。

矿石为褐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含TFe20~30%,赤铁矿含Tfe40~50%,资源量在50万吨以上。

(五)镓矿

镓是一种银白色软金属,属稀有金属中的稀碱金属,产地主要为邮亭镇长河村,与煤伴生,含矿岩系位于须家河组第5段,赋存于煤层顶、底板的炭质泥岩和高岭土质粘土岩中。

根据以往的地质资料,储量800吨,资源量1200吨。

镓矿产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价值,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六)石灰岩

大足县境内的石灰岩分布广泛,在三叠系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及株罗系自流井组中均有石灰岩产出,是大足县分布范围最广、储量最大、开发利用最普遍的优势矿产之一。

主要用于水泥原料及建筑石材(碎石)。

嘉陵江组石灰岩从北到南分布于西山背斜轴部,为层状或似层状,矿层厚部不大,层位稳定,厚度在20~120米,矿石为浅灰、深灰色薄—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岩。

(七)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是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在三叠系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珍珠冲组均有产出。

其中,拾万镇的茶场坡有石英砂岩矿体出露。

(八)其它矿产

多年来,大足县境内作了大量的天然气石油地质调查和普查工作,获得了较多的油气地质资料。

遂宁组、上沙溪庙组和嘉陵江组的地层中有盐卤产出,盐卤分布面广、矿点多,卤水品位(含NaCl)在15%左右。

第十八条找矿前景及特征

受成矿作用的影响,大足县境内的矿产也多以沉积矿产为主,非金属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石膏、石灰岩、锶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远景较大,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并注意与非金属矿伴生的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因此,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工作,加强石膏、石灰岩、锶矿的地质勘查工作,加强镓矿的勘查工作。

第三章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和开发形势

第十九条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一)全县境内已完成了1:

100万国家级区域基础地质调查及区域工程地质调查、1:

20万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

5万矿产资源、矿山企业分布调查,并针对一些矿床的局部地质调查工作(1950~2000年),基本查明了县区内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二)境内地质矿产工作和研究程度不一致,西山地区的资料较多,其余大部分地区的资料较少。

全县21个矿种中,经过地质勘查,并提交报告资料的有10个矿种,30处矿产地。

探明储量的有烟煤、铁、铜、天青石,不同程度做了部分地勘工作的有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和天然气等。

(三)境内具有优势的矿产有:

煤、天青石和石灰岩;

(四)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矿产有:

镓、含钾岩石和天然气等。

第二十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发现并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

煤、锶矿、铁矿、铜矿、石灰岩、页岩、石英砂岩和粘土矿等。

其中以煤的开发时间最早,开发程度也较高。

其次是铁和铜矿,由于开发利用价值不高,目前只有小规模的开发。

由于锶矿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大足县的经济支柱。

2004年全县有合法登记的矿山138处,主要开发利用煤、天然气、天青石、石灰岩、页岩、砂岩、地热水等7种。

其中,煤矿37个,占26%;

天青石矿15个,占11%,页岩矿57个,占41%;

石灰岩矿12个,占9%。

矿山总数中,国有矿山2个,集体矿山45个,私营矿山91个。

矿山规模上,除锶矿以外均为小型矿山。

全县矿山企业从业人数约10000人,其中,国有矿山800人,其他类矿山9200人。

大多数矿山具有地质勘查报告和储量计算报告,矿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大部分矿山处于边采边探的状态之中,对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锶、镓、含钾岩石、石膏必须作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二)能源矿产主要为煤资源。

2004年全县生产原煤50多万吨,其中,国有煤矿生产20万吨,其它煤矿生产30万吨。

生产的原煤全县消耗10万吨,剩余全部向周边区县销售。

煤炭的开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资金、技术以及矿床本身的条件限制,除跃进煤矿和长河煤矿年产量超过10万吨以上,其它矿山的开采规模都比较小,服务年限也很短,县内煤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程度较低。

(三)境内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铁和锶矿,铜和铁矿的开发利用程度低,锶矿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1984年地勘单位首次在大足县境内发现了天青石矿,同时对地表和浅部进行了普查工作,并成立了重庆市大足天青石矿业公司、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锶盐深加工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要注意合理利用锶矿资源,开发锶盐系列化工产品,扩大锶矿产品市场。

以大型的矿产品利用和深加工企业为基础,建立深加工高新技术研发矿业经济区,带动全县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四)境内非金属矿资源较丰富,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一般。

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粘土等。

石灰岩矿的开采主要为水泥用灰岩、建材用灰岩等,到2004年有石灰岩矿12个,为集体和私营矿山,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规模都比较小。

(五)境内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十一条矿山“三率”现状

开采回收率:

国有煤矿为95%左右,私营煤矿一般为80~90%;

天青石矿山开采回收率为95%。

采矿贫化率:

煤矿一般为5%~10%,非金属矿山一般为8%。

选矿回收率:

国有煤矿的选矿回收率高达98%,其它煤矿的选矿回收率一般为50%~80%。

天青石矿的选矿回收率为96%左右。

第二十二条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全县矿山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渝西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是《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与恢复治理重点区之一。

2004年底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破坏污染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平方米,已复垦面积为7.28万平方米,矿山复垦率为42%,仍须加大矿山复垦的治理力度。

第二十三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较弱,商业性勘查基本没有。

调查成果较陈旧,需修编及更新;

境内已有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强度明显不匹配,矛盾非常突出,严重缺乏后备资源。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

全县矿业产品主要为煤、天青石及页岩砖,资源储备不合理。

(三)矿山开采中,个别矿山企业存在乱采滥挖现象。

全县矿山数量多、规模小,绝大部分矿山年产量为0.4~1.5万吨;

私营矿山没有开采设计资料。

煤矿主要为人工落煤或炮采落煤,人工手推车运输,抽出式通风。

人工手选矿石。

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生产条件较差。

(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小型矿山缺乏从事矿山专业技术管理的人员,管理手段落后,矿产资源产业化、信息化管理尚未起步。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

第二十四条矿产资源需求预测与可供性分析

2004年,全县煤年产量为50多万吨,根据统计资料,目前的年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5~10年,遵循控制总量、产销基本平衡的原则,煤的需求量在65万吨左右比较合理,主要是工业用煤和煤炭深加工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就目前来看,长河煤矿和跃进煤矿设计年产量均为21万吨,两矿总的可采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并且正在进行矿井延伸设计。

这样,如果加上其它煤矿,在资源总量上和年产量上完全可以满足未来10年的用煤需求。

2004年石灰岩年产量37万吨,消耗量也是37万吨左右。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对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预计2010年石灰岩的年需求量会达到60万吨以上。

但是大足的石灰岩产地多在西山背斜的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其它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内或周边地区,大面积开采会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将2010年石灰岩的产量控制在60万吨以下较为合理。

2004年锶矿的年产量为15万吨,用于锶盐加工,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随着锶盐加工基地规模的扩大,对锶矿的需求量也会增大,预计2010年锶矿的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

但由于锶矿的开采规模以及资源量有限,预计2010年的锶矿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万吨左右。

需要加大锶矿的找矿力度,加强矿井延伸设计,争取扩大资源量。

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页岩砖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预计2010年页岩矿的年需求量会达到40万吨,与石灰岩矿一样,为了保证地表植被不被大规模破坏,将页岩的年产量控制在40万吨左右。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和开发方向

第二十五条规划期目标

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本县矿产资源优势。

按产销基本平衡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的总量调控。

(一)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和调控,保持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二)通过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查清核实已探明资源储量的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优势矿产煤和锶矿的资源潜力,积极开展镓矿等具有开发前景矿产的资源调查;

新增探明资源储量,为重点煤矿和锶矿等矿山企业提供资源保障;

完成全县区域内的1:

5万的综合地质调查,建立本县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和公益性地学信息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1:

10000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三)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根本出发点,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与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相一致。

(四)利用企业自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资金以及吸引外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煤、天青石和镓等优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

加强区域性未知矿种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

(五)控制矿山数量,扩大矿山规模,严格控制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

实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床)储量规模相适应。

完成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矿山的关停并转,使小矿山数量控制在140个以下。

(六)依照矿产资源管理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基本建立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七)根据全县2004年主要矿产品生产与消费情况,预计2010年全县矿业总产值将达到7.8亿元,其中,采选业1.5亿元,其它附属业6.3亿元。

(八)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矿山所有工业污染物达到国家或重庆市规定的标准。

矿山开采引起的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率达到70%;

“三废”治理率达到80%;

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40%;

平均土地复垦率达到50%,西山等区部矿区复垦率达55%;

矿山闭坑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全县平均55%以上,西山矿区达60%以上。

(九)合理利用锶矿和镓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锶盐系列化工产品,新建10万吨/年碳酸锶生产企业,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扩大锶矿深加工产品市场;

(十)技术结构要求: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技术。

提高煤矿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镓矿产深加工技术;

鼓励矿山机械化开采,改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装备水平,减少矿山事故;

对具备条件的水泥立窑生产工艺和其它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分批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

(十一)产品结构要求:

加大天然气、煤、锶、镓等优势矿产的综合利用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化工新产品,适度加大煤深加工力度,促进煤化工深度发展;

开发锶盐优质名牌产品,引进和自主开发镓矿的采选与深加工技术,培育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