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81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计算模型、参数对结果影响大;

非连续性问题困难;

岩土工程正是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有限元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是土石坝,随着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土石坝已经向300米级高坝发展。

高土石坝一般不是均质坝,如有心墙、砼防渗墙、砼面板,墙、板等的受力与土体变形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坑的支护问题,边坡稳定问题,地下洞室,地基基础,隧道盾构施工等。

材料本身不是弹性材料,边界条件十分复杂,解析解是不可能的。

只有依靠数值解。

应力变形、渗流、固结、流变、湿化变形、动力、温度问题等,对岩土体进行应力变形(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了解整个结构的位移场和应力场,从而,位移的分布、大小,应力集中的部位,塑性区的大小、范围,为设计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塑性区:

强度问题,有限元精度较差;

尤其剪切带等又如边坡稳定问题,例一:

砼面板坝,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面板是受拉?

受压?

(顺坡向)面板哪些部位受压?

面板哪些部位受拉?

上游立视,例二:

土质心墙堆石坝,糯扎渡、双江口拱效应,例三:

三峡二期围堰,一道?

塑性混凝土?

例四:

基坑工程,开挖问题,例五:

基础工程,例六:

地基沉降,路基变形问题,例七:

边坡工程,1、有限元极限平衡法:

利用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场,认为沿某假定的滑动面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稳定安全系数为1,并定义:

Fstf/t。

2、强度折减法:

c、tanf作折减后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依据计算得到的位移场等进行稳定性判定3、容重增加法:

例八:

地下洞室,洞室开挖的变形、稳定盾构施工、地下空间但是,有限元对动态过程的模拟能力很有限,例八:

地下洞室,盾构施工,例八:

地下洞室,盾构施工,第二章土体应力计算,土工有限元需特殊处理的问题:

(1)本构关系选用,模型参数的确定;

(2)计算方法:

非线性分析方法、特殊问题(单元破坏、湿化、分期施工、接触问题)的处理。

非常重要:

要注意岩土体的特殊性,有限元计算分析:

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

都有线弹性和非线性分析之分。

对透水性强的地基或土工建筑物,可用总应力法进行计算;

但由于该法较简单,也常用于分析饱和粘土的应力变形。

一般情况下,饱和粘土地基或土工建筑物,较严密的方法为有效应力法。

2.非线性分析方法,

(1)用离散结构代替原结构离散结构由许多单元体组成,各单元只在结点处有力的联系。

(2)荷载简化到结点上,R(3)由sDK(4)解线性方程组K=R(5)由位移应变应力(6)对非线性问题,需重复(3)-(6)步。

一、有限元基本步骤,土体在未达到其极限状态之前的使用荷载作用下,应力水平较低,可以近似当作线性弹性体看待。

对有些土,即使应力水平较低,应力应变关系也具有明显非线性,这时,应进行非线性分析。

对于非线性材料:

试验确定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即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非线性表现为有限元中荷载与变形的非线性,R非线性;

非线性问题包括物理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大应变)。

物理非线性是指土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而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是线性的;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与其几何尺度相比很小,因而在求出位移场后,可以用某单元原来的尺寸计算应力场。

土力学中大多数问题属于物理非线性范畴。

几何非线性表示单元体的几何性状的有限变化,将引起位移很大的变化。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除非象泥炭或吹填土等的应变量达到30以上,否则一般不需要作几何非线性分析。

在有限元计算中,实现这种非线性的方法是迭代法、增量法或增量迭代法。

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能反映土体变形特性的本构关系,并合理准确地确定模型参数。

迭代是指一系列逼近正确解的递推计算。

每次迭代中,土体受全部荷载的作用,因此,又称为全量迭代法、直接迭代法。

二、迭代法,每一步迭代相当于进行一次线性分析。

首先,根据弹模、泊松比(割线方法确定)形成DK解出位移、应变、应力,再确定新的弹模、泊松比。

由应力求割线模量、泊松比:

如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直接求。

不需要本构模型,L次迭代

(1)L-1非线性L-1

(2)EsL、VsLDL(3)KL(4)KLL=R(5)LLL,

(一)、割线迭代法,余量迭代法是先将总荷载施加于结构作一次有限元计算,解得的应变在非线性关系上所对应的应力一般地与外荷载是不平衡的。

则从总荷载中扣除计算应力所平衡了的那部分荷载,仅将剩余荷载施加于结构作迭代计算。

1、切线迭代;

2、常劲度迭代,

(二)、余量迭代法,1、切线迭代;

首先,根据假定的初始应力求Et、Vt或者直接由弹塑性模型求DK位移、应变、应力,L次迭代

(1)L-1Et、VtDL

(2)DLKL(3)L-1FL-1RL-1(4)DRL=RL-RL-1(5)KDL=DRL(6)DLDLL=L-1+DL(7)L由非线性关系L,

(二)、余量迭代法,2、常劲度迭代直接用初始模量、或直接假定的弹性常数,L次迭代

(1)L-1Et、VtDL

(2)DLKL(3)L-1FL-1RL-1(4)DRL=RL-RL-1(5)KDL=DRL(6)DLDLL=L-1+DL(7)L由非线性关系L,

(二)、余量迭代法,将非线性的关系用初应力0的变化来实现。

(三)、初应力迭代法,用初应力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实际上就是设想有一个初应力0,使其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与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0等效(如图)。

其中,为弹性应力。

事实上,前一种关系式是真实的,而后一种线性关系式是假想的,只有将0调整到适当值时,两者才能等效。

调整0使得非线性方程组得到求解的方法即初应力迭代法。

(三)、初应力迭代法,将非线性的关系用初应力0的变化来实现。

(三)、初应力迭代法,步骤:

(L次)

(1)求初应力

(2)求,(3)求(4)由可求L,从而求出和(由非线性的求)(5)由求,;

(6)比较与,直至两者接近,否则,重复

(1)(6),弹性应力,非线性性应力,将非线性的关系用初应力0的变化来实现。

(三)、初应力迭代法,弹性应力,非线性性应力,弹性应力,2、初应变法用初始应力0确定初始D1K1,K=R解得111*1D(弹性应力);

再根据1由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可求得1。

2、初应变法,步骤:

(6)比较与,直至两者接近,否则,重复

(1)(6)。

前面介绍的方法都是荷载施加到结构,引起应力和变形。

实际上,对土工结构,除了荷载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外,温度、蠕变、湿化(湿陷)等因素也可引起结构的变形。

这时,一般采用“初应变”法迭代求解结构变形与应力场。

而把这种非荷载因素引起的结构应变称为“初应变”。

求初应变:

如蠕变,要使结构产生这么大应变,应施加的荷载:

实际外荷载,流变问题有限元,1、试验方法2、理论方法(如邓肯张模型),(五)真实应力应变关系的确定,迭代法困难:

要有全量的关系(有唯一性)才能进行,不能反映应力路径影响,试验是在特定的应力路径下进行,曲线不能作为迭代收敛的依据。

再说试验曲线是轴对称试样关系,与平面、三维情况不同。

增量法是将全荷载分为若干级微小增量,逐级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

对于每一级增量,在计算示

(一)基本增量法荷载分成若干级,三增量法,

(一)基本增量法,步骤:

(1)L-1DL

(2)DLKL(3)KLL=RL(4)(5)求=,=,=,三增量法,

(二)中点增量法对每级荷载先用基本增量作一次试算,得出应力后,求该级平均应力,用平均应力对应的E、v作一次修正计算,作为结果。

L级增量的步骤:

(1)(5)同基本增量法(6)L=(L-1+L)/2(7)LDLKL(8)KLL=RL(9)由(10)=,=,=,(三)增量迭代法对每一级增量,用某一种迭代法计算多次,直至收敛。

可用常劲度迭代法.也可将中点增量法重复多次。

四、弹塑性计算用增量法计算关键先要判断加、卸载加载Dep卸载D1判别所依据的应力状态

(1)依据前一级到本级的变化依据前一级初始应力变化到本级初始应力,实际上依据前级初始与终了两个应力状态来判别(可用基本增量法)。

(2)依据本级初始与终了应力状态的变化必须先作一次试算,近似确定本级终了应力状态,才可确定正式计算用加载公式还是卸载公式。

(中点增量法),2由应力状态变化确定加、卸载存在三种可能:

(1)在屈服面以内用D

(2)在屈服面以外用Dep(3)由以内到以外a.对整个当前荷载增量,对该单元都用Depb.将其分成两段,分别用D和DepBFDFEDep,B:

0E:

=0+BF:

BE:

=可以利用三个状态的屈服函数;

来确定,F:

=0+a,其中,E点应力由第一次试算得到,3中点增量法弹塑性计算对某一级荷载增量

(1)由初始应力状态作一次弹性计算

(2)判别是加载还是卸载?

(3)作第二次计算(可以用初应力法或中点增量法)卸载,用D全加载,部分加载

(1)加权平均定D,3接触面单元,土与砼接触面上可能会错动、拉开,成为不连续结构。

接触面单元将两不连续部分连接起来。

1物理关系,Goodman单元,2几何关系线性位移分布,3虚位移原理,W=wbdW=wdx发生虚位移,Goodman单元可能不在水平方向,这时,就需要作坐标变换,用整体坐标表示的单元劲度矩阵才能直接叠加到整体劲度矩阵中,Q为转换矩阵,模型参数:

单剪或直剪试验确定,Goodman单元优点:

能较好模拟错动、张开;

缺点:

Kn较大,导致sn失真,且导致周围实体单元应力失真;

两边嵌入,3、Desai薄单元它相当于普通四结点实体单元,有厚度。

但在考虑本构关系时,将切向与法向分量分开考虑,切向G与E、V无关。

G的变化可以反映接触面抗剪能力弱,产生较大错动,厚度t=(0.010.1)BDesai的一个算例:

E=69000kPa,v=0.3,G=1.38kPa法向的模量可以用线弹性或非线性弹性。

4、殷宗泽接触面薄单元5、摩擦单元等,4土体非线性分析,一、地基边界与初始应力状态1截断边界假定完全约束,u=v=0不宜采用部分约束,用滚动支座,因土与岩层的夹面上是有剪应力的,水平向的移动并不自由。

截断的边界宜远离受力区。

2用无界元它是一种特殊的等参单元,使一条边可以转换到无限远。

一、地基边界与初始应力状态3、地基或新填土的初始应力状态及模量a、假定初始应力状态,地基一般假定K0状态,假定s0rz,K0rz;

碾压填土,可考虑前期固结压力。

从而求得弹性矩阵或弹塑性矩阵;

b、假定假定初始弹性模量Eo、voc、地基分级计算(尤其对有斜坡情况),计算得到的应力保留,但位移抛弃;

无论是假定初始应力状态、或假定初始弹性模量,其结果不仅影响初次加荷计算,也会对以后的各级计算有影响。

对填土,表层土经过了碾压,超固结;

用邓肯模型计算E时,用于求D矩阵的应力不宜太小,可假定一个下限如50kPa。

一、地基边界与初始应力状态4、接触面单元的初始应力有与之相邻的实体单元确定。

取用接触面两边单元应力的平均值若接触面竖直:

若接触面水平:

若接触面倾斜:

二、填土(施工逐级加荷的问题),土石坝要考虑逐步填筑加荷的过程。

1网格随施工过程增加;

(商业程序:

生死单元)2新填土的网格单元的自重,形成结点荷载;

也可直接作为荷载3新增单元的初始应力=0;

4用平均自重应力形成D或Dep;

自重应力假定为,K0=0.5。

5计算结果的应力

(1)用有限元计算所得应力

(2)用自重应力,6位移,二、填土(施工逐级加荷的问题),A点沉降:

S=mv*Dp*h一次加荷逐级加荷矩形分布应力S=h厚度的土层全部自重应力引起的压缩;

S=Z厚度填土重所引起的h厚土层梯形分布应力的压缩,而假定h厚度内自重引起的压缩填筑到A的前已完成。

S=mv*Dp*h一次加荷逐级加荷,可以用来表示新填土算得的位移,作为修正。

Z深度处的沉降:

当填到A点高度时,一次性填土,A点以下土层不引起A点沉降;

分层填筑相反,附加应力分布不同:

如果分层足够多,也可以接近曲线也可以不作处理修正:

v=v*s/s位移修正是以位移瞬时完成为前提固结问题不必修正!

逐级施工,对每一级荷载增量,荷载是一次性施加;

因此,对每级荷载下位移增量修正后累加;

如果分层无穷多,顶面位移为0;

逐级施工两种模拟方法:

1、假定初始应力,形成网格,单元数增加,求D;

2、不形成网格,只作为荷载;

三、开挖,开挖,就是使开挖面上的应力解除,1假定开挖面应力为挖去土的自重应力,第层,在斜面上,由z和x两分量叠加,求开挖面上与自重应力等效的结点荷载。

将等大反向的等效结点荷载作用于开挖面上个结点,作有限元计算。

第、层解除的自重应力,分别为h2、h3。

2除第一层外,其它各层用有限元算得的应力:

界面应力内插法,第一层开挖后(荷载近似为rz),有限元可算得第二开挖面上的应力。

以结点M为例,周围单元1、2、3、4的应力由有限元求得。

假定:

用四个单元形心坐标代入,分别得出四单元的计算应力,有四个方程可得a1、a2、a3、a4,代入上式,用M点坐标代入,求得M的,即由单元应力内插得开挖面上的应力,进而求得结点力。

由于第一层开挖,第二开挖面上的应力已不是rz,用有限元算得的应力更合理。

如x,对边界点C或D,可由其下面的结点(E、M点)线性外插:

3由有限元解得的位移求开挖面上的结点力

(1)由各开挖面上的初始自重应力求相应结点力F、F、FRIRRI(实际上求得所有结点的结点力,但仅取用开挖面结点力保留后用)

(2)挖第一层R由F有累加而得K=R由第II开挖面以上的各单元,计算相应由第一层开挖引起的结点力F1=实际求得所用结点的结点力仅对开挖面上的结点求结点荷载R1=F1同理求得F1则:

R=R+R1R=R+R1,(3)挖第二层K=RFI2=RI1=FI2求R=R+R(4)挖第三层K3=R,4Mana法对各级开挖的开挖区的所有单元进行积分保留开挖面上的结点荷载

(1)由各开挖面上的初始自重应力s0求相应结点力R1K1=R1s2=s0s1

(2)s2R2,四、桩基础,

(一)单桩1若受竖向荷载,可作为轴对称问题2在桩土之间设接触面单元3浇注:

地基土的超固结度;

浇注初期为液态4打入桩OCR1挤压,甚至达4.0。

K01.0,

(二)群桩1.简化为二维问题桩板桩2.半解析元法在y向用级数展开,以反映材料的变化和应力、变形的变化及xz向有限元数值解。

3.三维有限元法单元、结点太多:

大体积群桩承台模拟:

变刚度随着计算机容量、速度的提高,也不成问题。

五、土坝浸水变形,蓄水对坝的作用:

(1)水压力作用于心墙,面力或渗流力

(2)浮托力作用于上游坝壳(3)湿化变形土颗粒重新调整位置,体积缩小,1、湿化试验

(1)直接法(单线法):

干湿(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优点:

反映了由干到湿的过程对变形的影响。

不能反映应力路径的影响,试验工作量大;

由和转为应变分量还要作假定;

轴对称试样的湿化变形与平面应变有差异。

(2)间接法(双线法):

分别作干样和湿样的变形试验。

干:

确定邓肯模型参数湿:

确定邓肯模型参数假定湿化变形缺点:

作了上假定,没有反映湿化过程。

这一假定不一定合理,也许宜作修正。

目前看来,大部分试验资料表明,这样得到的湿化变形偏小;

优点:

试验工作量小;

不必进行总应变与应变分量的转换。

2、计算

(1)假定结点位移限制,求应力改变量用直接试验资料(单线法)由用间接法分成若干增量,假定应变同干态,则用湿态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的应力比原s小,需将主应变分量转换为各应变分量,还需假定中主应变增量,将主应变分量转换为各应变分量,lx,ly,lz分别为s1与x,y,z轴的方向余弦,

(2)相应结点力:

(3)将与浮力、水压力对应的R相加,作为外载,解有限元方程得:

(4)得结果应力,六、单元破坏的处理,为什么要应力修正?

修正原则:

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或其它破坏准则,六、单元破坏的处理,三维有限元计算中的应力修正:

1、修正原则:

莫尔库仑破坏准则;

2、修正方法:

(1)、假定修正前后大主应力不变,同时假定b(23)/(13)或us(2213)/(13)不变,主应力方向不变;

1*=1;

莫尔库仑准则3*;

b2*x、y、z、xy、yz、xzl1、m1、n1、l2、m2、n2、l3、m3、n3x*、y*、z*、xy*、yz*、xz*

(2)、假定修正前后(13)/2不变,同时假定b(23)/(13)或us(22213)/(13)不变,主应力方向不变;

六、单元破坏的处理,1.拉裂破坏令

(1)假定,且主应力方向不变,六、单元破坏的处理,

(2)假定不变,且主应力方向不变令,2.剪切破坏

(1)假定不变,且主应力方向不变,土工原理中有错,

(2)假定不变,且主应力方向不变令,应力迁移问题:

5固结有限元,

(一)Biot固结方程1.平衡方程,2.连续性方程,

(二)有限元方程1.平衡方程,2.连续加权余量法取近似解近似解代入分式,不为0,出现余量。

令余量乘以其中权函数后,在单元内积分为0,可作出应服从的关系式,取权函数为Ni(x,y)。

差分,方程右端:

格林公式:

3.总体方程对一个结点,,K-劲度矩阵;

K结点孔压所对应的结点力Rt前一时间段末已经平衡的荷载,方程应用1、初始条件初始孔压、初始位移2、边界条件位移边界、孔压边界

(1)透水边界:

孔压已知

(2)不透水边界(与内部结点一样处理,土层向外延伸被截取的边界一般作此种边界),5固结有限元,二、时间步长选取与解的稳定性t太小,解易不稳定;

t太大,误差大;

固结后期,t可以适当增大,5固结有限元,在用有限元法进行固结计算时,如果时间步长选取太小,计算可能不稳定。

然而,在流变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中,时间步长不宜太大,否则,计算可能不稳定,尤其对于流变初期非线性表现强烈的模型。

因此,对于考虑固结的流变分析,时间步长的合理确定非常重要。

5固结有限元,单元形态:

Nishizaki研究了单元形态:

位移单元形态对有限元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三、砂井地基的平面简化1、砂墙墙与墙之间2层以上单元2、排水结点真空荷载?

边界负孔压,5固结有限元,一、1、2、,6流变问题有限元,6有限元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1、有限元极限平衡法:

一、极限平衡方法二、强度折减法常见2种判定准则:

位移、有限元迭代收敛三、容重增加法(不理想),6有限元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