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96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31首采面切眼探放水设计2Word文件下载.docx

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2、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1)断层水

大树脚煤矿位于阿戛井田中部的3~8勘探线之间,西段的东部,东段的深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倾向330~360°

,倾角8~26°

,一般在25°

左右。

矿界范围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断层和褶皱构造较发育,褶皱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为紧密不对称褶皱,轴向北东20~45°

,轴面倾向北西,倾角70~90°

,两翼不对称,向斜南东翼或背斜北西翼岩层倾角平缓,一般小于45°

,向斜北西翼或背斜南东翼岩层倾角陡,一般大于45°

,往往直立或倒转,槽脊线起伏较大;

断层主要有F9、F10、F11、F13、F57等五条断层,现就其断层特征简述如下:

F9断层:

位于10线南端往北东25~50°

延至4线西,全长4170m。

断距各处不一,向北东变小至消失。

在8线以北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55~60°

,控制最深标高为1396m。

垂直断距在5~6线为21~34m,深部影响到煤系的第二、第三段,被F10所干扰。

在8线以南断层倾向不明,断距大于100m。

在地表切割整个煤系地层,造成地表地层缺失,钻孔中地层重复,如ZK52孔C16~23煤层重复。

属逆断层,是造成井田西段简单,东段复杂的控制性断层。

含水性中等。

F10断层:

位于西段8线ZK83孔南往北东55°

延至5线拐为北东20°

至3线ZK32孔西,全长2000m。

断层面倾角为53~61°

,控制最深标高为+1338m。

垂直断距为22~90m,5线最大,往两头变小至消失。

地表切割煤系第三段,深部影响到第二、三段,干扰F9断层。

造成地表及钻孔中地层缺失,如ZK52孔缺失C24~39煤层。

属斜交正断层。

此断层在地表6线附近可以追索;

其它地方被浮土掩盖,有5个钻孔控制。

F11断层:

位于东段6线ZK64孔南300m,往北东55°

延至4线ZK41孔,全长1250m。

断层面倾角为64~65°

,控制最深标高1108m。

垂直断距为18~39m,在5线最大,往两头变小至消失。

地层错断下三迭中部灰岩和紫色层,深部影响煤系第三段,造成地表及钻孔中地层缺失,如ZK51孔缺失C16~18煤层,属正断层。

此断层地表可追索,有4个点和两个钻孔控制。

F13断层:

位于东段6线TC56往北东23~25°

延至2线ZK21孔北,全长2460m。

断层面起伏较大,倾角为35~65°

,控制最深标高1164m,垂直断距为34~87m,在5线最大,往两头变小至消失。

地层切割煤系第三段及下三迭统飞仙关地层,深部影响煤系第三段,造成地表及钻孔中地层重复,如ZK52孔C54~65煤层重复,属平移逆掩断层。

此断层在地表6线附近及4线以北均可追索,其它地方被浮土掩盖,有7个点和3个钻孔控制。

F57断层:

位于东段4线ZK41孔南往北东40~55°

延至3线ZK32孔以西,全长650m。

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为58°

,控制最深标高1150m,垂直断距为30m。

地层切割下三迭统飞仙关地层,深部影响煤系第二、三段,属正断层。

此断层有2个点和1个钻孔控制。

2)裂隙水

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以裂隙、岩溶水型为主的地层中,煤组地层中含水层相对较薄,其富水性不强,且各含水层间均有隔水层隔离,原始状态下无直接水力联系。

在开采裂隙形成后,局部存在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导水性相对增强。

3)陷落柱

矿区目前未发现陷落柱,当采空塌陷裂隙形成后,特别是当塌陷裂隙向上连通地表后。

除含水带中岩溶裂隙水外,将有更大范围的大气降雨(尤其是雨季期间)在沿塌陷裂隙流入渗入矿井,对矿井造成季节性水患。

3、矿井充水因素

(1)充水水源

通过对大树脚煤矿矿区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矿区内无河流、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主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其次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等。

①地表水及冲沟水:

井田内河流、溪沟虽然发育,且雨季流量较大,但在自然状态下是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流、溪沟是地下水的排泄地带,所以河流、溪沟水不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②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但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③龙潭组弱裂隙水:

该组主要为粉砂岩及细砂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地下水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深部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因此,在节理裂隙发育、受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

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④飞仙关组第一段,在自然状态下对矿井充水影响已是很小的。

⑤采空区积水:

根据调查,矿区内煤矿开采历史较长,老窑采空区积水的可能性大,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目前老窑早已关闭,对其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明,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地表水将会沿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窑水,在采空区掘进或接近采空区时,应注意观察煤层含水的变化,做好探水工作(“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严防老窑水涌入工作面。

(2)充水通道及充水方式

①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②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③老窑采空区:

目前老窑早已关闭,对其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明。

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但根据调查一般采深在15-20m之内。

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裂隙、老窑巷道,当井巷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使含煤地层上覆地层中的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等成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因此本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综上所述,本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主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其次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

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

在开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工作,严格按照黔煤办字[2007]37号文关于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按“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有疑必停的原则采取探放水措施,本矿必须高度重视的防治水工作。

三、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1.水患类型

根据本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含水层、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顶板裂隙水、断层水、采空区突水。

其中对矿井威胁程度最大的为老窑采空区积水。

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2.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和突水点水量预计

1)、主要含水层富水性

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

上部为浅灰紫、淡绿、浅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及泥岩。

中部为浅灰、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条带。

下部为紫黄、黄绿等杂色页岩夹少量灰色泥灰岩。

厚200~312m。

碎屑岩段涌水量2210m3/日,单位涌水量0.063L/t.m;

灰岩段涌水量278.13m3/日,消水量0.096L/t.m,属弱至中等的裂隙含水层,含水层水位标高不详。

其与最上的C1煤层间有相对隔水层飞仙关组隔断,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下二迭茅口组(Plm):

本层为灰白色灰岩,可溶性强,富含岩溶水及岩溶管道水,强含水层。

该组未在矿区内出露,离C29煤层较远,对C29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2)、突水点水量预计

根据岩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本矿地表最低侵蚀基准面、隔水层分布情况和小煤窑的分布情况分析判断,本矿的主要突水点应发生在小窑积水地带。

但由于大部分老窑停采时间较长,井口及巷道已垮塌封闭,无法详细调查及计算突水点的水量。

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对矿区内的小窑及采空区的积水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切实掌握小窑及采空区积水情况。

同时加强探放水工作,特别在接近采空区或老巷采煤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

必须经探放水,确认无突水危险才能向前掘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视实际情况来确定防水措施。

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硐积水的突然涌出。

四、矿井水文安全条件评价

1、对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及可靠性评价

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于《贵州省水城县阿戛乡大树脚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对该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只进行了初步了解,可靠性较低。

2、水文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水文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其存在问题如下:

⑴水文地质勘探程度较低,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应进一步做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以便指导生产。

⑵矿井应组织力量彻底查清采空区及采空区积水情况,并将之测绘到井上下对照图以及矿井采掘平面图上,划出探放水红线,以利指导矿井采掘及防水工作。

(3)根据安监总煤调[2008]160号文件,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

(4)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5)矿井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的情况,掌握本矿采空区范围和积水情况。

将矿界外至少100m范围内邻矿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6)矿井应补充水文地质勘探,查清老窑区积水范围、积水量,并将积水范围、积水量标注在井上下对照图、开拓系统平面图、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中。

综合以上分析,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但1031首采工作面切眼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不明有可能有断层导水,对1031首采工作面切眼掘进工作面造成威胁。

五、探水设计

1、探放水设备型号及数量

井下探水设备选用ZDY-750型全液压钻机2台,配备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其主要技术参数:

钻孔深度(m):

80;

钻杆直径(mm):

75;

钻孔倾角(°

):

0-360;

回转速度(r/min):

240;

最大钮矩(N.m):

360;

起拔能力(KN):

15;

功率(kw):

5.5;

主机外形尺寸(mm):

长×

宽×

高=1150×

600×

1080。

2、探放水方法

(1)探水起点

为了防止误穿积水区,在距积水区一定距离划定一条线作为探水的起点,此线即为探水线。

将积水及附近区域划分为三条线,即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并标注在采掘工程图上。

①积水线:

即积水区范围线。

在此线上应标注水位标高、积水量等实际资料。

②警戒线:

积水线外推60m即为警戒线,用红色表示。

进入警戒线后必须进行超前探水、边探边掘。

③探水线:

应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程度、采空区和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等因素确定。

进入此线后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放水。

探水线至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小窑,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1031首采工作面切眼前进方向积水范围资料不祥,压力不小于1MPA时,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0m,探水线至推断积水面的距离不小于60m,探放水起点为0m。

(2)钻孔深度及超前距离

探水钻孔眼底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m的超前距离,钻孔深度设计60m。

(3)探水眼直径

从探排有效,又能防止冲垮煤壁和放水过大的原则出发,探水眼孔径75mm。

(4)钻孔布置与孔数

A、钻孔呈扇形布置

B、探后掘进停掘处的钻孔眼距不得超过3m,以防漏探。

C、钻孔个数以保证必要的密度为原则,设计布置10个,钻孔参数见下表。

钻孔参数表

钻孔

编号

与巷道中心线偏角(度)

倾角

(度)

设计孔深(m)

孔径(mm)

控制范围(m)

允许进尺(m)

1

偏左15°

26

62.0

75

20(左帮)

30

2

60.0

60(前方)

3

偏右15°

20(右帮)

4

偏左10°

36

10(左上帮)

5

偏右5°

61.1

5(右上帮)

6

偏右10°

10(右上帮)

7

偏左20°

45

67.2

20(左上帮)

8

偏左5°

64.8

5(左上帮)

9

偏右20°

20(右上帮)

10

16

60.9

说明:

1.设计参数随实际变化进行修改。

2.钻孔施工发现水文异常后立即停钻,但不得拔出钻杆。

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调度室及时向值班矿领导报告。

3.随时观测钻孔施工中见(过)煤、岩情况,瓦斯涌出情况及水文情况。

并对钻孔见煤深度、过煤深度、有无顶钻、卡钻、喷孔情况等做好记录。

第二章探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探放水原则

1)必须做好水害分析报告,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积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具体规定。

2)掘进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的井巷及采空区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在水淹区域应标出探水线位置。

采掘到探水线位置时,必须探水前进。

(2)有与溶洞、含水层及与之有水力联系的导水层、裂隙(带)、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

巷道必须穿过上述构造时,必须探水前进。

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也可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3)打开隔离煤柱前必须探放水。

(4)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时必须探放水。

(5)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时必须探放水。

(6)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

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统。

(7)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时必须探放水。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向前掘进。

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区的积水情况都在变化,一定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区内有采煤历史。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小煤窑分布于可采煤层露头附近,形成的采空区较多。

但其开采深度较浅。

由于地质资料没有提供小煤窑及老空区开采深度和范围,因此无法确定小煤窑积水探水线的位置。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小煤窑积水位置,以防开采浅部煤层时和小窑、老窑穿透而产生透水事故。

3)探水起点的确定

探水线至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小窑,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2.1031首采工作面切眼掘进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区或相邻煤矿时,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在水淹区域应标出探水线的位置。

(2)有与溶洞、含水层及与之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

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必要时预先建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4)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时,接近含水层、导水层和裂隙带等时必须探放水。

(5)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

接近不明井巷时必须探放水。

(6)巷道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

(7)煤系地层中有强承压含水层时以及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时必须探放水。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向前掘进。

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区的积水情况都在变化。

一定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8)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注意事项

(1)安装钻机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规定:

①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③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④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2)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

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线路。

(3)钻孔内水压过大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管和煤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和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

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

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6)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

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

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排除上山的积水以及恢复被淹井巷前,必须有矿山救护队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分,发现有害气体,必须及时处理。

排水过程中,如有被水封住的有害气体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8)探水钻孔应保持适当的超前距、帮距和密度。

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进—探水”方式进行,探水钻孔为巷道掘进探明一段安全距离后,巷道允许掘进一段距离,然后再探再掘,确定掘进安全。

①超前距:

为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的一段距离,一般采用30m。

②允许掘进距离:

为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取30m。

③帮距:

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其值与超前距相同,取30m。

④钻孔密度(孔间距):

指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m,以免漏掉积水区,本矿取3m。

探水钻孔的超前距、帮距、允许的掘进距离及探水钻孔的布置方式详见钻孔设计图图。

4、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交班时交班人员必须把钻孔的孔号、倾角、孔深及设备运转情况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接班人员接班后必须把上一班遗留的安全隐患处理好后方能施工。

(2)、施工人员每次到达施工地点时,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固施工地点附近5米范围的支护,并将顶、帮的悬煤矸摘除后,方可施工。

(3)、清理巷道和排水沟。

(4)、在打钻地点附近安设电话。

(5)、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水孔位置、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6)、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