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16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季学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毛泽东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2.过渡引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雷锋的一首诗歌(补充板书:

你在哪里),指导学生读题,注意读出询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歌曲激趣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人物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导入显得直接、简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课件播放诗歌朗读录音,学生认真聆听注意部分生字的正确朗读,并标出诗歌的小节数。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诗歌中的生字,注意借助拼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间进行诗歌朗读检查,注意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及时给予指正。

4.指名学生逐节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出示生字卡片进行字音朗读纠正,重点指导读准“曾、蒙、泞、荆、莹、锋”几个字的后鼻音,注意“瓣”不要读成了“bià

n”,同时注意“背”是多音字,在诗歌中读第一声。

5.指名学生将整首诗歌连起来朗读,教师根据朗读情况再次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6.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想一想“我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去寻找雷锋叔叔。

(1)学生读书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B.“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C.“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同时归纳板书:

小溪、小路、四处。

引导学生理解“寻觅”一词,教师适时补充理解(仔细地寻找),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三个句子。

(2)再读诗歌第2、4小节,看看“我们”又是如何找到雷锋的(听“小溪”和“小路”说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1—4小芾体会诗歌的叙述特点,教师适时归纳(诗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叙述,以两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提出问询,再以“小溪”和“小路”的话语来回答)。

(3)师生趣味朗读练习:

教师朗读1、3两小节,学生集体朗读2、4两小节,注意苒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规范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规范指导与读书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效进行了宇词句的朗读巩固,同时,对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叙述形式有了较准确的感知。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进行生字朗读强调,重点提醒读准几个含有后鼻音的字。

学生齐读生字。

2.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书写的生字“锋、昨、冒、留、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想一想在书写这些字时需要提醒别人注意些什么。

生:

“昨”字表示跟时间有关,所以左边是“日”,千万不能写成了“目”。

我发现“冒”字上半部分并不是扁的“日”,里面是两笔单独的横画,所以大家书写的时候不能把这部分写成了“日”。

“弯”字上面半部分不能写长了,不然这个字就太高了,容易出格。

师:

看来大隶观察得十分细致,找到了几个重要字书写的关键部分,诵谢大家的提醒。

接下来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板演这5个生字,相信在你们的提醒下,他们一定可以写得正确、美观。

3.指名5位同学板演生字,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横画之间等距,且每部分之间要安排紧凑。

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书写进行点评,教师重点引导他们从笔画、结构等不同方面进行点评。

教师适时进行书写修正,提醒学生注意几个生字的横画之间要做到紧凑、等距;

“弯”字上半部分的竖画要略短,两边的点画要注意对称;

另外,“留”字上半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写丢了,下面“田”部要注意略呈下收之势。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及时进行书写反馈,重点抓住“冒”字进行书写强调与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书写认知并参与生字板演与互动点评活动,强化了对生字书写要领的感知,提升了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诗歌中的“我们”为什么要去寻找雷锋叔叔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相信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产生寻找雷锋叔叔的想法。

2.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雷锋叔叔的感人小故事。

板书设计:

小溪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路

四处

第二课时

1.会写“背、洒、温、暖”4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孩子。

一、复习回顾,科入学习

1.出示课文生字,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与强调。

2.指名朗读诗歌,并说说这首诗歌是按照什么形式进行叙述的(问答的形式)。

教师适时过渡引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篷字以及诗歌的朗读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夯实了朗读基础,为更好地理解诗歌太意裹窟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体情明意

1.质疑思考:

文中的“我们”为什么要到处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

因为雷锋叔叔是一个关心他人,让人敬佩的人。

你是怎么知道雷锋叔叔是个“关心他人”的人呢?

我是从诗歌第2、4两小节中知道的。

你看,当一个孩子迷路时,是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细雨抱着他寻找回家的路的。

另外,一位年迈的大娘走不动时,还是雷锋叔叔背着她走的。

你的理解很对,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两个感人的画面中,去感受雷锋叔叔感人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诗歌第2、4小节,想一想自己的脑海中分别都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2、4两小节,试着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子正在哭泣,然后雷锋叔叔赶紧过来问他为什么哭,并抱着他寻找回家的路(板书:

抱着迷路的孩子)。

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我会很害怕,害怕被坏人带走了。

我会特别想回家,想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我会想,如果有个好心人能帮帮我该有多好哇!

孩子们,雷锋叔叔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师播放(泥泞的小路)画面:

谁能根据这幅画面说说“泥泞”的意思?

就是指小路上有很多稀泥,一点儿也不好走。

但是雷锋叔叔在意这些了吗?

他心里此刻想的是什么?

他毫不在意道路不好走,一心只想着要快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

多么有爱心的雷锋叔叔啊!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这节诗歌。

学生齐读第2小节诗歌,注意将含有后鼻音的字发音准确、到位。

(3)学生继续交流对第4小节诗歌的理解(师板书:

背着年迈的大娘),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年迈”(指年纪很大)、“荆棘”(指丛生于山野多刺的小灌木)、“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

同时想象大娘内心的感受(十分感动)及其会说些什么,并抓住“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一句体会雷锋的辛苦,以及作者对雷锋的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3.过渡引入:

孩子们,当人们谈论起雷锋叔叔的时候,总会说到一句话(课件出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其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背年迈的大娘过荆棘只是雷锋叔叔短短二十几年人生历程中微不足道的点滴,在他的生活中,为他人奉献自己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关于雷锋叔叔的感人小故事,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

(2)引读诗歌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说说从这节诗歌中读懂了什么,重点抓住“啊,终于找到了”一句体会“我们”的激动、惊喜之情。

(3)课件出示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以及故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教虾适时归纳(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但更深层的意义是,作者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4.教师引导学生从雷锋的感人故事中说一说自己对雷锋的认知,归纳板书:

关心他人,奉献爱心;

同时出示几则雷锋的名言警句(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B.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

句话。

5.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与延伸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断丰富对雷锋形象的认知,从而自然激发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剩下的生字“背、洒、温、暖”,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字的书写认知。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背”是上宽下窄的结构,下半部分“月”的第一笔应变成竖画;

“洒、温、暖”三个字左窄右宽,“洒”右边的“西”应写

得略扁而宽,“温”右边两部分注意均要写得扁一点,而“暖”的右半部分不能写成了“爱”,它中间两点和短撇不能写大了,要注意写紧凑。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注意强调与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范写指导法,让学生在教师的规范书写指导下,更好地进行汉字认知巩固,同时准确掌握它们的笔画、结构等书写要领。

1.教师小结:

孩子们,这样一个哪里需要就出觋在哪里的好人,却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不幸意外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一个雷锋倒下了,但是无数个“雷锋”站起来了(课件播放几幅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画面,教师简单讲解)。

每年的三月份被定为“雷锋月”,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去。

孩子们,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永远做一个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人!

2.播放歌曲《接过雷锋的枪》,学生聆听歌曲并结束本课教学。

小溪:

抱着迷路的孩子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

小路:

背着年迈的大娘

 

教学反思:

6.千人糕

知识与技能:

认识“糕、特、嘛”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味、买”等9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懂得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懂得“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关于米糕的文字、图片资料;

搜集体现“合作”主题的名言警句

1.认识“糕、特、嘛”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味、买、具”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米糕是如何做成的。

一、谈话创境,引出课题

1.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美食吗?

说说自己都喜欢吃哪些特色美食。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引入:

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道名字超霸气的美食(板书课题:

千人糕)。

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准生字“糕”的读音。

3.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它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对这道美食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千人糕”的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谈话激趣法,让学生由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交流情境,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美食——千人糕的探究兴趣。

二、自主探究,了解课文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注意及时进行朗读纠正,特别在容易读错的生字旁做上记号,再进行反复练读。

(2)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范读指导,特别提醒注意:

“蔗、汁”是翘舌音;

“应”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一声;

“的”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dī”;

“嘛”是语气词,读轻声。

(3)课件出示田字格内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才能、桌子、味道、买米”等,指名朗读词语,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字词朗读纠正指导。

学生齐读词语。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

3.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都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我知道了“千人糕”其实就是平时吃的普通的米糕。

我知道米糕是由大米、糟等做成的。

师适时板书:

大米、糖,引导学生继续交流。

我还知道了米糕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后才能摆在我们的面前。

好,对于课文大家知道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内容,真不错!

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跟其他课文相比,这篇课文主要是按照什么形式来介绍米糕的吗?

主要是用爸爸和孩子的对话来介绍的。

你一下子就发现了这篇课文最有趣的地方,要是能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爸爸与孩子对话的主要内容就更棒了。

谁愿意试一试?

4.师生共同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爸爸和孩子主要说了米糕的哪些内容即可,同时简单归纳:

课文通过爸爸与孩子的对话,写出了“千人糕”是如何制成的,以及它的名字的来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不仅准确识读了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通了课文语句,同时,还让他们初步了解了关于米糕的知识,实现了认知的自主建构。

1.巩固生字:

抽取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名朗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教师适时提醒学生“能”既是后鼻音,同时声母又是鼻音“n”,发音要准确、到位。

2.指导“能、桌、味、买、具”5个生字的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适时提醒他们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交流,并进行书写指导。

其中“能”是左右等宽型,右边两个“匕”上面的部分略小于下面的部分;

“桌”下面的撇、捺要伸展开来;

“味”左边的“口”略小,右边“未”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买”第一笔横钩要写得快速有力,下边“头”的最后一笔是点画}“具”中间是三横,要注意写得等距、紧凑,下面相背点的起笔分别与两笔竖画对应。

(2)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重点予以个别学生书写指导。

为什么普普通通的米糕在爸爸那里会有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千人糕”呢?

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深刻的道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大米

6.千人糕

1.会写“甘、甜、菜、劳”4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懂得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指导与强调。

2.谈话引入:

孩子们,文中的爸爸把普通的米糕说成是“千人糕”,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他又想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呢?

带着这些小问号,咱们接下来再次走进课文《千人糕》吧!

【设诗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问题引入法,赴学生由问题激发探窥兴趣,为接下来晦教谤及感情课文主题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交流,理解课文

1.过渡引入: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

‘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听到爸爸的提议,你会有什么反应?

我会觉得非常奇怪,什么是千人糕呢?

文中的孩子跟你的感受一样,所以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出示“‘爸爸,什么是千人糕?

’孩子好奇地问。

”),谁能说说“好奇”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理解,感到很奇怪”的意思。

那你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学生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那么,千人糕真的如爸爸说的那样是由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吗?

那它该有多大呀!

老师有点儿不相信,孩子们,你们相信吗?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没什么两样”明确千人糕实际上就是普通的米糕。

随文理解“平常”(平时)。

同时抓住孩子的话体会他心中由“好奇”到“失望”的微妙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孩子的话,注意体会“嘛”所表达出来的毫无惊喜之感。

3.质疑:

看似平常的米糕,到底又是如何做成的呢?

孩子们,读一读课文第7~10自然段,找出制作米糕的原料都有哪些。

(1)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大米、糖,同时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

大米和糖这两种制作米糕的原料又是怎样得来的呢?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确大米、糖两种原料的获取方式,教师板书:

种子、农具、肥料、水……熬制、包装、送货、销售……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插图明确这些环节都需要很多人参与劳动。

随文理解“销售”(指出售、售卖)。

同对引导学生试着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的。

(3)讨论交流:

爸爸为什么要告诉孩子米糕是如何做成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所有参与制作米糕的劳动者的辛劳,并让孩子知道: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课件补充出示第10自然段,学生齐读文段,注意强调重读“很多很多人、才能”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10自然段,注意读出爸爸话语中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导之意。

4.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仔细”一词体会孩子的善于动脑思考,同时,抓住孩子的话体会他懂得了米糕的来之不易、明白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后的心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孩子的话,注意读出感叹的语气。

5.拓展延伸:

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话题交流自己的认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明白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6.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爸爸和孩子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质疑思考、读书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了米糕制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劳动,并扶中懂得了即便只是一块普通的米糕,也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从而理解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1.出示本节课需要会书写的四个生字“甘、甜、菜、劳”,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对四个生字的书写认知,注意从生字的结构安排以及笔画顺序、笔画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范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

“甘”的笔顺是横、竖、竖、横、横,注意第三笔竖画不要写成了竖折;

“甜”左右等宽,左边“舌”的横画变成平提,右边“甘”的横画略低于“舌”的平提位置;

“菜”下面“采”的上部写得略扁而紧凑;

“劳”中间要略宽于上面的“艹”部,下面“力”字的横折钩要内收至竖中线再出钩。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强调指导。

1.引导学生说说对“千人糕”名字的理解(是因为很多人共同付出劳动,我们才能吃到米糕……)。

2.教师小结:

其实不光是一块平平常常的米糕拥有如此不平常的来历,生活中的很多美好的事物、成果,哪一样不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相互合作的结果呢?

补充板书(共同劳动、相互合作),同时出示几则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A.团结就是力量,B.众人划桨开大船;

C.众人抬柴火焰高),学生齐读句子。

大米:

种子、农具、肥料、水……

糖:

熬糖工具、火……

7.一匹出色的马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郊、泛、波”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波、纹”等9个生字,理解“异常、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春天傍晚的景色美,体会童真童趣,懂得想象力对于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

识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懂得想象力对于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

关于想象力的名言警句生字卡片

1.认识本课“郊、泛、波”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波、纹、像”5个生字。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傍晚郊外的景色美。

一、课件激趣,引出学习

1.播放春天傍晚郊外的风景画面,并配上舒缓的轻音乐,同时教师激情解说:

这是一个春天的傍晚,郊外的小河边,绿色的柳枝随风飘拂,柳树下,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

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了层层波纹。

孩子们,看到眼前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郊外的风景真漂亮啊!

春姑娘把郊外的大自然打扮得真美!

我好想去春天的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呀!

这里的景色的确很美,这不,有两个小朋友就跟爸爸妈妈一起来这里散步,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匹出色的马》。

2.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空课题,适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匹”,并注意它的书写笔顺(横、撇、竖弯钩、竖折)和读音(读第三声),同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画面创境激趣法,将学生带进美好的情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探究该情境中所发生的有趣故事的浓厚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标注出自然段的序号。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适时予以个别读书指导。

2.检查学生自主读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郊外、泛起、波纹、葱葱绿绿”等,指名朗读词语、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朗读纠正,并提醒学生生字“葱”是后鼻音,“舍”是多音字,在词语“恋恋不舍”中读第三声,而“恋”的声母是边音“l”。

(2)师生随机开展指读、抢读词语小游戏,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朗读强调。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课文句、段的范读指导。

3.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的故事。

(1)学生交流(爸爸、妈妈、“我”、妹妹,主要写了妹妹的事情),教师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