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59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1 02 劝学节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以为轮(  )

槁暴(  )参省(  )(  )

跂而望矣(  )舟楫(  )

跬步(  )骐骥(  )(  )

驽马(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蛇鳝(  )

【答案】 zhò

ng ró

u pù

 cānxǐng qǐ jí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

u shà

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

以为轮(    )

(2)虽有槁暴(    )(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4)君子生非异也(    )

【答案】 

(1)“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知”同“智”

(4)“生”同“性”,天赋,资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绝

(2)假

(3)强

(4)利

(5)而

(6)焉

(7)于

【答案】 

(1)动词,横渡 动词,终止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形容词,到了极点 副词,很、非常 

(2)动词,凭借 动词,借给 (3)形容词,强健、强壮 名词,有力的弓 (4)形容词,锋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动词,以……为利 (5)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因果,因而 连词,表并列,并且 连词,表递进,而且 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 (6)兼词,于之,从这里 句末语气词,了 (7)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_____________

(4)木直中绳,

以为轮(   )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__

(6)登高而招(   )______________

(7)积善成德(   )______________

(8)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 游泳 

(2)名词作状语 每日,每天 (3)名词作状语 向上;

向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快 (6)形容词作名词 高处 (7)形容词作名词 善行 (8)数词作形容词 专一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以为轮

古义:

                                    

今义:

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学问广博精深。

(3)蚓无爪牙之利

比喻坏人的党羽(含贬义)。

(4)用心一也

集中注意力;

多用心力;

怀着的某种念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 1.把……制成。

 2.广博地学习。

 3.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4.两个词,因为心思。

 5.藏身。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

译文: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木直中绳,

以为轮。

(8)无以至千里。

【答案】 

(1)判断句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2)判断句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判断句 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心思浮躁。

(4)状语后置句 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

(5)状语后置句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6)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7)省略句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8)无以,固定格式 就不能远达千里。

[常识·

速览]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

时人尊而号为“卿”。

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类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

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他写《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整体·

感知]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

“劝”是“劝勉”的意思,“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文脉·

①学不可以已 ②积累、坚持、专心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学习意义的一组是(  )

①学不可以已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

使之然也 ④木直中绳 ⑤金就砺则利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①为论点,④没有学习时的情况。

【答案】 B

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说明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

B.通过“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C.作者以木“

以为轮”的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借助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本质。

D.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从正面总结出学习的重要性,与开头的“学不可以已”相呼应。

【解析】 “可以改变原来的本质”不正确,改变的只是“原来的状态”。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学习作用的一组是(  )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解析】 ①强调学习,并非涉及学习作用;

②与“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相比较,“登高之博见”才是表现学习的作用。

【答案】 D

4.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这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把“学”放在第一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B.作者用“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所能达到的境界。

C.本段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的重要作用,说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D.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高,而完全在于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获得成功。

【解析】 “把‘学’放在第一位”不恰当,作者只是强调“学”与“思”二者应协调,不可极端化。

【答案】 A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学习态度的一组是(  )

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 ①②均表现学习方法中积累的重要作用。

6.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C.用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在说明学习还要善于利用外物。

【解析】 A项,“重大意义”错,应是“态度、方法”;

B项,“‘不舍’还是‘舍’”有误,对应前面的“不折”“可镂”,应是“‘舍’还是‘不舍’”;

D项,“还要善于利用外物”错误,从反面说要“专心”。

[话题·

互动]

话题: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你怎么认识这两位大师的不同说法?

学生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

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

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

君子之所以能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成为有才德的君子。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正反对比,增强说理的分量

课文最后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手法。

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以“骐骥”与“驽马”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然后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对比,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

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道理何在?

就在于前者“用心一”,后者“用心躁”。

鲜明的对比,反复地论证,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分量。

2.写法指导

对比论证四注意

对比论证是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从正反、纵横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问题正确和错误的两方面分别展示出来,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论证方法。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能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

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

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

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使观点更鲜明。

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比要鲜明、具体。

第二,对比对象要有可比点。

对比的各方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才能进行对比。

如果两种事物间没有可比性,就没有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论点的目的。

第三,要两两相对,对比均衡,眉目清楚,扣着双方的对比点举例分析。

当然,有时为了突出正面的需要,正面例子可以多举几个。

第四,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

“比”是基础,“议”是升华。

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3.迁移应用

请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

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道:

“我没那么勇敢。

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

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

”于是它甘心呆在泥土里。

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参考答案】 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粒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另一粒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会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

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

有一句话说得好: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

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提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

还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启示今天的我们要学会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专心学习,发展自我。

在学习态度上,荀子认为要“锲而不舍”。

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蚓“用心一也”,故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蟹“用心躁也”,所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除了锲而不舍之外,还要专一。

两千年后的今天,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我们拥有比古人更优越的条件,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再加上我们的专心和锲而不舍,一定会取得学业与事业的成功。

【应用角度】 “学无止境”“坚持”“学会借助外物”等。

2.精彩应用

兀立的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

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

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幽深,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

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的人生。

荀子曾说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为己有,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做得真是绝了。

只要听说哪个国家有什么新创造,他们定会不惜重金,把它引到国内加以研究,进行开发,最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改进。

这样的产品一旦投入国际市场,绝对供不应求。

日本就是凭借着这种“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佳作·

领悟]

读书的苦乐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

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

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

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

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

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

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

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

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

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串门儿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

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注],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儿吧?

【注】 虫豸(zhì

):

书面语,即虫子。

1.学开头

前两段立论。

通过比较读书的“苦”与“乐”,含蓄地指出为功利目的而读则苦,为精神需要而读则乐。

2.学论证

第③至⑤段是本论部分。

作者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论述读书之乐。

其中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读书,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

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

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

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

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第④段论说读书可进入书本中那些独特、丰富、精彩的境界,亲亲切切地观赏,省得被动接受别人加工过的东西。

这段先用“壶公的悬壶”类比书本,又用“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来比喻书中境界,生动地表现了书中境界的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

第⑤段又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

用“更上一层楼”与读书比较,突出读书更能使眼光高远;

用“佛境”与“书境”比较,突出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精彩的举例,突出读书能使人脱去愚昧,增长智慧,获批判眼光,看清道貌岸然背后的真面目,了解社会表象下掩盖的真实。

3.学句子

第⑤段中有两句话精彩生动,但也很含蓄,理解如下:

“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意思是:

对于那些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虽然我们可能无机会直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但我们在书本中看到过与他们同类的人。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拣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

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意思是:

有一次我乘车经过巴黎塞纳河,见到宏伟的大桥,但我也知道繁华巴黎的社会底层有许多穷人,因为我读过有关书籍,清楚了解这些情况。

4.悟结尾

第⑥段是全文结论,含蓄表达了全文主旨。

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故应为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

本段用了比较,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生命作比较,突出“人生短暂,知识无涯”之意;

还用了比喻,将人生喻为“朝生暮死的虫豸”,用意是正因为人生短暂,故更应为张扬生命、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

[君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为:

冻结成。

木直中(zhò

nɡ)绳:

中,合于。

(ró

u)以为轮:

,同“煣”,使动用法,使……弯曲。

虽:

连词,即使。

复:

再。

挺:

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也”,判断句式标志,“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