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46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大学语文 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

“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

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

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

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

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

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

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

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

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

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

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

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

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

欧阳修

  唉!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

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于是作《伶官传》。

 

论 毅 力作者:

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

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

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

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

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

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退后,那末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

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

烦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了,接着就会有随着刀子下去就切断了的一天。

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天老爷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

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够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即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

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的水路,其间风潮的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

他凭借坚苦忍耐的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从容容进入到顺利的境地。

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那边岸终于无法达到。

  孔子说:

“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

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

”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冯谖客孟尝君

选自《战国策》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孟尝君问:

“冯谖有何爱好?

”回答说:

“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

“他有何才干?

“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说道:

“好吧。

”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

”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

”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

”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

“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

”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

”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

孟尝君知道后就问:

“冯先生有亲属吗?

“有位老母。

”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

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丁。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

“谁熟习会计的事?

”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

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

“这是谁呀?

”左右的人说:

“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

”孟尝君笑道:

“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

“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

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

”冯谖回答道:

“愿意去。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辞行的时候冯谖问: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

“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

“债都收完了吗?

怎么回得这么快?

”冯谖说:

“都收了。

”“买什么回来了?

”孟尝君问。

冯谖回答道:

“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孟尝君道:

“买仁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道:

“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

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

“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湣王对孟尝君说:

“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

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

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

“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

“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

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

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

“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

”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

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

“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

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

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

”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湣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

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辆四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

“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

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

”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

“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

”(齐王果然照办。

)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

“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垓下之围作者:

司马迁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

“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

“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

“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

“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

“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

“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

“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

“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王翳取了他的头,其余的骑后互相蹂躏践踏,争夺项王,互相残杀了十来个人。

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几个人各得尸体的一部分,五个人一同会合了他的尸体。

因此分项羽的土地为五份: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太史公说:

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

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

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

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

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

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

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张中丞传后叙

作者: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

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

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

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

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

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

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

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

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

唉!

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

谈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失陷是从许远所分担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来辱骂许远。

这又和儿童的见识没有差别。

人要死,他的内部器官一定有先得那个病的部位;

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

观察人死、绳断的人见到情况是这样,据此就责怪某一内脏和绳子的某一段,也未免太不懂道理了。

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哇!

象张巡、许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如此卓越,还不免遭受指摘,别的事情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

如果这座城不能够守住,即使退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用处呢?

等到确无救兵,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

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

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朝廷,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上百万日益增多的敌军,掩蔽江淮流域,从而阻遏叛军的兵势。

唐王朝没有被灭亡,是谁的功劳呢?

在当时,丢弃城池而考虑活路的不是少数几个人,掌握强兵、坐视不救的人到处都是。

他们不去追究非议这些人,反而责怪张、许不该死守,也就可见他们把自己比同叛逆,制造邪说帮助叛敌攻击张、许二公。

  我曾在汴州、徐州二幕府任推官,多次经过两州之间的睢阳城,亲自到那称为“双庙”的地方致祭过,那里的老人常常谈到张巡、许远当时的事情。

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

“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

”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

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

南霁云明白贺兰终究不会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飞马离去了。

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

他说:

“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

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记号。

”我于贞元年问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韵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

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

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

又威逼南霁云投降。

南霁云没有回答。

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

“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

”南霁云笑着回答说:

“我原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

”于是他就没有屉服。

  张籍说:

有一个名则于嵩的人,青年时代跟随张巡办事;

等到张巡起兵讨伐叛贼时,于嵩也曾在敌人围困之中。

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

于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由于张巡的缘故,当初曾当上了临涣县的县尉,喜欢学问,没有什么书不读。

张籍那时还小,粗略地打听过张巡和许远的事情,了解得不够详细。

于嵩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子长得如同神像。

他曾有一次看到于嵩在读《汉书》,便问:

“为什么老是读这一部书?

”于嵩回答说:

“还没读熟呢。

”张巡说:

“我读书不超过三遍,终生不会忘掉。

”于是背诵起于嵩正读的那卷书,背诵完了整卷没错一个字。

于嵩很惊讶,以为张巡碰巧熟读过这一卷,于是随意抽出其他各卷来测试,无不都是这样。

于嵩又从书架上取出另外一些书,试着拿来考问张巡,随问随诵,毫不踌躇。

于嵩跟随张巡的日子很长,也没见过张巡经常读书。

做文章时,拿起纸笔就写,不曾打过草稿。

开始驻守睢阳时,土兵差不多有上万人,城里的居民,户口也将近几万。

张巡通过见一面,问过姓名,以后碰见便没有不认识的。

张巡发起怒来,胡须总是张开的。

到了睢阳失陷的时候,叛贼捆绑张巡等几十个人,坐等着,将要被杀掉。

张巡起身小便,部下看到张巡站起来,有的也站起来,有的掉眼泪。

张巡说:

“你们别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

”部下悲泣得不忍心仰起头来看。

张巡受戮时,脸色不变,就如同平常一样满不在乎。

许远是位宽厚的老成人,相貌也同他的心地一样质朴。

他和张巡同一年出生,月份和日子在张巡之后,称张巡为兄。

死时四十九岁。

于嵩贞元初年死在毫、宋一带。

有人传说于嵩有田宅在毫、宋一带,有个武人侵夺霸占了他的田宅。

于嵩打算到睢阳告状,被那个武人所杀害。

于嵩没有儿子,这是张籍说的。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

橐驼听到后说:

“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

“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

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

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