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11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声诊断学3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6.肝大、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血管纹理模糊,后方肝组织回声减低。

肝门区门静脉旁可见小片状低回声,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对其旁门静脉无挤压。

请问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脂肪肝合并肝转移癌

B、脂肪肝合并肝血管瘤

C、脂肪肝合并肝癌

D、脂肪肝合并肝腺瘤

E、非均匀性脂肪肝正常肝残留型

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为脂肪浸润区域,其内出现的局限性片状弱回声区,为轻度脂肪浸润或相对正常肝残留区。

好发于胆囊床.门静脉主干周围,无包膜,对周围胆囊.血管等结构无挤压即无肿瘤征象等超声特征有助于诊断。

7.关于脾脏的测量,错误的是

A、测量脾脏厚径时,需显示脾门和脾静脉

B、脾脏显示最长时其下极最低点至上极最高点的距离为脾脏长径

C、显示横断面图像,可测量其横径

D、脾长轴断面呈类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脾厚径

E、测量自脾门垂直于脾对侧缘的距离为脾厚径

8.下列声像图表现不是先天性胆囊异常的是

A、双胆囊

B、胆囊萎缩

C、胆囊缺如

D、肝内胆囊

E、胆囊纵隔

B

9.患者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伴脂肪泻,超声显示胰腺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主胰管串珠状扩张并呈断续状,内见强回声结石,超声诊断考虑为

A、急性胰腺炎

B、胰腺囊腺瘤

C、胰腺结核

D、慢性胰腺炎

E、胰腺癌

该患者临床症状及声像图表现符合慢性胰腺炎改变,这是腺泡和胰岛组织萎缩.纤维化.炎性粘连.胰管分泌物淤滞.钙化等所致。

需要鉴别的主要是C项,胰腺结核时,胰腺稍增大,胰管常不扩张,实质回声强弱不均匀,腹膜后可见多发结核病灶。

10.鉴别肝外胆管结石或肿瘤性梗阻,有利于结石诊断的是

A、肝外胆管扩张,内径大于12mm

B、肝外胆管腔内中心部为强回声的低弱回声,与管壁分界欠清

C、扩张的胆管突然狭窄并截断

D、胆管腔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周围包绕细窄的液性暗环

E、肝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结石的强回声团形态稳定,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者可见围绕液性暗环。

11.患者男性,30岁。

超声检查时,发现肝右叶有一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光整菲薄,后方回声明显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血管瘤

B、肝内门静脉横断面

C、肝囊肿

D、肝内肝静脉横断面

E、肝棘球蚴囊肿

肝囊肿典型声像图特征是圆形或类圆形,壁薄而光滑,内为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可有侧方声影。

12.胆囊未见液腔回声,可探及6cm×

5cm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不均匀实性肿块,内见多发强回声团伴声影,肿块内测得高速动脉样血流信号,肿块与肝床界限不清。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蕈伞型胆囊癌

B、混合型胆囊癌

C、实块型胆囊癌

D、胆管细胞肝癌

E、肝细胞肝癌

这是胆囊窝的较大实性肿块,故A.B皆可除外,主要鉴别点在于是原发性肝癌还是胆囊癌浸润肝脏。

由于肿块内有强回声团伴声影,这是胆囊结石的特征,结石的长期慢性炎性刺激可导致癌变发生,其后胆囊癌生长将结石包裹于其内。

另外,胆囊壁和胆囊肿瘤内可检测到高速动脉样血流信号。

13.超声鉴别副脾与脾门区淋巴结肿大的主要依据是

A、二者回声的不同

B、二者大小、形态的区别

C、是否有与脾动、静脉连通的血管

D、二者位置的不同

E、二者数目的不同

14.关于胆囊结石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不正确的是

A、胆囊腔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

B、后方伴声影

C、多呈类椭圆形或弧形

D、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E、胆囊壁呈双层结构

胆囊壁呈双层结构是急性胆囊炎或胆囊受累时的常见表现,不是胆囊结石的典型征象。

1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B、盲肠内侧与右侧腰大肌相邻接

C、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外位器官

D、横结肠最低点可在脐部以下

E、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

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腔间位器官,位置相对固定。

16.实际临床中,肝血管瘤多指

A、海绵状血管瘤

B、硬化型血管瘤

C、血管内皮细胞瘤

D、毛细血管瘤

E、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17.以下描述哪项不正确

A、胃恶性淋巴瘤比胃癌的胃壁增厚明显

B、弥漫浸润型胃癌可见“火山口”征

C、胃癌时可见胃壁增厚,空腹呈“假肾”征

D、女性胃癌可转移至双侧卵巢

E、胃癌可致胃蠕动波减弱或消失

“火山口”征为溃疡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

18.关于正常肝脏组织回声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匀,细小的光点,回声多高于肾皮质回声

B、均匀、细小的光点,回声低于脾实质回声

C、密集、细小的光点,回声增强

D、低回声与脾实质回声相等

E、低回声区中有形态不一的条索状结构

正常肝实质回声均匀、细小,其回声强度多高于肾皮质回声,低于或与胰腺实质回声相似。

19.患者男性,33岁,右上腹不适。

超声显示肝弥漫性增大.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血管纹理模糊,后方肝组织回声减低。

近胆囊左侧壁处有一3cm×

2cm大小的片状低回声,无包膜,无占位效应。

A、均匀性脂肪肝

C、脂肪肝合并肝囊肿

D、非均匀性脂肪肝正常肝残留型

E、局限性脂肪肝

好发于胆囊床,门静脉主干周围,无包膜,对周围胆囊.血管等结构无挤压即无肿瘤征象等超声特征有助于诊断。

20.肝脏形态饱满,边缘变钝,实质回声增强,呈密集的细小点状,肝门区门静脉左支旁见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对门静脉无挤压,该低回声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脏弥漫脂肪浸润残存的小片相对正常肝组织

B、肝腺瘤样增生

C、肝良性腺瘤

D、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E、肝血管瘤

21.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呈无回声,其后方脾静脉和门静脉难以显示,这种超声表现的病理基础为

A、胰腺间质水肿、充血、炎细胞浸润

B、胰腺外周组织水肿

C、胰腺周围的渗出液影响

D、胰腺组织坏死液化所致

E、出血及皂化灶形成

22.关于无回声型肝转移癌,说法错误的是

A、囊壁可厚薄不均

B、多见于卵巢、胰腺等部位的黏液性囊腺癌转移

C、内壁多较光滑

D、内壁可见乳头状强回声向囊腔内隆起

E、以液性无回声为特征

无回声型肝转移癌以液性无回声为特征,边界清晰,囊壁可厚薄不均,内壁欠光滑,可见乳头状强回声向囊腔内隆起。

多见于卵巢.胰腺等部位的黏液性囊腺癌转移。

2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肝癌的CDFI特征

A、“篮网”征

B、血流速度一般较快

C、阻力指数以低阻型为多

D、肿瘤周围血流增多

E、瘤体内部血流信号较少

在巨块型和结节型肿瘤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比较丰富,部分肿瘤周围血流增多。

频谱多普勒检测肿瘤内部有动脉样血流信号,且血流速度一般较快,阻力指数一般以低阻型为多,但也可见较高或高阻型。

24.肝转移癌不正确的回声类型是

A、强回声型

B、弱回声型

C、等回声型

D、钙化型

E、子囊、孙囊型

肝转移癌的回声表现多样化,以强回声最为多见,其次为弱回声型.混合回声型.等回声型.钙化型.囊肿型,而子囊孙囊型是肝棘球蚴囊肿特有‘的超声类型。

25.肝脏超声扫查的盲区主要发生在以下哪个区域

A、右膈顶部.左外叶及右后下叶

B、右膈顶部.左内叶及右后下叶

C、右膈顶部.左外叶及右后上叶

D、左外叶.右前上叶及右后上叶

E、右后上叶.右后下叶及右前上叶

右膈顶部易被气体阻挡,左外叶及右后下叶易被胃肠气体阻挡,肝脏超声扫查的盲区为右膈顶部.左外叶及右后下叶。

26.一急性腹痛的老年患者,小肠壁弥漫性增厚,回声减低,肠壁内无血流信号,肠系膜上静脉内探及不均匀实性回声,腹腔内可见少量液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梗阻

B、肠壁占位

C、肠穿孔

D、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E、肠道炎性改变

肠系膜上静脉内探及的是栓子回声,血栓引起肠管缺血.坏死,肠壁黏膜皱襞隆起,肠壁无血流而腹腔可出现血性渗液。

27.描述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正确的是

A、扩张的胆管多位于门静脉的背侧

B、扩张的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

C、扩张的胆管与门静脉呈“平行管征”

D、肝内胆管内径大于0.3?

cm

E、肝外胆管内径大于并行的门静脉内径

扩张的胆管多位于门静脉的腹侧走行。

28.以下关于胆道系统的解剖,不正确的是

A、肝外胆管由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组成

B、肝内胆管由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C、胆道系统分为胆管系统和胆囊两部分

D、肝外胆管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组成

E、胆囊属于肝外胆系

左右肝管属于肝内胆系。

29.患者男性,61岁,高血压多年,一周前腹泻,四天前便血伴腹胀乏力,腹部平片示多个弓形小肠袢影,结肠充气。

以“下消化道出血.不全肠梗阻”入院,超声示右下腹腔肠管粘连,肠壁增厚,明显水肿,肠壁血运明显减少,肠间少量积液。

A、肠结核

B、肠套叠

C、坏死性肠炎

D、肠肿瘤

E、肠扭转

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由于动脉硬化造成肠管缺血.肠壁水肿,引发缺血性结肠炎,导致结肠及其系膜下多发脓肿.结肠坏死,继发麻痹性肠梗阻。

30.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表现不包括

A、阑尾直径大于6mm,横切与纵切面呈现为“同心圆”与“多层管”结构

B、阑尾腔内可见积液及点状强回声

C、阑尾周围可见回声增强且不可被压缩

D、阑尾可以被压瘪,腔内可见气体样回声

E、阑尾呈腊肠形,腔内可见结石样强回声及后方声影

急性阑尾炎时阑尾不易被压缩变形,腔内可出现液体回声。

31.成年男性,于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做超声检查,于胰腺体尾部探及11cm×

8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较薄的囊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胰腺假性囊肿

B、胰腺潴留性囊肿

C、左肾囊肿

D、胰腺囊腺瘤

E、腹膜后淋巴瘤

胰腺假性囊肿继发于胰腺炎症或外伤,位于胰尾部时常较大;

潴留性囊肿为真性囊肿,由胰液潴留形成,体积一般不大,位于实质中;

左肾囊肿和左肾在各个切面上均相连接;

囊腺瘤时,囊壁较厚,可见较厚的强回声间隔带和乳头状实性肿块;

腹膜后淋巴瘤为低回声,有继发改变时内部回声可有变化。

32.一名4岁患儿,因腹痛哭闹不止入院检查,白细胞升高,超声示右下腹一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包块,周围见不规则高回声及多发肿大淋巴结,该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肠间可见透声不好的无回声液性暗区,超声诊断考虑为

A、肠穿孔

B、腹腔结核

C、阑尾周围脓肿

D、肠系膜淋巴结炎

E、肠套叠

婴幼儿易于因急性阑尾炎穿孔而导致阑尾周围脓肿,脓腔周围可见网膜组织包裹及炎性淋巴结增大,肠间可出现脓性渗出物。

3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对脾血管瘤的描述

A、圆球状或类圆球状

B、边界清晰

C、多有完整晕征

D、多为强回声

E、瘤体内可有圆点状及细短管状结构

34.中年男性患者,乙肝病史十余年,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右叶近边缘处实质内有一0.8cm×

0.9cm大小的强回声结节,无晕征,无明显包膜,无对周围血管挤压等肿瘤效应,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硬化结节

B、肝腺瘤

C、肝内局限性脂肪沉积

D、肝血管瘤

E、小肝癌

35.下面对肝囊肿的描述,错误的是

A、较小的肝囊肿不引起肝脏形态改变

B、囊壁光整菲薄

C、较小的囊肿仅显示前后壁亮线而侧壁不清

D、囊肿可伴有侧方声影

E、肝囊肿囊壁上无血流信号

肝囊肿在彩色多普勒上其内部无血流信号,个别可在囊壁上显示有静脉血流。

36.关于化脓性胆管炎的声像图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肝脏一般未见肿大,实质回声均匀

B、肝内外胆管扩张

C、管壁回声增强、增厚

D、浓稠的胆汁可干扰对胆管结石的扫查

E、胆管内可见细弱光点或脓性胆汁的斑点状回声

化脓性胆管炎时,肝内小胆管及肝细胞呈炎性改变,肝脏肿大,并可形成多发小脓肿,故肝实质回声粗糙,减低,不均匀。

37.一患儿因阵发性腹部剧痛行超声检查,超声示胆总管轻度扩张,内见双线状强回声带,呈弧形,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胆总管结石

B、胆道蛔虫

C、胆道积气

D、肝炎

E、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8.对脾破裂错误的描述是

A、真性脾破裂表现为脾脏轮廓线中断

B、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

C、腹腔内可见液体

D、脾实质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稍高回声区

E、脾被膜下可见扁平状或不规则性无回声区

39.下面哪一项不是巨块型肝癌的声像图表现

A、肝内巨大的实性肿块,一般>

5cm

B、呈类圆球状或分叶状

C、边缘有强回声包膜

D、多呈不均匀的混合回声或较高回声

E、常呈“瘤中瘤”表现

巨块型肝癌表现为肝内较大的肿块,一般>

5cm,呈类圆球状或分叶状,边缘有弱回声带,边界不规则,周边晕可因肿瘤穿破包膜而显示不完全或不规则,巨块型肿瘤周边晕不清晰或消失。

肿块以强回声多见,呈粗而不均或是其间杂有弱回声区,肿块内可有坏死液化区,较大瘤体内常见有数个结节融合即“瘤中瘤”表现。

40.下列关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A、为增生性病变而非肿瘤

B、边界较清晰,无晕征

C、肿块内有多条细带状强回声,呈放射状延伸

D、肿块内一般无血流信号

E、肿块可呈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

CDFI肿块内部有较粗.欠平整的动脉进入中心部,并在病灶中央分支呈“开花状”或“轮辐状”血流,声像图较典型。

41.肝外胆管癌的直接征象不包括

A、扩张的胆管远端显示乳头状软组织肿块

B、阻塞近端胆管明显扩张

C、扩张胆管内腔逐渐细窄呈鼠尾状,局部管壁明显增厚

D、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

E、胆管突然截断或闭塞

病灶以上整个胆道系统明显扩张是肝外胆管癌的间接征象,其余均为直接征象。

42.库氏法将肝脏分为八个区,以肝段(S)命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尾状叶为S1

B、左内侧叶为S4

C、右前上段为S8

D、左内叶背侧由肝圆韧带将S1及S4分开

E、右后叶下段为S6

国际上较为通用分段方法是库氏法,此种方法根据Glisson系统的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脏分为八个区,以肝段(S)命名。

具体分区方位为:

左内叶背侧由静脉韧带,将肝尾状叶(S1)及左内叶(S4)分开,余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分别分成上下二个区域,故肝脏可分为八个区域。

43.关于肝硬化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A、初期肝硬化肝脏形态可正常或轻度肝肿大

B、肝表面不平整

C、肝实质回声呈密集.细小点状

D、肝静脉管腔变窄

E、门静脉主干和左右支可有扩张

肝硬化时肝实质回声弥漫增强.增粗.不均,可有结节状区域。

44.下列对胆总管分段错误的是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十二指肠壁内段

D、胰腺段

E、十二指肠下段

45.患者,女性,33岁,健康体检时于脾门区见一类圆形结节,大小2.7cm×

2.9cm,回声均匀,与脾脏回声相似,边界清楚,其最有可能提示为

A、炎性肿块

B、副脾

C、肾上腺肿瘤

D、胰尾肿瘤

E、脾转移癌

副脾常位于脾门及胰尾区,单发或多发,回声同脾脏类似,有与脾动.静脉连通的血管。

46.患儿,男,3岁。

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形态失常,右叶可见一14cm×

16cm大小的实性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强光团,后伴声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畸胎瘤

B、肝母细胞瘤

C、错构瘤

D、肝内血肿

E、肝肉瘤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表现为肝内巨大实性肿块,肿块多呈圆形,部分略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以强回声多见,有时可呈现混合性回声或低回声,内部可以有不规则小片状液性暗区,部分可出现斑片状.条索状强回声,系结缔组织.类骨组织等所致,声像图上出现较大而致密的钙化灶强回声,其后方伴有声影,提示此为诊断该病的重要征象。

47.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时未发现肝内有肿块,但门静脉内发现栓子时,最需要排除下列哪种疾病

A、巨块型肝癌

B、结节型肝癌

C、弥漫型肝癌

D、小肝癌

E、胆管细胞癌

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血流缓慢及脾大.脾功能亢进以及血小板降低对凝血机制的影响等因素,门静脉易发生血栓。

弥漫型肝癌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由于其癌细胞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难以形成结节或肿块,超声检查往往未发现具体肿块而已经直接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癌栓。

48.关于脾大的描述,错误的是

A、轻度,脾形态正常

B、轻度,在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

C、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脐孔水平为轻度

D、重度,脾门切迹消失,脾下缘超过脐孔水平

E、轻度,脾各径线可稍有增加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测值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

肋缘下在仰卧位平静吸气或呼气均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超过2~3cm内,为轻度肿大;

脾下缘在肋缘下超过3cm,甚至平脐,脾脏上下极处轮廓圆钝,脾门切迹较浅而模糊,为脾脏中度肿大;

脾下缘超过脐孔水平,脾门切迹消失,为重度肿大。

49.关于慢性胰腺炎和弥漫性胰腺癌的鉴别,不支持前者的是

A、形态可基本正常

B、可引起胆管和胰管的梗阻

C、无浸润性生长

D、淋巴结小而少

E、不侵犯血管

50.患者男性,39岁。

乙肝病史十余年,近来右上腹不适,GPT、AFP正常,超声所见:

肝大小形态尚正常,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可见7mm低回声结节,肝静脉细窄,管壁不平整,胆囊壁轻度增厚,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肝炎

B、急性胆囊炎

C、慢性肝炎

D、肝硬化

E、急性肝坏死

肝大小形态尚正常时,诊断肝硬化主要依据肝实质回声的变化。

回声增强增粗,合并增生结节时,具有诊断价值。

肝静脉的内径.管壁及走行改变是肝硬化的灵敏指标,表现为走行弧度不自然,蛇行,管径粗细不均,管壁不平整。

51.获取胰腺长轴标准切面的最主要条件是

A、正确识别胰腺的血管标志

B、常规采取仰卧位,辅助以侧卧位和半卧位扫查

C、探头横置于上腹正中且向左上倾斜,与水平线成10°

~30°

夹角

D、前一天晚上仅吃少量少渣食物,当日空腹4~6小时后检查

E、检查前饮水500~800ml

52.一女性患者胆囊切除术后一年,屡感上腹部不适,超声示近段胆管扩张,胆管内径10mm,壁轻度增厚,回声增强,并可显示局部狭窄,肝脏稍增大,呈淤胆表现,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管被误扎

B、急性肝炎

C、胆管肿瘤

D、术后胆道狭窄

E、硬化性胆管炎

53.以下关于胆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常采用3.5~5.0MHz凸阵实时探头

B、左右肝管紧贴门静脉左右支前壁,内径一般小于2mm

C、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左侧和门静脉的左前方走行

D、胆囊管多数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

E、胆总管依行程可分为4段

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走行。

54.下列关于胆总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于肝总管与胆囊管的汇合处

B、长径为4~8cm,直径为0.6~0.8cm

C、走行于门静脉前右侧和下腔静脉前方

D、被肝十二指肠韧带包被

E、与副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

55.以下关于胰腺大小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胰腺前后径较能反映其大小的改变

B、测量胰头应在下腔静脉之前,包括钩突

C、测量胰体在肠系膜上动脉右前

D、测量胰尾以脊柱左侧缘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