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20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备课完整Word下载.docx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

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

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

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

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

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

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

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

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

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

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

(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

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

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说一说……

 7、教师总结:

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

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03

2009年9月8日

《宿新市徐公店》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1、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点?

篱落:

篱笆疏疏:

稀疏径:

小路深:

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

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树头

理解:

树头:

树枝头未:

没有阴:

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4、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

儿童黄蝶菜花

走:

跑急走:

快跑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

处:

地方寻:

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

(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题目为《捕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04

2009年9月12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懂这两首诗的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游园不值》。

 二、自主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

“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

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

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3、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附: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5

2009年9月17日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

    

(2)不好的指导方法: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

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过渡:

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

  

06

2009年9月25日

《出塞》

教学要求: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一、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

关塞,边塞。

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

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

(学生理解不了。

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

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

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

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

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巩固边防的心情。

《凉州词》综合资料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凉州词

[课文助读]

1、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郡(jù

n)(现在的山西省新绛县)人,曾经做过县主簿、县尉一类小官。

他的诗感情强烈,气象阔大。

在唐玄宗天宝(公元742—755)初年,常常和王昌龄、高适等一起做诗,是当时著名诗人。

可惜他的作品散失很多,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六首。

2、字词注解

凉州:

州治在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

《凉州词》是按照凉州地方乐词制成的歌词。

仞:

古代长度单位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极力形容山的高。

羌:

我国古代西北地域的一种民族。

羌笛:

羌人吹的笛子。

杨柳:

古代一种歌曲的名称,叫《折杨柳》。

这里一语双关,一方面说羌笛哀怨地吹出《折杨柳》曲,另一方面借杨柳来象征春天富有生意的景色,“怨杨柳”包含着怨恨西北地区常年荒凉,没有春光来临。

玉门关:

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县西。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联想言志)

07

2009年10月9日

杜甫的《望岳》

1、知识与能力:

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一、导入:

杜甫:

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

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

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5、合作探究: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6、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

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

三、阅读赏析《春望》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

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创新学习,能力升级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

并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示例:

《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2、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明确:

国在山河破)

3、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五、朗诵这首诗。

08

2009年10月15日

《天净沙–秋》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

2、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简介元曲,导入课题。

1、刚才我们背的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非常耀眼的明珠。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和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散曲。

元散曲,顾名思义,就是元朝的散曲。

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老师读)

散曲是元代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类似于词。

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而且,对于字数的规定没有原来那么严格。

2、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到底叫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

天净沙。

秋)

3、指名两个人读题。

读了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呢?

你还想明白什么?

(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天净沙”是什么?

解释:

“天净沙”,曲牌名,即告诉我们该怎么唱的。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谱,你一看到“天净沙”这三个字,就知道这首曲子该怎么来演唱了。

二、初读课文

1、导入:

在杜牧的眼中,秋天是那满山比二月鲜花还要艳丽的枫叶;

在刘禹锡的眼中,秋天是那翱翔于碧霄的仙鹤。

那么在元朝著名文学家白朴的眼中,秋天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天净沙》这首曲子。

2、学生自由朗读。

三、检查自学,指导朗读。

1、谁来读一读这首曲子?

指名一人读,第一个注意听有没有读准确。

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如果我换一种方法,这样读《天净沙。

秋》(缓慢而深情地读),有感觉吗?

有味道吗?

读古诗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

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

(打开音乐,生自由读)

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生齐读)

四、读词品句,品味诗文意蕴。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读了这首曲子,你会在画布上画上哪些景物呢?

1、根据学生回答,卡片出示: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①静静地,让我们想一想,这六个词语,这六种景物,给了你怎么样的感觉呢?

你又是从哪几个字词中看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孤独或者萧瑟等类似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孤独

你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几个字看出来的吗?

(指导学生找出“孤、残、老、寒”)

②请大家再看书本,这六个词语,它们都是什么词?

2、请你再接着说,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在纸上画一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卡片出示:

(用上不同颜色的卡纸)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它仍旧和刚才那两句一样,又是一组静悄悄的、并列的——(名词),又是找不到一个——(动词),又是给我们一种——(安静的感觉)。

4、小结:

纵观全文,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远有近,难怪人们把这首《天净沙。

秋》称为“秋意之圣”啊!

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天净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独孤村落日残霞静

萧瑟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动

09

2009年10月19日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理解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词义。

2、能结合插图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词。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

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1、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2、释题,简介背景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

完。

独去闲:

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由吟读并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