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13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知识

要点

【回顾与整理】

例1:

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回顾与整理)

(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①自然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整数的意义

②在数轴上呈现整数、小数、分数。

③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自然数

负整数

有限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不循环小数

(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①完成数位顺序表。

②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③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读写法:

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读写作零),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复习数的改写。

①多位数的改写:

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万”或“亿”;

②求近似数。

去掉个级,个级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在后面加上单位“万”;

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万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在后面加上单位“亿”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哪一位后面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③“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

相同点:

都是改变原来数的计数单位。

根据要求用“亿”或“万”等作单位。

不同点:

“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例2:

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整理数之间的联系)

例3: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对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整理)

1小数的性质②分数的基本性质

先让学生分别回顾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用式子表达出它们的基本性质,再结合式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中围绕整数、分数、小数设计了一些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明确:

数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数是我们在生活中用来表达和描述信息所必需的。

如果缺少了数,我们在生活中就会产生表达的障碍,无法描述信息。

【应用与反思】

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边做题边回顾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借助下面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第(5)小题公倍数的复习引申到因数、公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的复习。

2、数的运算

复习目标

本板块主要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

他们的计算方有什么相同点?

(对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的回顾与整理。

先让学生分别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再比较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注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具体反映在整数加、减中,是把参加运算的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在小数加、减法中,是把小数点对齐;

而在分数加、减中,要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对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的回顾。

教学时,围绕“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自主交流。

弄清楚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数乘除法是以整数乘除法运算为基础。

将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除法,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律?

(复习运算律和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对所学的运算律进行回顾,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加法交换律:

a+b=b+a减法:

a-b-c=a-(b+c)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b=b×

a除法:

c=a÷

(b×

c)

乘法结合律:

(a×

b)×

c=a×

c)

乘法分配律:

(a+b)×

c+b×

c

然后教师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结合实例,教师授之以法,告诉学生做题时要先观察题中各数有什么特点?

数与数之间、运算与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否用运算律、运算性质和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然后再进行计算;

要明确运算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和分数。

注意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养成简算的习惯。

例4: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估算、口算、笔算、用计算器算)。

教学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练习时,以王老师买书的情境为例,针对“王老师买词典”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问题需要近似结果,一个问题需要精确结果。

近似结果可以估算,而精确结果则需要用口算、笔算或计算器算。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然后描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思维的流程。

结合本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1)认真审题。

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能不能简便运算?

什么样的题目可以口算?

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

(2)认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认真检查和验算。

抄题后要检查有无错误,计算后通过估算和验算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讨论与交流”提供了两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一是有关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另一个是计算在“空间与图形”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等。

对第二个问题,使学生体会“空间与图形”等领域都离不开计算。

如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都需要计算。

第6题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由此题可进行拓展,复习有关百分数应用的问题,补充一些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精确计算的原因。

第9题是复习有关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整理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先找准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方程或算术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时可进行适当地拓展,补充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

3、量的计量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时间、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单位。

该板块是将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进行复习。

例题:

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

对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质量、时间、长度、面积、体积(容积)]。

(1)放手让学生自主回顾学过的计量单位,分类进行整理,填写表格。

(2)呈现学生整理结果,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3)结合具体实例,复习名数间的改写等相关知识。

(重点复名数的改写)

“讨论与交流”是讨论计量单位互化的方法及对计量单位的扩展。

教学时,对于第一个问题,可通过学生的交流,总结名数改写的方法。

先弄清楚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再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改写。

即:

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进率;

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第1题,呈现了三组信息,分别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通过对每组中数量关系的比较,使学生清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且要根据计量的大小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

第2题,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填空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道理,特别对长度、面积、容积单位可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

进一步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第3题,是一道把正方体木块切割或拼摆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自思考,说清楚道理,体会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立方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以及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该题第

(1)小题是用1000块拼成,排成一行长10米;

(2)小题可切割成1000000个,排成一行长10000米。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解决第一问时,需要根据路程÷

时间=速度的关系,先求出时间,即用到达时间减去发车时间。

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

在解决第二问时,根据到达的时间及路上所用的时间推算出发的时间。

此外,可结合此题对12时及24时记时法进行复习。

4、比与比例

该板块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时,以问题“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

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

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整理,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1)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从意义上区分:

“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

“分数”则是一个数。

(2)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

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1)利用影子。

人影与树影、人高与树高的比组成比例,根据人高、人影、树影的高度求出树高。

(2)利用标杆。

方法同上

最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3题是用百分数和比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交流百分数和比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比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体会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各部分的关系时,用比表示更清楚;

表示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数更合适一些。

第4题是一道实际问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分析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形成思路后,再解答。

该题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先求出总数是5000顶,再计算5000×

(1-1/5),得出4000顶;

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设未加工的为x顶,1:

4=1000:

x,求出未加工4000顶;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

通过解题让学生体会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

5、式与方程

本板块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代数初步知识进行整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对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的系统整理。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回顾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公式等,并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对用字母表示的内容进行观察,使之对小学阶段的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律等有系统的了解。

对用字母表示数时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强调。

如:

字母和数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时的写法等。

你能把有关方程的知识整理一下吗?

(对有关方程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的概念进行回顾,如:

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进行回顾,并对易混概念:

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进行讨论区分。

然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交流完善。

复习解方程时,要使学生弄清解方程中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以及怎样检验。

教师可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进行讨论。

教学时,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要使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概括、准确。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用方程与算术方法解答,通过对比,分析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特点,体会两种思路的区别,知道有些题目适合用方程思路解决,有些题目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决。

明确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主要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第2题是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填表,在填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自觉地运用字母表示出规律。

规律是:

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是n-2。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

第4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把该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变化一下,变成用算术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灵活选择解答方法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本板块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立体图形集中整理复习。

先复习各种平面、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再复习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怎样整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有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针对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征、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

立体图形从名称、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

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

平面图形中分两类,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

在出现了线段之后,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整理成如下形式: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它们之间有怎样地联系?

(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按学习顺序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顺序及公式推导过程。

(2)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两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梳理。

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公式时按照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顺序安排的道理,发现在学习新图形时都是将未知的图形转化成已知的图形推导面积公式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整理成各种练习网络图。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再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统一为底面积乘高。

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水桶?

有几种方案?

你是怎样想的?

(借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学习确定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地经历从“问题——想像——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过程。

再交流不同的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师生共同整理解决该问题的思考流程图,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从“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该题可以有以下方案:

可以分别以62.8厘米和31.4厘米为底面周长制作成两个不同的圆柱体形状水桶;

也可以分别以62.8厘米和31.4厘米为底面正方形周长制作成两个不同的长方体形状水桶。

“讨论与交流”部分是借助于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渗透在研究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时,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一般是从边和角两方面进行研究的,立体图形是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的。

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可结合具体的实例(如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并进而推广到其它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1题是一个操作性的游戏活动,是对图形认识及位置确定的综合应用。

通过描述积木的形状与大小,说清每个积木的位置,操作者进行摆放。

一方面描述者要描述清楚,另一方面操作者要根据描述找到积木并确立好位置。

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思考:

(1)怎样准确描述?

(2)怎样根据描述找到需要的积木,并确定它的位置?

在思考及实际的操作中明确,描述时不仅要描述形状还要明确大小,进而描述位置。

操作者需要根据描述想象符合要求的图形,找到相应的积木,再按照描述的位置进行摆放。

第4题是一道利用画图复习平行及垂直知识的题目。

练习时,应让学生明确,与A管道相连最省料就是过A点做a管道的垂直线段。

题目完成后,利用图形对平行、垂直知识进行整理

2、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本板块是对图形的位置与变换进行系统的整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称、平移、旋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线路图、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设计图案等。

你能按下面的要求画出图形吗?

(复习对称图形及平移与旋转。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

反馈时,说说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立各对称点的位置,再连线;

平移时,同样是先确立好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

旋转时,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与角度,然后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

怎样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呢?

(复习在平面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分为用数对确定和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平面内确立位置的方法,并举例子用简单的图示加以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系统复习运用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同时,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是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第一问时,可以给学生提供点子图或方格图,让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设计图案。

交流时要说出设计了什么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运用了什么知识。

教学第二问时,让学生举例进行说明,一般学生能举出一些实例,教师可结合例子让学生体会方向与位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1题是描述简单线路图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相应描述。

通过全班交流与总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需要用方向与距离描述事物的情况很普遍。

第2题呈现的是一次海难营救示意图。

通过判断三组信息,让学生体会准确地描述位置的作用。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相互交流。

通过讨论“怎样准确有效地传递求救信息”,进一步巩固根据参照物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统计与可能性

本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并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