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51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知识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光在什么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光在哪些情况下不沿直线传播?

2.那些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3.光传播到界面时一定发生什么现象?

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a.光从光疏介质垂直射到光密介质的界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一个大?

光线是靠拢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反射角、折射角怎样变化?

哪个变化得快?

哪个增加不到900?

反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能量怎样变化?

b.光从光密介质垂直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一个大?

4.光在一个表面上的反射分几种情况?

是不是有时不遵守反射定律?

5.两个平面镜成直角,它们反射光束有什么特点?

6.人站在平面镜前,平面镜至少多高人才能看完自己的全身?

7.物在平面镜前运动,像怎样动?

平面镜(平行于镜面、垂直于镜面)平动时像怎样动?

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绕入射点转过15度时反射光线转过多少度?

8.什么是光的折射?

什么是折射定律?

光在折射时一定改变传播方向吗?

9.从水面上看水中鱼,看到的是鱼的什么像?

看见的深度比实际深度大、还是小?

鱼看到的水面上的世界是什么样?

(课本14页的例题)

10.什么是介质的折射率?

一种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是一样的吗?

折射率与波速的关系怎样?

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怎样?

11.光通过玻璃砖时,向哪一侧平移?

通过玻璃砖看物体,物体的位置向哪个方向侧移?

侧移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12.光通过棱镜时,向哪个方向偏转?

通过棱镜看见的物体的像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13.什么情况下发生全反射?

什么是临界角?

怎样计算?

在同一介质表面,哪种色光的临界角大?

白光射到界面上,当入射角增大时,哪种色光先发生全反射?

14.什么是全反射棱镜?

有什么特性?

(课本上P17,阅读材料)

15.光导纤维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蒙气差是什么现象?

海市蜃楼是什么现象?

遥远的星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会红移,说明了什么?

16.什么是色散?

什么是单色光?

什么是复色光?

17.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偏转最大的是什么光?

偏转最小的是什么光?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什么光?

波长最长的是什么光?

在介质中折射率最大的是什么光?

速度最快的是什么光?

光子能量最大的是什么光?

在同一介质表面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最大的是什么光?

产生光电效应能力最强的可见光是什么光?

照射同一种金属,产生光电子初动能最大的是什么光?

18.光在球面和柱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什么是法线?

19:

光的偏振说明了什么?

自然光是偏振光吗?

自然红光是偏振光吗?

为什么我们通常把E的振动方向称为光振动方向?

20:

激光是人造光吗?

有哪些特点和应用?

二、光的本性

1.哪些现象证明光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说有哪些代表人物?

哪些现象证明光有粒子性?

光的粒子说有哪些代表人物?

2.什么是光的干涉?

在什么条件下会两束光才会发生干涉?

3.谁首先在实验室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他怎样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

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是怎样的?

单缝和双缝各起什么作用?

哪个区域是干涉区域?

单色光和白光的干涉条纹各是怎样的?

中央是什么条纹?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哪儿是亮条纹?

哪儿是暗条纹?

4.什么是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

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哪些量有关?

什么关系?

5.什么是薄膜干涉?

在薄膜干涉现象中,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6.什么是增透膜?

它能使某色光增透,增透膜厚度至少多大?

(介质中此光的波长的1/4)

什么是增反膜?

它能使某色光反射强,增反膜厚度至少多大?

7.用标准样板检查工件表面情况:

条纹向窄处弯时工件表面是什么缺陷?

向宽处弯时是什么缺陷?

8.什么是光的衍射?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哪些现象是光的衍射?

怎样用游标卡尺观察日光灯的衍射?

9.单色光与白色光的单缝衍射条纹有什么不同?

其中央条纹各是怎样的?

10.单色光的单缝衍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有什么不同?

条纹宽度与光的波长有什么关系?

11.光穿过孔,当孔的大小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孔后屏上的图样怎样变化?

12.什么是泊松亮斑?

泊松亮斑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13.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光在真空是的波长由什么决定?

怎么算?

光进入介质后什么不变?

什么发生变化?

怎么变化?

14.LC振荡电路中产生的电磁波的频率跟哪些因数有关?

(公式)

15.电磁波谱以波长从小到大怎样排列?

频率从低到高怎样排列?

17.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应用?

为什么红外线加热物体快?

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产生机理怎样?

18.X射线是怎样产生的?

X射线管有几个电源?

各起什么作用?

怎样接在射线管上?

X射线有什么应用?

19.什么是光电效应?

光子的能量有多大?

与光的波长和频率有什么关系?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什么样?

爱因斯坦怎样解释光电效应?

逸出功有哪两个表达式?

强度相同的紫光和红光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相同吗?

20.什么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什么情况下光显示波动性?

什么情况下光显示粒子性?

21:

怎样物质波的波长?

为什么不易观察宏观物体的波长?

什么实验最先证明的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三)原子物理学复习提纲

1.谁发现了电子?

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神话,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提出了原子的什么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什么?

α粒子散射实验能估测原子核的大小吗?

3.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它给出的原子结构的图景是怎样的?

原子大致有多大?

核大致有多大?

怎样用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困难是什么?

4.玻尔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5.氢原子在基态时的能量为E1,则第n个能级的能量多大?

在最内层轨道的半径为r1,则第n个轨道的半径多大?

氢原子和各个能级差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总能量由几部分组成?

(其他原子的能级和氢原子能级一样吗)

量子数n增大(减小)时,氢原子的能量、电子的动能、势能各怎样变化?

电子向外(内)层跃迁时,其动能、势能、运动速度和周期各怎样变化?

7.在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的一群(个)氢原子可能发射多少种光子?

能量各是多大?

哪个波长最大?

多大?

哪个频率最高?

多高?

8.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生什么变化?

多大能量的光子能使氢原子跃迁?

多大能量的光子能使氢原子电离?

(电子碰氢原子呢)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的还是连续的?

9.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结构的,谁最先发现的?

10.天然放射现象中有几种射线?

各是什么粒子?

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各是怎样的?

11.天然放射现象会放出电子,是不是原子核里本身有电子?

12.从

,发生了几次α衰变?

几次β衰变?

13.什么叫半衰期?

物理或化学条件改变对半衰期有什么影响?

说明了什么?

100个氡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个吗?

1g的氡放在天平左盘上,右盘放1g的砝码就可以平衡,那么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天平的右盘放0.5克的砝码就可以平衡吗?

14.磁场中的衰变:

轨迹为外切圆时是什么衰变?

轨迹为内切圆是什么衰变?

轨迹半径与电量有什么关系?

15.谁发现了质子?

谁发现了中子?

16.原子核由什么粒子构成?

什么是核子?

AZX中的A,Z,代表什么?

17.什么是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什么用途?

18.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19.为什么核子结合成原子核释放能量?

20.1u相当于多少MeV能量?

21.什么样的核反应释放能量?

什么样的核反应吸收能量?

怎样求出这个能量值?

这类计算中有哪两种单位?

各怎样算?

22.核电站里的反应堆中的减速剂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控制棒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23.什么是热核反应?

为什么可控核聚变是较理想的能源?

目前能不能广泛应用?

(四)高中物理实验思考题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应如何正确读数?

2.游标卡尺由哪几部分组成?

外测脚、内测脚和尾尺各有什么用途?

游标卡尺有几种?

对每一种游标卡尺回答下列问题:

在游标尺上有多少个等分刻度?

游标尺上所有刻度的总长度是多少?

游标尺上一个格的实际多少?

读数时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几位?

要不要估读?

3.螺旋测微器四哪些部分组成?

旋钮每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多大距离、活动刻度转动几个格?

活动刻度每动一个格,螺杆进退多少?

4.怎样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

开始旋转哪部分,测微螺杆接近被测物体时,又应当旋转哪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1.科学探索都是从研究者提出猜测开始的,对于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几种猜测:

(1)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2)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3)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验证哪种猜测是对的,各需要测量什么量?

2.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各是怎样测量的?

3.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时,弹力与长度间有没有正比关系?

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时,弹力与伸长量间数据间满足什么关系?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弹力——伸长量关系图象应是什么样的图象?

显示出什么函数关系?

4.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不同弹簧在同一坐标系中图线斜率是否相同?

5.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结论是什么?

6.悬挂砝码的数量有什么限制?

为什么?

7.皮筋是不是也遵守胡克定律?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

本实验中哪两个力是分力?

哪个力是合力?

合力和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什么?

3.做本实验时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

4.弹簧秤的零点如何调整?

为了减少误差,实验中使用弹簧秤应注意哪些方面?

5.怎样测出和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6.怎样画出各力的图示?

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

7.本实验中是怎样验证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测出的合力和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8.只有一个弹簧秤,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9.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使它向外侧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仍然“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点”,另一个分力怎样变?

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备知识: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什么仪器?

打点计时器分为哪两种?

各使用什么电源?

多高电压?

打点周期是多少?

为什么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若仍按50Hz打点计算,算出速度比真实速度大还是小?

实验思考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是怎样的?

实验时长木板是否一定要调水平?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哪一端?

小车从什么位置释放?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点痕是怎样的?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点痕是怎样的?

3.什么是计数点和计数周期?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计数周期各是多大?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怎样测定打某一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

5.怎样由纸带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下面的公式各怎样用?

测出了计数点间连续六个间隔,怎样计算加速度?

6.怎样用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怎样保证小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固定斜槽时怎样检查槽口是否水平?

2.为什么每次小球都要从同一点由静止滚下?

3.描运动轨迹用的坐标轴是怎样画出来的?

原点在哪里?

Y轴怎样画出来?

X轴怎样画出来?

4.轨迹上的点是怎样描出来的?

(实际用的方法与课本上的方法可能不一样)

平抛物体的轨迹曲线是怎样描出来的?

5.怎样从描出来的图线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6.怎样从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闪光照片上没有初始位置,只有连续三个时刻的位置,怎样算出初速度?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验证机械能守恒,需要什么器材?

为什么可以不测量物体的质量?

怎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到什么结果就可以说验证了机械能守恒?

3:

固定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什么?

两个限位孔应当处于什么位置?

为了减少摩擦阻力,释放纸带前,手应当怎样拉着纸带?

4.在打出的多条纸带中选用“前两个点的距离接近2毫米”的纸带?

5.怎样计算打某一点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需要测量什么量?

怎样计算打某一点时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6.本实验中用的重锤,质量大一些好还是小一点好?

8.以

为纵轴,

为横轴,绘出的图线是什么样时能说明机械能是守恒的?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9.实际测量的结果,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重物动能的增加量哪一个大一些,为什么?

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验证一维碰撞中动量守恒,应当验证什么关系式?

测量哪些量?

测哪个量比较困难?

本实验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的?

2.本实验为什么要使两个小球“水平对心碰撞”?

两个小球的半径为什么应当是相同的?

实现了“水平对心碰撞”时,球的落点应当是怎样的?

采用空中水平对心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变成验证什么式子?

用哪些测量工具?

3.固定斜槽时注意什么?

怎样判定槽口是否水平?

为什么小球每次要从同一点滚下?

被碰小球和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当成什么关系?

为什么需要这样?

被碰小球在被碰前应当放在什么位置?

4.被碰小球直接放在槽口,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需要测量哪些量?

两个小球水平位移的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

5.地面上铺几层纸?

先放什么纸?

后放什么纸?

在实验过程中和测量结束前,哪个纸不能移动?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

根据什么公式?

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根据什么物理公式?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是怎样的?

3.本实验要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哪些量?

测量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哪一个量的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计算出来的重力加速度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3位)

4.为使小球的摆动是简谐振动,对摆角有什么要求?

小球摆成圆锥摆,对周期有影响吗?

5.单摆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球?

什么样的线?

线长度应当在什么范围内?

(80-120cm)

6.怎样测量摆长?

用什么测量工具?

为什么要用卡尺或千分尺吗?

7.怎样测量单摆周期?

从何处开始计时?

到何处停止计时?

测30-40个周期有什么好处?

8.秒表怎样读数?

短针怎样读数?

长针怎样读数?

要不要估读?

9.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图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

如何由图象求重力加速度

用图像法有什么好处?

10.造成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计算油分子直径的公式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用酒精稀释油酸?

为什么只用一小滴稀释后的油酸?

3.一滴油酸溶液体积如何测出?

其中纯油酸的体积怎样求出?

4.怎么测量油膜面积?

浅水槽中水面应当多高?

水面上洒痱子粉或石膏粉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撒痱子粉或石膏粉比较均匀?

简述测量油膜面积的步骤。

准备好什么规格的坐标纸和玻璃(塑料)板?

怎样画轮廓线?

怎样数格?

5.怎样计算分子直径?

分子直径是什么数量级?

测得分子直径多大?

直流电实验一般知识

1.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当处在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前要做什么事?

变阻器作分压器用时滑片应当在什么位置?

变阻器作限流器用时滑片应当在什么位置?

3.选用电路和器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选用电源时要考虑什么问题?

5.电流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电压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下列电表各读到哪一位?

0—3V电压表0—15V电压表

0—0.6A电流表0—3A电流表

7.怎样决定采用分压电路还是限(制)流电路?

什么情况下一定要选用分压电路?

8.考虑到电表内阻的影响,在直流电路中电表有“双重身份”,这是什么意思?

9.什么是保护电阻?

其阻值大小怎样确定?

10.变阻器作分压器用时怎样接入电路?

变阻器作限流器用时怎样接入电路?

11.用两个总阻值大小不同的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当它们串联使用时哪个是粗调?

哪个是细调?

并联使用时,哪个是粗调?

12.转柄式电阻箱各怎样读数?

(如电阻箱和电源串联时在没有断开电路时,由90欧换到100欧怎么调)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为什么说本实验是模拟实验?

是以什么场模拟静电场?

2.本实验用什么电源?

为什么选的灵敏电流表0刻度在中央?

4.本实验在板上铺几层纸?

各有什么功能?

从上到下依次是什么纸?

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是朝上还是朝下?

5.什么是基准点?

怎样定出基准点?

怎样找出基准点的等势点?

找多少个等势点?

6.怎样判定两个点的电势是否相等?

两个探针哪个动?

哪个不动?

朝哪个方向动?

7.如果没有灵敏电流表,能否用电压表找等势点?

如果能,应当如何操作?

8.如果要画匀强电场(模拟)的等势线,应当装什么样的电极?

怎样接电源?

怎样定基准点?

9.如果要画孤立正点电荷电场(模拟)的等势线,应当装什么样的电极?

10.能否用此方法,模拟出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线?

11.电阻的测量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时通常要测哪些物理量?

电路图怎样?

为什么通电时间不能过长?

测电阻的方法: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所示

,测量值偏小。

②系统误差原因:

伏特表V分流

③适用于测量小阻值电阻.因为RX越小,V分流越小,误差越小

(3)电流表内接法,如图2所示.

 

,测量值偏大。

安培表A分压

③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因为RX越大,A分压越小,误差越小

(4)内、外接法的选用方法

①在知道RX,RV,RA的大约值时,可用估算法.

时,选外接法展

时,选内接法

②在不知道RX,RV,RA大约值时,可用试触法,如图3所示.

触头分别接触a、b:

如V变化大,说明A分压大,应选外接法;

如A变化大,说明V分流大,应选内接法.

2).安安法测电阻

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甲所示,当两电表所能测得的最大接近时,如果一直A1的内阻R1,则测得A2的内阻R2=I1R1/I2.

(2)如图乙所示所示,当两电表的满偏电压UA2>

>

UA1时,A1串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测得A2的内阻R2=I1(R1+R0)/I2.

3).伏伏法测电阻

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1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1的内阻R1,则可测出V2的内阻R2=U2R1/U1·

(2)如图2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IV1<

<

IV2时,V1并联一定值电阻R2后,同样可得V2的内阻

4).电阻箱当电表使用

(1)电阻箱当做电压表使用

如右图所示,可测得电

流表的内阻R2=(I1-I2)R/I2.

图中电阻箱R可测得A2表两端的电压为(I1-I2)R,起到了测电压的作用.

(2)电阻箱当作电流表使用

如下图所示,若已知R及RV,则测得干路电流为I=U/R + U/RV

图中电阻箱与电压表配合使用起到了测电流的作用.

5).比较法测电阻

如右图所示,测得电阻箱R1的

阻值及A1表、A2表是示数I1、I2,

可得RX=I2R1/I1

如果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则I1(Rx+RA1)=I2(R1+RA2)

6.替代法测电阻

如右图所示.

S接1,调节R2,读出A表示数为I;

1S接2,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用A表示数仍为I;

2由上可得RX=R2.

该方法优点是消除了A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缺点是电阻箱的电阻R1不能连续变化.

7).半偏法测电阻

(1)半偏法近似测量电流表内阻

方法一:

如右图所示,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

操作步骤如下:

将电阻箱R的电阻调到零;

逼和S,调节R0,使G表达到满偏I0;

保持R0不变,调节R,使G表示数为I0/2;

由上可得RG=R.

注意:

当RG>

R0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大阻值的灵敏电流表的内阻,且电阻的测量值偏大

方法二:

如右图所示,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1:

断开S2、闭合S1,调节R0,使A表满偏为I0;

2:

保持R0不变,闭合S2,调节R,使A表读数为I0/2;

由上可得RA=R.

①当R0>

RA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小阻值的电流表的内阻,且电阻的测量值偏小.②电源电动势应选大些的,这样A满偏时R0才足够大,闭合S2时总电流变化才足够小,误差才小.

(2)半偏法近似测量电压表内阻

如左图,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闭合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1时,测得V表示数为U1;

改变电阻箱阻值为R2时,测得V表示数为U1/2;

得RV=R2-2R1.

①在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时,测量误差才小.

②这个方法也可测大阻值的G表内阻,若考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