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15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国Word文档格式.docx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伊斯兰教。

语言:

法语,旅游从业人员基本都会讲英语。

但法国人较排斥讲英语,特别是老年人。

需要以英语问路或求助最好选择年轻人或警察。

艾菲尔铁塔

 

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

建造艾菲尔铁塔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建成后颇受争议,联名抗议的各界人士达到300人之多,其中有著名作家左拉和小仲马。

岂料,铁塔建成后,竟产生了世界性的轰动效应,一举成为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建筑,甚至成为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

在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艾菲尔铁塔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

全塔高320米,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70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建设地点:

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

1887年1月27日 

  竣工时间:

1889年3月11日 

  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

324.79864593米 

  建筑总质量:

约为101001吨 

  建筑层数:

4层 

  灯泡数:

20000个 

  结构形式:

钢架镂空结构 

  建筑造价:

745万7千法郎

  投资单位:

法国政府 

  设计人:

居斯塔夫·

埃菲尔(AlexandreGustaveEiffel) 

  建设用途:

餐厅,观景

  英文名称:

EiffelTower

  法文名称:

LatourEiffel

  别称:

巴黎铁塔

概况简述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极为壮观。

  1889埃菲尔铁塔风光集萃(20张)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

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

它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

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历史背景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建筑。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

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

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

埃菲尔。

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

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

用他自己的话说:

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

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

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

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埃菲尔铁塔(10张)成。

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

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

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

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

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

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

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

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

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

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

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

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

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

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

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

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

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

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

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当初交付图纸时就曾说:

“只有适当的油漆,才能保障这座金属建筑的寿命。

”这句话对于铁娘子的维护很是适用,它是不是同时也更适合于现今人们情感的维系:

细致关怀,善始善终,这才是人间大美之所在。

巴黎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又译“艾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著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 

埃菲尔

北端。

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巴黎铁塔有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一样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Tower)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

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

埃菲尔的设计:

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

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埃菲尔铁塔的奇迹

  一般而言建筑都是在学习前作的基础上提升的,例如想要盖一座10层的高楼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层的建筑。

而对于埃菲尔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之前没有任何的建筑能够达到铁塔的高度。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

也就是说,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20个铆接小组能够每天装配1650个铆钉。

  ●建造铁塔的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吨重,这使得小型起重机得以普遍应用。

三个瞭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

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

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瞭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

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

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

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

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

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

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

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

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

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惊人之举

  1.1891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踩着高跷走了636级,爬到了铁塔第一层。

  2.1911年,一位名叫蒙西埃·

雷菲尔德的法国裁缝师,穿着自己设计的有弹簧的蝙蝠翅膀形状的披风,从铁塔顶端的护墙上往下飞。

但不幸的是,他自制的“披风远征号”在飞行时失控,他在一大批观众的面前飞向了死亡的地狱。

他以巨大的力量撞在地面上,撞开了一个足足有30厘米深的大洞。

事后,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

医生说,雷菲尔德也许在撞到地面以前就已因心脏病突发身亡。

  3.1923年6月,一位名叫皮埃尔·

拉布里克的法国作家从第二层顶端沿着铁塔骑自行车回到地面。

 4.1926年11月,为了给住在附近的兄弟留个好印象,一位名叫莱昂·

科洛的法国人企图驾飞机穿越两个塔墩之间的间隔。

他几乎成功了,但在最后时刻,他被太阳光照花了眼。

因此,他只好向左转,接着撞到了一根无线电天线,飞机马上着火了,莱昂也命丧九泉。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在盟军快要从德国人手里夺回巴黎前,一位美国飞行员做了跟莱昂一样的一次飞行壮举,这次他成功了。

  6.作为铁塔75岁生日庆祝的一部分,一支登山队攀登上了铁塔——他们没有用任何梯子!

  7.1968年,有人将一头奶牛吊上了塔顶,以此来鼓励人们多买牛奶、黄油和奶酪之类的乳制品。

  8.每年,铁塔都要完成一次自己的壮举——自动升高。

因为在炎热的夏天,铁塔会因受热膨胀而自动升高约17厘米——但在天气变冷时,铁塔会自动收缩至正常水平。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

draleNotreDamede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

德·

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

巴黎圣母院建成于1345年。

不仅因雨果的同名小说而出名,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伟的天主教堂。

《巴黎圣母院》中将其称作“石头交响乐”。

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筑物已经有两百年历史,是巴黎最古老、最大、建筑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在欧洲建筑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堂形体方正,仪态庄严。

正面朝西分三层,高69米,底层并排三座桃形大门洞,左为圣母门,右为圣安娜门,中为最后的审判。

门上布满了雕饰,描述圣经的故事。

门卷上是长条壁龛,放置着古犹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O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

圣母院位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塔楼是环顾巴黎的最佳地点,可眺望塞纳河上的风光及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以西20公里,由路易十四建造,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

建筑群总长580米,包括皇宫城堡、花园、特里亚农宫等。

历史年表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法亩的凡尔赛宫[1]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

当时的凡尔赛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盖(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

于是,路易十四怒其不尽职守,以贪污罪将富凯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N&

ocirc;

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Le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当时的路易十四已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因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考察权衡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并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

1667年,勒诺特设计凡尔赛花园及喷泉,勒沃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

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Court)。

  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Hardouin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

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

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

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

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

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

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

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1762年,法国王室由巴黎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

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

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地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

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转运往巴黎城内另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卢浮宫,凡尔赛宫沦为废墟。

  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

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建筑特色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

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

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

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

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

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

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

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

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凡尔赛皇宫喷泉里有1400多个喷水池,它们用掉的水比整个巴黎还要多,而那时巴黎人经常因为缺水而得病,许多人本来只要再多给一两滴水就能救活。

国王的30000名士兵建造了14个巨型水论、200多个水泵组成的一个大机器,可以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不过这台机器经常会出现故障。

  整个修建过程动用了3000名建筑工人、6000匹马——由建筑工人来完成石方工程,马匹来搬运东西。

既便如此,修建还是持续了整整47年之久。

凯旋门

爱德华凯旋门位于戴高乐广场中央,高达50米,是巴黎的象征之一。

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辐射出12条主要大街。

它建成于1836年,是为纪念法国军队的光荣和胜利而建造的,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拱门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巨幅浮雕,内容取材于1792—1815年的法国战争史。

面向香榭丽舍大道一面右下侧的《马赛曲》浮雕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

拱门上方四壁的浮雕是庆祝拿破仑凯旋归来的情景,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

单一的颜色和精美的浮雕给人一种庄严、朴素的感觉。

1920年在门洞下设了“无名战士墓”,燃着不灭的火焰。

除此之外,巴黎还有一座小凯旋门,即卡鲁塞尔凯旋门。

它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是为庆祝拿破仑·

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

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淡浮雕。

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于回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与和平女神像。

巴黎新城的象征拉德芳斯大厦也被称为“新凯旋门”,它与凯旋门位于同一条轴线上,遥遥相对,相映生辉。

凯旋门(TriumphalArch)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

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

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

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

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巴黎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星形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

面对香榭丽舍大街,法国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

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设计师是沙勒格兰CHALGRIN。

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

四面各有一门,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像,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

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凯旋门建成后,到19世纪中期,又在其周围修建了圆形广场以及12条放射状道路。

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

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

在停战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法国总统在此为阵亡的法国烈士敬献鲜花、默哀悼念。

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的阅兵队伍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

人们亦可沿着273级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

上去后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介绍法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558位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字。

另外设有两间配有英法两种语言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

广场的周围有12条放射形林荫大道,广场上几乎总是车水马龙,游人可以登上凯旋门欣赏巴黎的美丽景色。

卢浮宫

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

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法国国王继承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1981年,法国政府对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

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是一座玻璃金字塔,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金字塔建成时引起巴黎人的强烈不满,但他们很快接受了它,现在它已经成为巴黎最新的热门景点之一。

亚历山大三世桥

在巴黎有一座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大桥,这就是亚历山大三世桥。

大桥于1900年巴黎博览会前建成,全长107米,是一座单拱铁桥。

为了不影响两岸的视野,桥身建造得特别低矮。

它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送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

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大道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

桥的两端各有一对立柱,柱上的青铜骑士雕像造型生动。

桥身装饰以水生动植物和花环为主,小爱神路灯精致可爱。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广场,最初是献给路易十五的。

协和广场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中段,从这里可以环顾大部份的巴黎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