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26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461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对事实进行认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与自己精神深处密切相关的事物,并以此来印证和加固传统信仰。

B.奇闻轶事在传播过程中,那些与本地区不同质的内容,有的只是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甚至被人们遗弃。

C.奇闻轶事对神话的影响十分深远,一些异域的神话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而其娱乐功能却逐渐增强。

D.神话在传统的叙事中具有庄严与神圣的特点,有其自己的实质与现实的功能,但同时也会收到其他叙事方式的影响。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来源的丰富与否,往往影响着人们对各种信息传闻的接受态度,活跃在丝路上的人们对各种信息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B.在丝绸之路上,事情真相本身有时并不为人重视,确曾发生过的会成为奇闻轶事,奇闻轶事也可以变成民族精神传统的一部分。

C.丝绸之路传播神话的同时又在改造和削弱着神话本身,但它的确在一直推动着包括神话、传说、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既是一条实存的道路,也是一个看不见的意识形态的交通网络,在历史的变迁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腾字显圣,代人也。

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

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

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

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

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太祖笑曰:

卿真不背本也。

即拜帐内大都督。

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

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

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

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

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

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

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

二年,资州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

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

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

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

蛮獠畏威,承风请服。

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

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

腾乃进军讨之。

欲至铁山,乃伪还师。

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

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

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

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

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

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

盖欲发其怒也。

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

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

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

晋公护与招书曰:

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与此人同行。

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

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

五年,拜司宪中大夫。

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

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

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

谥曰定。

(节选自《周书·

陆腾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D.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

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B.庶子,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周代主要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周代时有王、公、候、伯、男五种爵位。

D.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驾四匹中等马。

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腾慷慨有节,知恩图报。

面对军威强盛的敌军,陆腾坚决不投降,坚守城池直到城陷被擒;

后受太祖知遇,表示愿意立功效命。

B.陆腾颇有威名,功勋卓著。

资州盘石百姓造反,据险固守,陆腾率军将其一举歼灭;

陆腾根据山势开路,反叛蛮獠迫于威势,接受降服。

C.陆腾善用兵法,临机制变。

面对铁山獠人阻断通道、音信隔绝的境况,陆腾带军征伐,佯装撤军,后伺机猛攻,连下数城,俘获招降甚众。

D.陆腾能征善战,为帝所重。

陆腾素有智谋,多次打败獠人,深受皇帝重视;

在东征时,皇帝因为其母在齐,就暂时放弃了东征的计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2)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忆旧游·

登蓬莱阁

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注】蓬莱阁:

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是江南名胜之一。

宋亡后,张炎等人常到此游览。

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是指南宋帝王的陵墓,南宋诸陵被元朝将领发掘,唐珏收遗骨植冬青以为埋骨处的标识。

8.风月依然,万里江清是如何从时空角度来写蓬莱阁的?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通过自身才能明确物我、荣辱的区别。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描写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难。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酥皮蛋糕

张凯

一绝巷紧靠淮河码头。

因淮源人没有忘记王拐子门前那块清宫御点牌匾,楞是把酥皮糖糕当做一绝。

就像天津卫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绝巷的酥皮糖糕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若不,县志办的人也不会左三番右五次地来找王拐子,非要他在地方美食这一章节里,把酥皮糖糕的来龙去脉说个仔细不可。

他做人也同他制作糖糕一样,斤是斤两是两,从不含糊。

他清楚,虽说这清宫御点的牌匾挂在了自家门前,可王家并没有资格独享专利。

光绪年间老佛爷慈禧路经这里时,为她做糖糕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他们都早已作古,一个是王家的先人,另一个便是对门街坊仇俊发。

为争这块匾额,两家人明争暗斗了几辈子。

自从王拐子被爹打跛了腿,仇家人带着痴恋上王拐子的独生女儿远走他乡,这清宫御点牌匾才算稳稳当当地挂在了王家的门口。

如今,挂着它招揽一下生意倒还可以,真要是白纸黑字地入书立志,王拐子自觉问心有愧。

王拐子如果不说,这酥皮糖糕的故事怕真的就要失传了。

晚清时节,这巷子口原本有两家糖糕铺子,做出的糖糕各有特色,难分伯仲。

刚好那一年老佛爷巡游四方,船泊码头,她一时心血来潮要品尝一下民间小吃,王仇两家便遵旨把糖糕奉上龙船。

那天老佛爷玩得高兴,胃口大开,把仇家的糖糕一口气吃了三个,连声称好,端上王家的糖糕时,不知为何她只咬了一口便放下了。

自此,王仇两家糖糕孰高孰低算是被老佛爷的金口玉牙一咬定了音,清宫御点的牌匾此后便一直挂在仇家门口。

王拐子自小就能体察到王家人对仇家人的敌视。

他倒觉得仇家人蛮好,仇家的糖糕也蛮好吃的。

尤其仇家妮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引得他伸着脖子往街对面望。

她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动那么大的肝火。

那天,他只不过想给仇家妮子送一担荆山白乳泉里担回来的泉水,还没挑到仇家门口,竟被发了疯似的老爷子失手打残。

人丁不旺的仇家无意再与王家对峙,一天夜里便搬出了家什人去屋空。

残了腿的王拐子更是倔强,他一辈子没有结婚,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报复了只剩他一根独苗的老爷子。

对面新开了一家糖糕店。

店主是个中年汉子,姓卜,朝鲜族人。

这店一开,王拐子的清宫御点便一日不济一日。

这天趁顾客多的时候,王拐子也混进店里看了一眼,一看顿觉耳目一新。

小店洁净温馨,雪白的桌布,锃亮的桌椅,墙壁上挂着些极富民族特色的小饰品。

为糖糕佐餐的是口味极佳的朝鲜族咸菜、辣白菜、道拉吉……还有白白嫩嫩的豆腐脑。

姓卜的店主认出了王拐子,热情地请他就坐,叫上糖糕小菜让王拐子品尝指点。

王拐子本意是来刺探情报,这一来倒叫他愈加羞愧。

店主说本来在延边生意做得挺红火的,可寡母年纪越老越怀旧,非要回到淮源开店不可……王拐子一震,刚咬了一口的糖糕掉在桌上。

店主并未察觉,仍旧侃侃而谈。

他说办这店全凭阿妈早年的手艺,只不过后来融进了打糕的做法,多了几道工序,口感就更没说的了。

王拐子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店门的。

从此一绝巷的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做过糖糕。

他家门上的那块清宫御点牌匾也不知何时摘掉了。

这日,王拐子从城郊的荆山白乳泉里挑了一担泉水下来。

此刻他才明白了老爷子当年为何下那狠手。

用这泉水和面炸出来的糖糕格外酥软香甜,仇妮的手艺虽然无人能比,但细细品尝口味还能觉出水管子的铁腥气和自来水里的消毒剂味。

王拐子一瘸一拐地挑担走过一绝巷,当要叩响卜家大门时,万千感慨涌心头。

嘿,送这一担水,竟然足足走了半个世纪。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县志办的三番五次地找王拐子,体现出本地人对王家酥皮糖糕的肯定,而王拐子却自觉名不副实,所以他选择了拒绝。

B.王拐子年轻时与仇家女儿两情相悦,并因此事被父亲打折了腰,在家族的恩怨下,他们的爱情被葬送,为小说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C.王拐子观察完新开的糖糕店后,他不仅再不做糖糕,而且摘掉了清宫御点的牌匾,表明王拐子非常有自知之明。

D.王拐子一震,刚咬了一口的糖糕掉在桌上。

这里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写出了王拐子在得知糖糕店是仇家女儿所开后的震惊。

E.小说以酥皮糖糕为线索,文字简洁,叙述平实,展现出王、仇两家人因清宫御点牌匾而展开的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

(2)小说安排慈禧太后吃糖糕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3)文中的王拐子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4)小说为什么以王拐子送白乳泉水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钱穆先生在云南

1938年2月,由于日军进攻,国民政府决定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

4月,文学院师生搬到蒙自,钱穆先生为文学院讲授国史。

1938年8月,西南联大文学院师生迁返昆明,钱先生闻之,大懊丧,其时他正在撰写《国史大纲)),认为到昆明交际频繁,没有闲暇落笔,而他因念宜良山水胜地,距昆明不远,倘获卜居宜良,以半星期去昆明任课,尚得半星期清闲,庶得山水之助,可以闭门撰述(钱穆: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于是,钱先生就留在宜良北山岩泉下寺中,潜心著述《国史大纲》。

当时的西南联大,初迁昆明,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租用昆明城内外几所中学的校舍,供文、法、理学院使用。

城外的省立昆华农校和城内的省立昆华中学,是联大师生上课的地方。

作为西南联大各学院共同的必修课,钱先生所授的中国通史课安排在农校楼上的一个大教室里,这是当时学校最大的一间教室,可以容纳200多人。

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风,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

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以致教室虽甚宽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

(李蜒:

《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钱先生在北平讲授中国通史四年,来到昆明又讲了两年,盖时在’九·

一八'

、’七·

七'

事变后,国人民族意识高涨,先生(指钱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才思敏捷,亦擅讲演,加以自幼民族情怀热烈,并又正当壮年,精力充沛,词锋所扇,动人心弦(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6年的讲授,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所需资料,最终于1939年6月在岩泉寺撰著完成《国史大纲》这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钱先生读书广博,精通国学,但他并非书呆子。

他是抱着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国史大纲》深刻地体现了钱穆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

在书中,他讲兴衰动荡之际多,太平治世之际少。

因此,他对治世用的篇幅较少,大量的篇幅用于兴衰换之时,尤以一朝衰落时期的表现和内在原因的分析最多。

同时,钱先生还特别强调学术的兴衰对政权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朝代要兴旺持久,必须有一种立国的精神。

这种精神实际就是儒家传统学术的精神。

因此,学术(指儒家)兴则国运兴,学术衰则国亡,他特别强调中国传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战乱的岁月里,尽管昆明也不是世外桃源,然而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这一隅天地的确是难得的静士。

钱先生秉性爱好大自然,他在宜良岩泉寺写作,探知附近有石林、大叠水瀑布等名胜,就邀请他的学生李蜒(云南大学教授)一起前往。

钱先生正是在云南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在艰难时势中进行着自己的历史沉思。

《国史大纲》完成后,钱先生于1939年暑假经香港、上海回到苏州。

一直到1946年,昆明学者于乃义、于乃仁兄弟筹建私立五华书院并与云南大学合聘钱穆先生到昆明讲学,钱先生才又重返昆明。

钱先生刚到昆明时,居住在翠湖公园里,当时的云南省立图书馆也在国内,他常去图书馆看书、著述,后来搬到圆通山上的唐家花园(唐继尧故居)居住。

1947年9月离开昆明,赴江南大学(无锡)文学院任教,自此离开云南。

(摘编自杨绍军《钱穆先生在云南》)

相关连接: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长沙临大,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长沙的临时性大学。

(XX百科)

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

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

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

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

(钱穆《国史新论》再版自序)

他(钱穆)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升华,以运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

一方面,他概括了儒家积极入世和利他主义的人生态度以及重视亲情和日常人伦的特点……只要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获得人生的终极价值。

(《廖建平《论钱穆的艺术人生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受日军侵华的影响,钱穆跟随文学院师生迁往昆明,因交际频繁,无闲落笔,怕耽误《国史大纲》的编写进程,钱穆选择住在宜良。

B.即使在动荡的年代,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课也座无虚席,来着甚众,深受人们景仰,这是因为钱穆的博学多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

C.文中引用了李蜒、严耕望对钱穆的回忆,将钱穆先生授课的情景展现出来,对钱穆先生的形象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也使文章更可信。

D.钱穆先生精通国学,对儒家传统学术精神十分看重,但他又能在传统的文化典籍中找到自己的新的研究方向,让自己的史学观点具有新的历史价值。

E.本文语言平实,重点写了钱穆先生到云南后撰写《国史大纲》前后的生活,记叙了一个爱国史学家的成长过程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

(2)作为历史学家,在钱穆看来史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简要概括。

(3)钱穆先生为什么能完成《国史大纲》的撰写工作?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钱穆是中国史学家之中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请结合他在云南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一个人腹内空空,且不懂得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识,到头来也仅是,是没有本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再美丽的梦想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记者在省人才市场了解到,现在又到了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然而很多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会比较迷茫,,忽略了很多现实问题,导致不能找到自己合意的工作。

肃顺虽出身于八旗贵胄,但他对那些庸庸碌碌的满族亲贵却十分看不起,认为这些人除了捞钱以外,。

相反,他认为汉人中不乏才识出众者,因而刻意加以接纳和延揽。

A.志大才疏一无所能眼高手低B.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一无所能

C.一无所能志大才疏眼高手低D.眼高手低一无所能志大才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儿童古籍普及出版市场看起来热闹红火,但质量令人堪忧;

而以成年读者为受众的古籍出版社则连表面的热闹都没有,显得极端冷清。

B.在一些娱乐场合,我们往往会看到,为数众多的中小学生在倾情地操控着这样那样的电动玩具,而玩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的大人更是普遍。

C.关于雾霾,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造成的。

D.博物馆是传播社会文化的载体,招募志愿者参与博物馆工作,既为志愿者提供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也拓展了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的民族歌剧领域再未出现过《白毛女》式的优秀作品。

这不能不让人掩卷沉思:

为何在70年前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而今天条件好了,反而缺乏力透纸背、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A.之所以大投入不一定能够创作出好作品,是因为经典之作不需要大的投入

B.因为经典之作并不需要大的投入,而即便是大投入也未必能够创作出好作品

C.因为经典之作不一定要有大投入,而即便是大投入也不一定能够创作出好作品

D.即便大投入能够创作出好作品,但对于经典之作而言也可有可无

16.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文学时常因跟风、雷同、抄袭、低级趣味、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遭到诟病。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范式,。

在追逐网络文学繁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也需要,来承担文化传播使命。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已经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作家队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一定探索。

网络文学的发展给网络作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令许多网络作家感到头疼。

对于通过网盘传播侵权作品、实施侵权盗版等行为,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出台法律法规加以管制和惩处。

17.下面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LOGO入围作品(主体颜色为蓝色),请写出其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中国大连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拍得了2015年的巴菲特慈善午宴,在宴会上他们发现巴菲特用的还是最老式的按键,而且听闻他连续半个月吃同一款汉堡,都觉得不可思议。

巴菲特却说,每天早上醒来,想到和自己最欣赏、最热爱的一人工作,做的又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会很开心。

当问及为什么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