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74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脉学述要Word文件下载.docx

3、寒脉——迟、缓、结、紧。

4、热脉——数、动、疾、促。

5、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6、实脉——实、长、滑。

7、气脉——洪、濡。

8、血脉——细、弦、涩、芤。

三、主脉与兼脉

单凭一个浮脉不能断定是什么病,必须再诊出八纲脉来断其表里、寒热、虚实与气血,如浮滑是风痰、浮弦是风邪挟郁、浮数是风热等。

但要想诊断一个完整的疾病,还必需再诊出第三个脉来。

如浮滑数是风痰热,浮紧弦是风寒而体痛。

这样还不够,要想弄清病人的体质与疾病的转机就要再找出第四个脉来,如浮滑数而按之弦细,这就清楚多了,弦则肝郁,细为血虚,脉象告诉我们,这人素体肝郁血虚,目前是风火痰热,我们在开方治风火痰热时,要照顾到血虚肝郁的方面。

也就是说。

在治风火痰热时不可过凉,也不可过于祛风,而忘记了病人血虚肝郁之体。

从临床上看,大多数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脉象,常常是几种脉象同时出现,这反映了疾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必须仔细诊察,还有浮中部与沉部脉象不同,例如浮中濡软,而沉取弦数有力,则前者主气虚湿郁,后者主肝郁内热,临床尤需注意。

四、脉诊各论

一般来说,脉象的特点主要通过她的位、形、数、力、势等五方面来辨别。

现按照诊脉八纲分类,分别介绍28脉的脉象,近似脉鉴别,主病及常见兼脉。

(一)表脉——浮

表脉主表证,在28脉中,只有浮脉主表证,其他脉象大多数可以和浮脉相兼。

浮脉以位定,在浮部出现,轻手可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即有向上鼓的感觉,古人形容为“如水中漂木。

相似脉鉴别:

芤脉:

浮大而中空,即浮部出现,脉形较大,按之有空豁感,古人形容“如捻慈葱”。

革脉:

芤脉与弦脉同见为革脉。

洪脉:

浮大而盛,按之来势不衰减,有越按越盛的感觉,又有急起直落的感觉即来盛去衰。

浮脉主病:

浮脉主表,主要反映外感邪气侵袭人体肌表,正气抗邪,正邪交争于表的病机。

一般表现为浮而有力。

此外久病体虚者见浮脉,不可一概而论,若有外感症状者,可作正虚感邪,以扶正祛邪治之;

若无外感症状,而脉突现浮大无力者,多系阳气失于潜藏,恐生拖变,须小心诊视。

常见相兼脉象:

浮兼数:

即浮脉一息五至以上,称为浮数脉,为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常见脉象,以发热微恶风寒并见为主要表现。

临证必视咽、舌,若咽红或肿,舌边尖红,口微渴者,即是温热证初起,治宜辛凉清解,忌辛温发表之剂。

浮兼紧:

浮脉与紧脉同见者,称为浮紧脉,是外感风寒重证的主脉。

寒主收引则脉必紧急,邪重正强,相搏于表,脉必浮紧,证见发热、恶寒较明显,头身痛,无汗,咽不红不肿。

舌苔白润,舌质不红,口不渴者,虽有发热,必是感寒,慎用凉药,当辛温解表,得汗而愈。

浮兼缓:

浮脉一息四至或略迟些,即为浮缓脉。

多属感冒风邪轻症,寒热都不明显,头晕鼻塞,身似有汗,治宜调和营卫,疏散风邪,如葱汤之属,小剂轻投即愈。

浮兼滑:

浮脉与滑脉相兼,称为浮滑脉。

多为平素痰饮为患,复感外邪,表证尚在,咳嗽痰多,或喘闷不舒,当于疏解外邪。

方中加入祛痰之品,可仿参苏饮法为方。

若脉虽浮滑而按之濡软无力者,属既有风痰,有属湿盛必观其舌,若苔白腻滑者必参以化湿之品,如舌胖嫩滑腻者,阳气亦属不足,方中可佐以助阳之品。

若浮滑,而沉取弦滑数有力者,内有痰火郁热,治当清火化痰为主;

若沉取弦实有力者,苔黄厚燥老,大便秘结者,为痰热挟滞内阻,治宜泄化通腑方法。

浮兼散:

浮脉与散脉相兼,为浮散脉。

浮散主老极,元气衰微,欲脱之象,急当益气固脱。

(二)里脉——沉、牢、伏。

里脉包括沉脉、牢脉、伏脉三种脉象。

从病机上讲,多主里证;

从切脉部位来讲,都出现在沉部。

1、沉脉

沉脉,浮中部皆无,只能在沉部出现,沉取始得之,古人形容“如石投水,必沉于底”。

正常较胖的人,其尺脉多为沉脉。

近似脉鉴别:

伏脉:

伏脉出现的部位比沉脉更深,必须“推筋着骨”才能诊得。

牢脉:

牢脉位居沉部,以脉形弦长实大为其特征,与其在沉部出现的深浅程度无关,只要脉形是弦长实大,都应视为牢脉。

沉脉主病;

沉脉主里,当以有力无力定虚实,沉而有力主里实,为邪结于里尔正不虚;

沉而无力主里虚证,多为脏腑内损,气虚虚弱之候。

常见相兼脉象与病机:

沉兼迟:

多主里寒,沉迟有力者多主痼冷积聚,治当温通逐邪;

沉迟无力者为阳虚里寒,宜温阳益气,若沉迟而微,尺部尤甚,责之命火衰微,治当补命火培下元。

又沉迟有力以冷积为多,然需详视舌、证,若舌苔黄厚燥老,证见阳明腑实者,当以承气下之;

若热郁于里,闭伏不去,可用宣郁、开泄、疏调方法,切不可拘于里寒一说。

沉兼数:

沉数并见,当主里热,有力者为里实热证,多为热郁于里,治宜宣郁泄热法;

无力者属里虚,虽有热象,亦为虚热,非泄热折热所能疗,当视其虚在何部,脉沉细数多属血虚阴虚,脉形大而无力者多属气虚阳虚,当合参舌、色、证候辨之。

沉兼滑:

多为痰饮久留不去之证,如喘嗽、痰核、诸痹、流注、偏瘫等,皆当参以治痰之法。

正虚者须当扶正,邪实者首当祛邪,有以脉之有力无力为辨。

若妇人经闭而无他证。

多为孕子之象。

沉兼濡:

沉脉而兼软,是气分不足且有湿郁。

舌苔白腻滑润者,化湿为先;

舌体胖嫩齿痕者,益气助阳为要。

沉兼弦:

主肝郁气滞,其人多胁痛胀闷,喜叹息。

面色苍者,常需防其化火。

若脉沉弦数急者,必心烦急躁,夜寐多梦,即肝郁化火之象,治当开郁泄热为先。

沉兼涩:

沉涩之脉,初为气滞,久为血瘀,气病及血,日久而成,治宜疏调气机,养血活血之法,必嘱宽心怡志,增加活动,候其气虚流通为盼。

沉兼细:

为阴伤血少,若按之微弱无力,则说明阳也不足,益气养血为要。

沉兼紧:

多为阴寒直中于里,证见腹暴急痛,泄利或寒疝发作,苔白滑润,宜温中散寒为治。

若再见舌体胖嫩且有齿痕,是阳气以虚,当参以温阳益气之品。

若沉紧而两关独滑者,必有积滞阻于中焦,宜佐以消导之品。

沉兼微:

脉沉而微弱欲绝是为沉微,主里虚已极。

若暴病见此脉。

须防虚阳外脱之变,急备独参汤、参附汤以防不虞。

沉兼实:

多主邪实在理而正气不虚,当合参舌、色、证候。

若舌苔黄厚燥老,身热面赤,腹满便结者,急当攻泄里实热结。

若年事已高,并无里实见证而见沉实之脉(每兼弦滑之象),则多属动脉硬化所致,不可攻实,宜养血育阴柔肝为要。

2、牢脉

牢脉以位、形定,在沉部出现。

脉形弦长实大者。

牢脉主病:

牢脉主邪实痼疾,多为癥瘕、积聚、娧疝之类,治当扶正祛邪,以缓图之,不可图快急攻,反致正伤而邪不去。

一般牢兼数者须泄其郁热;

牢兼迟者须温其沉寒;

两关牢甚,积在中焦胃肠,攻泄可治。

若久病正虚,形体羸瘦,大肉尽脱,反见牢脉者,乃真脏脉见,预后不良。

3、伏脉

浮、中、沉三部均无脉可寻,必重按至筋骨始得之者为伏脉。

伏脉主病:

主厥证与痛极,为邪闭气机所致。

外感证中邪正交争,欲作战汗,亦可见浮脉。

伏脉为一时性脉象,证减脉出,若久伏不出者险。

(三)寒脉——迟、缓、结、紧

所谓寒脉,是指这类脉象所主疾病的病机多数为寒。

寒脉主要包括迟、缓、结、紧脉四种。

1、迟脉

脉象一息三至,即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动3次,其脉搏跳动频率大约在一分钟50

次左右。

缓脉:

比迟脉略快,舒缓而调匀,有从容和缓之象。

结脉:

迟而时止为结,即脉动缓慢,时有停歇。

迟脉主病:

寒则涩而不流,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搏来迟。

李时珍说: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这是就一般而论。

其实,凡属邪气阻滞气机,以致气血运行不畅,都可出现迟脉,如气郁、阳郁、热郁,甚至阳明腑实证,也可出现迟脉,切不可一概认定为寒,必须细查其兼脉与证候,殊不致误。

常见兼脉:

迟兼滑实有力;

迟兼滑,按之弱而无力;

迟兼弦滑,沉取有神;

迟兼弦细沉小弱;

迟兼弱,按之甚微;

迟兼弱,沉取弦细;

迟兼细而按之滑濡有力。

2、缓脉

脉象:

缓脉比迟脉略快,大约一呼一吸,脉来4至即为缓脉,有从容和缓之象。

缓脉主病:

一般认为,缓脉多偏于不足一类疾病。

“缓为营衰卫有余

非风即湿或脾虚。

”伤寒中风,营弱卫强,其脉浮缓。

湿盛阻滞气机,脾土受困,其脉亦缓,至于常人之见缓脉,则必和缓均匀,从容有神,非病脉可比。

    常见兼脉:

缓兼滑按之弦急;

缓兼滑按之弦细;

缓兼濡而滑弱;

缓兼濡按之弦细有力;

缓兼涩按之濡弱;

缓兼浮而两关独滑,沉取滑而有力。

   3、结脉

    脉象:

脉来缓慢,一息三四至,时停跳而无规律。

    结脉主病:

结脉主气阻、痰瘀、湿困及心气不足。

结兼浮而弦细滑,按之急躁;

结兼沉而按之弦实有力;

结兼沉按之虚濡力弱。

   4、紧脉

紧脉往来搏动有力,象绷紧了的绳子上下左右弹动,具有一种紧迫。

颤抖而不平稳的特点。

  近似脉鉴别:

  弦脉:

端直以长,似弓弦挺立于指下。

按:

数脉从至数上分,弦脉以形象而定,紧脉则从其力度和动势两方面审知。

  紧脉主病:

紧脉主寒主痛,一般说,风寒外束,脉多浮紧,里寒作痛则脉见沉紧,关脉紧滑而实者,多主宿食,尺脉紧者多主寒疝少腹痛也。

  常见兼脉:

紧兼浮按之有力;

紧兼浮,沉取虚濡无力;

紧兼沉按之滑实有力;

紧兼弦沉取濡弱无力;

紧兼滑按之数实。

(四)热脉——数、动、急、促

热脉多主热,临床鉴别以脉动至数为辨。

1、数脉

数脉一息六至。

小儿脉一息六至为常,一息七八至者为数。

疾脉:

一呼一吸脉来七八至为疾脉。

促脉:

数而终止,即数脉兼歇止者为促脉。

数脉主病:

数脉主热,沉数者主里热,寸数主膈上热,关数为中焦热,尺数主下

热,再视兼脉兼证以详辩之。

常见兼脉:

浮数而兼弦紧;

浮数而滑实;

浮数而兼弦细;

浮数而兼濡滑;

浮数而兼虚弱;

沉数而兼濡滑;

沉数而兼滑实有力;

沉数而按之虚弱五根;

数兼洪而按之滑实;

数兼濡,按之虚弱无力;

数兼濡,沉取滑实;

数兼虚而按之弱微无力;

数兼细,按之虚弱无力;

数兼弦细,按之搏指有力;

数兼滑,按之濡弱;

数兼实弦滑。

2、动脉

脉数而兼紧、兼滑、兼短者,无头无尾,转转动摇,其形如豆,其动不稳。

短脉:

脉来上下不满部为短。

动脉主病:

阴阳相搏,其脉则动,男子多亡精,女子多崩中。

少阴脉动甚,多为女子妊娠也。

动兼滑,按之细数;

动兼滑,沉取无力;

动兼数;

按之弦滑有神;

动兼弦滑有力;

动兼细弦滑数。

3、疾脉

一息七八至以上者为疾。

疾脉主病:

疾而无力无神者为虚极,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疾而有力者为郁热内伏。

疾兼虚按之微弱无力;

疾兼虚沉取弦细力弱;

疾兼细按之弦滑略有力;

疾兼弦细而滑,按之略有力;

疾兼滑两关独旺。

4、促脉

脉来数,时一止,为促脉。

迟而时一止为结。

促脉主病:

凡内有实邪阻滞,郁热内伏,阻滞气机,使气血流动受阻,可见促脉。

促兼滑,按之弦细较有力;

促兼滑,沉取濡软;

促兼弦,沉取滑实有力促兼细,按之力弱;

促兼虚按之弦滑。

(五)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虚脉所主疾病多属气血阴阳诸不足,包括虚、弱、微、散、革、代、短七种脉象。

其虚在气在血,在阴在阳,或虚中挟实;

或实而兼虚,必须细查兼脉,合参舌、色、证候,方可断之无误。

1、虚脉

脉形阔大,软弱无力,稍加重按,即有空豁无力的感觉。

虚脉以形、力而定。

其脉形大,故浮部可见,其软弱而无力,故脉动又似缓慢。

浮大中空,如按慈葱状。

芤革相合,浮而弦急,如按鼓皮状。

濡脉:

形阔而边缘模糊不清。

散脉:

涣散不收,脉动无序。

虚脉主病:

多主阳虚气弱,中阳不足。

若虚脉见于两寸,多为心肺气虚,症见怔忡、惊悸。

若阴虚劳损之证,脉本细小而弦,忽变虚脉,多属阴伤已极,阳气将脱,须防脱变。

2、弱脉

沉细无力即为弱脉,脉形较为细小,脉动软而无力,又轻取不见,重按至深部始得,此乃弱脉之象。

细脉:

指下脉细如丝,明显而清晰,三部皆可见。

微脉:

似有似无,细弱欲绝。

形阔而软,边缘不清。

弱脉主病:

弱脉主气虚阳衰,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部弱主脾胃虚。

3、微脉

微脉浮细欲绝,似有似无,指下似无却有,虽有似无,轻手可见,稍重即逝。

脉形浮大无伦,搏动不齐,似花瓣飘散而无根。

脉形细小却明显于指下。

芤而弦急。

微脉主病;

微主气血双亏,阴阳两虚之候。

“气血微来脉亦微,恶寒发热

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4、散脉

散脉涣散不收,脉来浮大无伦,且搏动极不整齐,若花瓣之飘而无根。

散脉主病:

凡久病危笃,可见散脉,气血极虚,阴阳欲脱,必须积极抢救,不容稍缓。

5、革脉

浮而弦急,浮取即有弦急之象,加力按之反逝而不见。

李时珍云: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芤言中空,弦言外急,芤弦相会,其名曰革。

革脉主病:

李时珍认为革脉主“女子半产漏下,男子营虚梦遗。

”凡久病营虚,精血大伤,可见革脉。

6、代脉

脉来动而中止,止有定数,即脉搏有规律的停跳为代脉。

带脉主病:

或为脏真亏损,气血阴阳之不足,或为实邪阻滞,气血痰食湿等结滞在内,阻碍气血流畅,因而出现代脉。

必须详查舌、色、证候,结合兼脉,全面考虑。

7、短脉

短脉上不及寸,下不及尺,脉不满部,两头缩缩,故名曰短。

又有一种说法,指脉来搏指短暂,应指而回。

动脉:

其形如豆,厥厥动摇。

短脉主病:

凡气血不足之证可见短脉。

李时珍认为:

浮短多为血涩,沉短多主胸中痞满,寸短多是阳虚,尺短多是阴虚。

但短而滑数有力者亦主邪实有余之证。

(六)实脉——实、长、滑

脉实证亦实,多主邪实有余之证,包括实脉、长脉、滑脉等。

1、实脉

实脉大而且长,略带弦象,浮、中、按、沉四部皆有,应指坚实有力。

实大弦长,位在沉部。

实脉主病:

主邪实,凡谈火蕴结,实火郁热所致的发狂、阳毒、伤食等,都可出现实脉。

老年人动脉硬化的脉形弦直而劲,不能作实脉论。

2、长脉

长脉过于本位,上越寸部,下逾尺部,如循长竿,如引绳状。

长脉主病:

主有余之疾,特别是阳热炽盛。

3、滑脉

脉动好像滚动流利的珠子,应指圆滑流利。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滑脉主病:

滑脉为阴中之阳,主痰、食、积滞等,有形之邪,又主妇女胎孕。

(七)气脉——洪、濡

1、洪脉

在指下感觉粗大,来势充盛,去时缓弱濡软,是一种来盛去衰的脉象。

实脉:

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是一种极柔软而轻浮的脉象,似丝棉漂浮于水上一样,但不一定只在沉位。

虚脉:

是在大软的基础上,流动很慢,呈迟缓的现象。

若加力按之全然无力。

洪脉主病:

是阳热亢盛,阴液受伤,虚热上炎的一种现象,由于热盛消耗正气及津液,貌似火热而实为正虚,所以脉形来盛去衰,指下极大。

3、濡脉

是极柔软而轻浮的脉象,如水中漂浮棉絮之状。

轻软圆滑,边缘不清楚。

濡脉主病:

是气血不足,阳气又衰,如暑热伤气较重,又挟湿阻气机,常出现濡脉。

(八)血脉——细、弦、色、芤

血脉是指疾病深入到营血的脉象,见了这类脉象标志病在血分。

1、细脉

细脉在指下感觉象一根丝线那样细小,但是在指下清楚,始终能明显地摸出。

细脉主病:

是以血虚为主的一类疾病,李时珍说:

“细为血少气衰。

有是证则顺,否则逆”。

先父说过:

“单纯的细脉,一定是血不足”。

有时候因血不足外,还有一些气分虚,那就产生细而且弱的脉象。

2、弦脉

弦脉是端直且长,如张开的弓弦一样,按之不移,又象琴弦一般,挺然有力于指下。

弦脉主病:

多见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由于肝木失于涵养,肝阳易亢。

最易出现弦脉,临床多表现为胸胁痛。

或是水饮停留等疾患。

3、涩脉

涩脉往来迟滞不畅,涩艰极不滑利。

古人称它为钝刀刮竹。

这种病多发于暴怒及精伤血少的情况。

涩脉主病:

新病多属气分郁结,而有疼痛的感觉;

久病即为血少寒凝,甚或闭而不行。

4、芤脉

芤脉是一种失血脉象,属于暴然失血过多的脉象。

芤脉的形态是浮大而软,中间空虚。

芤脉主病:

主暴然失血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