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81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每个星期到我的学校,男女老少学古筝的人数是一千多人,这在当时的一个边疆地区,人们对古筝艺术都没有多少人了解,甚至也没有看到谁会弹,突然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学习,那也算是异军突起。

当时我的老师都是从内地高薪聘请过来的,所以一时间媒体、报纸,加上我们很多的演出,都有报导,我也常常在镜头里露面。

在别人眼中来看,我是一个成功的女强人,所以很多人都想和我合作,而且也感召了许多的专家教授,来到我的学校要探个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少人知道的乐器(因为这是在九、十年前),会在一个边疆的地区迅速的普及?

所以当时,别人都觉得我很风光、很成功,但是我却很心苦,是这个「心」苦。

身体的疲劳,我们睡一晚上的觉就可以恢复,但是内心的痛苦,当时我实在没有找到什么妙方。

我就想唯一的办法是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我四处打听哪里有课程就去参加。

我当时就跑了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去参加课程,课程的费用,二、三天就一万多、八九千。

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家们,可能也跟我一样,都去参加过这样的一个课程。

那个时候上这些课程,没有判断力,不知道这个课程的内容是不是把我们引向正确的方向,善恶、是非、好坏,没有这样的智慧判断,看到这么多所谓成功的人士都在参加这个课程,就想这个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

因为当时我们刘总还没有在这里办课程,所以那是我唯一的选择。

当我上完课之后,就觉得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核心,要建立学习型的团队,所以要把这些专家们请到新疆。

我也办过这个场面的课程,完了甚至让我们的员工都去学习,我想员工学完之后,一定这个队伍会稳定。

因为之前我的痛苦来自哪里?

每天都在琢磨什么?

这个员工有了能力会不会跳槽?

老师的合同期满会不会离开?

房价、房租会不会涨价?

学生会不会流失?

所以整天内心都有诸多的烦恼和不安,事业做得愈大,心愈不安,所以才想到要去学习。

结果学习完之后,我这个学校和企业的病兆全部表出来了。

一般我们吃药之后,病情会加重,但那是好转反应;

可是当时我的学校和企业不是好转反应,是病入膏肓。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时候,我的一些骨干、一些老师,他们纷纷来找我要辞职,他们说:

「李董,非常感谢你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习完之后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启发。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创富、自我创业。

因为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所以当他们提出来要自我创业。

「我们也可以像你一样,拥有更多的财富。

」就像昨天我们一位朋友,昨天晚上他说:

我去上的课都是教怎么赚钱的。

我也有同感,所以我的员工都要去赚钱了,不跟我干了。

你们就知道我做人有多么的失败。

当时我是当头一棒,我眼前浮现的是什么?

好不容易这个员工培养能够担当一个中层的职务,能够帮我管理一方,他却要走了,这个岗位谁来顶?

接下来,这个老师走了,一、二百个学员,一、二百个学生,我怎么向这些家长交代、向社会交代?

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再接下来,股东又怎么看我?

我为何把这个学校经营成这样?

当时真的我都,现在都难用语言表达,想起当时的情境,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结果真的这个时候股东就来找我,给我提意见。

当时我是措手不及,面临这样辞职的一个风气,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带动一片人,是陆陆续续真的来辞职。

这不好的东西可以传染,好的东西也一样可以带动一方。

当时处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之下,我唯一的选择是做逃兵,因为我不知道,我没有智慧解决。

我觉得人生是朝着幸福的方向走,怎么走到最后,当什么都拥有的时候,结果自己陷入到这样的一个困境当中。

所以我就把这个事业交给了我的后辈,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我就回到了海南。

回去之后,我就寻找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的朋友说:

妳也不能不做事!

妳还这么年轻。

那个时候,真的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只好怎么样?

只好重操旧业,办一个小小的学校来维持一个生活。

那个时候在做的时候都是很无奈,都不是很积极的去做这件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突然遇到了圣贤的经典,有人送来一套四书五经。

当我打开书本去认真看的时候,我看到每一句的经文都闪烁着无量的智慧,可是我看不懂,圣教无人说,虽智莫能解;

「经书易得,人师难求」。

所以这个时候很焦虑,就想怎么样能够找到一位老师,来教我,来教我的这些员工、我的这些学生。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这个时候有一个贵人就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了。

这个人你们能不能猜到?

蔡老师当时真的是一个人好像从空中掉下来,突然真的是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他来到海南的时候,没有一个亲戚,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什么背景,只知道他骑着单车,在烈日炎炎之下,推着这些《弟子规》到各个学校去送。

我知道之后,我就请他到我的学校,来为我的家长、学生、老师们讲《弟子规》。

因为我看了很好,看不懂,什么叫「勿箕踞,勿摇髀」?

很多的那些词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道理也没学过,怎么从小都没有学过?

就请蔡老师来讲课。

刚开始十几个人,到后来,一间教室本来只能坐三十多个人,是挤得水泄不通,挤到一百多人,甚至连讲台都坐的是听课的人群。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认真、专注的在听课,每听一次课,我的心灵都受到巨大的震撼,原来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人生道理。

慢慢我就明白了,人生真正的价值、活着的目的和意义。

我的人生走了几十年,可以说透过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终于明白,我们人活着的目的是服务人群、服务社会;

在家表现为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在单位表现为尽忠职守,在社会上表现为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承担社会的一分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诚信、互助、互爱,这是我们人应该去尽的本分,我终于明白这些道理。

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不是金钱做维系。

当时我的员工离开的时候,我就在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怎么这么不堪一击?

怎么这么没有保障?

透过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互动,是道义把我们连在一起,不是金钱来维系。

因为我们刘教授在前两天讲课的时候也讲到,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

你有利的时候,他就来;

你没利的时候,他就走。

人因利而来,也会因利而走。

说实在的,当我当时的企业、学校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想到的特效药是加薪。

加薪就是用物质、金钱来诱惑,可是这个是症状解,如果有人比我们给得更多,他还会在你这干吗?

所以说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的心非常的坦然。

当时我就在想,假如让我重新再做一次学校、做一次企业,我一定会把它做得很好,跟着我的人也会带给他们一个光明的里程。

所以这样一来,我就毅然决然走上了这条路。

因为今天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人们争着去做、抢着去做,可是有些事情却很少人去做。

但是很少人去做的事情,它却是这个社会最急需、最迫切的事,那就是伦理、道德、做人的教育。

所以我就把自己的学校转给了别人。

当然我们不是说听了这个课,我们要把企业也转掉不干了。

因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不是只在我们的讲台,是在我们的家庭、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单位、在我们的群体,这都是我们弘扬文化的平台。

这样一来,我就跟着蔡老师开始学习,让我真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时真的对我们的祖先生起无限的崇敬。

所以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归到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他还讲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并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工商业和科技,而是中国文化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会发扬光大,并带给全人类安定与和平。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内涵,我们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

包括刚才我们的马老师也提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

这八个字,远播近扬海内外,可是做为我们国人,对这八个字又了解多少,又知道多少,又能做到多少?

这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

包括我们对孔老夫子的思想,我们又了解、知道多少?

有个母亲带着他的孩子在街上行走,突然看到孔老夫子的画像,这个孩子非常高兴,「妈妈,妈妈,我们把这个圣诞老人带回家好吗?

」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知道圣诞老人,但是不知道孔老夫子是谁。

可是在韩国,韩国人人爱孔子,他们的高中生要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母亲都会跪在孔老夫子的面前叩首、祈祷。

我们且不说他们这个祈祷能不能考上大学,但是我们看到了孔老夫子在韩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今天反而我们的国人对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夫子却了解甚少。

有个韩国的留学生,她要到北京一所著名的学校留学,她一听说她被录取了,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

她说到了中国就可以学习中国的礼义文明、礼仪文化。

因为他们韩国人的这些礼貌、礼节,都是从中国的古代传过去的,她们就可以学到地道的礼仪,所以兴奋得觉都睡不着。

当她来到这所著名的高校之后,让她看到的是大失所望。

她一看,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礼貌,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礼节,顶多见面就是问一句「您吃了吗?

」,这个时候反而她变成什么?

她变成一个另类,她的彬彬有礼,反而让学生们看到很不习惯、很不舒服。

可是她继续要留学怎么办?

她就慢慢被这个环境给同化了,入乡随俗,也变得没有什么礼貌。

一年之后,她的一个学姐飞到了北京来看望她,一看到她大吃一惊,妳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都不敢想象。

怎么变得没有礼貌?

变得好像没有什么恭敬心了。

所以她就对她这个学妹发脾气、训斥她。

所以做为韩国人来讲,一个人无礼是耻辱;

可是对于我们今天的国人来讲,我们有礼,我们反而觉得不习惯。

我们在汤池的时候,也是举办这样的课程,一个男士雄纠纠气昂昂的走进我们的大门,我们的老师们说:

欢迎你!

鞠躬,他一看到我们鞠躬,少来这一套。

这两天我们来到这里,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有人给我们鞠躬,我们内心有没有觉得很别扭?

有没有?

没有,大家的善根太深厚!

待会我们一定要起立,向我们的至圣先师夫子鞠躬。

好,结果这个学员四天的课上完出来之后,本来是扬着头的,结果都是彬彬有礼,见到每个人都鞠躬;

甚至我们的老师拿书给他的时候,两手高高的举起接这个书,你看四天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所以《三字经》里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是不想学好的,只是我们今天没有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的一个教育,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在我们青岛的大洲,刘总的企业,听说有一些国外的友人到工厂来,看到我们的员工一个一个怎么样?

都跟他鞠躬。

他就问公司的领导说:

你们这有多少日本员工?

我们这位领导人说:

我们没有日本员工。

他说:

那些鞠躬的都是哪个国家的?

都是我们当地的,都是我们国内的员工。

人家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我到了马来西亚,有人告诉我,在国外凡是黄皮肤的人(黄种人,我们说),有礼貌的都是韩国人和日本人,没礼貌的他们都认为是中国人。

即便是中国人有礼貌,人家也认为是日本人;

即便日本人没有礼貌,人家也认为是中国人。

所以我们想想看,我们今天的礼丢到哪里?

我们丢到了韩国、丢到了日本。

当我们把这个礼丢掉的时候,其实我们把自己民族的尊严也丢掉了,为什么?

我们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些讯息,当时我还不相信,这些我不说,其实大家可能也都听到过。

在巴黎的圣母院,写着大大的中国字:

请勿大声喧哗;

在美国珍珠港的垃圾筒上,写着大大的中国字:

请将垃圾丢在此处;

在泰国皇宫的卫生间,也写着大大的中国字:

大小便后请冲厕。

后来,一个朋友到马来西亚去旅游,结果他居然看到在自助餐厅里,也写着大大的中国字:

吃多少拿多少,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后来他又告诉我,在一个岛国,这些旅游景区的酒店,大部分的门上都写着两个字,各位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哪两个字?

哪两个?

大家已经知道,写着「客满」。

为什么要写客满?

拒绝中国人入内入住。

只有少数的几个酒店为中国人开放。

是因为我们进去住宿之后,拿人家的枕巾擦皮鞋,拿人家的窗帘擦皮鞋。

有个笑话,有个先生有一天在家里,迷迷糊糊睡醒就急急忙忙要出门,突然就走到他们家的窗口,拿起窗帘就擦皮鞋。

他的太太说:

老公,你疯了,你以为你是住在酒店!

透过这些细节、这些现象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国民的素质到哪去了?

我们的物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好了,可是我们人文的素质在迅速的下堕。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写中国字?

对于我们成人来讲不言而喻,可是我们曾经问小朋友:

小朋友,为什么写中国字?

小朋友非常无奈的看着我们老师。

最后,一个小朋友很机灵,突然举手:

因为我们中国人很伟大。

是!

我们中国人,我们的祖先的确很伟大,可是当我们的后代子孙如此无礼的时候,我们是在用我们的行为,在羞辱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父母。

所以今天已经到了我们认祖归宗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我想我们民族的危机来自于我们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所以我们要力挽狂澜,来复兴我们中华的文化,造福子孙后代、造福整个全人类。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当时跟蔡老师认识的那一幕,他见到我他说:

妳叫什么名字?

我说:

我叫李越。

妳这个名字很好,有礼又有乐。

大家会心的一笑,猜到了没有?

我当时其实愣了,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是哪两个字。

自己也很庆幸和这两个字非常有缘,而中国的古代文化就是礼乐文化。

我们来看,在周朝的时候,我们的周公是一个圣人,他所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制礼作乐。

所以我们的周公也写下了人类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典籍,那就是《周礼》。

在古代的时候,一个新的朝代建立,首先国家、朝廷要颁布礼乐制度,让人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当人们都能够遵纪守法,你看人民的生活是井然有序,必然呈现出和谐的社会场景。

再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孔老夫子认为是礼崩乐坏的年代,所以他也在奋笔疾书,删诗书、订礼乐,做的是同样的一件事情。

在孔老夫子的六艺教学当中,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排在前两位,所以我们看到夫子常常在树下带着他的学生习礼。

为什么礼乐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定、团结、和谐,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孝经》已经告诉我们非常清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我们昨天,靳老师可能把这排字打出来,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风要纯朴、人心要厚道,要靠什么?

要靠音乐来教化。

今天我们看一个地区的人民是不是厚道,我们就要看他爱听什么样的音乐,爱唱什么样的歌,因为广博易良,乐之教也。

所以在古代的朝廷,都会派一些使者到民间去搜集什么歌曲?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好歌,搜集之后把它汇编,大量的在人民当中去普及。

因为美好的音乐、善的音乐,它能够启发我们人的良知,抒发我们美好的一种情感;

而不好的音乐、靡靡之音,让我们的心性往下堕落。

这几天我们看晚会,听昨天的音乐课,我们都有这样深切的感受。

你看一唱到母亲,我们内心生起是对母亲无限的感恩,这样的一个良知就被唤醒;

当我们唱祖国的时候,我们也对祖国生起了无限的感恩。

所以中国的音乐它是来源于天地,它是起到教化的作用,所以叫德音雅乐;

而国外的音乐它是有欣赏、娱乐的价值,而唯有中国的音乐,它是起教化的作用,大乐与天地同和,它是来自于天地祥和之气。

尤其我们在奥运会的时候,听到奥运会的那段主题「我和你」,你们当时听到那首歌有什么感受?

我们要不要现场感受一下?

因为我不是靳老师,我为了说明这件事,我就硬着头皮试一试。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聚在青岛。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我们一家人。

」谢谢。

那我为什么要唱这首歌?

因为当时我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是天籁之音。

当然你们现在听没有这个感觉,因为我唱得太差了!

真的,当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觉得世界人民是一家,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没有冲突、没有对立,真的是一个大家庭。

你看它都是在让我们的心量不断的扩大,让我们内心的对立不断的得到消弭化解。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一些青少年,在唱歌的时候,他们都是唱着声嘶力竭的这些歌,我们想想他们的人格会朝哪个方向走?

当唱这些靡靡之音的时候,他的心性是往下堕落,他的情绪、他的心境更是浮躁,更是没有理智。

所以也希望我们将来能够把好的歌曲汇集,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这样的一个教化。

再来讲到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从上到下要有序,做事情有分寸、有节度,就是要靠礼来维持。

所以我们说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从中发挥的作用,所以不学礼,无以立。

而我们学过《弟子规》的小朋友很有意思,我们问他们:

人生怎么样才能快乐?

我们的小朋友就回答说:

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就快乐。

你看连我们的小朋友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因为一个走到哪里都守规矩的人,一定是一个受别人尊重和欢迎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哪有不快乐的讲法!

所以我们今天学礼,最重要的、或者说最低的限度,是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是一个懂得分寸的人。

我们今天学礼,我们要了解从古到今,礼的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而礼的内容的确是博大精深,究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学完,因为它涉及的层面太广博了,所以我们今天学礼,要学到它的根本、学到它的本质。

比方说我们刚才讲到礼的形式,在古时候我们见到皇帝要三跪九叩,见到父母有时候也要行叩首礼;

在古时候,我们还看到的一个礼节,我们那天的李院长,你看他一上台做的是什么?

拱手礼。

还有揖让礼,还有我们延伸出来的鞠躬礼,这都是我们的古礼。

在不同的国度又有不同的礼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礼节。

比方说我是在新疆长大,你看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他要感谢大家的时候,他会做一个动作,把手放在他的心脏的位置,「rehemaiti」,它是感谢的意思。

我曾经到昆明,我又看到我们傣族的人民,他们表演完节目之后,也会做一个非常优美的礼节,表示对观众的礼敬。

后来我又到了内蒙古,内蒙古的这些长辈告诉我,他说:

李越老师,在草原上仍然留着美好的这种礼节,我们的晚辈见到长辈的时候,一定也会做一个动作。

大家看一下美不美?

好,谢谢。

我到了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小朋友一见到我就来伸手,我吓了一跳,伸手的礼节应该是长辈先伸,他怎么伸?

结果他是拿着他的手,抓着我的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表示友好、表示亲切,你看各个国度的礼节不一样。

外国人的礼节一见面是什么?

拥抱;

国际惯例的礼节是握手。

结果外国人在非典的时候,就特别向往中国的礼仪,他说中国的礼节很安全。

我们看到时代的发展,礼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变化,形式非常丰富。

可是有一个东西它是亘古不变、超越时空,那这个是什么?

礼的本质。

礼的本质是什么,大家知道了没有?

这几天因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在谈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敬」字。

在《孝经》当中告诉我们「礼者,敬而已矣」。

假如我们这个礼失去了敬,就成了什么?

就只有仪,有仪没有敬就是在作秀、就是虚伪、就是逢场作戏。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说他有一次去听课,讲一个销售的课程,这个老师站在台上就说:

我们的销售,我们要微笑服务;

顾客来的时候,你一定要朝他微笑,这样一微笑,顾客就会生起欢喜心。

这讲得一点都没有错,可是底下的人还是绷着脸,他们说笑不出来。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笑不出来?

甚至连三岁的孩子都笑不出来。

我就认识了一个家长,他说他的孩子上幼儿园,突然半夜就哭醒了,为什么?

妈妈说:

你哭什么哭?

妈妈,我作梦我的英语考试不及格。

你看孩子今天都笑不出来了,这么大的压力。

其实当我们笑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要找到真正的因在哪里,可能是我们的欲求太多,我们得不到,自然笑不出来。

结果这些人都坐在那里绷着脸,这个时候这个老师站在台上他说:

如果大家笑不出来,我教大家一个方法,每个顾客走进来的时候,你就当他是人民币。

那真是见钱眼开。

各位朋友,我们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座的朋友,我们都是顾客,我们希不希望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被别人把我们当成人民币敲一榔头?

我们不希望。

我们看到今天人的尊严都没有了,我们人变得更加物质化。

把我们当人民币的时候,我们真是拿人不当人看!

所以今天我们要了解,我们微笑服务,微笑背后的存心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还是为了真正的要礼敬他人?

在座有很多的女士,我们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到这个摊位他很热情,这个衣服妳穿上很好看,妳试一下。

我们高兴得不得了,欢欢喜喜穿上;

穿上一看,这个好像不太合适,对不起,我不要。

他的那个脸,刷,就变成了什么?

天气预报,晴转多云。

你看到他那个目的性强不强?

这样的微笑又能保持多久?

所以人与人之间,现在也存在信任的危机。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们今天所有的礼节,都是因为我们心中有这个「敬」,德辉动于内,而礼发诸外,我们内心有对人的敬,有这个修养和德行,外在的礼节自然呈现出来,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诚于中,形于外。

当一个人有礼敬的时候,难道他没有礼节吗?

当他有了这分对人的恭敬,自然吃饭的时候,他不会第一个跳在桌子上,他会让父母先吃;

走路的时候他一定不敢走在前面,一定让什么?

让长辈走在前面。

所以在我们的《曲礼》一开端,我们的刘教授那天也讲到「毋不敬」。

我们中国的祖先教我们对人的态度是什么?

诚敬、谦和、自卑而尊人。

诚是真诚,礼敬的根本是我们内心有真诚、恭敬、谦卑、和睦对人;

自卑而尊人,就是屈尊我们自己,放大他人,把他人提得很高,这和我们现在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完全不一样。

现在流行的一种价值观是自尊而卑人,以自我为中心,处处都是强调「我」字,我字当头。

请问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哪一种人生的态度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谐?

这是显而易见。

比方我刚才讲到,我们诚于中,形于外,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把这个头低下去,表达对别人的恭敬。

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讲到了我们钱可以舍,名可以舍,但是尊敬的目光不能舍;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穷人还是富人,哪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