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87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检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随机应变,寻求机会报警D、巧妙周旋,争取他人的帮助

5、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小明看到地上有很多瓜子壳,便随手将已装入自己口袋的瓜子壳又扔到了地上,小明的行为是()

①缺乏责任感的表现②正确行为,因为地面已经脏了

③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表现④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不能责怪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的是()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③法律是以惩罚为唯一目的社会规范④法律就是为了惩罚王子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7、周末,小强的父母要求他在家做作业,但他很想出去打游戏,父母不同意,小强一气之下决定离家出走,再也不受父母的管束,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小强有骨气,摆脱了父母,走向了独立②小强过于冲动,做事不计后果,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③小强离家出走让父母担心,是对父母、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

④父母要求小强周末做作业,是限制他人身自由的表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在我国,可以进行审判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各级人民法院C、各级人民检察院D、监狱

9、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们之间利益的最有效准则是()

A、道德B、舆论C、习惯D、法律

10、下列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C、生活中每一种准则都差不多,无特殊行为规范D、社会生活规则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11、据报道,为了“搞到”零用钱,3名中学生结伙前往学校盗窃,所盗物品均以低价甩卖。

目前,这3名嫌疑犯被抓获,而购买赃物的维修店老板也被刑拘。

据了解,这3名嫌疑犯都迷恋赌博,在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全部输光后,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这一案列表明()

A、法律对中学生没有约束力B、法律史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C、法律的目的在于惩罚D、中学生要加强自我防范,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2、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收入越高相应的高出部分的税率就越高,纳税就越多,这主要是为了()

A、平衡全社会的利益关系B、国家多收税款C、限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打击不法行为

13、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这说明法律能够()

A、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C、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D、赋予我们权利

14、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

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15、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

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

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

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A、逃壁、远离B、积极参与C、无所谓,与我无关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16、我们将法律称为“国法”,主要是因为法律()

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名称方面都有国名

C、由全体人民共同制定D、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17、放学后,在学校门口不远的地方,小明遇见一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把本班同学张刚围住,准备动手打人。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好做法是()

A、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个青年搏斗,不让张刚同学吃亏

B、不予理睬,张刚得罪了别人,他就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C、及时报告学校的老师或拔打“110”报警

D、为了保护本班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同这个不法青年拼到底

1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合法,这说明()

A、法律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B、法律是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标准

C、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9、下列规范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A、《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农民张某让正在读初中七年级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学校领导、老师几次上门劝说让其女儿返回学校无效。

于是,乡政府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

这一事例主要表明法律的哪一个特征()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实施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1、有人认为:

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看到了我国是法治社会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22、法律对社会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①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和谐②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③只惩治违法犯罪人员④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人际关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3、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交通规则,变得秩序井然。

激烈的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

这说明规则()

①能够解决一切矛盾②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协调相处

③使彼此的竞争的交往能够有序地展开④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4、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

①是自我约束②是被迫行为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5“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④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26、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紧急情况。

以下部分特殊电话与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报警电话“110”——负责处理各种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②报案电话“122”——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③火警电话“119”——负责处理各种火灾

④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负责处理各种突发的严重疾病和受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7、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下列规则中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中学生守则D、民法通则

28、2008年4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宣告一审判决,认定陈良宇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说明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C、高官犯罪应从重处罚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广东墨江中学七年级政治单元质量检测

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规则(答卷)

七()班号姓名成绩

1.答题前,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年级、班级、学号、姓名等。

2.保持答卷整洁,不要弄破。

3、请注意对应问卷的题号顺序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三、简答题(8分)

29、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

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

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联系;

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使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2)除了上述涉及的法律,你还知道哪些法律(列出2种即可)?

四、辨析题(10分,仅判断,不分析,不给分)

30、同学甲认为:

规则就是约束人的,能不遵守则不遵守。

同学乙认为:

规则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应自觉遵守。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五、分析说明题(12分)

31、某市警方破获了一个近几年来经常在某中学敲诈学生钱物的团伙。

据警方的消息表明,直到这个团伙落网,被敲诈的学生竟没有一人报案。

为此,该校七

(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面对敲诈,你该怎么办”的讨论,他们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下三种观点进行简要的评析。

(1)赶快掏钱给他们几块钱而已,免得挨打(2分)

(2)先把钱给他们,然后找人打他们一顿,把钱要回来。

(3)先设法稳住他们,然后找机会报警(3分)

(4)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

六、综合探究题(14分)

32、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生活空间不断扩大,责任这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在享受社会对我们的呵护,享受自己的权利时,也需要我们承担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

为此,七年级

(1)班这开展了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现场采访

(1)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为此,记者们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进行采访。

假如你是被采访者,请你回答:

(6分)

A、作为儿女的我有的责任。

B、作为学生的我有的责任。

C、作为公民的我有的责任。

活动二:

调查发现

(2)在校园内调查中记者发现,部分同学存在下面的现象,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行为中,能体现“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是()(2分)

A、小杨参加活动时经常失约,事后只说“临时有事”

B、小李在家总是借口学习任务繁重而不做任何家务

C、每次做眼保健操时,小华都会抓紧时间做作业

D、碰到学习上的困难,小东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除了记者发现的问题外,你认为在校园内还存在的不负责的行为有(不少于三种):

29、

(1)、说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2)、《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答案不唯一,只要列出我国现行的两部法律即可)。

30、我同意乙的观点。

因为: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正当的行为和生活受到侵扰,也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大家在一起交往和生活,就需要有针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守。

这样,生活才会更和谐、更完美。

因此,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是我们的自我约束。

(10分,仅判断,不分析,不给分)

31

(1)错误的,因为不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是一种忍气吞声的态度,会助长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嚣张气焰。

(2分)

(2)这是错误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不得以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这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3)这是正确的,当遇到不法侵害时,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4)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