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91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国家(51)刑:

惩罚

二、一词多义:

 会天大雨:

适逢    项燕为楚将:

将领

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   将

 

皆次当行:

编次   上使外将兵:

率领

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乃丹书帛:

写扶苏以数谏故:

缘故

得鱼腹中书:

字条数 

以数谏故:

屡次

卒数万人:

乃令符离人葛婴:

陈守令皆不在:

县令  

 为天下唱:

道不通:

道路     为坛而盟:

伐无道:

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项燕为楚将:

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

于是、就 士卒多为佣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为屯长:

担任

辍耕之垄上:

到、往    怅恨久之:

调整音节,无实义

楚人怜之:

代词,代项燕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助词,的

三、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

(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眼睛看”)

(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子罩着”)

(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四、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理解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的开头部分。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

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2、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

答:

一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历史功绩,二是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

3、贯穿全文的主线:

陈胜,吴广的活动。

4、本文记叙的是这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和这次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5、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导火索是“会天大雨,失期,法当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6、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① 

置书鱼腹;

②篝火狐鸣

7.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步骤?

(1)并杀两尉;

(2)召令徒属;

(3)为坛而盟。

8、用简要的话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一节:

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第二节:

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第三部分:

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9、人物性格:

(1)“苟富贵,无相忘”反映陈胜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现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了他领导起义的思想基础。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

而且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表现了这位起义军领袖的卓越才能。

人物形象总特点:

有远大抱负和远见卓识,有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10.翻译下面句子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苦秦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

《唐雎不如使命》知识点

1、《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与成语:

安步当车亡羊补牢狐假虎威门庭若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

2、字词句考察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2、韩傀()3、免冠徒跣()()4、以头抢地()5、彗星袭月()6、天下缟素()7、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以头抢地尔______ 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7.长跪而谢之______ 8.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9. 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10.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11. 否,非若是也________ 12.请广于君_______13.大王加惠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5)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9)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分析: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唐雎不辱使命中潜台词是重点)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与臣而将四矣。

我今天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⑶“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重中之重)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3、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而是想吞并安陵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②.“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回转商量的余地;

③.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③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

”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

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和暗示秦王我今天要暗杀你。

※5、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秦王:

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唐雎:

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

①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②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隆中对》知识点总结

字音辨析。

1、诣(yì

) 

沔(miǎn) 

璋(zhāng) 

胄(zhò

u)

恤(xù

箪(dān) 

殆(dà

i)戎(ró

ng)

一、重点词汇

1、对:

回答、应对。

2、躬:

亲自。

3、好:

喜欢。

4、每:

常常。

5、于:

和、与。

6、莫之许:

就是“莫许之”。

7、许,承认。

8、惟:

只有。

9、信然:

确实这样。

 10、与俱来:

与(之)俱来。

俱。

一起。

11、就见:

到那里拜访。

就,接近,趋向。

12、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枉:

委屈。

13、由是:

因此。

14、遂:

于是,就。

15、凡:

总共。

16、屏:

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17、倾颓:

崩溃、衰败。

18、 度德量力:

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19、信:

通“伸”,伸张。

  20、遂:

终于。

用:

21、猖蹶:

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22、犹:

仍,还。

23、已来:

已,通“以”。

24、克:

战胜。

25、非唯…,抑亦:

不仅仅……而且也;

非唯:

不仅抑:

而且亦:

也26、挟:

挟持,控制。

令:

号令。

27、通:

到达28、殆:

大概。

29、著:

布。

30、总揽:

广泛地罗致。

揽,招致的意思。

31、修:

治理。

32、将荆州 将:

带领33、身:

34、犹:

好像35、诚如是:

果真像这样。

36、食壶浆:

用箪盛,用壶装。

“箪、壶”名词活用为动词。

箪,用箪盛。

壶,用壶盛。

箪:

古盛饭的圆竹器,似竹篮;

食:

食物;

浆:

美酒;

迎接军队。

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三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四1、一词多义

①信谓为信然:

确实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②因:

因屏人曰:

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③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

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

终于、最终遂用猖蹶:

  ④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

如果

  ⑤已:

然志犹未已:

停止。

自董卓已来:

通“以”。

已历三世:

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⑥谓:

谓为信然:

说谓先主曰:

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

认为

  ⑦然:

这样然志犹未已:

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

因此贤能为之用:

利用此用武之国:

运用

  ⑨以:

以弱为强者:

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以迎将军者乎:

  ⑩为:

好为《梁父吟》:

唱谓为信然:

是以弱为强者:

成为

  贤能为之用:

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作为

2、古今异义

遂用猖蹶:

猖蹶古意:

失败;

今意:

嚣张。

凡古意:

总共;

平凡。

孤古意:

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孤单。

遂用猖蹶用古意:

因此;

今意:

使用。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古意:

拜访;

今意,照顾、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古意:

大概;

今意,危险、输。

(百战不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古意:

一天天;

今意,太阳或日子。

抑亦人谋也抑古意:

而且;

今意,压抑,或者。

此人可就见就古意:

接近,趋向今意:

就是。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同意这件事。

2.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3.将军宜枉驾顾之。

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呢!

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

六、文学常识

《隆中对》选择《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

七、课文理解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根据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备:

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

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谋臣形象

4、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出师表》复习知识点

1、作者: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词。

(1)重点实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

古代皇帝死称“崩”或“殂”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

实在

③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

优待,厚遇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谏:

直言规劝,使改正,一般用于下对上

⑤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

提拔,提升

⑥不宜偏私偏私:

出于私情,偏袒一方

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

即“以是”,因此简拔:

选拔

⑧必能裨补阙漏裨补:

弥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⑨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

……的原因

⑩悉贞良死节之臣死节:

为节操而死

⑾臣本布衣布衣:

平民

⑿恐托付不效效:

实现

⒀深入不毛不毛:

不长草。

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⒁当奖率三军三军:

指全军

⒂攘除奸凶攘除:

排除,铲除

⒃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

怠慢,疏忽

⒄以彰其咎彰:

表明,显扬咎:

过失,过错

⒅以咨诹善道咨诹:

询问

⒆临表涕零涕零:

眼泪落下。

涕,这里指眼泪。

零,落,落下。

⒇引喻失义义:

适宜,恰当

(2)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意思是:

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意思是: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①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今义:

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或经商的人一天中第一次成交

②不宜异同

不一样今义:

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今义:

深为憎恨,极端憎恨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

不道德

⑤由是感激

感慨激动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4)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用作动词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原意为宏大,在文中意思为发扬光大

陟罚臧否臧否:

原意为善恶,在文中意思为评论人物好坏

亲贤臣,远小人亲:

原意为亲切,在文中意思为亲近

远:

原意为指距离长,与“近”相对,在文中意思为疏远

②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皆良实良实:

原意为善良、诚实,在文中意思为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

原意为好、坏,在文中意思为好的和差的

攘除奸凶奸凶:

原意为奸邪凶顽,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顽的人

③名词作状语北定中原北:

原意为北方,在文中意思为向北

(5)一词多义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

以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第一个“以”为连词,因为;

第二个“以”连词,来

悉以咨之介词,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介词,在

于欲报之于陛下也介词,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到

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读yí

,留下的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动词,读wè

i,给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

论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动词,效忠

忠进尽忠言形容词,忠诚的

受任于败军之际名词,任命

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名词,责任

3、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4、理解性背诵: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6、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例:

赤壁之战 

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七擒孟获 

空城计等 

②例: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马援马革裹尸;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

林则徐虎门销烟;

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7、《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表"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

报先帝"

忠陛下"

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8、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9、文中的"

臣"

是指诸葛亮,"

先帝"

指刘备,"

陛下"

指刘禅。

10、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