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03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人上山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巷道名称:

3-1煤层行人上山。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该巷道主要为矿井中央采区行人、通风、管路铺设,并兼做一个安全出口等需要。

三、巷道位置:

位于井田范围内34勘探线以西,3-1煤层集中轨道上山以西20米处,提升方位角27°

,沿煤层顶板放向掘进,总长度538米。

巷道垂直位置地面上部无任何建筑、无河流,上部无采空区,无复杂构造的地表。

为天然状态。

四、巷道工程量:

该巷道设计总长度为538m,毛断面9.75m2,净断面8.9m2,总工程量538m×

9.75㎡×

1.35=7081.4m3。

五、预计开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为2015年3月15日。

七、工期及竣工时间:

预计工期150天,因掘进过程中各种原因耽误工期,现竣工时间预计为2015年8月15日。

第二节编写依据

本作业规程编制依据是:

1.本规程编写依据是《新疆托克逊县盘吉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初步设计变更说明书》、《新疆托克逊县盘吉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变更说明书》。

2.《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及标准》。

4.《井巷工程》(高等院校教材)

5.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开采情况

1、地面相对位置:

该掘进巷道位于+1200m水平中央采区回风平硐以西,3-1集中轨道上山以西30米处,方位角为27°

,和3-1集中轨道上山平行布置,沿煤层顶板方向掘进,巷道设计长度为538米。

2、开采情况:

该工作面附近以西只有已掘的+1150m区段运输石门,长度为462米,30米以东有3-1集中轨道上山574米。

附近没有采煤工作面。

总体上煤炭资源没有开采,现仍为天然状态。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煤(岩)层赋存特征:

该地层主要发育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

第三节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克尔碱向斜的北翼,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180-215°

,倾角23-28°

之间,断层不发育,呈一单斜构造形态,属中等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井田内因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地下水补给来源很不充分,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含水性微弱,第四系含水层分布范围很小,断层导水性微弱甚至隔水,主要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在0.0023-0.063l/s.m之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本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裂隙类、简单型,即二类一型。

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第五节顶底板

根据钻孔编录资料,行人上山顶板以中砂岩、粗砂岩、泥岩和灰质泥岩为主;

底板以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为主;

夾矸以泥岩和灰质泥岩为主;

各种岩石的单层厚度变化不等。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使用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位置

该巷道从3-1集中轨道上山以西30米处,沿3-1煤层顶板,由北向南布置,设计长度为538米,提升方位角为27°

,采用半圆拱型断面布置,净宽3.0m,净高3.3m,净断面8.9㎡,围岩稳定段采用锚网喷支护,支护厚度100㎜,破碎段采用料石砌碹或混凝土浇筑支护,支护厚度为400㎜,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要严格按要求支护。

巷道采用一次成巷方法;

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段,应采取措施,必须加固支护。

二、巷道断面

掘进上山段断面尺寸为:

高度3.4m、底宽:

3.2m,掘断面9.75㎡,净断面:

8.9m2,巷道形状:

半圆拱(详见巷道断面图)。

行人上山平巷段断面尺寸为:

高度3.5m、底宽:

3.8m,掘断面11.72㎡,净断面:

10.82m2,巷道形状:

三、开口位置

在3-1煤层集中轨道下山下部车场,距落平点44米处西翼开口,由东向西掘进;

掘进至见3-1煤层后沿3-1煤层掘进,方位角为27度,由南向北沿煤层掘进,最后和3-1集中轨道上山绞车硐室前方的交岔点贯通。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矿压观测

1.观测对象:

3-1煤层行人上山掘进面。

2.观测内容:

根据锚网支护技术规定要求,巷道要进行巷道顶板、煤层顶(底)板离层监测,巷道顶部和两帮移近量监测、锚杆载荷监测,目的及手段见下表:

矿压观测内容、目的及手段一览表表3-1

序号

观测内容

观测目的

测试手段

1

顶板离层

检测顶板的稳定状况,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顶板离层监测仪

2

锚杆受力

检测锚杆强度是否合适,以调整密度

锚杆拉力机

3

煤层顶底板

巷道两帮移近量监测

钢卷尺

3.观测方法:

掘进工作面要进行顶板离层观测。

观测要求如下:

①掘进工作面每掘进100m,在巷道中部布置测点,进行观测,要求测点间距100m。

每一测点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打300根锚杆做一组锚杆锚固力测试,每组不少于三根。

用锚杆拉力计检测顶锚杆的锚固力;

在巷道中部正顶安装顶板离层仪,用于测定巷道顶板离层量,并保证测点处有记录牌板显示,巷道顶板使用钢卷尺监测。

②观测时间:

顶板离层仪每隔三天专人观测一次,直到该巷道施工完毕。

③顶板离层仪由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安装,并做好初始值的设定与观测记录;

并负责对安装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保证顶板离层仪安装符合规定,并负责顶板离层量记录牌板的安设。

④通过观测,如发现顶板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对顶板进行分析,预测顶板变化情况,报矿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理,以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⑤施工单位、职工不得随意对顶板离层仪进行调制、破坏。

⑥数据处理:

采取边施工、边观测,及时对量测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量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4.数据处理:

通过对测站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巷道顶板离层量大于100mm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进行处理。

二、支护工艺

1.支护形式:

根据初步设计资料表明,煤层厚度为0.48~3.76m,平均厚度1.38m,走向上在31~37勘探线煤层相对较厚,向东、向西煤层逐渐变薄,倾向上厚度变化不大;

煤的容重为1.33T/m3;

煤层平缓,倾角在27°

~55°

之间,煤层厚度属于薄煤层,较稳定,煤层硬度较软。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地质构造时,支护形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制定特殊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三、巷道压力情况及支护形式

1.永久支护设计

永久支护设计为锚网喷支护。

2.锚杆支护设计:

按照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①锚杆长度计算公式为:

L=KH+L1+L2

式中L——锚杆总长度,m;

H——软弱岩层厚度或冒落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煤)层的深度,一般可按经验取0.4m;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

本规程中规定锚杆外露长度≤40mm

L=2×

H+0.4+0.04

软弱岩层厚度是根据地质资料、实测或经验估计;

冒落拱高度是按下式估算,即

式中B——巷道开挖宽度,m;

f——岩石坚固性系数,(一般取4)

3-1煤层行人上山掘进面中:

H=3.2÷

4=0.4m

(3-1煤层行人上山掘进面中,普氏系数取4)。

0.4+0.4+0.04

=1.24m=1240mm

故我矿现使用的1600mm长钢筋锚杆可以满足帮锚杆支护的要求。

同样可计算出1800mm长钢筋锚杆可以满足顶锚杆支护的要求

②锚杆的间距、排距计算: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巷道掘进循环进度为1.6m/循环,根据煤矿开采设计规范规定锚杆排距取锚杆的1/2,所以我矿该掘进巷道锚杆排距为800mm。

锚杆间距为

a=

式中a——锚杆的间距,m;

Q——锚杆的设计锚固力,根据质量评定标准规定取50KN

γ——被悬吊岩石的重力密度;

KN/m3。

(一般煤层取25)

H——软弱岩层厚度或冒落拱高度,0.35m;

a=1.689m

则: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锚杆间排距取为800mm。

基本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因此,为确保巷道成型,巷道顶部锚杆间排距定为:

800×

800mm,两帮间排距定为:

800mm。

永久支护时注意事项:

锚网支护工作未完成时严禁空顶作业(出渣),必须支护好永久支护后才能继续施工。

如果遇见变化带或顶板比较破碎、煤层煤质变软时,缩小锚杆间排距或采用锚索进行补强支护。

四、巷道断面特征

巷道断面特征表表3-2

断面

围岩类别

支护

形式

断面积(m2)

掘进尺寸(mm)

锚杆支护参数

掘进

底宽

种类

长度

(mm)

布置方式

间排距

外露长度(mm)

3-1煤层行人上山

锚网、锚杆、喷射混凝土

9.75

8.9

3.2

3.4

圆钢

1800

矩形

800

10-40

附:

巷道支护断面图

五、安装锚杆要求

(1)顶锚杆排距为800mm,间距为800mm,误差不超过±

100mm。

(2)两帮锚杆间排距均为800mm,误差不超过±

(3)锚杆外露长度10mm—40mm之间(不超过40mm)。

(4)顶板与顶部交接处锚杆倾斜角度75°

(锚杆与水平夹角);

误差范围0——5°

,其它的锚杆垂直顶板或沿巷帮布置;

超过此标准的需进行补打。

(5)顶帮锚杆均采用边掘边锚,即放炮一排,打锚杆一排。

必须是先顶后帮,即先打顶锚杆再打帮锚杆。

六、掘进工作面最大空顶距的确定

1、锚网支护与工作面迎头的空顶距离不能超过《安全规程》规定要求,最大空顶距离为0.2米。

2、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巷道断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要求施工,有特殊情况,确需改变巷道断面时,矿生产技术科按所需制定实施方案,方可整改。

第三节支护工艺

一、巷道支护:

(一)支护方式:

1.临时支护方式:

金属前探梁支护

2.永久支护方式:

稳定段为锚网喷支护,破碎段为混凝土浇筑支护;

遇顶板围岩局部离层、破碎时可补打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间距为2500mm,排拒1400mm,每排2根,长度5000mm,锚入深部岩层4800mm。

(二)支护参数的确定:

1.临时支护参数:

金属前探梁长度6000mm,共两根(采用矿用Φ50钢管加工),支护宽度3800mm,高度不低于200mm,固定吊环四个(采用Φ40圆钢,强度不低于30KN),吊环距离1000mm,每根前探梁采用2个吊环,10块木板,木板规格:

采用长×

宽×

厚为3800mm×

200mm×

50mm。

木板与木板的间距不大于100mm。

详见附图

(三)支护材料及规格:

支护材料:

一般材料为锚杆、金属网、水泥、沙子、铁托盘、螺帽;

特殊材料为速凝剂,树脂锚固剂。

矿压严重处采用锚索补强支护,遇破碎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支护。

(1)锚杆规格:

顶锚杆Φ18×

1800mm,帮锚杆Φ16×

1600mm,锚固端麻花扭转角度<

270°

方向左旋,麻花长度为450mm。

(2)树脂锚固剂规格:

Φ23.5×

350mm,凝固时间为20~30秒。

(3)金属网规格:

长×

宽=5000mm×

1800mm,菱形孔、孔径<65mm。

(4)锚杆铁托盘规格:

顶部长×

厚=140mm×

140mm×

6mm

帮部长×

厚=120mm×

120mm×

6mm。

(5)螺母规格:

顶部为Φ18mm×

65mm,帮部为Φ16mm×

65mm。

(6)锚索规格:

锚索规格为Φ15.24×

5000mm钢绞线,药卷用Z2335树脂药,每孔5卷药。

锚索托盘规格为3000mm×

300mm×

10mm

(四)锚网+锚索+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工艺:

(1).打锚杆眼

打锚杆眼用风煤钻或风动锚杆机。

掘进放炮后,立即在永久支护掩护下将前探梁伸到工作面迎头,保证前探梁距工作面的距离为零,用背板及楔子将前探梁刹紧打牢,然后在前探梁掩护下打锚杆孔。

(2).锚杆的安装方法

锚杆孔打好后,先用杆体测量孔深和孔直度,符合规定要求后,在杆体尾部上好连接头,用锚杆将树脂锚固剂轻轻送入眼底,再用风煤钻搅拌,搅拌时间为20s±

5s,凝固后取下风煤钻,5分钟后铺设金属网、铁托板,用螺母拧紧加固,确保支护效果,避免顶板离层。

(3).喷浆方法

1、锚杆按要求布置好后,开始喷浆准备工作。

2、喷浆前,必须先将喷浆区域内的岩壁用水冲洗一遍,并用撬杠将工作面顶部和两帮活岩及悬矸撬除掉。

3、准备好PZ—5型喷浆机(额定能力5m3/h)和砂、石子等工具。

石子颗粒不大于0.1cm,使用的砂石料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单位经过检验方可使用。

4、砂子选用中粗砂,含土量不大于3%。

水泥选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要求混凝土强度C20,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砂子∶石子=1∶1.89∶2.17(重量比)。

水灰比控制在0.47,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

5、喷射混凝土时,要观察混凝土的粘结性,发现回弹率较高,必须重新配比混凝土。

6、喷射前,应先将被喷工作面两帮底部深挖,深度至少10—15㎝,防止底部混凝土喷射后有悬空现象。

7、操作人员佩戴好防尘口罩和防护服,喷射时,先初喷,在复喷,初喷厚度为3—5cm,复喷后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为0.10m.

8、喷射混净土时,要按次序均匀喷射,喷射时要尽量使巷道光滑、平整,巷道壁面无凹凸不平现象。

9、喷射时,喷浆机送风量要调整合适,以免引起巷道内粉尘飞扬,影响人员身心健康。

喷射用的速凝剂,应该随喷随掺。

10、喷射作业时,工作面应保持有两人,一人操作喷枪,一人辅助作业,喷射人员必须紧握喷枪,掌握好喷射方向,以免造成浪费,一手握住阀门,控制喷量大小,严禁将喷射枪口对着旁边人员。

11、喷射时,操作人员应将喷枪垂直于巷道壁,最大喷射夹角不要大于80度,可减少浪费混凝土。

喷枪与巷道壁距离以1.0—1.5m合适。

12.喷射作业时,应采取先喷下后喷上部,先喷帮后喷拱,先喷凹陷地点,然后在喷射凸出地点,依次作业。

两帮一次喷厚40—60mm,顶部拱上面一次喷厚30—50mm,间歇时间20~30min。

13.喷射混凝土后必须精心养护,经常洒水处理,要求每班洒水1—2次进行养护。

(4).支护质量要求

(1)打注锚杆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要求,找好锚杆位置画眼后,在打眼,保证排间距误差为±

100mm内。

(2)锚杆注入角度要求与岩层层理面垂直。

(3)锚杆必须用螺帽拧紧,螺纹外露长度为10~40mm,网及托板紧贴煤、岩面,一垫一帽紧固有效。

(4)锚杆拉拔力必须达到50KN以上,不合格锚杆必须重新补打。

(5)每300根做一组锚杆拉拔力试验,并做好标记。

(5)、过地质构造时加强支护

过地质构造时,为了保证安全、快速、充分的掘进,制定以下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时必须进行短掘短支,最大循环进度不能超过1.6m,掘1.6m,支护1.6m。

2、每一循环后,立即进行支护,要求工作面最后一排锚杆距工作面的空顶距不大于0.1m。

3、锚杆间排距为:

800mm;

过构造或顶板有压力时必须采用缩小锚杆间排距的办法进行支护;

顶板较破碎时补打锚索支护或浇筑混凝土支护。

4、任何人不得进入空顶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站在支护完好、顶板完整且无片帮危险的安全区域内作业。

5、设备因故障停止掘进,必须先停止工作面一切工作,现场值班电工修好电气设备,确认无不安全隐患后,检修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处理。

6、开口交叉口必须加强支护,若顶板离层冒落,必须采用喷射混凝土+锚索加强支护,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6)、其它工作安排

1、管线铺设及吊挂:

电缆钩安装高度1.8m,间距1.5m一个电缆钩,电缆钩为四钩单锚型。

电缆钩设在煤层顶板侧。

2、施工放线要求:

巷道开口时,严格按设计开口位置施工。

掘进定向以煤层走向为准(自东向西),使腰线紧跟工作面。

3、巷道文明生产由掘进队队长及当班班长负责,要求在掘进的同时保持巷道的文明卫生。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一、巷道施工方法:

在完善通风系统、防尘管路和运矸进料系统的情况下,根据技术人员给定的中腰线位置开始施工。

第一阶段平巷段:

先从+1000m集中轨道上山下部车场44米处开口,由东向西掘进,fangweijiao平点;

第二阶段上山段:

从3-1煤层落平点开口,由南向北,由下向上掘进,最后至+1200m水平;

第三阶段平巷段施工:

在+1200m水平落平后,和3-1集中轨道上山绞车硐室前方的牛鼻子西侧贯通。

根据图纸设计和《规程》规定,施工过程中上山段每隔40m施工一个躲避硐。

施工躲避硐时,根据平巷各段支护形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

第二节凿岩方式

凿岩方式:

钻爆法掘进,打眼采用人工打眼的方式(煤采用风煤钻、岩石采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

掘进工艺:

开工准备(交接班,顶板、瓦斯、工程质量、探头位置、设备等安全检查和开工准备及标定中腰线)→打眼→装药、连线→爆破→通风→敲帮问顶→临时支护→出渣→顶部锚杆支护→出渣→两帮锚杆支护→管线敷设→下一循环→收尾(整理工程质量、打扫文明卫生)。

第三节爆破作业

巷道所在3-1煤层中,煤层顶底硬度f=3~4(据地质报告提供),故采用斜眼楔形掏槽。

炸药使用矿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毫秒电雷管起爆。

起爆使用MFd-200型防爆发爆器起爆。

炮眼有掏槽眼8个,辅助眼14个、周边眼19个,采用一次装药,一次起爆。

1.爆破方法:

3-1煤层采用正向爆破(见下图)。

2.爆破施工工艺:

(1)打眼:

先把眼位定好后,挖好眼窝,掏槽眼距巷底1000mm,掏槽眼8个,炮眼间距400mm,顶部位各增加一个辅助掏槽眼;

周边眼19个,眼距400mm(详见炮眼布置图)。

(2)装药:

采用煤矿许可2号岩石乳化炸药和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

装药前,用压风和木质炮杆清除炮眼内的残余煤矸渣和积水,把电缆、钻机等带电导体撤离工作面。

在工作面装配引药,需要多少;

装配多少引药。

正向装药,一手拿着雷管脚线一手拿木质炮杆把炸药送到炮眼内且轻轻捣实,然后装水炮泥,最后装黄土炮泥封孔,并把电雷管两脚线拧接成短路。

(3)连线:

由专职放炮员负责连线,连线方式为串联。

(4)放炮爆破:

由专职放炮员负责放炮,采用MFd—200型煤矿专用发爆器起爆,严禁使用井下其他电源起爆。

必须在距爆破点不小于100米的安全地点起爆,等设好警戒撤出工作面全部人员且发出不少于三声放炮信号,待5秒钟后起爆。

起爆后立即拔掉发爆器钥匙及放炮母线且将放炮母线拧接成短路,全程爆破完后方可撤除警戒。

3.掘进方式:

该掘进面用炮掘方式,钻眼爆破法。

①循环进尺及炮眼数确定:

依据煤(岩)层性质,设计一次循环进尺1.6m,每班循环数1次,一日安排三个班、一天总掘进进尺4.8m,每班4人。

②一次循环炮眼数量为:

根据炮眼设计,掘进工作面一次循环所需炸药总量为15.8kg。

N=qsmn/Pa1

q=Q/V=6.6÷

8.48=0.778㎏/m3

式中:

Q—掘进工作面一次循环所需炸药的总量,15.8㎏

V—工作面一次爆破下的(岩)总体积,8.48m3

V=S×

I=9.75×

1.6=15.6m3

则:

N=qsmn/Pa=0.778×

9.75×

0.25×

0.80/0.2×

0.30≈41个炮眼。

式中:

q—单位体积炸药消耗,㎏/m3

a—平均装药系数,一般取(0.225~0.45,取0.30)

S—巷道掘进断面,㎡

P—每支药卷重量,㎏

m—药卷长度,m

n—爆破效率,取80%

N—炮眼总数,个

经计算煤巷炮眼数为22个,为确保巷道成型,采取增加周边眼个数,增加至19个,共计41个炮眼。

4.炮眼数的要求:

根据煤(岩)层硬软情况和爆破效果进行适当调整,必要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或补充修改作业规程相关内容。

5.炮眼布置图:

(详见附图)

6.爆破参数分析情况如下:

爆破说明明细表表4-1

眼号

眼名

眼深

眼数

装药量(kg)

爆破顺序

光面卷/眼

装药数

小计

1-8

掏槽眼

1.8

8

4

32

6.4

第一次装药起爆

9-22

辅助眼

1.6

14

28

5.6

第二次装药起爆

23-41

周边眼

19

3.8

炮眼总长度(m)

67.2

装药炮眼个数(个)

41

爆破进度(m)

每个循环炸药消耗量(㎏)

15.8

平均每米炸药消耗量(㎏)

9.87

每个循环雷管消耗量(发)

平均每米雷管消耗量(发)

26

雷管:

毫秒延期电雷管

炸药:

煤矿许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

放炮器型号:

MFd——200型

联线方式:

串联

第四节装载方式

装煤、运煤:

工作面人工扒煤至刮板机(后期用搪瓷溜槽)→经履带式挖掘机装入矿车→+1000m3-1煤层集中轨道上山下部车场→+1000m水平辅助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翻煤台。

装矸、运矸:

工作面人工扒矸至刮板机(后期用搪瓷溜槽)→经刮板机装入矿车→+1000m3-1煤层集中轨道上山下部车场→+1000m水平辅助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矸石场(注:

煤层变薄需要卧底或挑顶的情况下)。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

1、运输:

使用矿车运输

2、掘进工作面通风:

采用JBD-622-NO8.22型局部通风机两台。

设备配备一览表表4-2

名称

规格型号

与工作

面间距

轨枕

间距

轨面高

低差

轨道轨距误差

轨道接

头间隙

风筒

Φ800×

6000mm

60

5m

防尘管

Φ50㎜×

5400mm

90

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