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18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设计概论2Word下载.docx

为此提出了所谓三个“RE”原则——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即“少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的“物尽其能三原则”。

绿色设计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普及到了设计的各个领域,出现了无数的优秀设计作品,如在建筑方面,1955年7月,由世界著名建筑师诺曼·

福斯特设计的德国国会大厦改建工程,是一个高效

能的结构,可以自供热量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新建的玻璃拱顶是室内设计的关键,它使建筑物的自然光和景观融为一体。

1995年日本西铁城钟表公司推出的一款“绿色”手表——光动能手表,一改过去电子表换电池的繁琐程序,同时对人、对环境都没有伤害。

2、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

指设计师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思想,预先构思设计的事物的形式和功能,使所设计事物的蓝图等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从而使产品与环境融合,使生态学成为设计思想的一部分。

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

其实,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生态设计要求从设计到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的采用,生产成本的计算,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产品使用后的回收等都要有生态保护观点,将生态保护融入设计中。

生态设计要求把传统的生产模式改为“生态化”的生产模式,即形成由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的循环,逐步实现产品设计的生态化过程。

其一,采用充分利用资源和节约材料的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建造净化废弃物的装置,减少它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其二,在采用减少废弃物的生产技术的同时,采取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技术;

其三,设计不产生废弃物的生产系统,实现无废料生产过程和废物利用过程。

生态设计概念提出来以后,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准则,如荷兰把生态设计作为国策制订了一个“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目的是将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减少60%。

荷兰的包装工业与政府达成协议,在2000年使所有的包装不是可循环使用就是能被化为灰烬。

澳大利亚悉尼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生态体育馆”。

它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供电,座椅原料90%来自废木料、废金属、废塑料等垃圾,所有海报、入场券、说明书和资料都用再生纸设计印刷;

而建筑物造型、墙壁装饰图案或厅道中雕塑都以地球、阳光、波浪、小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

生态设计学意味着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用生态学原理来使设计使用方式更生态化。

加拿大罗斯公司推出了一种以聚合物为基础材料的新型“绿色胶卷”,不用化学药剂冲洗,只需在日光下简单加热即可形成清晰、逼真的图像。

传统的胶片冲洗变成了一种近似自然的生态行为,大大减少或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产品包装造成的污染,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的生态设计思想的贯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德国、瑞士、台湾都出现了可食性餐具,一次性用后可吃下去或用作肥料、牲畜饲料或燃料,大大改变了传统包装设计从材料、构思到使用的观念。

总之,生态设计已延伸到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不可再生等问题日趋加剧的形势下,我们有理由相信:

生态设计与绿色设计一样,将成为21世纪设计的主旋律。

3、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是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一种设计风格。

它又称回收设计,是指实现广义回收和利用的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致方法,回收处理

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

它旨在通过设计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的设计物能多次反复利用,形成产品设计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循环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必须在以下二个方作出审慎的抉择:

一是尽量限制在产品中使用大量材料,或是采用容易被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设计,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材料的多次利用率;

二是尽量使产品设计少耗能源而功能齐备,以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在资源枯竭和不可再生日趋严重的状况下,循环设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提倡。

从80年代开始,设计师们在循环设计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如丹麦设计师将饮料容器设计成能满足一般需要的“万能”式样,如设计成五种通用的标准规格,果汁、牛奶、啤酒都用同样的瓶子盛装,大大简化了容器的回收工作,所有用瓶户,只需要按照盛物品改变一下标签或商标即可。

美国JAM设计小组和法国的设计师Thiernykazazian用洗衣机废旧零件设计出新颖可人的灯具(图9-31。

德国BMN3型环保概念车,其中用蓝色标出的零件都是再生材料制造的,而绿色表示材料可回收,整个车可拆卸。

日本东京EijiHiyama设计的儿童玩具,用瓦楞纸制成,可以回收再生(9-32。

澳大利亚的Kambrook设计小组设计的节电型电热水壶,废弃后可拆卸回收(图9-33。

尽管循环设计与鼓励消费、刺激消费、一次性消费等观念相悖,但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这种设计观念无疑将成为一种设计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

基于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招致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改变,无论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还是循环设计、组合设计,它总体上属于理性主义设计中的一环。

其思想起源,与人们重新审视和批判西方工业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相关联。

从70年代开始出现,经过80-90年代的形成与发展以后,逐渐与“人性化设计”、“健康设计”,以及“非物质主义设计”等新主张相汇合,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之后转向未来新设计价值的一种过渡。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战后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移居到美国的设计师,尤其是包豪斯的大师们对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或在高校任教,或组建设计艺术院校,培养出了一些杰出的设计师,设计意识在美国人心中空前提高,设计艺术教育受到美国政府、企业、教育界人士和民间学术团体的高度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作为未受战争损害而大受其益的国家,在自由经济消费主义的引导下,40-50年代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伴随而来的是美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最快的国家。

一汽车设计与“计划废止制”

就其特征而言,所谓“计划废止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

二是款式性废止,即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

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

三是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总之,其目的在于以人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

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

1953年厄尔在汽车上首次采用了整块的弧形挡风玻璃以代替以前的平板挡风玻璃,这一设计很快被世界汽车行业广泛采用,成为50年代汽车的一种风格。

二家具、室内设计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20世纪40、50年代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促进了美国家具与室内设计的发展,形成了强调弹性结构、强调家具的可移动组合的有机设计风格。

乃至成为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主要流行的室内设计风格。

查尔斯·

依姆斯(CharlesFames,1907-1978被视为有机设计的代表人物,他是真正使家具设计对现实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杰出设计师。

依姆斯始终关注材料技术与新的造型的可能性。

整个40年代,依姆斯致力于塑压胶合板椅的设计研制,巧妙地将材料、制作技术与符合个人实用功能的要求结合在一起。

他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胶合板材料,表面附着发泡橡胶(乳胶海绵,经过一次成型处理,生产出造型流畅、风格简朴的新兴家具。

其中椅子是经过磨压成型的,造型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不同的坐姿制成双向有机曲线形状(图7-13。

1946年,他设计了一种无扶手胶合板椅,一度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办公椅(图7-14。

1955年,依姆斯推出一种以模压聚脂和钢管结合的可收叠椅子,立即成为国际上广泛传播的廉价现代椅。

在依姆斯的探索中,技术的可能性、形式的优雅始终与考虑人的使用舒适性紧紧结合在一起,比较典型地突出了现代主义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关于坐椅设计的全新美学观,影响至今。

除了依姆斯以外,这一时期在美国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做出令人注目贡献的还有诺尔集团和米勒公司。

诺尔集团(KnolcLnternational是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汉斯·

诺尔等人组成的工业设计集团,主要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成员主要有汉斯·

诺尔本人、汉斯·

诺尔夫人弗罗伦斯·

舒·

诺尔(FlorenceKnoll,艾洛·

萨里宁、哈瑞·

贝尔托亚等。

艾洛·

萨里宁对诺尔集团的发展起来决定性的作用,他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家具设计师,美国战后设计师的杰出代表。

在家具设计中,如果说依姆斯善用两种不同的材料组合成家具的整体,在形式上强调面和支承两种不同材料的对比的话,那么,艾洛·

萨里宁却要寻找一种更为和谐一致的形式。

1946年,他设计了一种“胎式椅”。

这种椅子首先是玻璃纤维壳体椅身,然后盖上以泡沫橡皮制成的松软的坐垫和靠垫,下部是极为纤细的金属支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之一(图7-15。

1956年,他还设计出了一些独脚的桌子和郁金香式椅子(Julipchair,造型独特,突出显示了有机设计的整体和优雅。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艾洛·

萨里宁特别强调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的整体和谐,把家具和室内装潢当作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并认为建筑和工业设计都能通过造型表现一种精神,具有隐喻的内涵。

三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

由于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起步相对欧洲要晚,所以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欧洲的探索和实验性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不同,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是在欧洲功能主义设计艺术教育思想比较成熟的基础上,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结合,其出发点是为市场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因而十分重视实际技能、市场意识、

消费意识、市场消费心理的训练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市场的教育模式。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除了继承了包豪斯的一些课程以外,新开设了诸如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设计美学、行为科学等在类的一些课程。

在联合办学上,美国的设计院校与企业联系、联合的面更宽,联系更加密切。

战后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受到以包豪斯为代表的欧洲设计艺术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包豪斯的一些基本课程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直接被搬进课堂;

二是许多移民美国的欧洲设计师在美国开办设计院校。

后者比较著名的有纳吉创办的芝加哥新包豪斯设计学院,后归入伊利诺理工学院,改名设计学院。

此外,一些著名设计师虽然没有直接创办设计院校,但是他们将欧洲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带到他们所任教的学校,并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芬兰建筑大师艾里·

萨里宁(Elielsaarinen,1973-1950在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迅速发展的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到60年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

1、设计基础:

平面与立体分析、设计素描、色彩、字体、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2、设计理论:

设计史与设计理论、材料学、工程基础、电工学、人体工程学、市场学、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美学、艺术史等。

3、专题设计。

在上述设计课题中,一些专业涉及到非常多的理工科内容,如家具设计中包括汽车内座椅的设计,与汽车设计密切相关。

在众多的设计院校中,伊利诺理工学院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式设计艺术教育的模式。

其课程共分三大类:

第一类,视觉传达:

是对包豪斯教学体系的继承,包括艺术和设计方面的基础课,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为主体。

第二类,产品设计相关学科:

包括产品机械性能研究、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对产品设计进行综合研究的课程。

第三类,系统设计:

该项内容是在结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综合训练的课程。

在教学中,根据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因素和要求,如环境、交通、通讯、食物、特殊群体需要(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出一定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系列化的系统研究与设计。

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院校与企业结合比较成功的是加州设计艺术学院。

该校作为美国战后最重要的设计艺术学院,1930年由广告人亚当斯(Edward.A.TinkAdams创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沙迪那(Pasadena。

在教学中,该校把“面向工业的艺术”(ArttoIndustry作为追求的目标,一方面,理工科的课程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与福特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柯达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本田、丰田等大公司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或设备,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四以人为本的丹麦艺术设计

第二次世界以后,丹麦的家具设计、家庭用品和室内设计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设计上把传统的设计风格与功能主义相结合,创造出既简洁明快又颇具人情味的作品,其产品造型、材料和人的因素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丹麦的设计师们深深懂得产品不仅应当吸引用户,同时也应明确地、合情合理地把产品

的功能表现出来。

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们在大量采用北欧国家特有的自然材料,特别是木材,如桦木、榉木、柚木等的同时,也探索了家具设计的新兴材料和新技术,如使用钢管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摆脱了原来单纯依靠自然材料的设计状态。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丹麦设计界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形成了阵营强大“丹麦现代设计群”,对丹麦工业设计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在众多的设计师中,汉斯·

华格纳(HansWegner)是确立战后丹麦设计国际影响的重要人物,他设计的椅子,汉斯·

椅背大多采用一排扇状的细杆组成,扶手部分自然弯曲,细部考虑得十分周到,在体量和视觉上却显得轻快优雅。

1944年他设计了具有浓郁中国明代家具式样的“中国椅”中国椅”7-37)(图,艺术品位极高,堪称西方设计师模仿中国家具设计最杰出的例子之一。

阿勒·

雅各布森(ArneJacobsen,1902-1971)是丹麦战后又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大师,他被称为第一个把现代主义介绍给丹麦的人。

他的设计领域涉及金属餐具、卫生洁具和家具设计等。

在这些领域的设计作品风格上,具有典型的功能主义和现代设计美学巧妙结合的特征。

如50年代初期他所设计的蚂蚁”三条腿的“蚂蚁”椅子(图7-38)和钢管脚的胶合板椅子,按人体工学以热压方法加工而成,具有曲面形式美的特征,1958年,他为弗里兹·

汉森公司设计的“天鹅型”椅和“蛋型”椅,运用热压胶合板整“天鹅型”椅和“蛋型”体成型,金属支架配以用皮革包裹的大曲面,具有极高的现代美学价值。

英国的“波普”一英国的“波普”设计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自19世纪未发生工艺美术运动以后,由于在传流手工艺和现代机械化生产之间未能探索出适合的发展道路,所以其设计水平与德、美、意等国家相比,显得落后。

到60年代,由于兴起了一种追求大众口味和正规化的波普艺术(PopArt),使英国重新站在了世界最前卫设计探索的潮头,并影响到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前卫设计,形成了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波普设计风格。

二波普艺术与设计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Popular)。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

1954年,英国艺术家阿罗维创造了波普艺术这一名称,用以称呼新达达、新写实主义等派艺术家所创作的完全生活化、大众化甚至垃圾化的艺术,但真正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

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该作品在一个称为“明日”的画展上展出。

画面上,男主人翁手中拿着一个像网球拍似的东西(一说是大棒棒糖),其包装上有三个大写字母POP,有人曾认为波普一词源于此,到60年代,当它与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就不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

波普艺术主张艺术反映生活就应当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物品(或称既成物)搬进画面中来,并用最普通、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式来加以表现,其主张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工业化产品的普及和无孔不入之上的。

其具体手法包括:

把最常见的工业产品、生活垃圾(如汽水瓶、罐头盒、糖果纸、破轮胎、旧广告、明星照片、通心粉、汉堡包、牛仔裤等)搜集起来,或拼贴、或放大、或组合、或模仿,平平常常地摆在人们面前,以一种与传统艺术观念完全不同、极其通6

俗化、庸俗化的新奇、古怪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反叛和某种象征意味。

这种“大众化”的艺术的思想根源来自美国的大众文化。

因为50年代后,美国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商业化的道路上迅猛发展,物质生活相当丰富。

工业产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造成了一个特定的美国商业社会和商业生活方式——丰裕社会,人享乐主义的物质生活方式,以及极具影响力的美国通俗文化,诸如好莱坞电影,美国摇滚音乐等。

此外,构成波普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关系。

都市的环境和民众的流行文化给艺术家提供了能借以进行构思创作的体验。

使用的材料就是来自城市的生活本身、语言符号就地取材——日常生活用品、广告、报刊、杂志、商品符码……摆在货架上的一切产品。

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周围的各种事物,进行物化组合形成波普艺术所特有的样式和表现手法。

在美国最早出现的这种社会现象,迅速席卷欧洲大陆,这对战后物质处于匮乏时期的英国人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尤其很合年轻一代的胃口,成为他们羡慕和向往的生活方式。

而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现代主义虽然功能良好,讲究理性但风格单调、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设计产生厌烦情绪,渴望有一种代表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文化的设计风格出现,要求设计有大胆而强烈的色彩表现,要求有不循常规的造型形态。

而最先在纯美术中出现的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作品正是具有这种特征,因而为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喜爱,于是,设计师们便从纯美术中的波普风格受到启示,一反现代主义的讲究完美、整洁、高雅的设计风格,极力追求色彩艳俗、形式不规则、构思新奇独特、刺激的具有大众化口味的波普设计风格,在看似漫不经心,玩世不恭的设计之中,对正统的设计,对眼前的社会极尽调侃、戏谑之能事,让正统的设计师大惊失色。

波普艺术家们虽然彼此在创作或设计作品上的样式、主题、语境各异,但是艺术观念和运作手段上有着以下共同的本质特征。

第一,设计与创作题材都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设计家们以实用主义的观念把产品作为设计品的创作要素,创造了商业性的艺术。

对“物”的孤立化与赞美,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反映,就题材而言是与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方向背道而驰的。

第二,设计作品的形象间接取自日常生活物品:

汽车、可口可乐、汉堡包以及商标、广告、照片、影片、电视图像、报刊杂志等。

采用生活中的俗文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

第三,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

机械的、冷漠的、简化的、轻率的、逗乐的和引人注目的色彩。

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实践:

三实践:

(要求图画勾勒清晰,选取的有代表性)1用钢笔勾画出5种不同的青花装饰纹样的单元,并标注名称。

2选择5个著名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用钢笔勾画,要求画出器形轮廓及装饰纹样,并简要说明其名称及年代。

7

3用钢笔勾画出5个不同风格的著名座椅,注明设计师及座椅名称。

4用钢笔勾画出5个不同风格的著名建筑,注明设计师及名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