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46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默顿与中层理论的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些否定之声其实并没有对中层理论研究予以完整理解。

中层理论研究并非学术抱负渺小和标新立异,中层理论既不仅是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不需要经验资料做基础,更不是将社会学分裂成若干互不相关部分的具体理论。

这些反对之声不过未能充分理解中场理论罢了。

所以在总结与回顾中默顿不得不清晰列出中层理论研究主义的八个方面以促进人们理解。

 

显功能与隐功能

在社会学功能分析领域里,功能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常混淆,由此默顿提出要先对功能概念使用加以限制,同时分清主观范畴意向与客观范畴的后果,以往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有三个错误假定:

第一,“功能一体”假设,认为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默顿指出,这样的假定违反事实,社会习俗或情操对某些团体可能具有功能,而对其他团体则可能有反功能。

他举了宗教分裂社会的例子来批驳此假设。

第二是反功能假设,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形式都具有正功能。

默顿则强调功能的净均衡,提出避免功能分析集中于正面功能的观点。

第三是不可或缺型假设,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或履行这功能的社会或文化事项不可或缺。

既然如此那功能选择、功能替代、功能对等又说明什么呢?

只能说明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泛功能假设存在问题,默顿借用巫术的例子来说明巫术行为有功能,但它经受不住实际的考验,忽略了这些行为有时可能取代了其他有效的途径。

默顿不赞成以意识形态来批评某一社会理论,所以在简单分析针对功能分析两种迥异的意识形态观点之后,他强调功能分析如物理科学一样是中立的。

社会学功能分析程序与概念杂乱无章,没有形成完备的逻辑程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范式。

范式是指一整套严格的分析研究程序。

范式的作用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晰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约、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为此默顿从十一点提出了社会学功能分析范式。

通过这些来确定了范式的目的:

“一、引导适当的功能分析,二、范式直接探讨功能分析基本假设重要与否,三、范式使社会学家重视功能的科学、政治、意识形态含义”。

较早一些社会学家如涂尔干,还有米尔斯等已经有过对社会行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区分,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显隐功能的概念。

默顿认为这样的区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可以对似乎不合理的社会模式分析起澄清作用,如迷信,通过显隐功能分析我们就知道它不仅是种“非理性、传统惰性”还具有维系团体增进认同感作用。

第二,使研究伸展到理论方面,梅奥实验的例子就给我们开启了非正式组织的理论研究。

第三,隐性功能发现表明社会学知识重大进步(维布伦炫耀消费不是为了显示优良品质而是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

第四,避免以朴素的道德判断来代替社会学分析。

默顿花了很大篇幅用政党机关来说明此。

以道德判断来看政党机关被认为玩“政治勾当”,是“恶劣的,令人不快的”。

但默顿还分析了政党机关对“被剥夺阶级”和企业的作用。

对前者来说,政党机关增进了私人间联系,促进互助,并给劣势者提供了社会流动途径;

对后者来说,政党机关给企业提供了谋利的政治特权。

正是这些潜功能存在,使政党这一社会结构很难被撤销。

默顿对功能分析怀着非常大的期望,他希望经过持续不断的理论澄清和经验积累使功能分析在社会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相互作用 

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

默顿将社会学理论归结为六项连接在一起的工作。

第一项是方法论,社会学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进行方法论探讨,明确科学程序的逻辑,是因为社会学并未发育到成熟地步,需要日积月累并利用科学程序逻辑来缩小方法论抱负和实际社会学成就间的鸿沟。

第二项是一般社会学取向,它涉及到广泛的公设,为经验研究提供最广阔的框架,并作为假设的策源地,帮助人们重新进行经验概括,发展具体的相关联的假设。

第三项是社会学概念分析,概念的澄清,不但让人们明白概念之下资料的性质还能破解概念对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帮助人们发现忽略的因素。

另一方面可为社会资料建立可观察指标。

第四项,事后社会学解释往往与事实存在谬误,所以默顿强调解释要有预见性,而社会学理论就承担了这样的作用。

第五项是社会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六项是理论追求精确性和发挥社会学想象力的协调统一,并要对假设和假设理论基础进行正确推导和整理,以促进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共同发展。

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作用:

经验研究并不只是肯定或否定假设这么简单,它有助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发挥四种主要功能——默顿称之为引出理论、重整理论、调整理论、澄清理论。

引出理论。

通过始料未及、异乎寻常和对总体有重要意义的资料,可以扩展出新的理论和探索方向。

克拉夫镇少年对儿童的照顾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发展了这样的理论:

社会知觉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重整理论。

对忽略的事实进行反复观察,引入新的变量可改造原有的概念体系,比如在艰难情况下巫术的运用,比如公共宣传中用行动做宣传可获得较高的信任度。

对这些忽略事实的重新观察和理解重整了以往存在的理论。

调整理论(形成新的理论兴趣中心)。

因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有利于形成、汇集、调配更多的资料。

这样兴趣中心随资料发生转移,并对原有理论进行调整。

澄清理论。

通过经验研究将原先的理论体的概念体系和研究假设做进一步的明确,使之更科学完善。

默顿,R.K.

RobertKingMerton(1910~)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与著作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工人家庭。

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

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

1939~1941年在图雷因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

1941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47),吉丁斯讲座教授(1963)。

曾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理事(1952~1975),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哲学、社会学、社会研究协会会员和主席(1968),东方社会学会主席(1969),美国科学院院士,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著作有:

《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大众见解》(1946)、《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论社会学》(1967)、《科学社会学》(1973),以及与他人合著的《住房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研究》(1951)、《官僚制文选》(1952)、《现代社会学》(1959)、《建立科学评价体系》(1978)等。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默顿吸收了B.K.马林诺夫斯基在社会人类学中所倡导的功能主义思想和?

.迪尔凯姆等人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结构功能理论。

他把社会看作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各部分之间依某种相对稳定的形式结成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表现为功能并对社会现象有决定性影响。

默顿所发展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被人称为经验功能主义,它有3个特点:

①把结果层次的功能分析转变为方法层次的功能分析;

②把功能分析中理性主义的、抽象的方法转变为更具经验性的中层理论指导的方法;

③把社会的静止图景转变为动态图景。

默顿还提出了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的范式,包括11个方面:

①确定具有功能的各个社会要素(如角色、制度、组织等);

②主观意图(动机、目的)的前因后果;

③社会结构运行的客观效果,并要区分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④功能所影响的各个部分;

⑤功能必要条件;

⑥满足功能的机制;

⑦功能替代;

⑧结构约束条件;

⑨社会动态过程与社会变迁;

⑩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功能分析结论;

意识形态对功能分析的影响。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中层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默顿反对狭隘经验主义或实用经验主义和抽象理论化的倾向。

他对帕森斯的抽象化倾向也持批判态度,指出这种一体的、全面指导性的理论与所观察到的具体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相去甚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默顿不反对把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社会学理论作为社会学的终极战略目标,但他认为现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准备性的经验研究工作要做,现在就期望建立广泛并有效的全面理论,只能把学科发展引入歧途。

为此他提出了与当代社会学相适应的理论目标,即作为战术目标的具体形式的中层理论概念。

认为它能够解释社会现象中的有限部分,并在有限概念范围内适用。

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科学社会学思想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期研究的重点是外部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

他考察了17世纪英国的情况,得出了两个假说:

①新教(尤其是清教)伦理精神的潜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

②经济、军事和技术的需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后期他转而对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内部的社会现象的研究,讨论了科学精神气质与科学共同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由客观性和创造性两个价值标准来表现,从中又产生出构成科学共同体社会结构的规范标准:

普遍性、共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

默顿认为科学共同体还有自己的组织结构。

他区分了科学的交流、评价、防范和奖励系统,研究了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及马太效应(科学家的名望越高,越容易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也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名望)。

他认为,科学内部社会系统既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又应该有相对的自主性,这是科学的认知结构所提出的要求。

学术影响默顿是继帕森斯之后结构功能主义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批判帕森斯的理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验功能主义,被L.A.科瑟尔等人誉为最精致圆熟的功能主义;

他的中层理论在理论框架与经验研究之间和认识意义与实践意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并把以前认为是毫无联系的一些实际研究方向沟通起来,为社会学各种理论方法派别提供了一个相互汇合的基础;

他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为该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运用负功能和功能替代的观点对官僚机制的研究,对作为社会组织重要因素的职业问题,特别是对医学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以及根据社会的结构分析对社会失范与异常行为等问题的探讨,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默顿与社会学中层理论

摘要:

社会学诞生之后,学科内部围绕纯粹学理与政策应用之间关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孔德虽然致力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应用化事业”,但其空想色彩极其浓厚的社会改造理论最终被社会搁置,他自己也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他的人生。

早期的其他社会学家虽然在社会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理论思辩与实践指导之间仍然存在明确的鸿沟;

直至默顿明确提出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概念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本文将围绕“中层理论”理念对默顿的理论创新过程进行考察分析。

关键词:

默顿中层理论结构功能主义越轨理论创新

前言:

默顿是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超越帕森斯的宏大理论范式,开创了该理论流派的“中层”传统,成为二战以来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所谓“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同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

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默顿开创的中层理论范式充分体现了他的理论创新能力,该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已经显现出其学术价值,而针对本创新过程的相关描述和考察并不多见,在此将作以大概的梳理。

一、中层理论的提出。

在默顿之前,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居于本学科的主流地位,帕森斯成为该流派的集大成者,他坚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结构学说,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企图将人的一切行为和所有社会现象都纳入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中。

正是由于这种理论抱负促使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宏观色彩,抽象的模式化理论解释简化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也削弱了该理论的说服力。

默顿在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的不足,但又对这种分析框架抱有一定的信心,于是他开辟了一条具有折中主义特点的学术创新之路,即探索更能解释社会具体现象的理论体系。

默顿认为帕森斯的抽象统一理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基础,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1]”,因此现代社会学的主要任务社会是“发展具体的、适用于有限数据的理论[2][2]”,在这样的反思之下,默顿提出了自己的“中层理论”。

该理论仍然属于功能论的范畴,但它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它强调假定和逻辑推导,承认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

同时也指出了其与经验研究的区别:

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可以为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功能分析方案。

反思默顿提出中层理论的过程,他对理论解释力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是其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他进行大胆开拓的勇气“催发器”。

二、中层理论的分析范例。

前面已经提到“中层理论”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特点,那么这种特点是如何得到体现的呢?

我们可以结合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默顿关于越轨理论的一篇文章《服从、偏离和机会结构》是他的成名作,中层理论在本文中得到较好应用,整体论述都一改传统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宏大色彩,而更多地结合人的生活经验和具体行为来进行理论梳理和阐释。

默顿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首先从两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其中一个视角是社会,他指出美国社会文化规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功,而成功的标准主要是金钱;

另一个视角是个人,他指出社会提供的目标与手段是外在的,各个人适应的情况并不一样,这就形成了“文化所诱发的过高愿望同阻止这些愿望实现的社会结构型障碍之间[3][3]”的断裂;

个人适应这种断裂采取了五种不同的方式:

遵从、创新、仪式主义、隐退主义和反叛。

由此默顿得出结论——文化生产目标,社会结构决定到达目标的手段,取得成就目标的合法机会不能同等地分配给每个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社会倡导的成就目标而又缺乏合法的手段,就会发生失范与发生各种形式的越轨行为。

它指出:

社会结构“对社会中某些人施加一种确定的压力,使其成为不遵从者,而不是成为遵从者”[4][4]。

沿着以上的理论分析,默顿提醒人们应当在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许可范围内提出目的和实现这些目的;

“社会地位的分配”应当保证社会每一个层次的人们都能得到奖励,否则可能发生反社会行为。

从以上介绍的越轨理论框架可以看出默顿提倡的“中层理论”精神:

首先,该理论的基本预设是人们可以亲身感受的,宋林飞教授在其著作中明确承认这一点:

“据我在加拿大和美国的生活和观察来看,默顿的这个观点很深刻,完全符合西方社会的事实[5][5]”,既然一个外国人都能够存在这样感受,我相信在美国人眼中,该理论预设更是成立的。

其次,该理论的逻辑演绎是经验性的和可检验的,个人适应社会的五种反应作为日常知识识而出现,能鲜活地说明越轨行为产生的行为逻辑基础,这种由一般假定向结论的过度十分自然,截然不同于抽象理论的空洞说教。

最后,该理论的结论与建议部分是务实而明确的,默顿从对个人的劝导和对社会制度制定者的提醒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改良社会和减少越轨行为的一般原则;

虽然不乏一般性的倡导,但却充分体现了中层理论的具体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方面,默顿的中层理论具有了崭新的应用特点。

三、中层理论的学术价值。

默顿提出中层理论之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流派得到发展,为坚持该核心思想的学者提供了学术争鸣的有力武器;

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整体上的进步。

20世纪60年代之后,虽然各种社会学思想彼此起伏,但结构功能主义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之一,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一改传统的抽象宏大特色,而具有了对具体社会现象的解释力;

同时也增强了其吸收其他学术观点的能力,具有了融合经验事实和抽象概念的强大潜力。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社会学家开始了新一轮对理论的综合尝试,即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结构与行动之间、概念与事实之间寻找社会学理论的结合点;

比如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科尔曼的新综合理论、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理论、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默顿的中层理论对他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正是默顿的“理论追求”启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新趋势,其学术理论价值自然得到举世公认,一位学者说:

“如果社会学设立诺贝尔奖,那么最应该获此殊荣的人非默顿莫属”。

小结与启示:

创新作为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在两个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极强的相通性。

可以相信的是:

爱因斯坦与默顿的的理论敏感来自同一种心理素质,那就是对自然或社会客观现象的好奇和寻找背后“为什么”的强烈诉求;

虽然他们所要解释的对象大相径庭,但寻找答案的思维道路却是相同的。

当各种学科发展到当今的成熟时代之后,理论家与科学家所面对的话题已经具有了很强的隐蔽和复杂性,任何新的理论建构或突破都需要发挥无限的学术想象力和持之以恒的经验工作;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具有的一种素质就是科学创新精神,只有科学创新精神才能培养研究者的学术敏感性,也才能指引我们在不懈地努力中达到各自的目标。

科技哲学思维作为一种学术创新的潜在素质,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学科界限分明的情况下,狭隘的知识面成为制约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普及科技哲学知识弥补各个领域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缺陷已经受到教育部门和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创新思维是认知哲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普及科技哲学知识逐渐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条捷径;

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学科学生“共组大课堂”的固有问题,特别是案例人物的选取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过于专业化的理论创新过程陈述不仅不能启发其他领域同学的思维,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同学的逆反,失去对公共课程的兴趣。

所以说,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公共诉求是没有争议的,但培养这种思维的途径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应当成为本课程创新的核心“考虑点”。

参考文献:

宋林飞:

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贾春增:

西方社会学史[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侯钧生等: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R.K.默顿: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服从、偏离和机会结构,《美国社会学评论》第三卷。

杨淑子: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5-11-18

中层理论(medium-rangetheory)

∙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0-07-0517:

12:

53

中层理论一译中观理论,是西方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一种有关社会科学研究层次的理论,主张社会政治研究应注重发展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间层次的理论。

“中层理论”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R.默顿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中首先提出的。

默顿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进行反思,认为完整而庞大的理论体系正在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将被逐渐成熟起来的经验科学所取代。

所谓中层理论,就是一组相互之间具有逻辑关系的表述,从这种表述中可以得出经验上的规律性,它是介于小范围的工作假设和试图说明一切社会现象的总体理论之间的设想,这些设想可以归结为一系列可由经验调查加以证实的命题或假设。

中层理论介于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和对细节的详尽描述之间。

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由于原理特定类型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而难以解释所观察到的事物,而对细节的详尽描述则完全缺乏一般性的概括。

中层理论虽然也涉及抽象,但这些抽象是与观察到的资料密切相关的,是结合在允许进行经验检验的命题之中的。

马克斯·

韦伯的新教伦理研究,迪尔凯姆的自杀研究,以及默顿本人提出的角色丛理论和失范理论,都是中层理论的范例。

阶级动力论、群体压力论、权力流动论、人际关系论等,也都是中层理论所关注的对象。

政治学研究中的中层理论既得益于默顿等社会学家的启示,也与政治学者们对政治理论发展的反思尤其是对传统宏观政治理论和行为主义微观政治理论的不满密切相关。

西方政治研究在传统上是一种典型的宏观理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密尔等古典作家都力图通过对人性、社会、国家、政府、法律的分析,构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

当代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反其道而行之,主张通过实证研究、经验分析去研究那些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

中层理论的倡导者则认为,古典政治学中的宏观研究和当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微观研究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前者失之空乏而缺乏精确性与操作性,后者失之琐碎而缺乏普遍性与实用性。

他们提出政治学研究应当努力发展介于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中层理论,既关注一般社会政治问题,又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假设,既有价值取向的指导,又有事实证据的支持。

6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研究中盛行的政策研究、决策分析、政治文化论、政治社会化、多元论、团体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均属中层理论的范畴。

默顿和他的“中层理论”----作者:

吴飞

清晨的阳光原来是如此瑰丽,阳光照在雪地上,泛出金黄色的光,我似乎坐拥金城了。

门前如厚毡般的雪地里,只有一排野兔的脚印,一条枯枝努力从雪堆里钻出半个脑袋。

两棵高大的树,披着厚厚的雪衣,将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天际,是想迎接那温暖的朝阳吗?

这几日,在认真地读R.B.Merton的OnTheorrticalSociolgy,这本书其实说是他的名著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