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49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融燕鸳鸯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指导朗读)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字音已经读准确了,现在,将字放入诗句中,我们一起读通诗句。

(齐读)

(课件出示)《绝句》

(2)小组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过渡:

要读出诗的感情,还要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课件出示注释)

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

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师:

让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再次齐读诗歌。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诗句读通顺了,还要学会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

融燕鸳鸯

1.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

拆分法。

“融”,一个“隔”去左耳旁,加一个“虫”;

“鸳”是“怨”下的“心”换成了“鸟”;

生2:

联想法。

“鸯”是中央下面一只鸟。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

“鸳”上面的左边“夕”内是一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写字要求:

1.写字的姿势:

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2.每个生字写3遍。

(三)学生练习,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

春天

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

(1)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

你从第一句诗中的“迟日”“江山”感觉到春天来了。

(相机板书:

迟日)迟日是什么意思?

春天的太阳。

(超链接课件出示)“迟日”,出自《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

”迟迟:

缓慢的样子。

春日迟迟:

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啊?

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春天的太阳特别温暖。

在春天的太阳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

有。

是的,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

你想怎样读这句诗?

(指名读,师指导——齐读)

(2)春风花草香。

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春风、花草(相机板书:

春风、花草)

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

温暖柔和,带着花香

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

我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生3:

我闻到了桃花的香味。

我闻到了青草的香味。

你们的小鼻子可真灵,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指名读)

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

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

谁想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齐读)

(3)泥融飞燕子。

小燕子(相机板书:

燕子)

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在忙什么吗?

筑巢

那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

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

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

高兴、快乐、激动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引读)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

读!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

(4)沙暖睡鸳鸯。

嘘——看,那是谁呀?

(课件出示:

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相机板书:

鸳鸯)睡着了吧?

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

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

(再齐读诗句!

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

不会,因为沙是暖和的。

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

(齐读!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

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

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多有意思啊!

(指名读整首诗——齐读)

四、知识拓展,积累诗句

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

说理解

(课件出示)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

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

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

你们看:

(课件出示)(齐读)

绝句绝句

杜甫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

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青花欲燃。

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春看又过,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何日是归年。

七绝五绝

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

五、体会感情,检查背诵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

这么美的诗,比一比,谁先背下来?

2.学生练习,同桌互背。

3.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六、自选作业,积累运用

1.教师导言: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

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

(1)画:

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写:

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鸭子、桃花、水草......

这幅画的创作者就是北宋有名的和尚惠崇,一位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大诗人苏轼见了这画,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这苏轼,又是谁呢?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七言绝句。

(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晓景》)

二、读准字音,书写生字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uì

chó

nɡtú

nlú

惠崇豚芦芽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崇”是翘舌音,“芦”边音,“豚”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

“宗+山”是“崇”,“户+艹”是“芦”,“牙+艹”是“芽”。

减一减:

“穗”把“禾”减掉,就是“惠”。

3.过渡:

同学们都能读准字音了,现在,看着视频,伸出食指,写一写诗中的生字。

(超链接到写字视频课件)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

(3)“崇芦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宽下窄。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配乐书写)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五言绝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那,这首诗,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你从哪些景物看出是春天?

桃花、鸭子、水草、河豚

1.(课件出示:

出示第1、2行)

预设:

桃花、鸭、芦芽、河豚(板书:

桃花、鸭、芦芽、河豚)

(1)指名读1、2句

(2)(课件出示重点词)

三两枝:

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

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师生交流,师归纳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

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

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说说你的理解和原因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一种有毒的鱼。

蒌蒿:

一种植物。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生描述全诗的画面,请你想象画面,尝试背诵古诗。

4.(课件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

是啊!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这些都在告诉人们,这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5.想象画面,齐背这首诗。

四、作业

1.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学诗方法,回家自己学一学《三衢道中》;

2.将诗歌朗诵给父母听,并背诵全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三衢道中》)

师:

谁来解释课题的意思?

三衢山的道路中。

(课件出示)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2.简介诗人曾几:

要读懂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下面,谁愿意将诗人曾几介绍给大家。

(指名读简介)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去十中体会诗人的活泼流动吧!

1.熟读诗句。

要求:

(1)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ixīfà

njiǎn

梅溪泛减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泛、减”是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听老师读,注意诗中的停顿。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谁愿意学者老师的样子,大胆尝试。

现在男女生队比一比,看看哪一队读得更准确、学得更像?

(男女生比赛读)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

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有什么变化?

(板书:

心情变化)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1、2句)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

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

喜悦)

请带着喜悦之情,齐读这两句诗。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预设:

诗人乘船走到了尽头,再次走入山路。

(课件标红“却”字)

“却”是什么意思?

再,又

不错,你学会了借助课后注释来理解古诗。

是啊,诗人的小舟行到了尽头,无路可走,只能再次走入山路。

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失望(相机板书:

失望)

(3)当诗人失望时,他有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看见绿阴,听见黄丽叫(课件出示3、4句)

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

(课件标红“不减”“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预设生:

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

增添

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此刻诗人心情如何?

引导学生说到惊喜。

惊喜)

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配乐齐读)

4.师指板书,师生总结诗人心情变化,谁能读出这种变化的心情?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5.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

6.带着情感,齐诵本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诵了,其中的生字,你学会了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梅溪泛减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

形近字比较:

海一梅喊一减眨一泛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梅”右下的“母”笔顺是:

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

“溪”右边是“爫+幺+大”。

“泛”的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

5.(课件出示写字要求)

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五、课后作业,积累拓展

1.将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并背诵。

2.完成写字任务,每个生字写三遍,争取一个比一个更好。

板书设计

绝句唐(杜甫)

迟日春风

燕子鸳鸯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桃花鸭

芦蒿芦芽

河豚

三衢道中宋(曾几)

心情变化

喜悦

失望

惊喜

课后反思

2.《燕子》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1.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抓住特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春天的景物的图片,搜查关于燕子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

2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打一动物)

1.简介燕子: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查资料知道小燕子有哪些特点呢?

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指名分享,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预设:

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对农作物有帮助,是益鸟。

她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2.(课件出示课题和“燕”字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请你仔细观察,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插图)

1.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景物。

2.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的燕子,并对春光中的小燕子作出评价。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文中的作者是怎样描述在春暖花开、绿柳轻扬时节从南方赶回的小燕子?

请你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课件出示要求)

(1)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1)读生字卡片。

a“伶俐”的边音要读准确,“横掠”的“掠”易读错。

(课件圈出易错字)

b多音字“散”、“杆”和“圈”、“纤”。

(课件出示多音字)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c齐读生字,再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谁会给生字组词?

(学生组词)

聚拢 增添 掠过 稻田 尾尖 偶尔 一圈

荡漾 音符 演奏 赞歌 俊俏 吹拂 五线谱

4.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拂”、“聚”)

这些生字比较难,不仅要准确读出来,还要正确书写。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

拂、拢、形、掠、偶、沾、倦、幅(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

聚、尔、支(上紧下松)

半包围结构:

痕(内部字稍靠拢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散了)

聚:

下面不是“禾”。

“拂”笔顺:

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四、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

1、听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说每段内容,教师逐一出示:

第一自然段:

写燕子的外形。

第二自然段:

写燕子从南方赶来。

第三自然段:

写燕子的飞行状态。

第四自然段:

写燕子像音符般停歇在电线上,谱成春天的赞歌。

师总结:

是的,文章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美、春之美以及燕子的飞行美和停歇美(板书:

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停歇美)

3、请学生图文对照,说说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观察的重点。

作者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

第一段写近处看到的燕子。

第二、三段写由近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态。

最后写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作者的观察重点是燕子。

)(板书:

由远到近)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燕子的好词佳句;

2.结合学生读课文之前的看图情况,用今天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写一写你生活中的小动物。

一、回顾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作者先后从燕子的外形美、春之美以及燕子的飞行美和停歇美来描写燕子。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吧!

二、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首先,我们一起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感受外形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填空题。

一身(  )的羽毛,一双(  )的尾巴,一对(  )的翅膀,(  )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这段话写出了燕子的外形,都写了它的哪些部位?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写了羽毛、翅膀和尾巴。

按课件出示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3)“乌黑发亮”“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凑成了”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

(4)课文中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

“凑成”能体现出燕子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外形特点。

(5)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燕子很可爱。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感受春之美)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自由读第二段,讨论交流。

①圈出最能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一个词。

光彩夺目

(课件圈出:

光彩夺目)

②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一特点?

这段共写了七种景物课件标红:

细雨、轻风、柔柳、草、叶、花、燕子。

这七种景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春雨如丝、柳丝黄绿、叶子嫩绿、花朵五颜六色、小燕子活泼可爱,体现出了春天多彩的美。

(2)课件标红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

聚拢是什么意思?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聚拢”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

(3)带着对春天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指导:

朗读这部分内容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课件出示停顿)“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牛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师指导:

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师指导:

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

(根据停顿,再次齐读)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感受飞行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燕子飞行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