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505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化和城市化Word文档格式.docx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8、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B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C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D改变植被的垂直分布,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

6.C【河谷地区气温高】

7.D【金沙江地区山高谷深,四处湿地远离江边,地势较高】

8.C这道题目的出题背景就是考察湿地的相关知识,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9.D【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实质上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错误的关键在“加大”】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3.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差异

【要点名师讲解】

1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例题】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

(1)~(3)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第

(1)题,20世纪70~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

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

(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

(1)C

(2)A(3)B

(2008·

江苏地理·

T25、26·

6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4.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本题组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

正确认识三大产业和城市化比重的变化趋势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3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依次为二、三、一,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达到50%左右。

综上分析可知,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但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同步。

【参考答案】3.CD4.BC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3~5题。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

4.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二、综合题

6.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苏南地区城市化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即中心城市发达,受其辐射的周边县、区和村镇也发达,自西向东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上海等,由于大城市的带动,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周边繁星璀璨,形成发达的县、区及村镇体系,呈“捧月”之势。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南城市化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江南水乡。

下图为我国苏南地区城市化模式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苏南地区工业产值示意图和外来劳动力产业部门比重图

(1)说明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

(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部门?

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苏南地区电子装配企业向苏北和皖中地区转移,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势?

(5)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城市化的意义和特点有哪些。

答案:

(1)支柱性产业:

电子、服装、家电。

优势: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

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5)依靠内向型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的典型区域;

乡镇企业是其核心和主体,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的;

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