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10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fyynf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社区预防医学)答案.doc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第三部分社区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E

C

A

D

B

C

B

A

B

A

B

E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A

B

C

C

B

C

D

B

E

A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

B

B

C

C

E

C

D

C

A

E

C

B

A

D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A

D

B

B

E

C

E

D

E

C

C

A

B

A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A

E

D

B

C

D

C

D

D

A

C

E

A

C

E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E

C

B

D

D

B

A

B

C

A

A

A

E

B

D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C

B

D

B

D

A

B

C

B

A

B

D

D

A

B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B

B

D

C

D

A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BE

ABCE

ACD

AC

ABCDE

CDE

BCD

BCDE

AB

AB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D

ABE

ABCDE

ACDE

ABCD

AD

ACDE

ABD

ABCDE

ABCE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BCE

ABC

ABCD

ABCDE

ABE

ABCDE

ABCDE

ACDE

ABE

ABC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BCE

ABCDE

ABCE

ABCDE

ABCD

BCDE

ABCDE

ABCE

BCD

AB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ABCD

ABC

AD

ABCDE

BE

BDE

ABDE

ABCE

三、填空题

1.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结构。

2.公益型;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可及性

3.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4.主动;生物;心理;社会

5.疾病预防;降低危害健康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免疫预防与药物预防;筛检

6.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灵敏度;特异度

8.群体试验

9.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10.周期性

11.10%

12.增加

13.整理、分析和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反馈信息;监测资料的应用

14.自然灾害,疾病爆发

15.现患率研究;横断面研究

16.正态分布

17.居中间位置

18.呈明显的偏态分布资料

19.度量单位不同;均数相差悬殊

20.标准误

21.率

22.构成比

23.标准化

24.独立指标数值

25.直方图

26.病因研究

27.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8.病程

29.散发

30.爆发

31.人力、物力和时间

32.系统抽样

33.分布均匀

34.调查规模;群间变异

35.主要卫生问题;影响因素

36.重要程度;可变性

37.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8.社区人群,社区

39.可比性

40.信息偏倚

41.稳定程度

42.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3.氨氮;含氮化合物

44.氟骨症;氟斑牙

45.总大肠菌群;病原微生物

46.天然形成;人为因素

47.磁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界

49.能量转换;物质循环

50.误用;误食

51.生物性;化学性

52.软质;流质

53.健康状况;骨骼测量;活体(或尸体)测量

54.倡导;赋权;协调

55.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56.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57.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8.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59.带菌者;带虫者;带毒者

60.经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直接传播

61.对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进行病因预防;疾病已经发生后用药物治疗或预防并发症

62.HIV在体内的播散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期

63.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

64.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

65.意外伤害;故意伤害

66.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

67.驾驶人;骑车人;行人;道路;意外原因

四、名词解释

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社区预防是在社区范围内为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3.也称病因或危险因素预防。

目的主要是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目的是使无症状患者,亚健康状态者的疾病能早期被发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对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征候进行处理,阻断疾病向临床期发展,减少疾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和防止伤残。

5.也称临床期预防。

目的主要是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采取功能康复、调整性康复或心理康复指导,以防止身心病残。

6.是预防医学的分支之一,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临床实践对病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进行预防干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采取的个体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它更强调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及不良生活方式,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7.即围绕均数的变量值比较密集,大于或小于均数的变量值逐渐稀少的分布。

8.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9.总体中变量值离均差平方之和平均以后的平方根,用来表示变量值与其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10.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surveillance)。

11.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activesurveillance)。

12.主要是调查疾病患病率,常被称为现患率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是描述流行病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它指在一定特定时间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

13.是指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开展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个体和社区增强控制影响健康诸因素的能力,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14.是指应用快速、简便、经济、有效的试验或检查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患某病或缺陷者。

15.指一项诊断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诊断为病人的能力,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

16.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7.也称社区需求评估,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的、科学的方法确定出被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据此拟定出科学的持久有效的卫生服务计划。

18.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先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

要求层内变异越小越好。

19.当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可称为流行。

20.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综合体。

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是指一些物质,尤其是人造的有害化合物如DDT等,在食物链中逐渐积聚浓缩。

22.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23.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饮水的卫生质量。

24.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

25.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局域性差异。

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

比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26.是指能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所提供的一种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充足的、各营养素比例适宜的膳食。

27.基本膳食又名阶梯膳食,分为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通饭四种。

28.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称为治疗膳食

29.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在体内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30.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31.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32.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33.是指那些有利于人的身心和社会健康和发展的行为。

如有规律的、适度的体育活动,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修身养性等都是健康促进行为。

34.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5.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36.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

37.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

38.是指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与死亡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的一种方法。

39.由于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所致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40.是指以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41.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42.指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43.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的个体化的健康检查。

44.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

45.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关系紊乱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

46.指治疗高血压患者使其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占整个高血压患者的比例,称为高血压控制率。

47.是指身体遭受外来事故的侵害,使人体完整性遭到破坏或器官组织生理机能遭受损害。

48.是指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49.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五、简述题

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为健康的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开在居民家门口,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居民看病比较方便。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药品是基本药品,技术是适宜技术,价格比大医院要低,这种服务是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

3.社区预防是在社区范围内为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

(1)承认健康是居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护居民健康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组织领导计划管理、立法执法等。

(2)明确保护居民健康是全社会的职责,需要同社会有关部门协调一致。

(3)政策指导和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是促进社区预防保健的两个要素,强化卫生立法执法功能,使社区预防保健政策得以贯彻实施。

4.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

(1)健康教育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偏离行为,如吸烟、酗酒、不科学的饮食、缺乏运动、性淫乱、吸毒及药物滥用等。

(2)精神心理卫生。

(3)适合个体的科学体育锻炼。

(4)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

(5)食品卫生。

(6)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7)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中老年保健。

(8)保护良好的居住环境,防止污染。

(9)保护高危人群,提高免役功能。

(10)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

5.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

(1)不能以比代率;

(2)计算相对数分母不宜过小;(3)不能将几个率相加求平均率;(4)考虑资料的可比性。

6.疾病监测是指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与死亡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的一种方法。

它也是一种随访,但是它有反馈,还需上报,及时的反馈法定的传染病都有规定的时限;对慢病,有专门的系统开展疾病监测。

7.与现场试验不同的是,社区干预试验不针对个人,不对受试社区的人群随机分组,只对受试社区分组。

基本原则有:

(1)研究场所为社区;

(2)以社区人群或某类人群组/亚组为单位分配干预措施;

(3)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4)一般采用整群随机分配措施的方法保证比较组之间应尽可能具有可比性;

(5)如果研究只包含两个社区则要求,干预组间基线特征有类似的分布。

8.主要措施:

(1)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2)各级相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3)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和储备,建立突发应急反应体系;(4)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服务于我国的疾病防治工作;(5)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6)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疫情报告网络畅通,为防治和决策提供信息,便于及时采取措施;(7)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社区诊断的内容

(1)社会健康状态及问题

(2)社会自然环境状态(3)人文社会环境状态(4)卫生服务体系特征(5)社区动员潜力。

10.职业有害因素控制的措施有:

1.尽量减少有害因素,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2.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3.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隔离,以免扩大有害作业的范围;4.防止有害物质跑、漏、冒、滴;5.密闭与通风;6.湿式作业、定期清扫;7.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

11.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

(2)改革工艺;(3)加强绿化;(4)贯彻执行大气卫生标准。

12.我国现行水环境标准体系是由三级构成的,即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

国家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或特定区域内适用的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是指对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所涉及的部分活动以及设备、仪器所做的规定;地方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的,在特定行政区适用。

13.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把健康生活方式归纳为以下四种:

合理膳食;不吸烟;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很少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的情绪。

1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6.在社区工作中医生需要经常根据营养和疾病的关系,其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特征及疾病的病理特点将营养学知识用于治疗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的科学。

医疗营养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基本特点,给以恰当的营养素,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减低器官负担。

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以配合临床的需要,早日恢复功能;节制或定量控制营养素的摄入,以纠正因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矛盾。

饮食治疗是病人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饮食治疗与药物、手术、理疗及其它专门疗法具有同等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促进疾病的治愈及健康的恢复,而且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因素。

如大面积创伤病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营养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所以在社区中加强对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7.

(1)目标原则:

计划设计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以正确的目标为指向,使计划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开展,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2)整体性原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整个卫生发展系统中是一个子系统;(3)前瞻性原则:

一切计划是面向未来,要预测未来,把握未来;(4)弹性原则:

要尽可能预计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故,要留有余地并预先制定应变对策;(5)从实际出发的原则;(6)参与性原则:

鼓励社区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制定及项目的各项活动。

18.

(1)动员社区阶段;

(2)收集和组织资料阶段;(3)选择主要的健康问题;(4)制定综合的干预计划;(5)评价项目。

19.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

20.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

1.常见疾病的防治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警惕防范新老传染病和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2.家庭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卫生与营养、家庭急救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生殖卫生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3.创建健康城市的宣传和动员;4.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

1.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发动;2.开发利用社区资源;3.社区健康信息传播;4.社区教育与培训;5.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21.健康传播效果按可达到的难度层次由低向高依次可分4个层次:

(1)知晓健康信息,这是健康传播效果中最低层次,主要取决于信息传播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

(2)健康信念认同,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理解,认同一致;(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健康传播者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使受传者获得健康知识,促进态度从不利于健康的方面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健康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

只有实现了这一效果,才能真正改变人的健康状况。

22.根据内容内容、指标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评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形成评价,又称诊断评价。

指一个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具体内容有:

(1)了解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

(2)了解干预策略、活动的可行性,(3)进行传播材料、测量工具等的预试验与完善,(4)收集反馈信息,根据计划执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2.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内容分为三个层面:

(1)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个体参与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项目,在项目中运用了哪些干预策略和活动等,

(2)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涉及了哪些组织,各组织间是如何沟通等,(3)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涉及哪一层的政府,具体与政府哪些部门有关等;3.效应评价,又称近中期效果评价,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内容包括:

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和健康相关行为;4.结局评价,又称远期效果评价,内容包括:

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2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新的传染就不可能发生。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因素等,两因素通过作用于三个条件发挥促进或抑制传染病流行的双向作用,其中以社会因素更为重要。

24.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并能传播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3)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4)有免疫性。

25.特征:

1.患者有共同进食的历史,不吃者不发病;2.如果某种或某些食物被大量污染,则在就餐者中可呈爆发或流行;3.禁止食用食物后,爆发或流行则自然平息;4.患者一般潜伏期较短,临床症状较重,此点是相对于经水传播而言的。

26.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方法有:

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常规报告,哨点监测,症状监测,病例定义,无关联监测,记录联接,地理信息系统。

27.艾滋病通过以下3种方式传播:

1.性接触传播2.接触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输血及共用注射器;3.母婴传播

28.结核的治疗原则: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

29.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1.掌握疫情信息,加强对医疗单位、集体单位中感冒发热病人的监测;2.病原学监测;3.开展流行前、后人群抗体水平测定;4.卫生宣传教育;5.预防注射及服药。

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向当地区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防疫人员要尽快到发病地点进行调查处理,对发病两天以内的病人,卡他症状不明显而全身中毒症状重,白血球总数偏低者采集含漱液,进行病毒分离,并早期隔离治疗病人,流感流行期间停止或减少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

30.“四免”分别是: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以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