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523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语专业 美国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狂欢节期间的一天,弗图纳多畅饮后酩酊大醉,穿戴得像游行队伍中的小丑一样。

蒙特利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告诉弗图纳多说:

他购买了一桶名贵的阿芒提拉多酒,但是不能肯定是否真是这种品牌的酒。

蒙特利瑟说,他本来想请品酒的行家弗图纳多鉴别一下,但是想到他很忙,便打算请洛克瑞西来帮忙,因为有传言说洛克瑞西的本事不在弗图纳多之下。

弗图纳多闻听后,执意要去鉴别酒的真伪。

蒙特利瑟佯装推托不过,便带领蒙特利瑟来到自家的酒窖。

在漆黑的地下通道中,到处都是酒桶和骷髅,阴森可怕。

途中,蒙特利瑟还有意假惺惺地劝弗图纳多返回,以免受凉,并反复劝其饮酒御寒。

蒙特利瑟引导弗图纳多来到最深处的地窖后,旋即将其捆绑在一根事先准备好的铁桩上,随后用石头砌起一道墙,将酒窖的门堵死。

弗图纳多终于明白了,但为时已晚,只能听任蒙特利瑟实施复仇。

与其同时代的小说家相比,埃德加·

坡(EdgarAllanPoe)虽然创作时间短暂,但他才气卓群,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建树。

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是他既拥有自己较为系统化的文学创作理论,又能够将其理论付诸于创作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按照他的理论,小说应当着力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格之中以往被忽视的病态或者阴暗的方面,而且叙事风格要简洁明了,力争使故事以较快的节奏发展到高潮,以便产生某种单一的预期效果。

作为其短篇小说佳作之一,《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体现了他的小说创作艺术的基本特征。

  小说的主题是爱伦·

坡惯于描写的恐怖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地点选择在深邃、阴森的酒窖,而且仅有的两个人物都存在人格上的缺陷。

在作者的笔下,弗图纳多的缺陷呈现在明处,而蒙特利瑟的缺陷则是隐匿的。

刻画这种区别的意图,在于强化故事结尾的高潮到来时应有的恐怖效果。

弗图纳多趾高气扬,目空蒙特利瑟,直到生命即将终结之时才霍然醒悟,认识到自己的愚蠢,但只能在绝望的嚎叫和痛苦的挣扎中停止呼吸,歇斯底里的争命也无济于事。

蒙特利瑟却自始自终清楚地知道到将要发生的一切,他所希望看到的就是弗图纳多的死亡,却以虚伪的谦卑掩盖住了自己的意图。

小说还暗示蒙特利瑟在杀人后可以逍遥法外,因为按照他的盘算,他的所作所为将无人知晓。

小说的聚焦点,正是蒙特利瑟的老谋深算反衬出来的人格中更深层次的缺陷。

他比弗图纳多更邪恶,更可怕,没有节制的复仇欲望折射出他的灵魂中污浊的一面。

应当提及的是,两个人物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是同义词,弗图纳多意为“财富”,弗图纳多意为“财宝”,其象征意义在于暗示他们的人性中有许多相同之处。

  小说追求一种篇幅短小、节奏很快的叙事风格,从而可以使故事迅速到达高潮。

为此,作者采取了许多巧妙而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削减背景信息,全篇只有开头的一句话交代背景:

蒙特利瑟声言弗图纳多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过他,他出于无奈只能默默地忍受,但是却发誓要寻找机会报复。

显而易见,他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筹划和等待的过程。

至于人物的年龄、身材、容貌、职业、家庭状况等等,只字未提,甚至连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没有交代。

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没有说明,只有“豪华的宫殿(palazzo)”一词的意大利文化背景以及几种意大利的名酒,提示故事可能发生在意大利。

  埃德加·

坡(EdgarAllanPoe)主张,在一首诗,或者一篇故事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助于实现整个作品的预期效果。

可以说,这部小说语言凝练,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没有一句是冗言,没有一个细节可有可无。

比如,蒙特利瑟脱口而出的拉丁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反映了他接受教育的程度,并且自然而然地使他的文化修养与其残酷的报复形成强烈的对比。

此外,作品中象征手法的使用也别具特色,例如,随着蒙特利瑟诱使弗图纳多向酒窖的深处走去,由于缺氧火把的火光逐渐减弱,加之酒桶四周的骷髅似乎也愈来愈多,预示弗图纳多存活的希望愈来愈小。

如果将这部小说与《厄舍古厦的倒塌》和《莉盖亚》等同类作品参照阅读,可能会有助于把握上述艺术特色。

Unit4

纳撒尼尔·

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小说家。

生于没落的殖民官僚家庭,4岁丧父,家道由此中落,1821年由亲戚资助就读于博多因学院,同窗中包括后来闻名的诗人朗费罗以及当选为美国第14届总统的富兰克林·

皮尔斯。

在大学时代,他开始钟情于文学创作,1825年毕业时自费出版小说《范肖》(Fanshawe)。

毕业后,他一度像隐士一样避免与外界联系,闭门专事写作,作品主要为短篇小说,大多结集收入《故事重述》(Twice-toldTales,1837)和《古宅青苔》(MossesfromanOldManse,1846)。

1838年,他与多病残疾的索菲亚结婚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只好搁置创作,在波士顿海关谋得一份工作。

1842年,他迁居拥有众多文化名人居住的康科特,再次开始专心创作,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和非虚构性的小品文。

40年代末,他开始致力于创作长篇小说,1850年出版其代表作《红字》(TheScarletLetter),从而一举成名。

随后出版的长篇小说包括《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TheHouseofTheSevenGables,1851)、《福谷传奇》(TheBlithedaleRomance,1852)、《玉石雕像》(TheMarblefaun,1860)。

此外,他还发表了一些儿童读物,并出版了《故事重述》扩容后的版本。

皮尔斯当选为总统后,1853年任命霍桑为美国驻英国利物浦的总领事。

在完成为期三年的任职后,他侨居意大利,但没有中断创作,在当地写就《玉石雕像》。

1864年,他在与皮尔斯一道旅行时溘然辞世,遗留下四部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残稿。

选篇出自《红字》第二章。

该小说以17世纪的波士顿为背景。

女主人公白兰(HesterPrynne)原本生活在英国,与身体残疾的医生齐里沃斯(Chillingworth)婚后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后来听命于丈夫的吩咐前往大洋彼岸的波士顿,谋求新的生活。

齐里沃斯打算随后也赴北美与妻子会合,但因事情不顺手未能如期成行,一年以后才得以赴美。

先期抵达波士顿的白兰与年轻的牧师狄姆斯台尔(Dimmesdale)相识,然后相爱,并以隐秘的方式维系爱情。

然而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珍珠出生,于是白兰成为众矢之的,被投入监狱,但她拒绝说出珍珠生身父亲的姓名。

她被判终身在胸前佩戴代表“私通”(Adultery)的红字“A”。

在狄姆斯台尔的协助下,白兰得到了抚养珍珠的权利,依靠做针线活维持生计。

齐里沃斯来到波士顿后,发誓要找出珍珠的父亲。

他没有公开其身份,以行医为业暗中寻访。

狄姆斯台尔备受煎熬,身心交瘁,计划与白兰一道出逃,但没有成功。

齐里沃斯终于发现了白兰与狄姆斯台尔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折磨狄姆斯台尔。

在最后一次布道时,狄姆斯台尔坦然承认他就是珍珠的父亲,随即撕开衣襟,裸露出胸膛上刻有的鲜红字母“A”,然后倒在白兰的怀中停止了呼吸。

后来,齐里沃斯也因苦厄沉重而过世,白兰则以其正直、善良的品格以及对于生活的信念重新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珍珠结婚后回到英国定居。

白兰去世后,人们按照她的意愿将其安葬在狄姆斯台尔的墓旁。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红字》描写了17世纪北美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生活风貌。

但是正如霍桑在小说的序言中所言,他要讲述的故事是具有“符合人的心灵的真实”,而并非刻意追求人物客观经历的绝对真实性。

他将这部小说称之为“传奇”,旨在开拓一块“中立的领域”,使“现实”和“想象”的因素可以在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就作品的主题而言,霍桑通过刻画特定的清教环境中的三种罪人,包括犯有“私通”行为的白兰,虚伪的狄姆斯台尔,以及疯狂报复的齐里沃斯,在较深的层次上探讨了清教社会的本质,尤其是人类本性中的善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霍桑也擅长使用象征的手法。

在《红字》中,这一创作特征尤为引人注目。

白兰被迫在胸前佩戴的红字“A”,与狄姆斯台尔暗自在胸膛上烙刻的“A”一样,是寓意为“私通”的象征性符号,表明他们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与当时正统清教意识形态的尖锐冲突,以及因为他们的违规行为而必须受到的惩罚。

狄姆斯台尔藏匿在胸膛上的红字,一方面表示带有自虐性质的自我惩罚,另一方面也提示他在躲避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遮饰内在的痛苦,从而与他一派岸然而为人爱戴的牧师形象形成具有讽刺意义的反差,衬托出这一人物复杂的个性。

特别应当提及的是,小说中某些象征手法的含义呈现出动态演变的特征。

例如,由于白兰的人物形象随着故事的演进发生了嬗变,她所佩戴的红字也随之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由代表“私通”转化为指代“天使”(Angel)和“才干”(Able)。

此外,齐里沃斯老迈,身体残疾,不仅在外在形象上与青春、善良的白兰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某种落伍、甚至腐朽的存在,而且他病态的体表特征也是其内在人格缺陷的彰显写照。

另外,珍珠喜好穿红色的衣服,因此她的身体象征一个能够移动而充满了生机的红字“A”。

  小说叙事结构的设计也可谓独具匠心。

霍桑致力于表现重大冲突发生之后的故事,而并非以故事的自然发展时间为序叙述冲突发生的前因后果。

因此,小说一开篇便描写白兰与狄姆斯台尔东窗事发,她与女儿珍珠被囚禁于监狱并面临法庭审判的情形。

冲突陡然凸现,不仅加强了故事的张力,而且使这一情境中每个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更为典型地揭示其个性的本质特征。

在故事正文文本之外,小说还附有作为序言的“海关”一文,内容与作品的虚构叙事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霍桑大致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对于社会本质的见解。

Unit5

赫尔曼·

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1819—1891),小说家,诗人。

生于商人家庭,11岁父亲亡故,家道中落。

15岁辍学后,他自谋生计,先后充当银行职员、文书、店员、农场工人和教师,阅历广泛,但是生活始终飘浮不定。

自1839年起,他出海谋生,在各种轮船上充任侍者和水手,航海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厚实的素材。

1866年至1885年,他曾任纽约海关官员,1891年因病而终。

40年代初,他着手写作小说,1846年发表《泰比》(Typee),次年又发表了《欧穆》(Omoo),以游记体的叙事风格讲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土著人的生活。

此后,他同样以航海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更为成熟的小说,包括《玛地》(Mardi,1849)、《雷得本》(Redburn,1849)、《白外衣》(WhiteJacket,1850)、《白鲸》(MobyDick,1851)以及《骗子的化装表演》(TheConfidenceMan,1857)。

但是他在世时,批评界对他的小说的反应较为冷淡,贬甚于褒。

60年代后期,他创作小说的热情逐渐消退,转而致力于写诗,1866年自费出版其首部诗集《战事集》(BattlePieces),以美国内战为主题。

在此后的20余年中,他不仅自费刊印了长诗《克拉瑞尔》(Clarel,1876),还出资出版了《约翰·

玛尔和其他水手》(JohnMarrandOtherSailors,1888)与《梯摩里昂》(Timoleon,1891)等两部诗集,然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他的诗歌始终没有引起阅读大众和批评界的注意。

临终前,他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毕利·

伯德》(BillyBudd),但未及出版。

这部小说后来于1924年出版。

选篇出于《白鲸》第41章。

在这章里,以实玛利跟大家一样,支持埃哈伯捕杀莫比·

狄克。

他接着介绍利有关这条鲸鱼的一些传说。

“皮阔德”号捕鲸船的船长名叫埃哈伯,他以捕鲸为业,航海40余年。

一次在与一群鲸鱼搏斗时,他不慎被一条凶猛的白色鲸鱼咬掉了一条腿。

这条鲸鱼因躯体庞大、性情刁钻凶虐而闻名,水手们称它为莫比·

埃哈伯决计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莫比·

狄克,报仇雪恨。

他的心愿得到了全体船员的理解和支持,大家饮酒发誓,决定再次出海捕杀莫比·

他率领全体船员长途航行,途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莫比·

狄克频繁出没的日本海。

途中,“皮阔德”号遇到数艘返航的捕鲸船,对方不仅告诉埃哈伯及其船员白鲸逞凶所造成的新的伤害,而且忠言相劝,希望他们放弃捕杀白鲸的计划,但无济于事。

埃哈伯要求船员继续前行,尽管风暴已经给船只造成了严重损坏。

“皮阔德”号与白鲸相遇后,彼此殊死搏斗了三天,最后埃哈伯用尽全身的气力将鱼叉刺进白鲸的腹部,这致命的一击最终结束了白鲸的生命。

但由于鱼叉末端的绳索缠绕在埃哈伯的颈部,所以白鲸在垂死挣扎时不仅将他带入大海中殒命,而且将“皮阔德”号的船头撞碎,全体船员坠海丧生。

作为惟一的幸存者,以实玛利被另一艘捕鲸船搭救,生还后得以讲述上述故事。

《白鲸》是一部社会生活内涵和艺术内涵都相当丰富的小说,具有感人至深的张力。

从写实的层面来看,梅尔维尔以自己的航海生活与捕鲸的经历为创作基础,并参阅了大量的捕鲸文献,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北美渔业捕鲸船员的生活,尤其是展示了他们别具一格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说全面而细腻地描述了捕鲸船员追捕鲸鱼和提炼鲸油的过程,诸如如何寻找鲸鱼,识别它们的类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捕捉它们并最大限度地提炼鲸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捕鲸著作。

此外,作品还再现了捕鲸船员乐观、勇敢、坚韧、豪爽的品格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就社会观照而言,梅尔维尔塑造的人物具有较为典型的价值和意义。

捕鲸船员在捕杀性情暴烈、凶悍的鲸鱼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征服欲望,不仅仅是从事捕鲸业的人们所特有的品性,实际上也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精神的写照。

  小说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对于人类命运以及人类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梅尔维尔与同时代的小说家霍桑一样,尤为关注人性中局部的缺陷、或者某一方面的邪恶对其整个命运的影响。

埃哈伯偏执、自私的性格缺陷,不仅导致他自己在疯狂的复仇过程中丧生,而且也连累全体船员作为牺牲品葬身海洋,使作为大自然的缩影的白鲸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艺术技巧方面,象征手法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梅尔维尔的视野中,捕鲸船员以及他们的船长埃哈伯是全人类的化身,偏执和盲从是其致命的弱点。

白鲸莫比·

狄克作为小说中的核心形象,也载荷着重要而复杂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它作为与人产生矛盾的对立面而存在,代表大自然中神秘莫测而且不可征服的规律。

然而它巨大的身躯所拥有白色,也象征着人性和自然中纯真的特性。

以实玛利是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他的名字取自《圣经》,意为被逐出的人。

但作为船员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得到了命运的关照,从丧生的船员群体中脱身而出。

这种结局一则验证了以实玛利作为人物名字的寓意,再则,也是在启发读者思考这个人物之所以能够得以幸存的非偶然因素。

简而言之,在梅尔维尔的心目中,以实玛利区别与他人之处,主要在于他的知识修养、对于未知事物的自觉探索以及审时度势的处世方式。

Unit6

亨利·

大卫·

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散文家、哲学家、诗人。

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小学教师,但因无法接受约束而在两周后辞职。

后在父亲的铅笔厂帮过忙,并与兄弟一起办过三年小学。

他与爱默生建立了长期的友谊,成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重要作家。

他对超验主义身体力行,最有代表性的两件事情就是在沃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和在监狱度过的一夜。

他因为反对美国政府实行奴隶制、对墨西哥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而拒绝纳税,因此遭受一夜囚禁,并因此写出《论公民的不服从》(OntheDutyofCivilDisobedience,1849)这篇文章,认为人民应该拒绝服从自己认为是不正当的法律。

他在文中写道:

“一个真正自由和开明的国家必须承认个人是一种更高的、独立的力量,国家本身的力量和权威来源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必须得到与之相应的对待。

”他的这篇文章,特别是文中消极反抗或非暴力反抗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托尔斯泰、甘地、马丁·

路德·

金等社会改革家。

梭罗后来逐渐脱离超验主义,成为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积极参加废除奴隶制的活动,帮助奴隶沿着"

地下铁路"

逃往北方,并撰写抨击奴隶制的文章《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

他十分崇拜废奴主义者约翰·

布朗;

在约翰·

布朗因武装起义而被美国政府处死之后,他心理上受到重大打击。

梭罗一生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为崇尚物质的美国生活增加了一个精神侧面。

选篇摘自《沃尔登,或林中生活》中的第二篇文章"

我生活的地方;

我为何生活"

为了实践他的超验主义哲学,梭罗曾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沃尔登湖畔自建木屋,靠采集野菜、野果,自种豆类而维持生活长达两年之久。

他在沃尔登湖畔的生活和思考使他得以完成两部最重要的著作:

《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1849)和《沃尔登》(Walden,1854)。

《沃尔登》由18篇文章组成,记录了他所观察到的自然,以及他建造木屋、耕种土地、招待朋友等的生活情况。

书中讴歌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倡导个人主义、自力更生、物质节俭。

他试图将身体的物质需要缩小到最低限度,以便在读书、思考、观察自然与自我当中获得最大的精神财富和自由。

他也呼吁人们过最简朴的生活,以便节约时间和精力来“过深层次的生活,吮吸出生活的精髓”。

他努力发掘美国自然环境在人类教养、心灵塑造等方面的潜能,强调所有人都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生活做成诗、当作艺术。

他向人们展示出闲暇、沉思、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等的种种益处,为美国自然作家的写作开了先河。

在《沃尔登》的数篇文章中,梭罗对工作和闲暇的意义进行了颇有独创性的思考,并描述了自己在尽可能简朴地、自给自足地生活方面所做的试验,强调这项简朴生活的试验绝不是无所事事地与世隔绝。

在另一些文章中,梭罗描述了林中生活的细节:

他与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接触;

不同季节中树木与水的不同声音、气味和颜色;

大风吹动电报线以及远方的火车汽笛声所奏出的旋律等。

梭罗在沃尔登湖畔日复一日的切身经历使该书具有极大的真实感,而文章清晰、直截了当,但又不失文雅的风格使《沃尔登》达到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水平。

选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梭罗对于家园的总体态度和一般寻求,主要刻画了寻找家园的心理过程和精神满足。

第二部分则具体描述梭罗在沃尔登湖畔的家园,以及这一家园与大自然的融合。

  在第一部分,梭罗仔细勘察了许多农场;

他用“survey”一词来暗指他本人土地测量员(surveyor)的身份,说自己是所有勘察测量过的土地的君王。

梭罗在想象中买下了无数农场,他用商业语言描述了购买农场的过程,但金钱交换实际上并未发生,发生的只是精神财富的增加。

他没有买下农场,但保留了景色;

就像诗人一样,用韵律这一隐形的篱笆,圈住了农场,得到了田园的精华。

在以上描述中,梭罗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发掘出了深层的意义;

他以“自然诗人”的敏感细腻,改变了通常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将大自然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他喜欢破旧的房屋、倒塌的栅栏,因为这使他远离以前的房客,而更接近于自然;

他喜爱空心的树木,因为这说明他的邻居将是啃啮树木的兔子。

他用一个双关词(committed)告诫人们,要过自由、无拘无束(uncommitted)的生活。

因为贪婪而受到农场的束缚、而过分投入到农场的事务,就无异于关进牢笼。

  在选篇的第二部分,梭罗具体描述了他自己在沃尔登湖畔建立的家园。

他所建造的木屋只能遮雨,不能挡风。

但在他看来,穿堂而过的风声恰恰是大地音乐的天国乐章,是未被打断的创世纪的诗篇。

他与鸟为邻,但并非像一般人一样,将鸟关在笼子里;

恰恰相反,他将“关自己的笼子”放在离鸟近的地方。

他的这一实践和描述大大影响了现代的自然保护主义者:

在现代的野生公园里,野生动物可以四处游荡,而游人则只能在笼子里观赏。

梭罗的情感与大自然完全交融,他因此而生活在最吸引他的地方和时代:

他的家坐落在宇宙中一个隐秘、常新、未受亵渎的角落。

  梭罗的创作表现出对于声音、意象、深层意义、词的细微差别等的高度敏感。

他的写作风格乍看起来平铺直叙、直截了当,但实际上,各种巧妙的比喻、词源上的双关语、典故的运用、对传统谚语的灵活运用等使通常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或者扭曲,使读者不得不对作品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评价。

例如在以上选篇中,他将山峰比喻为天国造币厂所铸造的纯蓝色(true-blue,又有不退色的蓝色或忠诚的含义)的硬币,将天国、自然与人间联系起来。

他将自己比喻为将大地和天空扛在肩上的阿特拉斯,但他所扛起的却是精神的大地和天空。

他说诸神之家奥林波斯只不过是无处不在的大地的外表,这既赋予世上万物以灵气,又将诸神融入了自然与人间。

Unit13

凯萨琳·

安·

波特(KatherineAnnePorter,1890-1980),女作家,出生于南方得克萨斯州,当过电影演员,歌手,教员和记者,20岁开始写作,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花的紫荆树》(TheFloweringJu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