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36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Word下载.doc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压缩气体,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空气中氮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压力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压力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信息:

内装高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回避热源;

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存;

贮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置于阴凉处;

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事故响应:

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咨询专家;

万一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供给氧气。

安全储存:

避免阳光直射,置于阴凉处,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存;

贮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废弃处置: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害:

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环境危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No.

氮气

≥99.5%

7727-37-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压缩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无意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大量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工作服。

低温液体泄漏时应做好自身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

无污染。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

液氮泄漏时,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保证现场通风。

让泄漏氮自行挥发。

泄漏容器不能再用,及时返回厂家。

切断气源,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

液体泄露设法关闭泄漏源,自行挥发,做好现场通风。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应带适当的呼吸装置。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穿工作服,液体时要戴防护手套。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前应做氧含量分析,须有人监护。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使用后,气瓶余压不低于0.3MPa。

储存注意事项:

谨防容器受损;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无资料。

生物限值:

监测方法:

定期取样分析(化学分析),或利用便携式氧气分析仪定期检测。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

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接触液氮应戴面罩。

皮肤和身体防护:

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

手防护:

低温环境戴棉手套。

其他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环境加强通风。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压缩气体

pH值(指明浓度):

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

-209.8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195.6

密度:

0.81/-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临界压力(MPa):

3.40

临界温度(℃):

-147.1

闪点 

(℃):

n-辛醇/水分配系数:

0.67

分解温度(℃):

无资料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易燃性:

不燃

溶解性:

微溶于水和乙醇,溶于液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危险反应:

危险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或腐蚀: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或皮肤过敏: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吸入危害:

常压下氮气五毒。

当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相对减少时,引起单存性窒息作用。

当氮浓度大于84%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

甚至失去知觉,出现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脱离环境,可致死亡。

氮麻醉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共济失调,严重时出现昏迷。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持久性和降解性:

潜在的生物积累性:

迁移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产品:

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不洁的包装:

回收。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

1066(压缩);

1977(液化)

联合国运输名称: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2.2

包装类别:

Ⅲ类包装

包装标志:

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海洋污染物(是/否):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劳,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06~GB20602-2006)。

《危险化学品名录》:

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易燃气体。

《剧毒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6):

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易燃气体,次要危险为第8类腐蚀性物质。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

2016年11月15日

修改说明:

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标准编制;

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缩略语说明:

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

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

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

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

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

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

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

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IARC:

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

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

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

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参考文献: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