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87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移动2010年直放站技术规范书Word文件下载.doc

2.11带内波动 10

2.11.1定义 10

2.11.2指标要求 10

2.11.3测量方法 10

2.12噪声系数 11

2.12.1定义 11

2.12.2指标要求 11

2.12.3测量方法 11

2.13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12

2.13.1定义 12

2.13.2指标要求 12

2.13.3测量方法 12

2.14传输时延 13

2.14.1定义 13

2.14.2指标要求 13

2.14.3测量方法 13

2.15杂散发射 14

2.15.1定义 14

2.15.2指标要求 14

2.15.3测量方法 14

2.16互调衰减 15

2.16.1定义 15

2.16.2指标要求 15

2.16.3测量方法 16

2.17带外增益 16

2.17.1定义 16

2.17.2指标要求 16

2.17.3测量方法 17

2.18光波长及可应用的光纤 18

2.18.1定义 18

2.18.2指标要求 18

2.18.3测量方法 18

2.19光输出功率(仅光传输直放站) 18

2.19.1定义 18

2.19.2指标要求 18

2.19.3测量方法 18

2.20光路衰减范围(仅光传输直放站) 19

2.20.1定义 19

2.20.2指标要求 19

2.20.3测量方法 19

2.2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19

2.22电源适应性 19

2.22.1电源适应性要求 19

2.22.2测试方法 19

2.22.3设备功耗 19

2.23机械要求 20

2.24环境要求和环境试验 20

2.24.1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2.24.2测试方法 21

2.25安全要求 21

2.25.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21

2.25.2抗电强度 22

2.25.3接触电流 23

2.26电磁兼容要求 23

三、监控功能 23

四、工程、技术服务及其它 23

4.1工程技术服务 23

4.1.1产品供应 23

4.1.2现场验收 24

4.1.3技术服务 24

4.1.4技术文件 24

4.1.5工程服务历史及供货记录 24

4.2维护服务 24

4.2.1备品备件的要求 25

4.2.2服务响应 25

4.2.3监控软件的升级 25

4.2.4紧急事件的处理 25

附录A完成性能测试所需仪表,仅供参考 26

附录B直放站检验项目 29

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0年直放站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

本文件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方)对移动直放站产品供货商(以下简称投标方)提出的工程技术规范书,此文件将作为定货合同的附件。

投标方提供的各项设备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招标方指明的规范和标准,并保证配置的软硬件数量和功能满足或高于招标方提出的要求。

如果招标方在工程实施和网络运行中发现投标方所提供的各项设备及系统的功能、性能未达到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投标方应免费增加或修改软硬件,并使之满足或高于招标方提出的要求。

1.1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

YD/T952-1998“900MHz直放机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YD/T1008-1999“移动通信移频中继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YD/T1337-2005“900MHz/1800MHzGSM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1139-2001《900MHz/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

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1.2本规范书的补充要求

随着市场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投标方应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以保证所提供的软、硬件系统能充分满足招标方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1.3技术投标书的内容、顺序及基本要求

投标方应据此规范书提出相应的技术投标书,技术投标书要求提供2套书面文件,并必须提供全套文件的电子文档(格式见“电子版应答格式”),技术投标书及其附件应采用中文书写。

具体参见《投标人须知》。

投标方所提供的技术投标书应按照以下顺序和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一)、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投标方应对本规范书所提出各项要求进行逐条逐项答复、说明和解释(必须在引用规范书的基础上逐项应答)。

投标方应根据投标方各项产品实际情况如实应答本技术规范书内提出的各项指标情况。

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作出“满足”(为本期工程提供产品或为本期工程提供该功能)、“不满足”等应答,然后对必要的内容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

“部分满足”视同“不满足”。

应答用蓝色(电子版)粗体字。

(二)附件应答

(1)产品型号清单

本次集中采购的设备包括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等产品。

详见附件一。

(2)单套标准直放站产品配置清单

单套标准直放站是指能独立完成直放站系统性能的除天馈线系统外(但移频直放站含移频链接天线)的设备组合。

单套标准直放站配置包含主机、基本软件、连接件及附件部分等,不包含天线及馈线,移频直放站含移频链接天线(移频链接天线指移频直放站近端机和远端机之间的收发天线)。

光纤直放站包含光功分器,光功分器的型号应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详见附件二。

(3)技术性能参数表

本表作为评估产品技术性能的依据之一,请务必真实、准确、全面填写。

本技术性能表应答必须与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一致。

详见附件三。

(4)工程技术服务表

投标方必须向招标方提供工程技术服务。

详见附件四。

(5)供货记录

投标方须按供货合同如实填写。

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合同复印件,但招标方保留在日后查看并核实供货记录中提到的供货合同的权利。

详见附件五。

(三)需要提供的文件。

投标方提供投标方产品的详细产品配置框图(系统图和产品内部配置图)。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要求:

(二)、(三)、(四)的内容须依次装订到

(一)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后。

不得以任何形式插入到点对点应答内。

装订时

(一)、

(二)、(三)、(四)须用单页纸隔开;

(二)、(三)的每一小项亦均须用单页纸隔开;

单页纸上应注明项目名称。

电子版应答方法详见《电子版应答格式》。

1.4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招标方在必要时有权对投标方的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设计、生产、装配、测试记录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等。

招标方在招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权对投标方提供的任何批次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1.5规范书的解释权

招标方在任何时候保留和拥有对本技术规范书的解释权。

招标方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投标方对于本技术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招标方联系。

在规定的技术投标书和报价书提交最后期限以前,招标方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

二、性能要求

2.1定义

本技术规范书采用下列定义:

900MHz/1800MHz直放站是指用于900MHz/1800MHzGSM移动通信网的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设备,包括各类GSM宽带直放站、选频直放站、移频(包括带内移频、带外移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

宽带直放站是指在900MHz/1800MHz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工作的直放站(选带直放站)。

选频直放站是指在900MHz/1800MHz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选择一个或多个GSM指配信道工作的直放站。

移频直放站是指将指配工作频率转换为其它频率(带内频率或带外频率)进行传输的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是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直放站,光电转换设备为直放站内置模块。

前向(下行)链路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传输的链路。

反向(上行)链路是指由移动台到基站传输的链路。

2.2测量条件

应在下列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测量,非常温环境下的测试条件见2.24.1.4节。

-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电源:

AC220V±

4V或DC-48V±

1V

2.3工作频段

工作频段是指直放站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根据需要设备可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和部分。

投标方提供的直放站需适用于900MHz/1800MHz频段:

上行889~909MHz/1710~1735MHz

下行934~954MHz/1805~1830MHz

如招标方所需的频段范围发生变化,投标方应按照招标方的要求提供相应频段的产品。

2.4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如果没有其它规定,性能指标系指设备输出端口处的指标,测量方法适用于直放站的前向和反向及系统测量。

系统测量系指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的的近端和远端联测。

对于移频直放站的其它指标近端和远端应分别测量。

对于光纤直放站,整个系统测试是在厂商声称的光路衰减范围内进行,并检查光波长、输出功率及光路衰减范围,具体检查方法和指标范围见2.18、2.19和2.20。

最大功率≥1W的直放站其性能指标必须同时满足室内和室外应用。

2.5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包括移频输出功率)

2.5.1定义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此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a)输入信号为全时隙最大连续发送调制信号;

(b)增益为最大增益;

(c)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所有指标要求;

(d)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2.5.2指标要求

标称输出功率由投标方声明,但标称输出功率应≤30W(45dBm);

反向输出不作具体要求,具体由投标方规定;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应在±

2dB范围内,极限条件时应在±

2.5dB范围内。

2.5.3测量方法

1.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GSM信号

发生器

被测直放站

功率衰减器

GSM分析仪

或功率计

10MHz或13MHz参考信号

图1: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测试

2.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通过电缆接至被测设备输入端口,再将功率衰减器及连接电缆总损耗值作为偏置输入GSM分析仪或功率计中;

3.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

4.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或指配信道的中心频率;

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5.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至ALC启控点,GSM分析仪或功率计上直接显示的每信道功率应在被测直放站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容差范围内;

6.记录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Lout(dBm)及输入电平(GSM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的损耗值)Lin(dBm);

7.对于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6增益(包括移频增益)

2.6.1最大增益及误差

2.6.1.1定义

最大增益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

最大增益误差是指最大增益的实测值与投标方声明值之间的差值。

2.6.1.2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113dB,具体增益值由投标方规定;

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

3dB。

2.6.1.3测量方法

1.测试系统及测试步骤同2.5.3;

2.最大增益为Gmax=Lout-Lin(dB);

(1)

3.增益误差为△=Gmax-G厂声明(dB);

(2)

4.对于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6.2增益调节范围

2.6.2.1定义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增益可调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

2.6.2.2指标要求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增益调节范围≥30dB;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由厂家声明。

2.6.2.3测量方法

2.调被测直放站增益为最小,从GSM分析仪或功率计读出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Loutmin。

3.调被测直放站增益为最大,从GSM分析仪或功率计读出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Loutmax。

4.增益调节范围为△G=Loutmax-Loutmin(dB);

(3)

5.对于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6.3增益调节步长及步长误差

(1)定义

增益调节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增益调节量。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增益步长与标称增益步长的差值。

(2)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2dB;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不超过±

1dB/步长,±

1dB/(1-10dB),±

1dB/(10-20dB),±

1.5dB/(20-30dB)。

(3)测量方法

2.以增益调节步长降低被测直放站增益,从GSM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被测直放站实际增益下降每一步长时的功率并记录,直至增益为最小;

3.增益调节步长为每相邻测量功率电平之差;

4.步长误差△=声明的增益调节步长-实际的增益调节步长(4)

5.计算0-10dB、10-20dB、20-30dB内的累积误差。

2.7自动电平控制(ALC)范围

2.7.1定义

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时,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

2.7.2指标要求

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小于10dB(含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

2dB之内;

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超过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

2dB之内或关闭输出。

2.7.3测量方法

2.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至最大;

3.接通被测直放站ALC功能;

4.被测直放站输入电平提高10dB,观测GSM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上的读数变化(应不超过±

2dB),继续提高输入电平,被测直放站输出变化仍应不超过±

2dB或关闭。

2.8频率误差(仅适用于移频传输直放站)

2.8.1定义

频率误差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内实际输出频率对额定输出频率的偏差。

2.8.2指标要求

系统平均频率误差≤±

0.1ppm。

2.8.3测量方法

1.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RF数字信号发生器调到CW信号,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2.5.3中第6条记录的Lin-5dB,输出CW信号;

3.采用频谱分析仪或频率计数器直接读出直放站输出的载波频率实测数值fout;

4.将实测数值带入以下公式直接计算出平均频率误差数值

频率误差为δ=(f实测-f额定)/f额定;

(5)

5.对移频直放站应作系统测试。

图2频率误差测量

频率计

数器/频谱仪

10MHz/13MHz参考信号

RF数字

信号发生器

被测

直放站

2.9GMSK调制时调制准确度(仅适用于移频传输直放站)

2.9.1定义

GMSK调制准确度用相位误差衡量。

直放站相位误差是指直放站输出相位轨迹与其回归线之差。

2.9.2指标要求

相位误差:

单机不大于6.1°

RMS和24.5°

peak;

系统不大于7°

RMS和28°

peak。

2.9.3测量方法

1)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频率计数器改为GSM信号分析仪;

2)RF数字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2.5.3中第6条记录的Lin,输出用伪随机比特序列调制的同步的GMSK信号;

3)GSM信号分析仪频率调到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制分析;

4)从GSM信号分析仪读均方根相位误差和峰值相位误差。

2.10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2.10.1定义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是指被测直放站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损伤的输入电平。

2.10.2指标要求

上下行链路最大无损伤输入功率为-10dBm。

2.10.3测量方法

1.测试系统为图1所示;

2.GSM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10dBm,持续1min;

3.重复2.5、2.6.1、2.7的指标项的测试,所测数值应在指标范围内。

2.11带内波动

2.11.1定义

带内波动是被测直放站在投标方声明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的差值。

2.11.2指标要求

带内波动≤3dB(峰峰值)。

2.11.3测量方法

1.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扫频信号发生器起、止频率设置成比被测直放站工作频带宽,电平调到2.5.3的第6条中记录的Lin-5dB;

3.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4.当被测设备为宽带直放站时,从标网分析仪上读出被测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最大、最小电平之间的差值,即为带内波动。

5.当被测设备为选频或移频直放站时,用标网分析仪分别测出高、中、低信道内输出功率电平,其最大、最小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视为带内波动。

6.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将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通过衰减器连接在一起,采用系统测量。

扫描

标量网络

分析仪

检波器

扫描信号发生器

图3:

带内波动测试

2.12噪声系数

2.12.1定义

噪声系数是指被测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用dB表示。

2.12.2指标要求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噪声系数NF≤4dB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噪声系数NF≤6dB。

对于以直接耦合工作方式与基站相接的直放站,前向噪声系数不作要求。

2.12.3测量方法

图4:

噪声系数测试

噪声系数测量仪

噪声源

输入

输出

1.按图4虚线所示连接,校准噪声系数测试仪;

2.按图4实线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3.关闭ALC并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

4.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被测直放站噪声系数;

2.13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2.13.1定义

输入、输出电压反射系数|γ|是指从输入、输出端口反射的信号电压与输入的信号电压的比,电压驻波比为:

S=(1+|γ|)/(1-|γ|)(6)

2.13.2指标要求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电压驻波比≤1.4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时电压驻波比≤1.6。

2.13.3测量方法

1.按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测试端口

网络分析仪

12

匹配负载

开路/短路器

图5:

电压驻波比测试

2按被测直放站要求调网络分析仪起、止频率,单端口S11(或S22)测量,并调表达格式为驻波对应频率,电平调到被测直放站允许的最大输入电平;

3在网络分析仪测试端口1或2进行开路、短路、负荷校准后设置为测量;

4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将其输入或输出端口接到测试端口,输出或输入端口接负载;

从网络分析仪读被测直放站工作频带内最大的电压驻波比;

5测量前向或反向输出驻波比时应保证被测直放站无输出信号。

2.14传输时延

2.14.1定义

传输时延是指被测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

2.14.2指标要求

宽带直放站≤1.5μs;

宽带直放站(应用声表面滤波器)≤5.0μs;

选频直放站≤10.0μs;

移频直放站≤10.0μs(系统时延);

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上述指标同样适用。

2.14.3测量方法

1.按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Test

RFoutputUT

矢量网络分析仪

图6:

传输时延测量

2.按被测直放站要求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起、止频率,并调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传输测量、时延方式,按虚线连接进行直通校准;

按图6实线所示进行连接;

4.选择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延测试项,直接读出被测直放站的传输时延。

2.15杂散发射

2.15.1定义

杂散发射是指除去工作载频以及与正常调制相关的边带以外的频率上的发射。

2.15.2指标要求

杂散发射的指标见表1:

表1:

杂散发射指标要求

G≤50dB的光纤直放站和G≤80dB的其他直放站系统设备

每载频带外

f0±

100kHz≤0.5dBc/30kHz

200kHz≤-30dBc/30kHz或-36dBm/3kHz

400kHz≤-60dBc/30kHz或-36dBm/3kHz

600kHz≤-36dBm/30kHz

工作频带内

FL-2.5MHz~F0-6MHz≤-36dBm/100kHz

F0-6MHz~F0-1.8MHz≤-36dBm/30kHz

F0+1.8MHz~F0+6MHz≤-36dBm/30kHz

F0+6MHz~FH+2.5MHz≤-36dBm/100kHz

工作频带外(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之外)

9kHz-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