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05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复习提纲之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Word下载.docx

M2(广义货币):

由M1加准货币构成。

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构成。

(b)美国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由M1、M2和M3三个层次组成。

M1=流通中现金+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

M2=M1+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在货币市场存款帐户中(MMDAs)的存款;

M3=M2+货币市场基金机构存款(MMMFs)和负债管理工具,即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

L=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

5.我国口径划分原则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研究始于90年代中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我国货币的划分口径是:

M0:

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6.货币制度内容概念

货币制度:

是一国、一个区域组织或国际组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内容包括:

规定货币单位;

确定货币材料;

货币种类及其比例;

货币法偿能力的规定;

货币准备制度等。

按照货币特性来分类,主要存在两大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

7.货币制度演变: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二者都作为主币流通,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照各自的市场价值所确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2)双本位制:

在双本位制下,国家以法律规定金银之间的固定比价,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出现“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跛行本位制:

金银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8.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9.金本位制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特征:

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

主要特征:

①金币不流通,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规定银行券的含金量;

②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但一般兑换起点很高。

金块本位制减少了对黄金的需求,但未根本解决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1)定义:

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再用外汇去兑换黄金。

(2)内容:

①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金;

②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制,且经济发达。

③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买卖维持本国币值稳定。

10.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在一般商品交换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借贷行为中,贷者让渡的只是使用权,保留所有权,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任何信用活动均涉及到两方面的当事人,即贷者和借者。

11.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是指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业信用的运动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er’scredit)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12.信用工具:

票据概念,回购协议概念

A票据:

票据(noteorbill)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见票时或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

票据的种类:

(1)汇票:

汇票(billofexchange)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的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方。

(2)本票:

本票(promissorynote)又称期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数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本票的当事人有出票人和收款人两方。

(3)支票:

支票(check)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repurchaseagreement)是指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临时性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

同时买方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

从性质上说,回购协议相当于以证券为抵押品的短期抵押贷款。

13.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

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最精确的利率计量指标。

14.各种金融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1)简式贷款。

简式贷款的到期收益率就等于贷款的单利率,即利息除以贷款数额。

2)定期定额清偿贷款

3)息票债券:

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的利息,一直到到期日再偿还最后的票面金额。

(1)如果息票债券的买入价格与面值相等,则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利率。

(2)息票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向相关。

(3)当债券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利率。

4)贴现发行债券:

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面值,期满按面值偿付,不支付任何利息。

15.到期收益率和回报率的区别

回报率是投资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得到的收益,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只有持有期与到期日一致的债券的回报率才与到期收益率相等。

而对于期限比持有期长的债券,利率上升,将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导致资本损失。

由于利率波动而给资产回报率带来的风险,称为利率风险。

16.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

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加上通货膨胀预期。

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理论上,我们所讲的名义利率,就是在实际利率的基础上,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

计算公式如下:

(4-16)

上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考虑借贷活动中的本金不损失,而忽视利息的损失。

因此,更为严格的公式应包括对本金和利息通货膨胀的补偿问题,其严格的公式如下:

(4-17)

我们把4-17公式两边同乘本金A,那么这个公式还原成如下公式:

(4-18)

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显然,这里的实际利率,必须是按照基期计算出的利率。

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

17.西方经济学利率理论分析

一、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因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了利息的最高限。

二、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地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S=S(i),ds/di>

o

S代表意愿的储蓄,i代表利率。

I=I(i),dI/di<

o

I代表意愿的投资。

图4-1古典利率理论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基本上是由货币当局所掌握和控制。

而货币需求则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Ms=Md=L=L1(y)+L2(i)

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应该从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及需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1)投资I(i),它与利率负相关,

(2)货币的窖藏(hoarding)ΔH(i),即储蓄者可能把一部分储蓄以货币的形式放在手中。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1)储蓄S(i),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2)货币供给增加额△M(i),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3)货币的反窖藏(dishoarding),也就是人们将上一期窖藏的货币用于贷放或购买债券。

Ls=S(i)+ΔM(i)+ΔDH(i)Ld=I(i)+ΔH(i)

图4-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量ii0

五IS-LM模型:

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研究利率的决定。

六、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称做利率的期限结构,用回报率曲线表示。

形状:

向上倾斜、水平和向下倾斜。

(一)预期假说理论

假设:

只要债券的预期回报率相等,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完全替代品。

基本观点: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举例:

两种投资策略

(二)市场分割理论

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彼此分割的,因此各种债券的利率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回报率的影响。

不同期限的债券根本不是替代品,因此一种期限债券预期回报率的大小不会影响另一种期限债券的需求。

缺陷:

无法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趋于一致波动,也无法解释短期利率较低时回报率曲线向上倾斜,而短期利率较高时回报率曲线向下倾斜。

(三)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观点: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流动性(期限)升水。

不同期限的债券是替代品,但不是完全替代品。

18.金融公司的概念和类型

19.货币市场和互助基金的概念

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参与交易的信用工具的期限都在一年或一年之内。

20.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一)定义:

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3、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4、信息集散功能

21.金融市场按交易程序划分:

按交易程序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已发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包括有组织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OTC),场外市场又分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22.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包括头寸拆借和同业借贷两种。

(1)头寸拆借指金融机构之间在头寸有余缺时,相互买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资金融通活动,一般为日拆;

(2)同业借贷指金融机构之间因临时性或季节性的资金余缺而相互融通资金,以利于业务经营,其拆借期限比头寸拆借长,可达一年.

23.股票和证券的概念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凭以获取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债券是债务人依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24.衍生工具:

远期,期货的概念

远期合约:

最简单的衍生工具,是指买卖双方分别承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买卖某种商品。

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一种契约性协议,要求合约的双方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证券等。

25.衍生工具:

期权的概念和期权的分类

期权是一种在约定的未来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标的物的权利。

金融期权则是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形式。

期权的买方拥有是否执行的权利,但是没有一定要行权的义务。

因此期权买方(持有人)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即期权价格或期权费。

期权可分为:

看涨期权(CallOption),买方有权选择按约定价格是否购买确定数量的标的物;

看跌期权(PutOption),持有人有权选择按约定价格是否卖出确定数量的标的物。

事先约定的价格又称为履约价格、执行价格或行权价格(Exerciseprice)。

按行权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欧式期权必须在到期日选择是否行权;

美式期权则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一天选择是否行权。

按期权标的物的不同可以分为黄金期权、白银期权、股票期权、债券期权、外汇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等。

26.期货和期权的区别

1)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不同2)标准化程度不同3)盈亏风险不同4)保证金不同

27.利率互换的概念及其操作

定义:

利率互换是互换双方利用各自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的相对优势,将同一货币的不同利率的债务进行互换。

操作举例:

A、B两个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如表所示:

A、B两公司分别以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筹集一笔相同金额的资金,然后A公司向B公司支付利率为LIBOR+0.5%的利息,相应的B公司向A公司支付利率为11%的利息。

则互换后A公司的融资成本是LIBOR-0.5%(10%+LIBOR+0.5%-11%),B公司的融资成本是11.5%(LIBOR+1.0%+11%-LIBOR-0.5%)。

从而互换后,A公司节省了1.0%(LIBOR+0.5%-LIBOR+0.5%)的利息成本,B公司节省了1.5%(13%-11.5%)的利息成本。

28.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偿付到期债务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利率风险:

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三)汇率风险:

银行进行国际业务时,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合称市场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银行不能满足存款人提款需要或无法为其资产的增加融资的风险

29.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资金短缺方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向资金盈余方出售金融权证(如代表债权的债券或贷款合同,代表所有权的股票)。

由于资金直接由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证券则直接由资金短缺方流向资金盈余方,所以称为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金融中介机构购买资金短缺方的金融权证,然后再出售给资金盈余方,这种通过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方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资金的融通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利的。

对于资金盈余方而言,可以通过贷出闲置资金获得利息或股利等;

而对于资金短缺方,可以用远远超过本身收入的资金进行生产或消费,尤其对于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抓住投资机会特别重要,当然,一般而言,通过借入的资金获得的赢利大于其支付的利息。

30.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信用中介

(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职能(四)金融服务职能

(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

(2)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类银行最初是靠吸收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主要是发放短期的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所以被成为商业银行。

但随着商品经济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其业务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资金来源上,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有活期存款,各种中长期存款,各种形式的借款,以及结算过程中的占用款项,其资金运用也不再局限于短期商业行为贷款,还发放中长期贷款,消费者贷款,信托贷款,证券投资及各种雷子类型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了多种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以追逐利益为经营目标,提供多样花服务的综合信用中介机构。

31.分支行制持股行公司制

分支行制:

总分行制。

是指商业银行除了总行外,还可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这种制度又可分为总行制银行和总管理处制银行。

持股公司制:

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银行的银行制度。

单一银行制:

单元银行制,是指由于法律上禁止或限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银行业务只能完全由总行经营的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

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是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所组成的银行集团。

连锁银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具有自己的董事会,但由于受控于同一人或集团,因此还有统一的董事会。

这种制度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较为发达。

32.多倍存款的产生

多倍存款创造过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向银行发放贴现贷款;

向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定:

(1)客户将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全部存入银行,而不提现金;

(2)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

假设中央银行从第一国民银行买入10000元债券,则第一国民银行准备金增加10000元,由于该行存款不变,所以新增的这笔准备金假设全部贷出,其借款人将这笔钱又存入A银行。

A银行接受了客户存入的现金10000元。

按规定从中提取现金准备1000元,以应付客户提现的需要。

其余9000元可以用于贷款以取得收益。

A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000

贷款与投资+9000

总额+10000

现金存款+10000

总额+10000

由于一国的商业银行有许多,当A银行将9000元贷给客户时,该客户可以将钱存人B银行。

B银行再按10%提取900元作现金准备,其余再贷放出去。

 

B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

准备金+900

贷款与投资+8100

总额+9000

现金存款+9000

B银行贷出8100元,借款人又转存人C银行。

C银行按10%提取准备金后,其余再贷放出去。

C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

准备金+810

贷款与投资+7290

总额+8100

现金存款+8100

如此类推,银行与客户之间不断地贷款、存款,就会产生以下结果。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单位:

银行

存款

现金准备

贷款

A

B

C

D

10000

9000

8100

7290

1000

900

810

729

6561

合计

100000

90000

最初央行提供给银行体系的资金为10000元,最后银行体系增加的总存款为100000元。

从存款一栏中看出,数额以9/10的比例递减。

若以∆R表示初始增加的存款,∆D表示增加的存款总额,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货币创造的公式为:

∆D=∆R/r,其中,∆D-∆R=90000元,就是银行体系创造出来的存款货币。

33.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职能

产生的原因:

1.货币统一的需要;

2.票据清算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4.金融管理的需要;

5.政府融资的需要

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个方面。

34.什么是货币供给内生论,货币供给外生论?

通过货币供给模型说明其内生性。

a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b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c货币供应模型和货币乘数

(一)m的推导

(二)M的影响因素

中央银行——决定非借入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率和再贴现贷款数量;

公众——通货比率。

35.现金余额数量说及交易数量说的主要内容和比较

1、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金交易说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把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期内用以交易的货币数量”,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

现金交易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甘末尔和费雪。

(1)甘末尔的交易方程。

Ps——一般物价水平;

Ms——通货和支票的流通总量;

Rs——通货与支票的平均流通速度;

Ns——用通货与支票交易的商品数量;

Es——用通货与支票交易的平均次数。

结论:

货币数量决定物价。

(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现金交易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

这一公式发表在其1911年所著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

具体形式如下:

PT=MV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交换,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

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T长期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