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6126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doc

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

使用、维护、保养

通用规程

起草:

审核:

审批:

批准:

2011年7月28日

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

使用、维护、保养通用规程

1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管理,规范其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确保其安全受控运行,满足生产稳定运行的需要;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我公司轧机主传动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实际运行经验,特拟定本规程。

1.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轧机主传动系统中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机、圆锥齿轮、圆弧齿轮减速器及齿轮分配箱的维护与检修。

其它设备中的同种减速机、齿轮箱可以参照执行。

1.2结构简述

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由机壳、齿轮、轴和轴承、输入联轴器、输出联轴器、密封件、油标、稀油润滑管路、观察窗、稀油回油口等组成。

结构形式为剖分全封式。

1.3技术性能

1.3.1高速轴的转速不大于3000r/min,工作环境温度为-40~+50℃,适用于正、反两向运转。

1.3.2传动比为2.5~50。

1.3.3各分公司应根据本规程内容,结合本单位具体轧机的技术性能及配套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的具体技术文件,编制具体减速机及齿轮分配箱的技术性能参数,具体细化本部分的内容。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

2.1.1减速机主体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各部连接螺栓齐全,连接紧固。

2.1.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牢固。

2.1.4各部配合、安装间隙均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

2.2.1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不存在超载、超速现象。

2.2.2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温度正常,电机运转电流稳定。

2.2.3润滑良好,油质符合要求,轴承温度符合规定。

2.3技术资料

2.3.1有总装配图、主要零件及易损配件图。

2.3.2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包括:

⑴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⑵检修记录、验收记录;

⑶设备缺陷及事故记录;

⑷技术改造资料完整齐全。

2.4设备及环境

2.4.1箱体油漆完整,清洁光亮、外表无灰尘、油垢。

2.4.2基础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杂物,环境整齐清洁。

2.4.3各连接面、油位计、视镜、轴封处均无渗漏。

3新安装及检修后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的启动

3.1试运转

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初期要求先磨合,按满负荷的25%、50%和55%分别运行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后再按满负荷运行。

试运行期间要检查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稳定运行的各项性能:

如振动、运行噪音、温度、泄漏、润滑等,做好记录。

发生任何可疑点,应查清原因并加以排除后方可重新运行。

3.2加载检验

试运行和起动时,要检验规定的载荷,特别注意峰值负载,根据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实际运行状况加载。

3.3启动前准备措施

将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外表面的抗腐蚀剂清除掉,要小心,不要损坏密封。

清洁剂使用无芳香的炭氢化合物的溶剂,它不会损坏橡胶密封。

密封凸缘和表面不能用擦拭的方法机械清除。

如果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在使用之前已经存放了两年之久,要用减速器的自身润滑油系统进行无载转动2小时。

3.4起动和控制

对新安装的减速机,启动前,技术主管要对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的找正数据进行复查。

不论是新安装还是检修后的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启动前均应手动盘车,应保证所有齿轮的轮齿均进行至少一次以上的啮合,确认无卡阻现象,达到规范要求方可允许开机。

起动压力润滑的减速器、齿轮分配箱之前,首先要通过试运转检查压力润滑系统的功能,同时检查油泵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过载继电器是否适当,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之间的互锁操作是否良好。

确保监视装置连接完好。

启动是润滑的关键时刻,监视压力润滑系统的功能十分重要。

起动时要确保减速器、齿轮分配箱正确的传动方向,起动之前转轴和联轴器要按规范防护。

4设备的维护

4.1日常维护

4.1.1保持设备和周围场地洁净,无积次、无油垢。

4.1.2随时注意减速器在运转中有无异声。

4.1.3检查有无不正常的振动,温度是否合乎规定。

4.1.4注意观察减速器的上、下结合面和轴端,有无渗油现象,如有渗漏及时消除。

4.1.5通过油标尺或油面镜,检查油面应在规定位置,加油时严格执行“三级过滤”。

4.2运行中检查

减速器、齿轮分配箱投入运行后,为保证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安全运行,技术主管、技术科长、设备管理员、维修工及设备使用人员应按公司设备点检的要求进行动态和静态点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作好详细记录。

4.2.1各分公司应根据轧机的具体工作情况、负荷情况、重要程度编制具体设备的巡检规范,运行中主要由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管理员和技术主管按照各自规定时间进行点巡检。

4.2.2运行中检查内容:

⑴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及其冷却系统等附件是否清洁;

⑵减速机、齿轮分配箱高速轴、低速轴及轴承处壳体温度;

⑶润滑泵站的油加热器是否误动作;

⑷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各处振动是否正常;

⑸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各处是否有异音;

⑹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各处是否有漏油现象,润滑油色泽是否正常;

⑺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冷却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⑻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空气过滤器是否清洁;

⑼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各螺栓有无明显松动;

⑽减速机、齿轮分配箱润滑油泵工作是否正常。

4.2.3检查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汇报分公司技术主管,对于影响减速器、齿轮分配安全运行的问题需立即安排停机处理,对于不影响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安全运行的问题可安排监控运行,做好检修准备,择机处理。

4.3停机检查

4.3.1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停机时,主要由技术主管、设备管理员及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4.3.2停机检查分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对于正常运行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停机内部检查可每半年一次,对于存在隐患的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当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停机时间超过8小时必须进行一次内部检查。

4.3.3停机检查内容:

⑴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油质有无明显变化;

⑵各螺栓是否紧固;

⑶联轴器是否对中;

⑷空气过滤器是否清洁;

⑸冷却系统是否清洁;

⑹各轴承是否损坏;

⑺各油封是否损坏;

⑻各齿轮位置是否变化,轮齿是否损伤,啮合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⑼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及附属设备是否清洁;

⑽手动盘车,有无异音及卡阻现象;

⑾检查加热器、测温测压装置是否正常;

⑿油槽中有无铁屑。

4.4定期检查内容

4.4.1夏季每天、其它季节每两天定时测定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的相关部位温度情况并做好记录。

测量部位有输入轴轴头、输入轴两侧端盖、输入轴侧箱体、输出轴轴头、输出轴两侧端盖、强制润滑油油温、飞溅润滑油池温度。

如果出现温度升高现象,应增加测量次数或定点监测,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4.4.2每月测定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各轴承部位的振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仪器监测,但至少应做到人工感觉监测。

4.5减速器、齿轮分配箱维护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4.5.1减速机、齿轮分配箱的润滑

润滑油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设备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如果没有技术文件或者技术文件中没有具体要求时,一般选用《GB5903-1995工业闭式齿轮油》标准中的抗氧防锈工业齿轮油和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两者的工作温度都是5~80℃。

中负荷工业齿轮油的性能优越于抗氧防锈工业齿轮油,因此目前大量采用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中负荷工业齿轮油的牌号是以40℃时的运动平均粘度作牌号的。

其中68、100、150、220、320、460六个牌号是作为润滑油用的。

实践证明润滑油的粘度越高,其抗点蚀和胶合的能力就越强。

但随着粘度增高,其流动性和散热性就越差。

所以在选用齿轮润滑油的牌号时,要选用一个综合性好的润滑油牌号。

而且一台润滑站可能供应多个减速机及齿轮分配箱,这时要按最大接触应力的齿轮选用润滑油牌号。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选用150、220、320齿轮润滑油,具体根据环境温度情况选择。

润滑油在20~30℃时氧化比较缓慢。

当温度达50~60℃时氧化速度加快;超过80℃时应禁止使用。

所以一般润滑站应有冷却功能。

温度小于10℃时,液体流动性差,同样润滑站也应有加热功能。

下表给出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时,推荐采用的润滑油(矿物油)粘度牌号。

低速轴转速r\min

润滑油标准

环境温度(℃)

-10~+15

0~+30

+10~+50

≤100

ISO

GB

VG150

150

VG320

320

VG460

460

>100

ISO

GB

CG100

100

VG220

220

VG320

320

1、加油

油的级别必须选择减速机、齿轮分配箱使用说明书或其它随机技术文件的推荐值,或者采用与推荐油完全等效的油,而且油量要正确。

每个减速机、齿轮分配箱都带有一个油标指示器;对于带有强制润滑站的减速机、齿轮分配箱,在油箱上也设有油标指示器,当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停止,按油位指示器加满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些减速机、齿轮分配箱标牌上给出的油量仅起指导作用。

2、正确加注油量的重要性

在飞溅润滑的减速器、齿轮分配箱中,负载接近热功率时,正确加注油量特别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仅仅是由于多加了15%的油,运行温度有可能升高到正常温度以上15℃~20℃。

这可能引起油的润滑能力减少而使齿轮及轴承严重损坏。

当油位低于油标指示器所表示的油位时,齿轮可能得不到油,造成齿轮缺油损坏。

3、油的更换

新投入运行的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在运行500~800小时以后应进行首次换油,用过的油应趁热放出,油槽或油箱应该用洗涤油清洗干净。

用矿物油时,下次换油时间间隔应为一年,如果在轴承箱内测量运行温度高于80℃,则在3000小时后换油。

用合成油(PAO)时,下次换油时间应为3年,如果在轴承箱测量温度高于90℃,应在12000小时后换油。

如果减速器、齿轮分配箱装机油量大于200L,换油时间间隔大于一年,应对油质进行检查,以测试油的状态。

特别是在潮湿条件下使用时,对油中水分进

行检查,以保证其水分不超过0.05%(500PPm)。

如果水分超过0.2%(200PPm)以上,必须将水除去。

在减速器、齿轮分配箱更换润滑油过程中,应严防杂质进入油槽或油箱中,影响齿轮及轴承使用寿命。

另外,在进行油槽或油箱洗涤过程中,对于润滑站或自循环强制润滑系统的过滤器滤芯,应同时清洗或更换,确保滤芯中残留的杂质不会再次进入润滑系统。

4、润滑油的最小纯度

减速器、齿轮分配箱油的纯度根据国际标准ISO4406确定,运行中减速器、齿轮分配箱油的不纯度级为21/18或更好些,换油时减速器、齿轮分配箱停止后应立即将油从油槽中放出。

5、轴承再次涂润滑脂

在油脂润滑的轴承中,油脂不能漏到油池中,必须限制重复涂油脂。

最初给轴承涂油脂在工厂进行,推荐的油脂级别在减速器、齿轮分配箱的技术文件中标出。

在设备检修或要求再次涂油脂的情况下,轴承室或盖上如有油嘴,要经过它加入足够的油脂。

如果没有油嘴,装配时在轴承中注油,加油时要小心,不要加入过量油脂,以免增加轴承的使用温度。

轴承中润滑脂装入量可占轴承室空间的1/3~1/2。

6、油加热器的维护

对于具有油加热器的强制润滑系统,如果油加热器结垢,在换油时应当拆下来清洗。

放油时一定要将油加热器关闭,因为加热的电阻器有引起油雾爆炸的危险。

通过设置加热器的温控器可以有效的防止电阻器结垢、过早老化和油变坏。

当油温高于40℃时,电阻器决不要接通,因为油的附加性由于电阻器表面温度的影响而变坏,从而加速了爆炸气体的形成。

4.5.2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急停车。

⑴减速器内发出严重的不正常声音;

⑵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不下降;

⑶其他任何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

2、常见的故障机排除方法

序号

现象

原因

排除方法

1

油管

无油

机内油面太低

向机内添加润滑油

油路堵塞

拆下油泵清洗

油泵损坏

更换新油泵

2

过热

原动机、减速机、工作机连接不当

调整至适当位置,使三者相联轴线同心

超负荷运转

适当调整负荷

油封过度摩擦

在油封口处滴润滑油

润滑油杂质多或润滑性差

更换合适新油

润滑油过少或过多

按游标指示点调整油量

轴承损坏

更换新轴承

轴承装配过紧

拆下端盖,调整轴承间隙

环境恶劣,散热差

改变环境,清楚散热障碍

3

漏油

油封唇口磨损

更换油封

油封挡轴颈磨损

更换输出轴或输入轴

油量过多

按游标指示点调整油量

放油螺塞未旋紧

螺纹处加密封胶垫,旋紧螺塞

游标破损

更换游标

密封胶失效

拆机更换新密封胶

螺钉松动

均匀拧紧螺母

4

杂音

轴承损伤或间隙过大

更换轴承

润滑油不足

按游标指示点补加润滑油

机内有异物

倒净润滑油带出异物,换润滑油

5

震动

原动机、减速机、工作机来连接不良

查处固定不良部位,真确紧固

轴承磨损

更换轴承

螺栓松脱

紧固螺栓

4.6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6.1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6

12~24

24~36

注:

检修周期可随主机的检修周期变更

4.6.2检修内容

4.6.2.1小修

1、紧固松动的螺栓。

2、检查更换联轴上的易损件。

3、消除轴头、压盖、箱体结合面、管路等处漏油现象。

4、调整传动轴的轴间隙。

5、修理安全防护装置。

6、强制润滑系统的滤油器滤芯更换或清理。

4.6.2.2中修

1、包括小修内容。

2、检查、修理或更换被磨损的主动齿轮或轴。

3、检查更换滚动轴承及修理挡油板。

4、清洗机壳、强制润滑系统应清理油箱、更换润滑油。

5、测量啮合间隙,修理齿轮齿面及轴。

4.6.2.3大修

1、包括中修内容。

2、检查、修理或更换从动齿轮或轴。

3、对磨损的轴承座进行修复。

4、修理研刮上、下机壳的结合面或更换壳体。

4.7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

4.7.1轴

1、轴中心线直线度为φ0.02mm。

2、轴颈处过度磨损,可用堆焊、喷涂、电镀等方法修复。

3、键槽磨损后,在结构和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可比原设计放大一个级别或在原键槽的180º处重新开键槽。

4.7.2齿轮

1、齿轮内孔圆度、圆柱度、粗糙度必须符合图样要求。

磨损过大可用扩孔镶套法进行修复。

2、齿轮一侧齿面发生磨损或疲劳点蚀后,如果结构上许可,可成对调向使用。

3、如果经济上许可,齿轮也可以用堆焊法、镶环法、镶齿法进行修复。

4、键槽磨损后同本规程4.7.1条3的办法处理。

5、齿轮与轴的装配多数采用压力机压入,也可以用加热法进行装配;加热温度一般不大于350℃。

6、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保养主要就是定期换油,检查声音大小,有无异常,大功率齿轮传动需要强制润滑。

一般空载低速启动,待运行平稳后再加载,检修一般就是看轴承、齿轮的磨损情况,换油时注意润滑油内是否有渣滓,异物等。

5、齿轮基础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催制度要求。

8、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副轴向错位应符合如下规定:

⑴当齿宽B≤100mm时,错位ΔB≤0.05B;

⑵当齿宽B>100mm时,错位ΔB≤5mm。

圆柱齿轮副的啮合时接触斑点采用着色法,在轻微制动的情况下检查,接触斑点不小于下表值,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近于齿面中部,齿顶和齿边棱边不允许有接触。

精度等级

齿面接触斑点%

沿齿高

沿齿长

5

55

80

6

50

50

5

45

60

8

40

50

9

30

40

10

25

30

11

20

30

硬齿面齿轮副和中硬齿面齿轮副接触斑点不小于下表值:

名称

齿面接触斑点%

沿齿高

沿齿长

硬齿面齿轮副

60

80

中硬齿面齿轮副(300~360HB)

50

50

圆柱齿轮副装配后应用塞尺法、压铅法和千分表法测检查齿侧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没有具体要求的应符合下表规定。

单位mm

名称

中心距

~50

51~81

81~120

121~200

201~320

321~500

501~800

801~1250

侧间隙

0.085

0.105

0.130

0.150

0.210

0.260

0.34

0.400

4.7.3轴承

4.7.3.1滚动轴承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查时,与轴承座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内圈端面应紧靠轴向定位面,其允许最大间隙:

对于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为0.05mm,其它轴承为0.1mm。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轴承热装式,其加热温度应不高于120℃,轴承冷装式,其冷却温度应不低于-80℃。

可拆卸轴承装配时,必须严格按原组装位置,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混装,对可调头装的轴承,装配时应将轴承的标记端朝外。

在轴的两端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其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C值的大小按图纸要求调整,没有具体要求的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C≈0.0005L+0.15(mm)(L为两轴承中心距)

轴承轴向游隙调整

⑴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轴向游隙按下表调整:

轴承内经

角接触球轴承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双向推力球轴承轴

轻系列

中、重系列列

轻系列

轻宽、中及中宽系列列

轻系列

中、重系列列

≤30

0.02~0.06

0.03~0.09

0.03~0.10

0.04~0.11

0.03~0.08

0.05~0.11

>30~50

0.03~0.09

0.04~0.10

0.04~0.11

0.05~0.13

0.04~0.10

0.06~0.12

>50~80

0.04~0.10

0.05~0.12

0.05~0.13

0.05~0.15

0.05~0.12

0.05~0.14

>80~120

0.05~0.12

0.06~0.15

0.05~0.15

0.05~0.18

0.06~0.15

0.10~0.18

>120~150

0.06~0.15

0.05~0.18

0.05~0.18

0.08~0.20

-

-

>150~180

0.05~0.18

0.08~0.20

0.09~0.20

0.10~0.22

-

-

>180~200

0.09~0.20

0.10~0.22

0.12~0.22

0.14~0.24

-

-

>200~250

-

-

0.18~0.30

0.18~0.30

-

-

⑵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应按下表检查其轴向游隙:

轴承内径

轴向游隙

一般情况

内圈比外圈温度高25~30℃

≤80

0.10~0.20

0.30~0.40

>80~180

0.15~0.25

0.40~0.50

>180~225

0.25~0.30

0.50~0.60

>225~315

0.30~0.40

0.50~0.80

>315~580

0.40~0.50

0.90~1.00

⑶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应按下表检查其轴向游隙:

轴承内径

轴向游隙

轴承内径

轴向游隙

>120~180

0.15~0.25

>500~630

0.30~0.40

>180~315

0.20~0.30

>630~800

0.35~0.45

>315~400

0.25~0.35

>800~1000

0.35~0.45

>400~500

0.30~0.40

>1000~1250

0.40~0.50

4.7.3.2滑动轴承

上、下轴瓦的接合面要紧密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轴瓦垫片应平整无棱刺,形状应与瓦口相同,其宽度和长度比瓦口的相应尺寸小1~2mm。

垫片与轴颈必须有1~2mm的间隙,两侧厚度应一致,其允许差值应小于0.2mm。

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保证瓦口面和断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断面保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

销打入后不得松动,销端面应低于轴瓦内孔1~2mm。

合金轴承衬表面呈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上、下轴瓦外圆与相关轴承座孔应接触良好,在允许接触角范围内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接触要求

上瓦

下瓦

接触角α

稀油润滑

130°±5°

150°±5°

油脂润滑

120°±5°

140°±5°

α角内接触率

≥60%

≥50%

瓦侧间隙

mm

D≤200mm时,0.05mm塞尺不入

D>200mm时,0.10mm塞尺不入

上、下轴瓦内孔与相关轴颈接触α以外的部分均需加工出油楔,楔型从瓦口开始由最大逐步过渡到零楔形最大值按下表选取:

油楔最大值C1

稀油润滑

C1≈C

油脂润滑

距轴瓦两端10~15mm范围内C1≈C

中间部位C1≈2C

注:

C值为轴的最大配合间隙。

轴瓦内孔刮研后,应与相配轴颈接触良好,在接触角范围内接触斑点符合下表规定:

合金轴承衬的刮研接触要求也应符合下表规定;刮削量不得大于合金轴承衬壁厚的1/30。

接触角α

α角范围内接触斑点数/25mm×25mm

稀油

润滑

120°

油脂

润滑

90°

轴转速

轴瓦内径(mm)

≤180

>180~360

>360~500

≤130

4

3

2

>300~500

5

4

3

>500~1000

6

5

4

>1000

8

6

5

轴套装入机件后,轴套内径与轴配合应符合图纸要求,必要时可以适当地修刮来保证;两件结合面应经着色研合,接触痕迹应均匀分布,其未接触部分按限定区域内不得超过下表中的均匀接触限定方块值:

长度参考范围

限定方块值

长度参考范围

限定方块值

≤200

25×25

>800~1600

80×80

>400~800

40×40

>1600

100×100

注:

1、长度参考范围指长方形平面的长度范围,对于圆柱面和圆弧面按其展开图形的长度。

2、如果结合面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选档次中限定方块值的边长时,可降到相应档次(结合面)的宽度大于限定方块值边长的档次使用。

4.7.4箱体

机体和机盖自由结合时,分合面应密合,用0.05mm塞尺检查其缝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